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教师之友网]互换链接友好同盟网站[硬笔书法在线]十周年展庆有约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09:38
标题:
[教师之友网]互换链接友好同盟网站[硬笔书法在线]十周年展庆有约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开通十周年”
全国硬笔书法网络邀请展
征稿启事
为促进交流,提高网友书艺水平,推动网站学术发展,值此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开通十周年之际,中国硬笔书法在线举办“纪念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开通十周年”全国硬笔书法网络邀请展。
一.征稿对象
凡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论坛注册会员均可参加,多ID(即注册名称)的会员请用一个ID。
二.书写内容
提倡书写与中国硬笔书法在线一起走过的亲身经历撰写相关的诗、词、散文、随笔等为创作内容;健康向上的诗文。
三.时间
自征稿启事发布之日起至2010年12月1日止。
四.投稿方法
有条件制作清晰图片的作者,请把图文发到曾如影邮箱:
zengruying@163.com
,邮件标题上注明“十周年”;原作投稿的作者,请寄到:524200广东省雷州市西湖大道70号雷州市书画院 曾如影 15913585369,信封上注明“十周年”。
五.投稿要求
请附上中国硬笔书法在线ID(即注册名称)、真实姓名、艺术简介、个人生活照片。
七,
湖北地区网络支持媒体《教师之友网》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25144&extra
=
欢迎湖北网友来稿参加展出。
欢迎团体、名家题贺。
拟推荐专业报刊、杂志做成专题。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二0一0年九月十三日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09:49
《教师之友网》热烈祝贺友好互动联盟网站《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创站十周年。
《教师之友网》创站人管季超预祝知名书法评论家曾如影先生策划的此次网展活动圆满成功。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09:56
曾如影书法艺术简介
曾如影
广东古雷州人,七十年代出生。孩时始好涂鸦,终落玩墨丧志,于粤西边陲小镇租售光盘数年,苟且度日,以农民网络自由撰稿人自嘲。为生计劳苦,偏爱挤些许分秒触摸键盘,“网谈”天下书事,直抒胸臆,不亦乐乎。闲来提毛锥挥洒性灵,痴迷不悟,已二十年,未出人头地。好篆书,摹汉碑,追米颠,临颜真卿、迷敦煌,感时风。信奉根植传统、张扬个性。创作主张“不择手段”。
幸有点滴成绩以为动力,受聘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硬笔书法专业杂志《中国钢笔书法》特约编辑,中国书法家网、书法网、书法报·书法热线、中国艺术网版主,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编委、论坛管理员,网络民间团体
【e勇军】成员。
中国书法艺术第一门户网站——书法网开设“中青年工作室专区·如影坊
www.shufa.org/bbs/forum-400-1.html
”
理论文章
获《书法生活报》主办的2003年首届“书谱奖”全国硬笔书法理论奖优秀奖(最高奖)、广东省书法家协会·2006年广东省首届“康有为奖”岭南书法论坛优秀论文奖、2007年《书法报》·第二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理论文稿奖,入选2007·“弘羲杯”《书法导报》首届当代书法论坛。
书法作品
曾获1994国际硬笔书法家精品展银奖,1996“创新杯”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小品邀请赛二等奖,1997第二届“神内杯”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大奖赛铜奖,1999爱我中华弘扬国粹中国书法艺术大展一等奖,1999第三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三等奖。2000“西部大开发杯”中国硬笔书法家精品展三等奖,2001首届“武陵杯”中国硬笔书法擂台赛铜奖,2006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入选2007年庆祝建军80
周年“南粤军民颂长城”广东省书法篆刻千人千作展览,书法网
·2007南北书坛精英联展
。
书法评论、访谈对话、书法作品
二百多篇(幅)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书法报》、《现代书法》、《书法报·硬笔书法》、《写字》、《钢笔书法报》、《九州书画报》、《中国硬笔书坛报》、《绿天硬笔书艺》、《书法生活报》、《中国硬笔书法》等全国发行专业报刊。
《青少年书法》、《青少年书法报》、《中国钢笔书法》、《中国书画评论》、《硬笔书法艺术报》曾专题介绍。
通联:524256广东省雷州市北和邮政支局01#自取信箱
联系电话:(0759)8596698、15812381136
E-mail
:
zengruying@163.com
QQ
:670457041、493105899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09:59
为什么不选择网络
2008-07-30
这组稿件为曾如影应《青少年书法》【河南美术出版社主管主办,河南省一级期刊
《青少年书法》杂志2008年第4期(总第333期)青年版(邮发代号:36——227)】之约组织大型专题讨论《为什么不选择网络》,集网络评论之精华,体现网络超前意识,或许可以引发你些许思考与启迪,或许你会有更有力的反驳意见——
策划:李丰原 主持:曾如影
编者按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览、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的“作品照片”初评的创意,引起了广大书友广泛关注,有人建议网络图片投稿,有人坚持原作投稿。网文《为什么不选择网络——由“作品照片”引发的话题》是争议的引子,由此引发了更为深广的探讨。
为什么不选择网络?正方质疑网络技术,网络运作方式等;反方倡议以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网络不是问题,人才是问题的根本等,针锋相对,畅所欲言。事理越辩越明,相信作品照片、网络图片、原作等不同的投稿方式,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国展系列由原件现场初评到作品照片初评的变通,这体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改革的思路。集思广益,在改革中发展,国展系列还应将怎样改革呢?显然,以下的讨论已经远远超出了作品照片的本义,但有一点很明确,大家都有一致的强烈意愿,希望国展系列逐步完善运作机制,继续主导展览文化,繁荣书法事业。
凡真正的批评者都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路过看过都会把智慧贡献,且看辩手如何“论剑评弹”。
为什么不选择网络
——由“作品照片”引发的讨论
曾如影:2008年伊始,中国书法家协会隆重推出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览、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于征稿启事上都明确说明:“投稿作者先一律投寄作品照片,待初评、复评结束以后,由大展组委会根据作品照片背后登记的通讯地址、电话,书面或电话通知进入终评的作者交寄作品原件。”不知这番创意的初衷是什么?将会有怎样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由不得你接受与否,已经引发广大书友的种种想象和讨论。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简单规则出台的本意陈述,而且也已经超出了“作品照片”的范畴。
变则通,这更多时候是主观意愿的体现。现实的通与否,必须有待几多检验。通则变,更是另外一个层次了。每个人都有这等强烈愿意呗。“作品照片”因变而通过了,希望以后的国字号展览也能实践检验后通行,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通”。
通了行否?辩论高手PK进行时——
“九届国展刺激出了‘邮寄照片’的节俭行动。为什么要先看照片再寄作品,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因此从节省社会资源上讲我赞成‘邮寄照片’”。
“评委面对的不是作品而是照片,无形之中实际是要求评委更仔细,一件作品要拍成若干张照片,就对于作品的量翻了好几倍。你说,这钱能少花吗?对于作者只有多花钱,没有少花钱的。对于主办方,钱也一样没有少花。”
……
照片投稿,是耶非耶?有书坛之“好事者”,在“作品照片”与传统的作者投稿、主办方组织工作等诸种征稿方式所相应发生的人力物力成本之间,作了分析比较。
虽然近一两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事者把网络传媒邀请到了评审的现场,但还是缺少对网络传媒价值的全面认识。可惜的是,网络人也忽视了网络传媒的种种优势,至今没有人提醒、推销网络传媒展示图片有怎样的优势所在。为什么首先想到“作品照片”而不是网络图片展示呢?网络图片展示的优势有人论证过没有?如果真实地把“作品照片”与“网络图片”做个比较,很容易得到泾渭分明的结果,从中再作选择就不会有太大的争议了。“作品照片”得经过拍照、冲洗、邮寄才能到达主办方手里,还得人手具体分类汇总,这得花费的时间、精力、财力是成倍增长。如果是网络传媒来传承“作品照片”的程序和功能,那将是另一境地了——拍照(数码相机很普遍应用了,基本上是零成本投入。),图片处理(相当于“作品照片”的冲洗程序,用电脑软件进行,也是零成本投入。),上传(相当于“作品照片”的邮寄程序,鼠标一点,即可“寄达”,安全快捷,也是零成本的投入。),评审(主办方可以开发“网络初评软件”,并指定在几家权威网络论坛上开设投稿主题帖,分省份、分书体设置,十分简单明了。图片的网络展示、浏览更是方便于手工翻看“作品照片”,可以任意调出图片对比,可随意放大,也可随便调看局部,省时省力省钱。)。有了比较就有了鉴别,有了鉴别就得有取舍,“网络图片”与“作品照片”,你将选择谁呢?!
