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与4万,这两个本是差距悬殊、看似毫无关联的数字。然而,现为六年级学生的吴美琪在它们之间建立了关联——这个11岁的少年在短短的暑假期间,完成了4万多字的小说《五三班的那些事》。 与此同时,11与4万这两个差距悬殊的数字也成就了少年吴美琪,她的小说被一些出版社相中并准备出版。这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她在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下成长?她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用买生日礼物的钱买书 第一眼看到吴美琪的人,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真有灵气!”吴美琪自称是一个活泼开朗大圆脸可爱的小女孩,在记者看来,活泼开朗可以看出来,脸大则未免夸张。 吴美琪告诉记者,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和现在的班主任宋老师。原来,美琪的父亲曾在媒体工作。在父亲的熏陶下,美琪从小爱上了看书,三岁半就认识了700多个字。上小学后,她更是一头“钻”进书里,什么四大名著、历史类书籍、现代小说,一个都不能少。 吴爸爸说,经常有某图书网站把书送到家,问他收钱,一问才知道是美琪在网上订购的;而让吴妈妈难忘的读书故事就更多了:一次,美琪要过生日了,妈妈准备送她一份礼物,可偏偏这时候常逛书店的美琪看上了一套书,央求妈妈给她买,吴妈妈当时觉得家里书多再买浪费,就拒绝了,没想到美琪说不要生日礼物了,也不要蛋糕,就是吃稀饭也行,要把买礼物的钱用来买书,就这样,美琪过了一个没有“礼物”的生日,而她却自得其乐。 “宋老师是十年一遇的好班主任、好老师。”吴美琪幽默地说,她深为自己遇到宋老师感到幸运,其实,《五三班的那些事》就是美琪准备送给宋老师的教师节礼物。美琪眼里的宋老师不仅人美,心更美,一次美琪受伤了,得到了宋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美琪感动得哭了。后来,为了表达对宋老师的极度喜爱,美琪留了一个和宋老师一样的发型。 可写的东西非常多 会读书的人,才会写作,一位少年作家曾经这么说,这一点在美琪身上似乎也很灵验。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写日记,她的日记总不会空洞、言之无物,有的甚至写成了非常精彩的新闻报道。与此同时,写作成了她的强项,她的作文总是作为范文被老师在班上读。 谈到个中技巧,美琪说要留心观察周边的事物。如听到四体会的会歌,在深感其节奏欢快之余,美琪就想弄明白这是什么歌,后来在老师的解释下知道了四体会,于是就写下了《合肥人的骄傲,合肥人的自豪》这篇日记。 “班级里还有家里都有好多事情可以写,”吴美琪告诉记者,《五三班的那些事》就是根据自己对班级生活的记忆写成的,有的甚至是被大家忽略的小事。“很多年以后,大家长大了,再来看看这本书一定很有趣。”吴美琪说。 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吴美琪最喜欢看的是一些作家写的反映班级生活的小说,看着看着,吴美琪就想啊:“别人能写,我也能写啊。”所以,写自己班级生活的想法就这样诞生了。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五三班的那些事》还有个很明显的形式创新,就是在每篇文章后面,都有“美琪的话”这个板块。在记者看来,这像小时候听故事,完了以后大人总是会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美琪把她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总结写了出来,达到与人共勉的效果。 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美琪的文章中十分常见,就连一些作家看了以后也惊呼:“现在的孩子太有才了!”其实,吴美琪不仅作文写得好,学习成绩也很好,而且十分懂事,在家是父母的“开心果”,在学校是老师的好帮手,真正体现了全面发展。 谈到未来的发展,吴美琪说,不管《五三班的那些事》会不会出版,她都要继续写下去。 编后 近年来,“少年作家”层出不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合肥,同样出现了一批酷爱写作的孩子,他们怀揣着作家梦。“写作神童” 的出现是鼓励成才还是拔苗助长?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低龄化写作”这种现象?欢迎大家将自己的观点发到jycb01@163.com,或拨打4244901参与讨论。 □袁芳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