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孤独的意境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9-11 00:51
标题: 孤独的意境
                        孤独的意境
王文英
好友北京画院的油画家张晓勇先生,曾多次只身驱车前往西藏写生。我很好奇,他一个人的旅途会是什么样子?我知道他每次出发前,都会有计划地锻炼身体,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一个人的旅途,在广漠无垠的藏北无人区,白天黑夜,天地之间除了自己,为伴的就是成群的野生动物,偶然还会出现狼群,岂不孤独、寂寞?生命有时还会遭遇威胁。面对我的寻问,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想象,他说自己喜欢孤独,喜欢一个人的旅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爱好,艺术家的追求就更不同凡响。晓勇的追求我理解,一个人的旅途,我也向往,但那只是相对而言,只是孤身一人处在陌生人中间,享受心灵的孤独。我知道晓勇追求和享受的是一种超越生命的审美体验。凡人如我者,却不敢想象一个人抛至荒漠,天苍苍,野茫茫之中除了自己之外,再难以找到一个有语言功能的生命,恐怕想的最多的还是生命的安全这样最实际、最直接的问题,不会是享受孤独、寂寞这样精神上的情感体验,而是生理上的反映——恐惧。这也许就是我不能执著于自己的追求,放弃一些本该放弃的东西而又始终没有放弃的原因吧。我不够纯粹,也不够执著,故我无法感同晓勇的追求。
世界上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孤独的经历,或正在经历着孤独。但孤独的情形却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有空间上的孤独,有失意、失恋的孤独,有怀才不遇的孤独,有缺少知音的孤独……不一而足。昔日李白也曾感叹:“古来圣贤皆寂寞。”而圣贤的孤独寂寞大体为甘于孤独和乐于孤独。如孔子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甘于孤独、寂寞者,盖因追求高远,非凡夫俗子所能理解,故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但他们不会因为没有钟子期那样的知音,不会因为不被世人所知而改变自己,“任尔东西南北风”,淡定自若,默默地固守着自己的信念。日本电影界传奇人物,导演小津安二郎一生得不到认同,却依然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的追求。曾经读过梵高与弟弟拉提奥的书信集,里边记录着一个孤独的灵魂。我无法描述初次阅读它时的复杂心境,只知道芸芸众生中只有拉提奥懂得他,支持他,欣赏他,拉提奥是唯一愿意听他倾诉的人。但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放弃炽热的象征生命的色彩,直至生命的终点。
这些寂寞的远行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踽踽独行,大多在孤寂中走向人生尽头。而他们的人和作品却在身后被人发现,重新认识,拂去岁月的尘埃而大放异彩,赢得身后名。小津安二郎百年后,重新被发掘出来,他的电影成为不可忽视的风格特点,成为日本电影史上重要的一页。远在天国的梵高想不到自己一生穷困潦倒,“无人识得东风面”,有生之年只在拉提奥的帮助下以低廉的价格出售过一件作品,而身后他及他的画作却赢得天才艺术家和惊世之作的美誉,有那么多的追捧者,都梦寐以求地欲拥有自己的画作,且价格一路飙升,傲居榜首。
乐于孤独、寂寞者,将此看作人生享受,一种人生境界。被称为“老玩童”的北大学者金克木老先生,是著名的印度语言文学专家、翻译家,以其学问和学识而享誉文化界,却很少为外界所知。十余年前曾读过《文汇报》上刊载的关于金先生的文章,是说他如何与记者周旋回避采访,名曰打“太极拳”。不久,全国政协会议上遇先生,想起“太极拳”一事,说与先生听。他听后哈哈大笑,手舞之足蹈之,边挥手打拳边开心地讲解他的所谓“太极真功”。看着眼前鹤发童颜的老先生,感受着他的快乐心境,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童年,知道他何以成为了“老玩童”。我知道先生不喜声张,不爱浮华,不求虚名,淡泊宁静,避开外界的干扰,快乐地享受着自己的“孤独”生活。这是否就是孤独的意境?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孤独是一定的,但真的只有饮者留其名吗?如果孤独远离了人类,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人人都缠绕于尘世的欲念之中,人云亦云,追风逐雨,那么个性呢?如果不是甘于孤独,小津安二郎还是那个小津安二郎吗?今天我们还会认识梵高吗?我非圣贤,没有高远的志向,但我有个性,我不希望自己泯灭个性,是否我也会孤独呢?
如果能像金克木先生那样快乐地享受孤独,是否赢得生前身后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体味到了孤独的意境——快乐在自己的世界里。
也许有一天,我也能体味到。
                                        曾刊于《青少年书法报》2007.9.20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