说到底,发现网络、应用网络、利用网络还远远不够。评审的实地场所需要高额的租赁费用,有谁可以免费提供场所呢?唯有网络。而且利用网络介质实现展览征稿、初评程序,网络传媒有着一整套的优势体现:图片展示的优势、舆论监督的优势、信息传播的优势、互动的优势、评选的优势(相对于“作品照片”评审)。
先决条件的优势警告你必须重视网络,必将选择网络。当代书法运动必须重视展览文化,展览文化如果借助、倚重网络介质,所体现的效果与价值必将更上层楼。
悠斋:关于作品照片投稿一事,大家的观点不尽相同。关于照片投稿,存在许多的外在因素。比如说:有的投稿作者创作水平不高,但是照片效果很好;而有些水平高的作品,照片效果未必很好。这样的话,创作水平不高但是照片效果好的作品,对那些创作水平高但是照片效果不好的作品,存在着很大的冲击。就像我们看印刷品和原作的感觉一样,即使印刷品再清晰、再逼真,和看原作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作品照片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分多张冲洗后,在评委评审时浏览作品还是个问题,一幅作品可能是由若干张照片构成一组,而且是散页的,所以浏览过程就很麻烦,也容易出错。投稿作品尺度可能达到几米长,拍照时得体现整体与局部,这必然派生出若干张作品照片了。一幅书法作品经过拍照处理后,由若干张作品照片构成,而且不少作者很乐意让照片上的作品“失真”,希望通过技术处理而达到“丑小鸭变白天鹅”。
周斌:有人提到投稿限制一本册页,但是图片的拍摄是多角度的,或者一页拍成一张照片,或者两页拍成一张照片,总之,限制了册页投稿的数量,但是并不能限制了照片投稿的数量。不管怎么说,参加册页展花费的精力和资金的投入要比以往展览高得多。现在人们都更加注重形式,色宣的拼接、书体适应材料的选取等等,都需要作者花费大量的心思进行琢磨;创作完成后的制作,邮寄、退稿费等也将给作者带来物资上的压力。还有,照片处理基本上不会是书法作者自己独立操作与完成,到时候只能埋怨都是照片处理技术惹的祸。
宫恩武(书法网研究与评论方向总版主):所谓的投寄照片参评不是书协的创造,这是借鉴美展的做法来的。因为全国美展等相关展事有时候包含有雕塑等作品,很大宗,不可能来回折腾,那样来回折腾简直是胡来,于是,就有了先寄照片的做法。美展的这种做法其实还是很人性化的,也形成了一整套的流程和方法,所以受欢迎。
曾如影的想法又进了一步,只是还很难为官方协会所接受,因为邮寄照片(咱先不说这种方法的利弊)的方法美协用了将近十年(可能更久,老宫没有细考究过),书协才小心翼翼地试水,个中高下立断,即便如此,咱也支持一下,进步有大少,关键是有就好。
柳青凯:从经济上讲,曾如影的建议能让我接受,但是从客观上讲,曾的建议在当前还是有它不现实的一面。
一,并不是所有书法受好者都能接受网络投稿,他们在网络操作上要面临的问题比邮寄照片更困难。以笔者所处小县城为例,十数核心书友中懂上网者仅三人,大部分书友对书法作品电子传递的性质还不了解,让他们选择投稿方式,网络投稿与相片投稿相比较要面临的问题更多。
二,网络投稿的统计与传送过程容易丢失,书法作品电子文本存档过程中的责任问题不易定性。当前书法圈还没有面对上万电子投稿的经验,且电子图片稍有不慎即会丢失,如果遇到黑客袭击,这个责任就更不好承担。
三,改用网络投稿在来稿数量上不好控制。电脑技术熟练者投稿更加方便,他可以比平时多投一些稿件;而电脑技术差或者不懂电脑者因为困难他也许就不投了,这样一来,来稿的多元性和全国书法展览的全字则无法体验。
四,数万电子图片的页面式屏幕评审过程,在作品比较上难以实现。照片来稿是实物,评审起来容易形成对比和参照,而网络来稿则不易翻阅对比,面对数万书法作品,这种评选难以展开。
科技的力量是不容置疑的,网络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对网络的接受能力依然很差,这其中不乏一批抵触者。当网络还没有完全普及于书法人的时候书法展览的全国性海选一时还难于实现。
黔墨:这二年,我曾经参加《书法网》、《中国书法家论坛》开展的全国书法海选活动,就是采用网络上传书法作品图片这个办法。《青少年书法报》和《书法网》还经常开展月赛,也是采用网络上传作品图片这个办法。我们认为取得很好效果,网友们反映很好、很满意。这种既节约成本(不用花钱洗印照片)又能节约创作者时间(节约邮寄时间,一键上网)的好办法,主办单位其实是可以考虑的。
但也有一个问题,对于家庭条件差的没有电脑、或家有电脑但不懂不会玩电脑的书法家(主要是老年同志和农村书家),如何上传图片,还要注册等等。就算能够通过网络上传了,万一投稿者众,又来个三五万人,每人数张,则上传数十万张,评委坐在电脑前,一定要把眼睛看瞎!又来个赌气作者,一个人投寄三、四十本册页(算算他上传多少张?),加上网络涌挤、网速过慢,乖乖,哪时评委真要喊:“晕倒!”
抱朴散人:曾如影提出的直接网络投稿,网络评选的方式很可能会成为以后国展传统评审方法的很好补充,但国展的改革是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从现在的客观条件来看,网络投稿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网络评审对于数万作品的国展来说,目前还不现实。
本人在去年三月八日在网上发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改革草案——征询意见稿》中提出了网络投稿、照片初评的方案。我至今仍坚持认为这是册页展投稿唯一最好的方案!
在这里再次提醒主办方,无论网络投稿还是寄照片,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初评一定要投“裸体照”!不允许对作品进行加工、装帧。。。否则毫无意义,无视投稿者利益的国展绝对不会和谐,必将为之付出惨重代价。
下面是《草案》投稿方式部分摘录(有删节):1、初评投稿。投稿主要采用拍摄作品数码图片上传到网络FTP空间的方法,统一像素和其它拍摄细则,再统一由主办方下载洗成一幅12寸照片大小参与评审。对于边远地区无条件上网的作者,可以自己洗成照片寄来,也可按老方法寄作品来,由主办方拍摄冲洗,不过这初评作品一律不退稿。另外,因为主办方多了冲洗照片这一程序,可以适当提高参赛费。无需落款钤印,禁止用软件处理图片,明显经过处理的作品一经发现一律取消评审资格,发现其它不合规范作品及时通知作者重发。2、复评投稿。初评过关作者占投稿总数的六分之一左右,然后再让初评过关作者邮寄书法新作一件参与复评,不再收取评审费,所有未入选作品一律退稿。
丁剑: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投寄原作,我觉得这样传统的做法对作者对评审都是比较负责的做法。现在有条件看真迹,为什么还要看照片呢?一个展览就是一次人才选拔,对于作者很重要,连作者原作都不看,难道真的很麻烦吗?我觉得这是责任感的问题。
照片投稿有个最大问题在于照片质量对于一个非专业者的把握难度,而现在照相技术的数字化又使得一部分人能把照片修饰的接近完美而又制造了另一种失真。那么,对于投稿者来说者无异于另一种装裱,就产生了新的不公平,这个问题将相当突出。
退而求其次,如果真的采用非投递原作的做法,我觉得的如影兄的提议非常好,网络的便利快捷、超大容量和透明程度都可以使评选实现最大化的阳光,而且网络图片的观感比照片更直观更容易把握。
这里谈两点,一是技术问题,我觉得很多人对于网络投稿仅以为是在现有的论坛上设立投稿点的。当然如果有相应的技术支持也是可以的,但我更倾向于设立专门的网络投稿点,即开发出适应投稿要求的软件,按照一定的方式在网络开设专门的投稿点,比如按照一定的便利方式原则上传作品图片,并不一定非得是论坛,当然现有的论坛作为备案和监督的地方也可以同时接受上传作品。二是照相技术问题,就像前面讲的,照相技术问题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照片冲洗的资金问题,已经有许多朋友都在算这个帐,网络当然可以解决现实中冲洗照片的资金问题,我觉得采用集体投稿的方式比较好,我们江苏书协每一次展览都组织集体投稿,我觉得可以把这种方式加以改进,比如可以以县市书协为单位,作者将作品统一送到地方书协,由地方书协统一拍照,统一上传,这样既保证作品照相质量又能检验书协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而且统一拍照,统一上传也节省资源。
对于利用网络进行评选,我觉得尽管网络的反响及如曾兄等人的呼吁,但可能最终无法改变目前这两个展览既定的投稿方式,那么,我们评估这个讨论的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讨论仍然是有意义的,即网络作为目前最先进的工具和传播方式,如何利用好它为我们现实的书法事业服务的问题,事实上网络是可以被很好地利用。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如何去推进先进文化?或许中国书协真的应该考虑举办一次以网络为媒质的活动或展览,至少应该有这样的尝试。
曾如影:有人想到网络作品图片处理、上传,老年人与农村作者的掌握技术程度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其他作者人群也存在。
“作品照片”投稿,作者关注二个环节:一是邮寄作品,二是评审。以网络上传作品照片,有人担心部分人不会网络操作,这很正常,同样大部分作者对摄影也不专业,这个过程也是花钱请人帮忙,作品照片处理后再邮寄,如果把这个过程转化成网络流程,其实没有所谓的条件上的限制,乡镇上的照相馆都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一网通天下。评审环节包括二点,一是网络的问题,二是评审的问题。其实完全可以开发一个投稿软件来单独处理,即使是用既成的论坛,可以考虑分省份,分书体,再按量(假设一个单帖只允许发N页)等,评审期间限制普通用户登录,只开放评委浏览,这样还会“塞车”吗?评审吧,可以按照网络前期组织的框架,评委省份分书体分组展开,也可以按照编号分量由评委评比……很多方法都可以尝试。
网络不是问题,人才是问题的关键。网络运作不会存在着技术操作的盲点。
陈亦:网络还需要去普及,尤其在书法群体中。技术上网络已经极大地普及,关键还在于是否愿意参与,这跟导向和组织者本身利益有关,这种引导目前除了书法网络,还更主要需要“组织者”来引导。如果“组织者”顺应潮流,就应该提倡或要求群体参与。从这个角度上说,是否选择网络,反映的还是“组织者”对网络的认同程度以及顺应潮流的决心。另一方面,书法网络是否足够强大,也是一个原因,如果没有一个书法网站能够在技术上充分保障过程的顺畅与可靠,对于“组织者”来说,倚重网络的程度越大,其风险也越大。但在目前,部分地利用网络是完全可行的。现状反应的,就是“组织者”顺应潮流的意识或决心还不够,当然,书法网络有没有作过适当的努力,主动参与意愿、执行力是否足够,也还需要反思。
总之,(所有领域)网络化潮流是一直在前进,但不会流到没有挖好引流渠或没有开闸的地方——虽然看起来书法网络化潮流的流向似乎只有目前的书法网络,但结果还不一定——所有我们需要更强大,更主动。
庄桂烽:中国书协这次所谓的创意,让人想到了去年的九届国展,几万件作品在二三天就评审完,真是“奇迹”啊!真怀疑是不是有作品没打开就被刷下了;再者几秒就看完一幅作品,看的比收的还快,难免乱了。我想这次的“作品照片”可能会省点事吧?
