教师之友网

标题: 关于被称作“新体验作文”的述评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9-1 21:08
标题: 关于被称作“新体验作文”的述评
             关于被称作“新体验作文”的述评

转帖自:http://bbs.eduol.cn/2009-8/26/112841781658.html
春风化雨评价 重构写作之魂
昨天,有幸聆听张祖庆老师的作文课堂,深深地被他游刃有余的课堂评价语吸引着。尤其是对学生作文内容的点评中,他课堂功底、文学修养的彰显,着实让我这个教学十余年的语文教师自惭形秽。现凭记忆总结几点,以供日后借鉴。
一:“美”──艺术化评价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小学生作文课堂教学评价极需以艺术化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
课堂中,一位同学作文中间出现“祖庆老师”的字眼。张老师听后,首先报以微笑,弯腰与学生笑谈:“呵呵,挺亲切地。”霎时间,课堂的氛围极度地和谐。不过,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后面的评价:“依我看,祖庆老师这个称呼来得太突兀,没有身临其境课堂的读者听了会一头雾水,因为他们不知祖庆是何许人也。应该在文章开头加上一句话‘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来自浙江杭州的张祖庆老师’,这样人们就能听明白文章的来龙去脉了。”
学生服之,莞尔一笑。
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不仅仅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聪明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因此,富有激励性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的首选。这节课,张老师正是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作文学习的魅力。
二、“魂”──生命化评价
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布满生命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拘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在这样的理念下,历来被认为传授知识的课堂面临着重构,即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发展生命的课堂。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小学作文课堂学习评价的灵魂。
张老师的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把自己得0分的抱怨抛向老师,言外之意是老师把他们给骗了,学生正是无辜的受害者。而张老师并未动怒,而是意味深长适时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 “思考力”和“判断力”之于学习以及生活的重要性。这节课与其说是老师骗了你们,还不如说是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骗了自己。因为老师明明告知大家“迄今为止,巨角猥这种动物并没有人见过,甚至来化石也不曾有过。”试想,连化石也不曾见过的动物,我们人们何谈填写什么相关它的资料及数据呢?
这节课,正是张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才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 “境”──适时化评价。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经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假如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生成,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课堂中,当学生巧用一个极具创新思维的比喻时,张老师不失时机大肆夸赞:“是的,把有关巨角猥的所谓的‘资料’比作‘陷阱’非常恰当,把后面一段“真实的陈述”比做“陷阱上面覆盖的草”更有意义。”相信今后这个学生的形象思维会因此再上新台阶,相信他以后的作文中会更注重有修辞的运用,当然还有深受感染了的其他孩子们。
另外,学生毕竟是学生,新体验作文教学下的作文只会陈述体验过程,画龙点睛之笔往往被孩子们忽略。这时,张老师会不失时机,引领孩子们道出文章的主旨。比如:“学习中,单凭记忆力远远不够,我们还得有一定地思考力和判断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双眼、我们的心灵才不会被某些极具假象的现实蒙蔽了。”
还有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感慨 “原来蒙骗我们的不是老师,恰恰是自己呀。” 想来,入情入境的适时化课堂作文评价,竟能受到如此效应,真的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借鉴。
总之,在张老师的作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我真正感受到习作评价过程正是塑造 “童心”、保护童心、呵护童心的过程。一次次老师认为很平常的习作,其实都是学生个性化的劳动成果,是孩子流淌的心迹。或许一篇不成文的日记里跳跃着孩子可爱的童心,或许一个简单的构思意图中隐藏着孩子聪明的火花……就让我们老师口中的语言多一些“魔力”,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用我们富有艺术化、生命化、适时化的评价,去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塑造学生的闪光与骄傲吧!
