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店中心中学退学回家一年后,原花园区在草店陈(现在叫中心村)办了一个初中,叫花园区中心中学,我又到这里插班进了初三,说来羞愧,在初中期间,我最怕最厌烦的是英语课,从初一接触英语起,我的英语就没有突破过10分的(百分制的试卷),初三下学期时,学校突然来了个非常年轻的老师,叫李武斌,从外表看年纪跟我们相仿,是从孝感师范分来实习的英语教师,李老师一来,我们的英语课堂就仿佛换了个天,气氛从此活跃起来,李老师年轻,非常有活力和亲和力,课余时间,我们一起打球,下棋,教师食堂有什么好饭菜,他拿来跟我们共享,这样的老师自然深受学生爱戴。他上课时时不时爱穿插点与英语有关的小故事或者笑话,既活跃了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李老师爱好广泛,写字、唱歌、吹口琴,样样都能来一手,学生们对他非常崇拜,俗话说爱屋及乌,我们喜欢李老师,自然对英语课就不再那么厌烦了,他上课的时候,我开始认真的做笔记,不懂的就去问,他那时候教给我们一首英语歌曲《duo re mi》,我们感到很好奇,学得非常认真,而我当然唱得最好,还因此受到了李老师的夸奖,没想到我的英语能够被老师认可,我的自信因此树立起来了,为下面英语成绩的提高打下了基础。英语课上完后,我们几个喜欢唱歌的就缠着李老师要他教我们唱歌,记得那时候正值蒋大为的歌流行,正红的是《牡丹之歌》,李老师就用整张白纸把歌词和曲谱都抄下来,歌词一种颜色,曲谱一种颜色,张贴在黑板上,利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我们那时候专门辟有课外活动)一句词一句谱的教我们,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了音符和时值之类的简谱常识。那年5月份的一个下午放学后,欧河村杨林湾发生大火,李老师和我们几个学生跑到杨林湾去救火,李老师脱下自己心爱的球鞋投入火场战斗,救火结束后,李老师的鞋子不见了,他在现场大声寻找着:“我的鞋子呢?我的鞋子呢?”,李老师是孝南人,说的是方言,“鞋子”听起来就是“孩子”,一场人看着这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到处找自己的“孩子”,都挺纳闷的,这一直在我们学生中传为笑谈。李老师只带了我们两个月,可跟学生之间结成的感情却非常深厚,送李老师回校的那天,我们都哭了!
六、因材施教的管剑如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