其实说到底了,无论是“作品照片”、“网络图片”或是原稿,关键是评委们用心去评,如果评委不用心、不负责任的话,什么形式的投稿都一样。
王堂兵:没想到今年又来了草书大展。原以为评照片是册页展才有的,现在看来,应该是中国书协的求新求变了。从这点来说,中国书协的工作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他们在想着如何减少工作量,把评审工作搞得更好,以此把展览搞得更好。也因此有理由相信,我们的讨论,也许不会改变这两次展览的评审方式,但对今后是会有帮助的。
但中国书协出台这样的评审办法,其实更多地体现现在一些工作的现实:那就是高层与基层的差距。高层总是站在一个比较理想化的前提去思考,去谋划,那么就很有可能与基层现实脱节了。应该说,8寸照片是比较清晰了,但中国书协有没有想到,大作品的拍照、作者的拍照环境、作者所在地的经济情况(已经有人说当地没有洗8寸照片的情况了)等,而且让作者增加经济负担来减轻评审工作量,这无疑是舍本逐末。我还是认为,减轻工作量,可以从限制作者投稿件数来做,一人一件就好。
但是现在,各位有相机的就加紧练习拍摄技术吧,或者去找摄影师来拍。照片的效果一定要好哟,不然30块钱的评审费有可能打水漂了。
结语:态度决定一切。不管什么声音,只要是善意的,相信有关部门都会认真考虑,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既定事实也罢,我们一直对国展寄予希望,不断思考,不断改善,逐步走向真正的阳光和谐。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10:00
欢迎张海上网交流
■曾如影
网络已经是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平台了。网络更是民意传递的理想渠道。大众民声在现实中受到了太多的客观限制,反映很强烈,就是没有窗口“上传”。网络!唯有网络这个平台实现了民意的自由主张——网络是民主的推进器。
关注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这是人民公仆行为根本。政府高官“触网”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
2003年12月23日,时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在中国外交网站“中国外交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回答了网民许多“尖锐问题”和“个人问题”;
2007年春节前,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红网实名发帖向网友们拜年,并毫不掩饰自己对网络的重视,直言执政者应接受互联网的挑战;
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两会’期间他一直在上网。2007年、2008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有数百万网民“有话问总理”;
2008年春节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发帖网上拜年;4月17日上午,汪洋和黄华华邀请数十位网民面对面交流;
……
莫大的惊喜啊!
2008年6月20日,全中国的
网民沸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人民日报社,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bbs.people.com.cn)同网友们在线交流。
胡锦涛总书记上线与网民交流给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呢?
网络发展十来年间,已经成为报刊、广播、电视这后的第四传媒。网络媒体的崛起,网络信息传播已经植入了大众视野,其信息传播有着先天性的优势:一,迅速的传播速度。网络传媒即时体现意识观点的时效性为即时点击就可以对国事家事事事一目了然提供了保障。二,海量的信息储存。没有版面限定的媒体,确定了其信息量的超级性。三,广泛的信息来源。全民皆有话语权的自由开放性是其他传媒都无法比较,这样广泛的参与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网络对国民的思维与行为的影响无可估量。现在的法官审理案件,民意也是一个考虑的标准,这或者就是由网络派生出来的哩。网络于政治、经济、文化已经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网络的存在,胡锦涛总书记不也上网交流来了!
“网意”才是最真实的民意。网络已经从当初的娱乐场所逐渐形成民众参政议政的平台,已经有不少政府官员作了表率关注“网意”。胡锦涛总书记的在线交流更加体现了中央政府注重听取“网意”,关注民生。这是“网意”的正面肯定。
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这就是尊重民意。
反观中国书法江湖唯一权威授权机构——中国书法家协会对网络是怎样的姿态?2006年的网络介入书法展览,曾激起书法网民几多希冀;2007年的九届国展书法网络传媒的全面介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在某些工作上有某些不作为,网民给予了批评和更多的鼓励,但你还是经受不起某些赤诚的批评,退怯了——2008年的首届册页展览评选就是一例。不敢真正接受网络阳光的“暴晒”,怎样推进书法展览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谐从来都是解决问题后的体现;阳光也从来就是改善缺点后的主张。如何把书法展览推向民主化?网络就是书法文化的民主推进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一而再地要求政府官员解放思想,接受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窗口。这体现了主事者的态度与胸怀。书法江湖的官员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态度与胸怀,“横竖撇捺”的事,有什么不能面对面的交流呢?!有容乃大也。
胡锦涛总书记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这不只是重视“网意”的问题——“拨乱反正”,从政治高度上肯定了“网意”的积极意义。网络是密切联系党群关系的渠道,是监督干部作为的最有效方法
。
胡锦涛总书记:“
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胡锦涛
总书记
同网友交流吹响了网上舆论“集结号”
!
欢迎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也上线网聊!