原生态作文
――听当代名家小语作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五月意味着丰收,农发喜欢,五月意味着收获,我亦难忘。
近日,我有幸到洛阳聆听了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名家作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老师》,关注小事,把小事写“大”,关注细节,把细节写“细”,于老的课堂真实、扎实、朴实、厚实。吉春亚老师的“作文教学四步走”,趣味盎然,激情四射,不禁放歌一曲《掌声响起来》,会场气氛顿时高涨起来。李虹霞老师执教的《写对话》,充满童真童趣。给人独特感受的管建刚老师,节奏感特别强,无论是人还是讲座――《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他指出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病”:“套话病”(一个开头用到哪篇文章都可以)、“关联病”(什么情况下都用关联词)、“重复病”、“假话病”、“我想病”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市的张祖庆老师,他的课堂从“组织活动,营造氛围,诱发学生的体验”,到“激活原型,生成表象,唤醒学生的体验”再到“抒发真情,张扬个性,流泻学生的体验”,无不呈现了学生的原生态作文的魅力。
案例片断1:
课前交流,埋下伏笔。
师:我提供一些信息给你们,请猜一猜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信息:我叫张祖庆,我讲的话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也不是标准的杭州话,而是比较标准的杭州普通话,我读过2000本书,写了一本书,和语文打了31年交道……
生交流。
(好多同学都说“和语文打了31年交道”是假信息。因为张老师看起来很年轻,最多有40岁,“和语文打了31年交道”不可信,所以是假信息。学生受固定思维影响,误认为“教了31年语文。”)
师总结:世上的事,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埋下伏笔)
案例片断2:
忽悠学生,不露痕迹。
师:我要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判断力、思考力。我读一段资料,你们听了之后,完成老师事先发给大家的练习题。
资料: 巨角猥,生活在距今300万前荷兰地区,靠吃水中动物为生,它的角面宽达2.5米,所以叫巨角猥……至今无人见过,甚至连化石也没见过。)
(师怕学生没听清又读了一遍。)
生答题。
师巡视打分。答完的同学都是0分。(学生忽略了“至今无人见过,甚至连化石都没有见过……”这句话。)
师:说说你看到自己分数时的第一感受。
生:(不可思议、莫名其妙、惊讶、不可能、奇怪、上当了、被骗了……)
师揭示谜底。
师:真相大白后,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生:(从整体思考;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不然不小心会掉坑里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被老师忽悠了……)
……
案例片断3:
动笔习作,水到渠成。
要求:1、写清事情经过和事件中的感受。(感情真实)
2、写下这件事对自己的启迪与思考。(表达观点)
师生共同提练文章结构:听――考――议
师:你认为哪部分是重点?老师欣赏不同观点的学生。
生交流。
师:选择一个部分进行习作,15分钟。
(师巡视画☆,并提示不断修改)
展示习作。
……
以上呈现的案例片断,看得出张老师的课堂作文教学简约而丰满。课堂上,张老师始终让学生留心,思考,学生习作的语言才会如清泉般汩汩冒出。
正如张老师说的那样:学生对于生活,不要总是留意那些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也要注意那些看似平凡普通但却蕴含着生活气息和情趣,有着情感意味的事例和人际关系。所以,学生要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像火花一样一闪而过的见解。要像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那样,想起什么,见到或听到什么,就立即摘取身边的树叶录之,以至“积叶成章”。引导学生及时记下偶尔的闪现在脑海中的想法、念头,以及情感波澜,并仔细地玩味、分析,挖掘它们的蕴涵,往往可以成为日后写作的“酵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9-1 21:09
转自:http://bbs.eduol.cn/2009-8/26/112841781658.html
张祖庆“新体验作文教学”记忆
近日,有幸赴洛阳聆听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堂伊始,我已深深地被名家的风采感染。
首先,张老师简单做自我介绍,让学生判断其中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信息可能有误。孩子们兴致盎然,认真地聆听并思考之后,纷纷举手各抒己见。这一看似无用的环节无疑为课堂的有效生成做了铺垫,即让孩子心中埋下“老师的话不一定都正确”的思想种子。
紧接着张老师出示一幅动物图片——巨角猥。让孩子们抓特征猜想动物的名字。而后老师朗读一段有关巨角猥的文字,再借用卡片以填空题的形式拟题测试学生,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记忆力、思考力以及判断力。
结果,洛阳实验中学整整一个班的高材生,仅有一个同学荣得满分,更不可思议的是其他同学均为0分。
趁热打铁。张老师在同学们唏嘘迷茫、一头雾水的时候,让其纷纷大胆表述自己当时的感受。于是,一系列词语便出现在黑板上——惊讶、不可思议、太失败、不可能、奇怪、莫名其妙、惊慌、愤怒、无语、上当、忽悠……每一种感受背后都跟着孩子们自己充分的理由。课堂霎时变得丰满无余。
而后,张老师特意请100分的那个同学走上讲台,孩子的一席话着实令我惊奇不已。因为她恰恰注意到了老师朗读中的最后一句话“至今,人类还没有见过巨角猥真正的样子,甚至连化石也没有见过”。也因此,这个孩子在经过思考、判断之后,确定所谓的有关巨角猥的资料纯属瞎编,并不具备考究价值。因此她虽交白卷,但终赢满分。
继而老师又让孩子们谈感言。于是“深入、独立、多角度”等词汇又从同学们口中而出。当然还有“整体、局部”、“勿轻易相信别人”、“被坑了”、“忽悠”、“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等关键词的陈述。
这会儿,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时候,张老师又像极了如来佛,一句话把孩子们的思维都拉了回来。“孩子们,看来刚才老师的打分有失偏颇,通过这次测试,我们收获了这么多如此有价值的思考,怎会是0分呢!”
