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校歌的传统:富时代精神 催学子奋进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18 18:32
标题: 校歌的传统:富时代精神 催学子奋进
[size=+2]校歌的传统:富时代精神 催学子奋进
张文
     

    校歌,歌词虽有差别,但它的主旋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富有时代精神、催学子奋进。

    抗日战争时期,各地学校用自己的校歌教育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为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拼搏战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东北大学校歌》和《西南联大校歌》了。

    1928年,当时兼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请到刘半农写了《东北大学校歌》(歌词),一方面讴歌东北“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且劳”——歌颂祖国河山壮丽,物产丰富和人民勤劳;一方面抒发了学子们与国家、人民同仇敌忾的激情:“痛国难之未已,恒怒火之中烧。”还唱出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唯卧薪而尝胆,蔗雪耻于一朝”,要“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并“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这校歌可谓与人民同呼吸与历史共命运了。

    《西南联大校歌》是一首《满江红》,罗庸教授所写,歌词更赋有时代气息和历史色彩: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激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颂在春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歌词雄浑悲壮,动人心弦,谱写了抗战时期大学流亡的艰辛,“千秋耻,终当雪”的决心和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念。西南联大师生那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意识,都从校歌中反映出来了。难怪西南联大曾培养出了那么多蜚声海内外的栋梁之材。

    校歌无疑是应该提倡的。它不仅具有时代精神,而且能唤起人们的自尊心,从而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为完成肩负的使命而自强不息,英勇斗争。

    校友们毕业若干年后,总忘不了自己的母校及学生时代的校歌,正如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及家乡歌谣一样。多少海外赤子重返故园,与老同学相聚时,他们总是回首往事,高声唱起那当年哺育过自己成长的校歌。

    人们对校歌之所以有特殊的感情,是因为凡是有生命力的校歌,不仅充满着真、善、美,而且紧密联系着学子们的生涯,散发着乡土的气息,闪耀着地方的色彩,扣动着时代的脉搏。

    有一段时期,校歌这朵“一枝独秀”的奇葩似乎因被冷落而萎谢了,这是校园生活中的缺憾。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春光送暖,万物复苏,校歌之花又恢复了生命,开始破土生长了。

    如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继承和发扬我国校歌的传统,谱写符合时代精神、催人奋进的校歌,这是哺育青少年热爱学校的需要,热爱家乡的需要,热爱祖国的需要。

    编后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有机的组成部分,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中国革命和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已形成优良的光荣传统。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本刊今起推出“精彩校园文化展评”栏目。该栏目征集校长、教师、教研工作者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方面经验总结、理论研究文章,包括校史采撷、校园文化活动等,同时也征集学校师生诗歌、散文、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反映师生艺术创造能力。文字类作品一般不超过2000字,书画作品最好拍成照片投稿,欢迎广大学校师生踊跃参加。此活动将请有关部门组织评奖,颁发奖品和证书。来稿请寄: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国教育报文化周刊部收,信封请注明“校园文化”字样,邮编100088,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E-mail:2008bj@ccnt.com

    《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25日第8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