(2008年6月21日星期六客于深圳)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10:02
2008-07-30
关于书法网络论坛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断想
■
曾如影
“
书法网络论坛作为当代书坛的边缘媒体,思维方式是非传统、非常规、非体制内的
(
汪洋语
)”
。所以说,网络传媒的定义就是非主流的,非官方,完全民间化的。这也说明了网络传媒的性质更多是体现着民意的。现在的法官判断案件,民意也成了一个重要参考标准。民意的力量不容忽视。
书法网络传媒复制炒作新闻资讯同时,网民的积极参与讨论互动把整个气氛制造群情涌动的沸点。对于其他传媒来说,只能是把新闻资讯一厢情愿单向地向读者、观众、听众陈述、灌注主张意识,张扬着新闻事件认知与判断的霸权主义,缺少的是新闻资讯的读、看、听后感的反馈互动。书法网络传媒在保证网民的知情权同时,更能保障网民的“参政议政”的权利。一天之内,一则书法新闻报道的帖子点击量可飚升到数万人数,全民皆可参与发表见解的新闻互动,每个网民的权利与义务都得到了强有力的主张与表现。书法网络传媒新闻资讯的互动炒作方式是现代书法人最乐意享受的新闻资讯大餐。
由于网络的无门槛性,导致了网络信息的权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折扣。网络传媒的管理者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导向特别的重要,这个度的把握难度大于传媒媒体。网络管理者必须加强导向的引导。
要说书法网络传媒的批评氛围,北京的书法网经营得比较好些。该网络有组织地、定期地推出各种各样的专题讨论话题,引导评论深化。强调评论团队化管理,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很好,已经形成良性循环。
不可否认,经营资本,管理理念、书法环境等都制约了书法网络传媒的发展。这既有现实社会因素的造成,但整个书法主流社会对书法网络传媒的关注也不足够,甚至有些话语权者在回避,无意间形成一种惰性,这对书法网络的发展并不有利。
高雅艺术娱乐性的书法网络传媒相对于其他新闻网络,如新浪、搜狐等,首先书法网络传媒的社会影响性远没有它们重要。说白了,书法网络只是对很小的一个圈子的经营,属于小圈子的运动。还有书法网络所形成的商业性运行还有相当的距离。事业的发展,资金是关键,书法网络传媒要解决资金问题,革命尚未胜利,还需要努力。况且,现在的书法网络传媒真正形成企业化经营管理的少之又少。既没有强大的经济背景,也没能形成强有力的团队管理,书法网络传媒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书法网络传媒的发展价值的体现,如果以成果来衡量的话,还是比较零碎,真要盘点出一二来,可能又要牵涉了考衡的标准问题,当然有相当的讨论议题引起了书法社会的关注。我想,最没争议的是书法网络传媒催生了一位了不起的书法评论家——天生书呆子。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书法网络为非体制内的话语权者吹起了集结号。书法网络的舆论监督对体制内的事物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某些体制内的人物怯场网络的因素所在。
书法网络评论家没有一个是专职的,这说明这个行业还是边缘化、业余性的。也正是由于非职业性,与他们的生活、工作关联不很大,正好排斥了利益的联系。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基本上并非主流的当权者,所以他们的言语很纯真,体现着相当程度的人性本真,或许这是网络评论吸引人的地方吧——性情大告白。这种情况在现实的社会里没有气氛也没有市场,惟网络可为也。
书法网络评论家很多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他们是十足的平民百姓,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更加真诚,他们对生活的追求更加踏实,这也从一个侧面上说明了他们的评论更加务实。
随着网络的日益完善和强盛,书法网络历史一定会记住曾经为网络评论努力过的朋友们。网络评论也必将会成为文艺评论的主流。这也将会是书法世界真正民主、和谐的时期。
一直以来,所谓的正而八经的理论家很理论写得文诌诌,非要让中文系教授都读不懂看不明白才显得有能耐。网络评论最明显一点就是把所谓的高深理论转化为“白居易式的”通俗易懂了。当理论不再与一般书者有了隔膜,这对理论联系实践的意义是相当积极的。网络评论还打破了书本理论的绝对性权威性,网络评论很多的图文并茂的陈释方式,不只是化解书者对理论的仰视,还促进了相互心里的呼应。
网络的传播方式与影响程度不容书法家忽视。随着这几年书法网络媒体的崛起,网络信息传播已经植入了大众视野,其信息传播有着先天性的优势:一,迅速的传播速度。网络传媒即时体现意识观点的时效性为即时点击就可以对书法江湖的大事小事一目了然提供了保障。二,海量的信息储存。没有版面限定的媒体,确定了其信息量的超级性。三,广泛的信息来源。全民皆有话语权的自由开放性是任何纸介传媒都无法比较,这样广泛的参与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社会的发展应该会在相当的程度上消弱艺术官方的某种程度上的消极影响,非体制内的批评家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肯定。当艺术真正处于民间自由化,评论家的权威性是以能力来衡量了,而不是官位级别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相当的差距。我们需要努力,也需要承认现实。
网络的自由开放式保证了民主权利的体现,但由于某些人的纵情放肆,使得这个度的把握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这是一个素质问题表现。当网民都有了相当的文化素质与道理素质,他们的自律性也会跟上提高了。一些不自制的网民的某些行为就是为了找个藉口放纵、发泄,这样他们就不会考虑到对方的感受、社会的影响等了。网络评论受到一定的批评与歧视也在情理之中。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网络经营者必须加强培育和引导。如果网络经营者只提供表现的平台,没有一个游戏的规则和主观的导向,网络的暴力也会是家常饭了。
由于网络的不成熟性,使得网络经营者在自由的网络世界里表现得有点“委屈”,他们在运作时常常得向某些团体、某些人,也就是那些权贵们屈服。有时还是限制了经营者的作为问题。当一些事物经过一些过滤,问题的本质会有一定的改变。
其实,书法网络的强大不在于你与权贵的关系如何,把目光放长远了,网络的强盛在于资料性丰富与否。网站竞争最终是资料、信息的比较。
有人把书法网络比喻是俱乐部,也有人比喻是自由市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超级资料馆。
不客气地说,现在很多书法网络传媒都在拼人气,习惯性地把在线人数,单帖点击量一律做假,制造旺盛的假象。人气泡沫很迷人,但终究还是要破灭的。很多网民还没有真正了解到网络人气的虚假一面。很多网络经营者也没意识到人气泡沫的危害性,图一时所快,耽误网络长久的发展。事业的谋求还是应该踏实为好,踏踏实实地做资料,真真实实地丰满。也许我有些危言耸听了点,不管怎么说,我是一个铁杆的网民,希望每一家书法网络传媒早日发展强大。
(转自《美术报》
2008
年
5
月
10
日总
755
期)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10:03
2008-07-30
网络可以优化国展吗
——书法展览文化新思考
渠道:
网络
人物
(以姓氏笔画排列):
丁
剑(
《
书法网
》
编辑部主任)
谷国伟(《青少年书法》杂志编辑)
高惠敏(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主持:
曾如影
当网络介入书法,网络话语权者都以高姿态参与书坛,他们的经营理念可见一斑:书传百代,网通四海(中国书法网),为创建书法网络时代而努力奋斗!(中国书法家论坛),网络复兴书法(书法网)……他们都表示了一个强烈愿望就是网络可以引导书法。
书法复兴三十年,展览文化渗透于书法人生活的每个空间,每个书法人不得不面对展览文化,不能不参与展览文化,不可不研究展览文化。研究展览文化必须研究评选现象,研究之必然希望它完善。每次系列国展二万到六万件的收稿量,原件现场初评的实践已经暴露了不少问题。“发展是硬道理”,2008年举行的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览、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都应用“作品照片”初评方法,这是一种思变的体现。但它的最后推行实践效果如何,有待检验。
网络是新生传媒,国人逐渐普及的网络化的工作、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网络化生活了。优势决定取舍。优势决定成败。优势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网络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检验,已经展示出相当的优势。我们有理由利用网络的优势拓展书法展览文化。
假以网络为介质全面参与国展运作,网络对海选式的国展书法文化有怎样的影响呢?网络传媒有怎样的优势呢?参与书法展览文化,网络传媒的图片展示的优势、舆论监督的优势、信息传播的优势、互动的优势、评选的优势(相对于“作品照片”评审方式)不容忽视。
传媒网络化是大趋势,网络也可以成为展览文化的话语权者。书法展览可以网络化吗?网络可以优化国展吗?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以理性的思考态度切入书法展览文化,以思辨的思维方式论证书法国展,少长咸集,诸贤毕至——丁剑,书法网络建设者,网络文化倡导者;谷国伟,国展参与者,思考型传统报刊编辑;高惠敏,高校学者,国展旁观者。他们的身份地位不同,社会阅历不同,观点视角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书法网络都有很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思考,他们在倡议,他们在疑问…… 网络的优劣所在,尽在论辩对弈间。
曾如影:
今年的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览、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初评都已经谢绝作品原件,推行作品照片。不管怎样的争议,作品照片初评,这应该是以后国展系列运作的模式了。作品照片与网络图片这二种初评方式比较,网络图片有哪些优势呢?网络的这些优势对国展有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呢?同时,网络图片初评运作又有怎样的局限性呢?
丁
剑:
关于这一点,确实!我认为网络图片比现实的照片更具优势,它展示的便利和全面是现实的照片所无法比拟的。当然这是以评委对网络图片使用技术的掌握为前提的。但我想这不是问题,应该没有大的障碍,也可以找到很妥当的解决办法,比如可以由统一的操作者操作,评委只须面对一个大屏幕就可以了。当然,我觉得对于一件书法作品,投稿却使用照片实在不是什么好举措,今天有条件看原迹,为什么要隔着一层看照片呢?评审原迹,我觉得是对作者和评委的双重尊重。如果让我来选择,我认为还是以作品直投的方式为最好,网络可以是最好的辅助方式。
谷国伟:
在此之前,我曾经见过其他大赛的征稿启事中要求先寄投稿作品照片,若投稿作品照片通过初评以后,组委会再通知作者寄原作,然后进行下一轮的评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展览,要求先寄作品照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如果分别拿作品照片与网络图片进行初评,两者比较而言,网络图片的优势就在于浏览方便、快捷,作品照片也可以点击进行放大,可以更加清楚的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选。
网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它优势的一面,但是这些优势,对国展会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我实在想像不出来。
如果采用网络图片进行初评,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的优势中也蕴含着许多的略势。
第一,网络图片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评选,是将通过初评的作品进行保存?还是将所有参与投稿的作品全部下载,然后将初评打下的作品删除?如果将进入下一轮的作品图片进行保存,那么这个作品的作者、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信息就需要进行重新命名进行编辑,这些工作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评委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第二,许多身处乡村的书法作者,因为不懂得电脑而无法将作品照片上传到网络,这将会限制这些作者因为“书法以外的业务不熟悉”而无法参与展览的投稿。
第三,既然采取网络照片进行初评,并非所有的评委都熟悉电脑的操作,对于那些不熟悉电脑的评委,就需要配备助手进行评选,这就有很多的不便,而没有对作品照片直接进行评选来的直观。
高惠敏:
由照片比较书法的好坏高低,事实上我们不是一直这样做的吗?那么多的古代精品,真迹我们能看到几件?对现代作品发表议论,大家依据的不也主要都印刷品么?所以这不是问题,不需要讨论的。图片在网络上传播,看的人几乎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随时、快捷、便利,能收藏还能放大缩小,而且受众面广阔得无可比拟,非洲酋长和北极爱斯基摩人都看得见呢。
但须知,“评选”用不着这“优势”。
为什么?请再读读我最近在网上公布的那七篇东西。在那里我们讨论了书法评选的结果和实质:一百个位子一千个人争,最终总会有九百九十人不高兴的——所有的参展者原本都觉得自己“有戏”(否则他就不会参与),所以感觉“不公平”的一定是绝大多数。那么多的不满意就一定“不公平”?你来弄个“公平的”试试!