“对!”孩子们似乎猛然间醒悟,纷纷在老师 “反省”的启示下重新为自己打分。“5010060……”每个同学高低不同的分数背后都隐藏着孩子鲜活敏锐的思维。好就好在孩子们终于深信不疑地相信了“思考、判断”的重要性。
下一步就是水到渠成的写作了。张老师在这里启发学生在“听”、“考”、“议”三个环节中选自己感悟最深的地方进行写作。15分钟之后,学生自读、自改,老师抽画星号学生的文章公读。其间,教师适时点评。
题好一半文,最后学生又七嘴八舌低为自己的文章命题。《掉“坑”了》、《100分哪去了》、《巨角猥》、《鸭蛋的教训》、《“骗子老师”与巨角猥》、《本山之徒》、《思考力PK记忆力》……等等有创意的题目一一诞生。
至此,课堂告结。
整节课,相信张老师独具匠心地层层铺垫,一定消解了作文在孩子们面前显露的狰狞面目,换而言之的应是孩童用自己真实的语言,对亲身体验进行的详尽描绘。
课堂关键词摘要:
一:教师自我介绍。
(为学生根植思考、判断的思想种子,为课堂埋下有效生成的伏笔。)
二:学生情境体验。
  1:出示巨角猥图片
2:朗读巨角猥资料
3:以填空形式测试
4:教师为生打分
5:启发学生感悟
    0分学生谈感悟  —— 100分学生谈思考过程 ——0分学生再次谈感悟——0分学生再次为自己打分
三:点拨指导写作。
指导点拨   自读自改 抽读点评
四:学生自行拟题。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9-1 21:11
          花 倚 和 风 作 态 飞                  ——张祖庆老师学写童话作文指导课观察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小学  王伟福  730050

    观察张祖庆老师执教的学写童话作文指导课后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未闻华丽的教学语言,不见热闹的互动场面,感受不到澎湃的激情,教学环节也十分简单,老师与学生就像是话家常般娓娓而谈,课堂表象波澜不惊。但在这一片“风平浪静”的背后却有“暗潮”在涌动——想象插上了翅膀,学生畅游在梦一般的童话世界里,作文变得“像呼吸一样自在”。
    如果将师生在课堂中投入的时间、精力等视作“课堂成本”的话,张祖庆老师的这节课无疑当属“小投入大收益”。教师只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而且是站在学生角度的“体贴而周到”的指导,学生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慢慢想、细细品,从容不迫地在童话世界里流连,正如陆游诗中所写“花倚和风作态飞”。
    歌德说:“内容人人可见,涵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个秘密。”这句话至少道出了语文学习的三个主要内容——文本内容、文本价值(涵义)、言语形式。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着力点也应该落实在这三者之上。纵观张老师这节课,在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可谓匠心独运,赞叹之余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回味和深思。
    一、价值引领,守卫儿童精神的秘密花园
   “童话,就像一个太阳,让整个人类有了长大和生活的光亮。童话牵着日子的手,生命就像童话了。”本节课,张老师两次出示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过的这段话,意图很明确——在诗一样的童话世界里,滋润孩子的心田。当学生听完《巨人的花园》的故事谈感时,张老师这样引导:“听了之后想哭,听了之后想笑,这就是好童话带给你的感觉。”没有说教,没有强加,童话就是孩子们精神的秘密花园,在这里孩子们获得梦想的现实、精神的狂欢,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如此亲切而又宽松的教学视野,既消除了学生学写童话的畏惧感,也昭示着老师的童话教学思想——童话的世界就是儿童的世界。
    无论是听童话故事、说童话故事,还是写童话故事,张老师总是小心地关照着学生的心灵世界,“童话世界,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它们会说话,有感情,有思想,有灵魂。”童话对孩子来讲是一种精神的熏陶,在童话的世界里孩子学会用“有情”的态度关照万物,最终形成高贵的人格,这是童话的实质,“说教”与“载道”原本就不是童话的功用。
   有了这样的关照,学生对于童话的理解就有了质的飞跃,而这一切恰似“春雨润物”,无声又无痕。从后面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反馈不难发现,同学们不再受“童话就是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一个教训”的流风牵绊,他们的想象流畅、感情真挚感人,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片明丽而又多姿的童话世界,学生在美丽的童话世界中尽情抒写着自己对世界、对生活的向往和梦。在孩子们的笔下,白云不再是白云,他们成了孩子们的化身,飞向了“6000年以后的地球”、飞到了“孤独无依的老奶奶”的身旁、飞到了“调皮的小男孩”的脚下、飞向了“炎热的土地”……
    这样的用心,真好!