书家在笔墨玩耍上都没什么大问题,每个人之所以要弄成他的“那个样”,一定是他认为“那样”最好最高的——假如他认为人家的那个比自己的好,早就会照人家那样弄弄不费事的。各有各的看法和标准,这本来是社会的常态、艺术的特质,理应如此挺正常的——但现在偏要给它排个“尊卑有别、少长有序”,这烦恼不是“自找”还能是什么呢?已“入位”的都不是傻子,早看准了你的心有愤懑喋喋不休说到底也是为了“争座位”而且还不能“坏了规矩”——一旦没了“上峰圣旨”,这“展票”立马就一钱不值。所以,吴冠中的“废除美协”书法圈是断断不敢效仿的。既要靠我维持等级秩序,那么无论你怎么骂怎么闹怎么设计,总之你只能在“做稳了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鲁迅语)中“二选一”——大家放心,翻不了天的。顺便问一句:古代旧时哪一位名家是评比“推出”的?“创作”如果只是眼巴巴等着上峰垂青,这与“艺术”和“艺术家”还有什么关系?
说到“国展”,我已多年不闻问,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是谁起的。不能否认这个头衔可当忽悠道具,但它能否代表全国“最高水平”,几个人或一群人的“自给自足”说了不算,全国人民对此好像都还“没睡醒”呢——只有说到乒乓“国球”,中国人才觉得自豪、硬气,全世界都心服口服你“世界第一”。
曾如影: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网络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带来全方位的冲击和改变。网络传媒开展群众工作,进行舆论监督,较之其他介质有着怎样的优势?网络的先进特性舆论监督给书坛带来怎样的情形——自由开放的思维方式?多元的价值观念?批评与被批评的包容心态?……无门槛、全民皆可参与的网络监督又存在着怎样的弊端呢?
丁
剑:
这当然是明显的,也是毋庸置疑的。关键不是在于网络的技术是否能够达到,而是在于对网络的开放的尺度。如果具体来列举,网络的优势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海量,网络可以海量的传播,可以尽可能地全面报道和展示展览的信息
,
并可以是动态的展示。
二、及时,网络几乎可以做到现场直播,对比于目前的书法传媒,网络不是周报,也不是日报,更不是月报,它可以是时报甚至分秒必报。这种及时性,传统媒体无法比拟。
三、网络的海量和及时的介入为阳光的评选和展示提供了可能。当然仅仅是可能,因为它有个前提,就是对网络开放的尺度。这是关键性的问题。
四、网络的互动的优势可以及时反馈社会书法大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可能是一种动力(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制衡的压力),它对展览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构成影响。
五、网络本身即是一种很好的展览模式。
谷国伟:
网络传媒开展群众工作,给一些平民提供了自由发言的空间,使大家在网络中都享受平等的权利;网络传媒对一些书法活动进行舆论监督,其产生的效果对活动包括社会主体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网络传媒较之其他介质,其优势就在于网络传媒使互动的,而平面纸媒却是静止的,一动一静,必然导致各自的观注点不同。另外,只要你具备上网的条件,网络就可以四处畅游,而不需付出金钱的代价;而纸面媒体却不是。
正如刚刚所言,网络给大家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但是,无门槛、全民皆可参与的网络监督,因为言论的自由,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监督的力度和权威度有所下降。
高惠敏:
实际上,网络已全面介入书法,更应该说,因为有了网络,书法才有现在这样的热闹和喧嚣。
“监督”的意思,是“帮上级在旁边看着”。遇有问题,应是先有下面的揭
发、举报、怀疑,跟着必有上面的调查、说明、处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领导真的想把事情办好。而现在网上所有的实情假像,不管“舆论”怎样惊天动地、群情激奋,当事者只要一个“不理”,所有的帖子都会自动翻过、自生自灭被人忘记。连华南虎这样震惊全国和世界的事都可以不了了之,书法这点“点横撇捺”又能算个啥呢?现在你觉得,“监督”是个啥东西?
一个行当对社会有多大的影响,社会对它就会有多大的关注:美术界吴冠中说句话,电视、电台、报刊、论坛马上就有激烈的反响;但你可曾见过局外人有谁对书法的胡闹和腐败“放一个屁”?要说咱“窝里闹”的“舆论优势”,是大家在网上还可以“凑凑热闹看看笑话、泄泄私愤发发牢骚、透透老底听听消息”。社会上,舆论还可以叫陈冠希道歉、把刘为强撤职(但对林业局、铁道部就毫无办法),而书法这点“家务事”,不涉别人只骗自己(而且大家都特愿意),对社会没有半点造成侵害的“主观故意”。这样的事情会有人理那才怪呢——或者准是吃饱了撑的!
曾如影:
随着这几年书法
网络媒体的崛起,网络信息传播已经植入了大众视野,其信息传播有着先天性的优势:一,迅速的传播速度。网络传媒即时体现意识观点的时效性为即时点击就可以对书法江湖的大事小事一目了然提供了保障。二,海量的信息储存。没有版面限定的媒体,确定了其信息量的超级性。三,广泛的信息来源。全民皆有话语权的自由开放性是任何纸介传媒都无法比较,这样广泛的参与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
国展系列网络化运作将产生怎样的良性循环?不可否认,目前的书法网络传媒自身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需要改善。网络的信息传播方式会对国展系列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呢?
丁
剑: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前瞻性,我们可能还无法确认“国展系列网络化”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我以为网络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方式将越来越明显和重要。当然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展览的网络模式肯定是未来展览一个十分重要的模式,目前我们可知的优势可能就是它的低成本和传播的便捷及交流网络化特点。至于未来的展览是不是一定会完全网络化,是不是趋势,这个还真无法预见,至少我还不敢冒然确定。
谷国伟:
近几年书法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确实为广大书法家及一些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许多的方便。书法网络的优势也迅速凸显了出来,正因为如此,书法专业网站也成为了国展媒体观察团的邀请对象,海量评选现场图片的及时传递,给广大参与者提供了及时了解国展动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正如曾兄罗列的四点,正是网络的优势所在。因此,网络的介入,只有继续发挥它的优势,保障一种文明、交流、和谐的空间,那么反之对国展才能产生一个良性的结果。
网络自由极速信息传播,最大的特点就是快捷、自由,正因为如此,如果言论太过于自由,或者成为无理谩骂、发泄不满的一种平介,那么对网络的发展必定是无益的,并且是恶性的。
高惠敏:
这问题与上面重复,已经说过了。
曾如影:
国展系列网络初评方式将会形成怎样的互动效应(互动优势)?这些互动效应所产生的作用如何?
丁
剑:
这已经是一个很细致的问题了,其实这个问题可能隐含者提问者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利用互联网公开评选的过程使其实现最大可能的透明度。初评无疑是指集中了所有投稿的作品,那么就等于公布了所有投稿的作品,这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即最终结果的争议性无疑会因此增大甚至无限增大。我几乎无法想像这样的初评导致的网络互动的
火爆
程度和不可预见的后果,但我
也
赞成这样的尝试,当然是在条件和勇气都允许的情况下。
谷国伟:
网络初评方式的操作者只能是评委和现场工作人员,所以我认为采取网络初评方式,只能是单一方面的,并不能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什么互动优势。
高惠敏:
你的问题太复杂,我不知怎么回答。现在的评选是怎样的程序和内幕,我完全不知、不懂也毫无兴趣。但说到书法评比的规则,由等级、权力说了算那是铁定的。我是评委,当然我说了算,否则要评委干嘛呢?你认我是评委,就要认我的判决,不能合你意就认,不合你意就不认——那不是耍老子吗?干脆你自己说了算不就完了吗?
网络本来有互动功能,但前提是大家都有
“
互动
”
的愿意。你说了半天我一声不吭,这怎么互动得起来呢?什么
“
参与
”“
层面
”“
速度
”“
深度
”“
方式
”“
时间
”“
长度
”……
,你以为别人都像你一样书生气?哪有那么复杂的事——不就是根据我的倾向和需要说一声谁上谁下吗
?!
谁做还不是一样——难道你做判断不是根据自己的眼睛和脑子?
曾如影:
网络传媒经营者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地思考着,他们在努力,他们在摸索,希望可以更快捷地强大。如果网络传媒全面介入国展系列,网络具有优化的功能作用吗?综合网络传媒的优劣所在,网络传媒应将进行怎样的改革引导书法发展?书法展览文化话语权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与方式让网络传媒更直接地参与建设书法展览文化家园呢?
丁
剑:
你这个问题是向两个方面提出的,一是网络传媒,二是展览的主办者,即你所说的拥有书法展览话语权者。我想就网络传媒来说,需要明确的是正如你所说,网络是个传媒,只是个传媒,是个介质,或者说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那么,一种手段、方式是否对一个展览起到优化和促进作用,完全取决于如何利用好这样一种手段、方式的问题。当然你的问题还有另外一种理解意思,就是展览主办者和网络媒体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的网络媒体就是一个实体了,作为网络媒体,我们当然期待合作,期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互信。或许未来还有共同的战略利益等。就目前来说,我希望任何展览或活动的组织者都能明白一个最真实的道理
,
那就是网络不是你们的敌人,它应该是你们最可信赖的朋友,因为它是可以被很好地利用的最先进的平台。
谷国伟:
不只是网络传媒在运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自己的发展,纸媒也在对自己的长远发展进行不断的思考。毋庸置疑,传媒介入国展,对国展操作过程有极大的监督作用,网络传媒的介入,相较于纸面传媒,很动态的把整个过程展现给各位网友,这个监督过程,肯定会对国展整个举办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因素产生优化。
从去年的九届国展评审过程中让网络的全面介入,无非就是想严格坚守展览所倡导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口号去操作,余以为,正是在这个口号下,才让网络全面介入了,反过来,网络传媒也对书法展览了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高惠敏:
网络能否“优化国展”?我觉得这题目怎么有点像“中国足球如何才能世界第一”?“国展”本是天大的误会,难道“优化”“劣化”,泡沫就能变成西瓜?国人国情传统如此:只要吹个肥皂泡,永远有那么多人倾情投入、发热发飙。我们这代人,经历过反右、大跃进和文革,举国上下千军万马投入“宏图伟业”或“生死关头”,当时无不叫人勃然奋厉、山呼海应,几十年来每回都使无数能说会道、能跟会拍者功高至伟、成就巨大。但冷静下来回头看看,那么多的领跑人、吹鼓手、实干家和亿万群众,现在有哪一个人在哪一件事上曾经“正确”过一分钟?以往既如此,那么今后呢……?
书法需要大发展?群众运动就好么?大家知道,清朝的小学、金石、书法大繁荣那是叫“文字狱”给逼的,它对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和人格的发展实际是一种麻痹和遏制;日本人所说的“书法人口”,那是家庭妇女闲来无事“逗你玩”呢。从这样的立场来看现在,那么多人成天风花雪月提按顿挫为“上车下车”高兴郁闷还都要干“专业”的,对于开启民智、学习先进、接近“德先生”和“赛先生”以及推动GDP究竟在起什么作用?“弘扬民族传统”是一句 “全民口号”,说来天经地义根本不用过脑子,但“传统”究竟是好是坏(比如下跪、唯上、崇古、“老子当年也阔过”等等)、该不该弘扬,稍加推敲就会疑问顿生。不必说当今的理性思考,只要读读当年的胡适、鲁迅、陈独秀,甚至梁启超、谭嗣同,你就会明白早就有人为唤醒国人的麻木愚昧而拼命奔走呼号。我不知道严复所说的“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算不算传统,反正这“八字方针”正在书法圈里左右逢源、贯彻畅通。最妙的是,无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从不见有任何人负任何责任——而其他行当,经济下滑、治安混乱、矿爆死人、贪腐过分甚至用人失察,领导可是要下台的!
网络的优势不在“互动”而在它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因为能将多种见解分析比较,现在网民可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独立的思考”。书法网络的坛主版主和网民为我们提供了极多极好的图片和资料,对他们的热心和辛苦,仅仅说感谢还是不够的。当然,只管提按顿挫而无视社会的需求,“古人”和“书家”的思维与“现代”和“进步”常常格格不入。钱是要挣的,但最好所作之事不光是为了自己,对社会文化也起一点推动或滋养作用
话语权我管不了也管不着。我只盼望今后书法的主帖和跟帖的表态最好都能顺便讲一点根据和道理,不要图省事只是“狂顶”或“暴cei4”(此字为左“卒”右“瓦”,《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但电脑字库里找不到)。讲道理可以训练思维,对提高表达能力也相当管用哩。
结语:
国展,对新时期书法发展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然而,事物的利弊从来都是共生的。国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应该解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新发现的问题,还没发现的问题……一直都困扰着其完善。
网络实在是好东西,只要你愿意,可以保证你的言论自由;只要你乐意,你的主张就会得到广泛宣扬。名家精英们的社会责任感、睿智卓识,给人予启迪,还抛出一些学术问题让书坛思考哩。
网络可以优化国展吗!?但愿国展组织者集思广益,明确国展的历史担当,不断完善国展,书法事业必将更加灿烂。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10:04
民间展览如何异军突起
——国展语境下的另一种思考
刘炳森时代的书坛话语权者大洗牌后,经过近十年的“官民”竞争,书坛已经从唯一的官方倡导走向多元倡导,民间展览在几年间发展迅猛。
流行书风、印风的倡导为民间力量开辟了新的话语权平台。随着民间展览的盛行,国展系列新人秀的继续,特别是“刘正成时代”的部分精英于国展系列失宠后,全力参与民间力量的整合,不再热衷于官方国展系列的竞争,隐身于野,由此,更加方便于主张书法观念、传播书学思想。
总结民间展览有如下基本特点:理念化、雅集化、精英化、自由化。官方国展系列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扭曲了作者的创作思想——投其(评委)所好,把投机主义扩大、扩散,无意间成了国展一个特色,民间展览的优点正好体现于此——我书我主张,作者的创作思想得到了强有力的张扬。
民间展览如何深化发展下去呢?今诚邀丁剑先生、柳青凯先生、文博先生三位青年艺术家参与讨论,探讨民间展览发展之路。观念不求苟同,只为对民间展览发表独特见解。
曾如影:
官方展览盛行于现有机制,多少民间展览倡导者就是从这其中走出来。官方展览局限也在于现有机制,有些机制制约了一些人的行为,也给某些人创造了利益操控的气氛。某些利益的膨胀,为达到目的提升书法行为为政治意识,这其中误导了不少人。以先进的思想发展先进文化成了那些人行为准则的幌子。操作上的主观失误,影响到了客观事物发展方向。“中青展时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作氛围为新时期的书法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刘炳森时代的进入、主导,主张回归传统,学习经典的美好意愿,但也积极反对、管制某些书风的发展、壮大。是的,一些曾经的话语权者被“请出”了官方展览的圈子,也有一些话语权者主动“请辞”了官方的坛子。以您的认识,民间展览发展的历史背景、契机是什么?
丁
剑:
我想必须要先厘清什么叫民间展览,曾兄的意思民间展览就是书协体制以外的展览?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样的民间展览的动机有很多了,关于它
历史背景或契机,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主要是经济的进步,这就导致需求的增大,可以做个类比,民间展览就像个人出书,个人出书首先是因为个人有钱了!个人有钱了就可以出书,当然也可以资助别人出书,所以这也是民间展览的契机。社会的经济增长和来自社会个人或团体的资助,使民间展览有了经济的支持。
第二是在第一点的基础上个人或团体的显示心理。
第三是在前两点的基础上要达到的争取话语权的目的。
第四那就是市场心理。宣传和推广。
谈到历史背景,这个问题可能显得太大了,经济的增长需求就增长,艺术需求也增长,增长的结果又促进需求,所以展览就多元了就民间化了。
柳青凯:
这个问题太大,也不好调查。要说民间展览发展的历史背景,我想只要是展览不管是民办还是官办,它都是一种宣传展示的手段。所以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办这个展览。民间展览在古代就应该有,应该早于官办吧。曾先生的这个问题问的应该是民间展开始和中国书协的展览分庭抗礼的时候,如流行书风展应该是一个标质。我很关注流行书风展,我为这样的展览的出现感到高兴。书法人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很多,民间展似乎更容易表达参展人的精神状态,这是民间展览的优势。
文
博:
随着九届国展以后,民间展览会越来越多。以官方中国书法家协会为代表的组织机构一统话语的局面这几年逐渐在弱化,这是一种理性的进步。从客观上讲,书法进入展厅,并形成展厅文化,对推动当下书法的发展,意义重大、不容抹杀。但同时也要看到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当参加展览成了唯一衡量一个艺术家(书法家)创作高度,参加展览直接和市场、地位、权利挂钩的时候,展览就变成了书法家(参展者)和展览组织者的“合谋”。一个真正关心书写的人不会因为展览的风向标而迷失自己的文化个性。我们必须看到,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创作与展览无关、与权利无关、与圈子无关。书法不是靠管制就可以改变的,我相信“书法即人”,有什么样的人就能产生什么样的艺术。
这两年因为工作原因我对少儿美术关注的比较多,以致关注的重点由书法转变到少儿美术。这种转变与其说是改行,不如说给自己提供了另外一个学科的背景来审视书法。
曾如影:全国牙防组织权威认证运作了好多年,许多企业为了得到这个认证付出了不少精力与财力,同样,这个所谓的权威认证从中谋取了多少利益,无从考证。我们只知道,最后这个组织被真正的官方——中国政府卫生部取缔了。大画家吴冠中老先生语出惊人:“文联、美协都应该取消”,于整个文化圈炒得沸沸扬扬。中国书法复兴三十年间,中国书法家协会是中国书坛的唯一“权威授权”单位,书法权威都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授权认证”,这使多少书法人仰望啊。这些年来,虽然中国书法家协会所主办的国展系列受到了不少的质疑,但书法“权威认证”垄断地位一直没动摇。在中国现行的机制下,民间展览如何应对官方展览的强势并存?优势所在?