    二、内容构思,在想象的王国展翅遨游
    “幻想是童话的根本特征”。关于童话的内容,其实就是“给生活加一点想象的色彩”,安徒生的《丑小鸭》向来被视为是作者的自传体童话。丑小鸭、白雪公主、彼得兔……这些鲜明生动的童话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自己对应的活生生的人,儿童学写童话说到底还是在写自己的生活,但又不完全相同于对生活观察所得的叙写。学生创作童话有两怕:一怕无思路可写;二怕天马行空。二者相互矛盾,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简直就成了学生创作童话中的“鱼和熊掌”。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张老师用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告诉我们“鱼与熊掌”也可兼得。
    《早餐桌上的云朵面包》图画的出现,是本节课在童话内容指导方面的一个突破。“看图画提问题”一环节,确可谓本课教学流程之中流砥柱。“云朵本来是静悄悄地在天空的?它怎么就到了餐桌上了呢?云朵面包是怎么样的?怎么吃云朵面包呢?假如吃了云朵面包,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呢?有可能是谁吃了云朵面包呢?”学生的想象随着问题飞向了遥远的童话世界,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发散的;但所有的想象都被规范在“云朵面包”这一特定的题材范围之内,这对于初学写童话的四年级学生来讲也是需要的,对于他们来讲,尽快将思路回归到创作才是当务之急。
    课堂教学需要强化,也需要控制,当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有利于教学推进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其强化,以期更大收益;反之,则需要控制。在这方面,张老师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一方面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故事的构思、形象的设计都能体现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倡导“个性化”的习作;另一方面又在不时地规范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回到言语的世界,在言语过程中接受童话精神的洗礼。这是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这样的老师,真好!
    三、言语品味,徜徉在鲜活的语言之途
   观察张祖庆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有一个感受特别深刻,那就是“静”。学生静静地想、静静地写、静静地倾听;教师也是静静地注视、静静地倾听。在“静”中却孕育着强大的活力,学生的想象被一次一次放飞,表达的欲望被激活,文思如河水奔流不息。
    且看“编写属于自己的童话”环节,当老师说“看谁编的故事好玩又有意思”,当背景音乐响起后,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他们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里,享受着童话带给他们的欢乐。在接下来的“说故事”环节中,学生的语言被“擦亮”了,讲故事的同学讲得绘声绘色,听故事的同学听的如梦如幻。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台下一千多双眼睛正盯着他们呢。五个站起来讲故事的同学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而张老师站在他们身后,把“舞台”完全交给学生,时不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此刻,学生是幸福的。
    “写故事”这一环节,张老师处理得巧妙而又干净利落,“《巨人花园》情节图”出现的恰是时机,读写结合,解除了学生无话可写之忧。三个圆圈各代表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作者就是分这三步,把故事写清楚的;第二部分是故事的重点部分,作者就花了最多的笔墨,把这部分展开来细细地写。这样,故事就写得具体了。”“我们要让故事最有魅力的部分,充满幻想。”三言两语,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进入了创作,在明确了习作要求的同时,强调表达的完整性。在学生完成习作后,老师又出示要求“写完草稿,多读几遍,边读边问自己几个问题,在不满意的地方停下来修改,直到改满意为止。”品味言语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
    本节课学生展示习作环节同样秉承了本节课的整体风格,突出一个“静”字,不见了师生之间的言语交锋,大家都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置身于优美的言语世界,享受童话带给自己的乐趣,正如张老师在课后反思时所说:“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太喧嚣了,教师的风采,盖过了学生的表现。而孩子们对作文的兴趣,却得不到重视。”“ 作文指导,需要简约而有效。而不是热闹而浮浅。作文指导,需要减肥!”“过度的即兴点评,或许会破坏文章的整体气韵和孩子们的言语表达欲求。”
    这样的境界,真好!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9-1 21:12
                                  从“应命而作”到“挥洒自如”                        张祖庆

     班上有个孩子叫林奕含。她的网名叫“猫猫含”,开博客才三个月,就疯狂地爱上了写作。不少朋友看了她写的文字,惊叹曰,很难想象,其文字出自六年级女孩之手!从《屋顶上的南瓜猫》、《风吹过的地方》、《精灵之国》等系列小说、散文,到读书随笔系列,洋洋洒洒,让人目不暇接。好多文字随手写来,活泼风趣,清新爽目。
    光看她博文的题目,你就有强烈的阅读期待。《猫猫含的四老婆》(她是个女孩,她把自己最铁的朋友,称作老婆)、《落入凡尘的菩萨》(写的是一个叫周周的学生,以往从不发言,像尊“菩萨”,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落入了“凡尘”)。这些文章,读来很有味。正像一位新浪网友的留言“好厉害的孩子,好流畅的文笔,好严密的思维,你的文字清澈、灵动、韵律感极强,象一股清清的泉水淙淙而出,不张扬中又带着荡澈人心灵力量……”
     奇怪的是,每当让“猫猫含”写命题作文,或者考试作文的时候,那种灵气便荡然无存。猫猫含也常常写得异常痛苦(持类似观点的,应该是大部分孩子。在我们班级,36个孩子中,有25个开了博客。他们在博客中所写的文章,普遍比命题作文好得多)。这是为什么呢?有一天,猫猫含告诉了我她的想法——  
    “因为博客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把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就像生活随笔。很随意,才回挥洒自如。命题作文,就比较受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写,得拼命往题目靠。就会不太自在,写出来的东西很少有非常好的。”
     猫猫含这段话中,有很重要的两个词语。一个是“限制”,一个是“随意”。在猫猫含等孩子的观念中,命题作文,是为老师而写的;老师的限制太多,便放不开手脚。所有的语句,便都要揣摩老师的口味。因此,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也失去了灵性。
    “随意”,按她的解读就是“随心所欲”,“放开手脚”。这,其实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放开手脚”、“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是多么朴素的作文之道!多少年了,我们呼吁要还儿童的语言以真实的面目,但孩子们写的作文,大部分仍是无病呻吟,面目可憎。其关键不在于儿童,而是在于老师本身。教师所出的大量陈旧的命题作文,限制了孩子的自由,让孩子们精神生活得不到解放,他们便会觉得作文了无生趣。
    如果教师还孩子作文以“随意”,写作素材,自然就会从生活中来,孩子们就压根儿不需要去编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更不用去套别人的材料;如果还孩子作文以“随意”,孩子们就不会人为地去“拔高”,而是怎么想就怎么说,表达的是属于儿童的真情实感。那种儿童才有的语言,才会活泼泼地从笔端自然流淌。否则,他们所写的文字,失却灵性,无比板滞。
    可见,作文教学最首要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要引领孩子走进五彩斑斓的生活,积累精彩纷呈的故事,把握住只属于自己的一片自由的天空,随心所欲纵情驰骋,再辅以大量高品质的阅读,丰富情感体验,积累鲜活语言,适当地点拨一些章法,孩子们的作文面貌,就会大为改观了。
当然,作文考试,还是必要的。如何让孩子们在作文考试的时候,也能“随意”地挥洒?还是听听猫猫含是怎么说的吧——
    “可能会喜欢一些有点‘另类’的考题吧!那种很平常的,见的多了,就感觉太俗。作文还是新奇一些比较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体的话,就是希望可以考到'做梦起来,身边的景物都变了'那种奇幻的题目。可以发挥想象,从地球写到外星,再从外星写回来。那就很随心所欲了,大家应该也会比较喜欢写吧?”
    但愿,猫猫含们所向往的作文题目,能早日进入她们的童年。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