丁
剑: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官方展览(又是指书协体制是展览吗?)对所谓民间的压制。但你所说的强势可能是指书协体制固有的优势或影响力,这个问题是个体制问题,就像中央电视台的地位,目前谁也取代不了,这就是强势,没办法,至于你所说的并存,那是很自然的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当然合作也是有可能的,而且我认为合作是个很好的路子,为什么不考虑合作呢?
民间展览并存的条件是有钱!优势是活泼!
柳青凯:
我觉得曾兄的这个问题有点火药味,其实民办与官办并不矛盾,就好像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两种展览正好是一种互补,缺一不可。民间展不被官方左右,形式可以自己决定,个展,联展,专题展,团体展,地域展,可以在展厅,也可以在报纸上,网络上,实际上做一个广意上的民间展很容易。我认为不管是民间展还是关方展关键在于“展览的格调”,这才是展览的中心思想。
文
博:
11
月
6
日
,我在湖北省艺术馆看了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此前我就想,这里面展出的画家都是国家出钱养的画家,是吴冠中先生前段时间说的要解散的一伙人,再冠以“优秀”,那应该是代表了全国的最高水平了。结果看完展览,发现了不少问题,我必须承认自己是个喜欢发现问题的人。很多人是看画面多么逼真,不是被技法感动,就是被画面尺幅震动,反正观众都“动”了。很多国家画家的书法和画作很不协调,很多国家级优秀画家不懂如何盖印章,一件很优秀的作品竟因印章问题,让人大倒胃口。有些人干脆在画上不题字不盖印,以此来掩盖书法修养的不足。反倒是龙瑞、姜宝林的书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前书法界经常鄙视画家不懂书法),改变了我的某些认识。
从作品本身来谈,中国画有写意和工笔两大类,“写意精神”是近几年在美术界谈的比较多的名词,前段时间在西安美术学院参加了一个
“长安论坛——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的研讨会,之所以提出写意精神,是因为,现在的国画创作与此前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国画发生了很多改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随着新材料的运用,画面中最重要的“笔墨”这两种关键的东西没有了,很多人迷恋于制作,以制作为能事。中国画的界限逐渐模糊,重提写意精神就是基于笔墨逐渐丧失的考虑,也是在向上寻找中国画中的中国精神。在日渐多元的社会里,文化个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和名片。一个丧失文化个性的民族是很容易被遗忘的。
回到话题,官方展览不会因为有了民间展览而取消,这是由体制决定的。另外民间展览是对官方展览的有效补充,在官方展览中“受伤的人”可以在民间展览中寻找慰籍。这样很好,社会安定、人民小康。
在这里我谈点少儿美术界的经验,少儿美术界有“校内”和“校外”之说,“校内美术”是指九年义务教育内的美术课,而“校外”是指私人和教育机构、青少年宫创办的少儿美术特色基地,这两个的关系很像现在的官方展览和民间展览。“校外”教育成了对“校内”教育的有效补充,很多“校内”美术教师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施展自己的教学,又投身“校外”。目前校外美术教育很火热,是否也昭示着民间展览前途光明?!
曾如影:民间展览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丁
剑: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不是研究艺术经济投资的,但我以为就艺术家而言,展览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那么付出是必要的,很多艺术家在这一点上是越来越想的通了!
还有听说目前有做艺术基金的,上次听一个领导说国家也在搞文化基金,不知我能不能去申请??!!
柳青凯:
这个问题可以有
N
个答案,我想一个成功的展览,不用展览人(包括策展人,参展者)自己出资,还能赚到钱,那才叫高。我想要达到这个境界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还应该是展览的格调,以及参展人的作品质量。
文
博:
要问这个,我认为首先要思考书法消费问题。谁是书法的消费者,我说这话可能会遭到有些人的反对,书法能是消费品吗?我以为没有书法的商品化,书法想健康的发展几乎是扯淡。没有书法消费这门艺术只会成了文化遗产,躺到博物馆里受人瞻仰。从目前情况看,随着艺术品市场的逐步走热,到大众越来越注重文化品的消费,相信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会得到藏家和老百姓的喜欢。
当然市场需要培植,大众对文化的渴求需要正面的引导。这需要一个过程,从目前看还需要书家主动出击、多多推广,不能像过去那样,躲进小楼成一统。在我看来越是优秀的,越是好的东西越要宣传。
曾如影:物极必反,当年刘炳森时代提倡回归传统,反对“丑书”,就走进了二个极端:有些人一头钻进传统里,晕头晕脑,“不知有汉”,甚至忘了自己是谁,以描画古贤线条为终极目标,国展就是因为这批人落了临摹展览的声名;几许沉浮,几多伤心,“丑书”实践者被挤出国展系列,多元化的创作气氛被人为地一统为单极胡同。王镛等人提倡流行书风、印风展览的创作价值观取向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丁
剑:
影响不小,最起码要承认它是一个典型的精英化展览,展览有明确艺术取向,取向就是影响!,
柳青凯:
流行书风本来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科技的、文明的社会,它甩掉了中国历史上以往任何时期的封闭和落后,它的发展和进步对艺术的影响更是深刻的。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当代书法特别是青年书家的视野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活跃,而不仅仅满足于对传统文化观念的沿袭。”①他们着力对历史上各种印堂思想的学习、消化和批判,广泛汲取当代中西方艺术观念的成份,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书法观。他们崇尚个性化的审美理想,追求新思维、新观念、新目标的真诚和勇气,使当代书法的审美语境趋向自由与多元。他们的开拓意识体现了所呈现的时代特征,为当代书法的思维延伸引领了方向。所以,我们要感激那些为我们提供创作范例的开拓者,准确地切入古典的语境,形成自我的风格体系。流行书风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渐渐行成的。我认为凡是具备这个特点的书风应该就是流行书风,我意识里的流行书风不是王镛先生的流行书风展,而是广意上的流行。然而,流行书风与传统书风的面目错位在开拓思维的同时,也产生了太多迷惘的追随者。人们在感受时代恩赐的同时似乎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彷徨与浮躁
,
书法爱好者热爱书法的目的似乎更为明显且复杂
,
“抵触或是接受”一直困挠着一大批人,更为明显的是有了太多迷惘者的复制或恶追。如何避开书法审美在当代下的嘈杂环境,又能切入书法艺术的本体,已成为现阶段书法艺术发展的不可避免的矛盾。这样的现状要求我们的眼光不能再一味停留于原有的书法秩序,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实事上,我们的书坛所需要的不是既有风格的复制和恶追,而是建立在“继承与创新”之上,可以与前辈们并列的开拓精神,或是更为清醒的超越意识。
文
博:
恕我直言,大多数书法家还没清醒,还糊(
hu
)着呢!书法是啥,写书法又是为啥,前几日给朋友打了一个比方,很多人写书法就像抓痒痒,越抓越舒服。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痛,因为把自己抓烂了。我觉得这个比喻很形象。如果书法家不思考上述问题,还为了没有参加展览、入选获奖伤心、失落,甚至“牺牲”自己,活该。这里,套用诗人伊沙的话——谁痛谁知道!
曾如影:
根植传统,立足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流行书风、印风展览、艺术书法展览一直践行这个宗旨。不可否认,不少流行书风、艺术书法实践者也走进狭隘地理解,唯夸张变形是求,舍弃了传统经典的温习,未能根植传统,最后落个不伦不类。不也有“炫技”高手以技巧为文化大谈文化技巧吗?时下之国展系列,在技巧里乞讨文化的“炫技”者已经占据官方展览的主流地位。
艺术书法、文化书法的倡导给“炫技”为崇尚的书坛怎样的启示?
丁
剑:
你这个问题很矛盾,在我的理解“艺术书法”就是你所说的“炫技”,艺术书法本身就是强调了书法作为艺术的可操作性,就是技术,就在“炫技”。是书法美术化的表现,是书法目前的去向。
文化书法这一命题有良好的初衷,但可能性很小,书法的技术化美术化的结果就是把书法从中华文化的整体中作剥离,这样的结果是强调书法的视觉性,即首先把书法当作视觉艺术,平面艺术,这个逻辑是西化的。这样的结果是树立一种新的文化,西化的文化,这和文化书法的初衷是背离的,文化书法强调的是书法的一种回归,这是站在东方的立场上的,这和社会人的知识结构有关系,现在提出来加以强调,某种意义上讲正说明书法越来越没文化了。从事书法的人群越来越没文化了。
所以未来的真正大师可能是相对隐逸的,这在这个媒体时代真是个悖论!
柳青凯:
“炫技”为崇尚的书坛应该是曾兄的观点,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坏事。兄对当前书坛出现的重技法的书法创作行为如此总结应该是认识的一个偏差。技法为上的书法理念当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书法固然不可却少写意的成份,但单求个性是不行的,没有规距不成方圆,风格与技法共同传承书法艺术的千年孤傲。曾兄所谓的以“炫技”为崇尚的书坛,是因为书坛开始了理性思维,不单以个性和创新为能。凡事都有两面性,“艺术书法”的理念强化了个性对书法的作用力,技法至上的书法观则却少对书法风格的关注,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所以我认为,矛盾是可以有的,但一定要平衡这个矛盾,做到情理互补。
文
博:
谈这个问题前,我先讲个简单的想象。留在艺术史上的艺术家,无论是画家还是书法家,哪个不是个性鲜明、独立特行的人。艺术主张无可厚非,问题是这些冠以“吸引眼球”的主张,是否作者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认同了。夏加尔没有坚持对童年生活的梦幻般回忆;凡高如果进入了高等院校正正规规的学习素描、学习油画;当代艺术家徐冰如果继续玩弄技法,能成就他们今天的影响和历史地位吗?不少人的成功乃至不朽就是因为坚持和独立思考。现在,我觉得没必要回答上面的问题了!
曾如影:书法话语权者对书法创作导向以身躬行,为书法人树立典范,这是否旗帜的一个特征呢?!在网络上,读到九届国展评选的入选作品,不少是那种入古太浅、出来太快,夹生米饭者众啊。艺术书法、文化书法的提倡反映了某些话语权者的觉醒。推行艺术书法、文化书法需要做哪些努力?
丁
剑:
艺术书法不用怎么推,大家都在做,我觉得王镛先生提出这一概念,是对近十年来书法方式的准确总结,这种总结带有对未来的前瞻性,因而具有导向性,关于这一话题曾经和王先生做过交流,他说的很直白:现在谁还把书法当作实用的东西?……
而你的问题认为这是话语权的觉醒。不知作何理解?又是指书协体制吗?书协就从未提出过什么主张。因为那不是一个学术机构!
推广文化书法如果说要做哪些努力?我觉得这倒是个很有责任感的问题。具体的我一时也说不出来,但我觉得文化书法在当前来看做法必须是反专业化,反艺术化,反美术化。扩大书法的圈子,极端的做法是解散书坛。创立新书坛。这是努力的方向。
柳青凯:
曾兄的这个问题应该改为“推行书法艺术、书法文化需要做哪些努力?”这样才符合大书法群体的心态。我认为繁荣书法艺术,在于如何引导书法人的心态,有一个更为高远的书法观,逐步改善当代书法人的集体浮躁这个文化现象。当然这样说可能是痴人梦话,所以任重而道远。
文
博:
需要旗帜,但又不要迷信旗帜,历史告诉我们努力做旗帜的人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前段时间去贵阳,在一家古旧书店看到几张上个世纪末(清末)的文人书信,尺素之间,铁钩银划、用笔酣畅,当时就被震惊了,以我拙见,先不谈别的,就这书写技巧烂熟的程度,当代有几人能及。再看整张信札流出的气息,在现代名家、大家的作品中是看不到的。再看看名字,这些人没有在书法史上留名。接下来再来谈推行艺术书法、文化书法需要做哪些努力?我觉得没有意义。
曾如影:道不同不相为谋,创作的多元发展由这些相同理念的汇集,理念的趋同促成了不少的民间雅集、展览。和谐与多元,这是书法发展前景,如果看待民间展览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丁
剑:
这个问题你已经回答了一些了,你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创作的多元发展由这些相同理念的汇集。但目前需要知道的是这个道并不仅是艺术之道,还包含着人际关系之道,经济之道等等。多元化也好;包容性也好就是和则合,或合则和的局面。
柳青凯:
我很赞成曾兄这个观点。民间书法活动丰富了以官方书法展览为主体的当代书法活动现状,也正在逐步形成一种力量,一种更为灵活,更为自由,更为包容的书法力量。
文
博:
“文人相轻”除了文人相互之间因为个体审美差异不同而看不起对方外,它的另一个解释也许是文人既看不起对方又喜欢相互凑在一块。所谓圈子,因该是这样形成的。
80
后作家韩寒批评文学界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什么圈到最后都是花圈,什么坛到最后都是祭坛。我想这话多少对书法界也有所警示。作为艺术家,我反对“圈子”,只有狼才群居,才需要圈子。
曾如影:成就一份事业,智慧的体现。国展系列以中国书法家协会这个唯一的“官方”权威单位强力主导,大力推动了书法的发展。民间展览经过几年的酝酿、发展,已经经营得有声有色,甚有当年中国非公有经济体制的性质,是公有制经济的有效补充,或许哪年也能成为中国书法的主体哩。现行的民间展览运营方式有怎样的特点?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丁
剑:
多元。主题。研究。炒作。宣传。推广。
柳青凯:
今年传的很开的流行书风到现在还没有消息,而一痴策划的展览却一年比一年好,为什么呢?运行机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展览是一个文化活动,除了文化方面的问题,它首先要是一个活动,一个很可能要涉及到金钱的一个活动。一个有经济实力的集体和个人办起事来肯定要方便一点,形成一个有责任,有保障,有制度的体制,这样的组织才可能把一个展事可持续地做下去。
文
博:
现在民间的书法展览几乎同一时间在全国各地上演,或三、五个友人的交流展;或即将毕业的学生毕业展,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这些展览的特点是给那些无所事事的平庸之辈提供了集体抓痒的机会,这个时候不是自己抓自己,大家交叉相互抓。效果不言而喻,良好。
曾如影:已经走在路上,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已经有了相当的口碑,民间展览将走向何方?
丁
剑:
成熟。频繁。多元。概念。合作。
柳青凯:
民间展览一定会有一个好的走向,这是没有问题的。与全国展不同的是,国展的服务对象是广泛的责任也大,所以比较难办。民间展则不同,它是自由的。假如一个民间展办的像国展那么大它肯定也会面临很大的问题。现在的书法入不了国展总想骂上两句,这样的心态不好,现在的展览方式太多,机会也太多,只有你写的好就不会被埋没。总之不管一个书法展它是官方还是民间的,它的存在都会是一件好事,书法可以浮躁,但不可以不繁荣,浮躁不可怕,慢慢来一切都会好的,要是没有关注,没人喜欢这个事,书法也就完蛋了。
文博
:说了这么多,我发现“独立思考”这四个字太重要了。至于,民间展览将走向何方?我说了不算,让历史去说吧。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10:07
新闻性
资料性
辅导性
专业性
——
曾如影、刘中南关于硬笔网络的认知与定位的网络对话
时间:
2006
年
11
月
28
日
渠道:网络
QQ
人物:
曾如影(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编委会编委、论坛管理员)
刘中南(中国艺术网论坛总版主)
硬笔书法网络发展也只是不到十年的事情,兴起时期的硬笔书法网络只是一种学习交流的场所,是艺术沙龙的即时体现形式。那时候的硬笔书法天地网的留言板、校园书画网的聊天室牵动着无数天南地北的硬笔网民的神经,全世界的硬笔书法“联席会议”时时刻刻在线。成为一时的网络佳话。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对硬笔书法网络的要求有了革命性的升级,曾经的留言板、聊天室风景线只能降级为硬笔网络的一个小栏目了,经过不少硬笔书法精英的参与经营,硬笔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强势传媒。网络多年的极速递变,观念更加需要与时俱进,对硬笔网络必须重新认知与定位。
对话:
刘:据我所知,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论坛许多网友对你的一些做法颇具微词。比如,今年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对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几个回合的主动“出击”等硬笔书坛大事件,大家对你利用网络炒作新闻的做法很不理解,说你做事太专横,想出风头、惟恐天下不乱……我知道你做事一向雷厉风行、很有主见,对硬笔书坛新闻与动向更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请谈谈你的想法。
曾:不管是硬笔书坛的好事、坏事,只要是大事件,对任何硬笔传媒来说都是值得关注的新闻资讯。每个硬笔书法人很有必要了解硬笔书法江湖的任何大事件的方方面面,作为传媒更应该及时地提供资讯为硬笔书法人提供服务。现在很多的硬笔网络活跃分子都经历过硬笔书法网络原始发展时期,一直留恋于网络的硬笔书法天地网和校园书画网的留言板与聊天室的经营模式和沟通方式,在潜意识里只认同硬笔网络是学习与沟通的场所,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硬笔书法网络有与时俱进的认知与定位。经过五、六年的高速发展,硬笔网络已经拥有可以与传统报刊传媒相提并论的资本。甚至在某方面,更加超前于纸介传媒。网络的即时体现意识观点的时效性、全民皆有话语权的自由开放性是任何纸介传媒都无可比较。作为大众传媒,炒作新闻是必要手段。既把硬笔网络定位为传媒,首当其冲必须炒作新闻。没有热点、焦点、视点、亮点新闻的传媒,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吗?读者(网友)的视觉大餐靠什么来体现?舍此还能调动广大读者(网友)主动参与讨论和互动吗?论坛就是以论为互动,新闻资讯就是论的重要素材。把新闻事件晒在太阳底下,既保证网友的知情权,也为网友提供平台发表言论,这是网络传媒必须做的事情。即时点击就可以对硬笔书法江湖的大事小事一目了然,这就是网络传媒炒作新闻的优势与强势。这也是提高网络点击率和人气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每个人对网络认识与理解层次的深浅所产生不同的视角,所以对硬笔网络新闻性的认知与定位存在着相当的滞后。
试问一下,全世界哪家传媒不重视新闻性,哪家传媒不是把新闻放在头版头条。说白了,更多的人还没意识到网络就是传媒,网络传媒是更容易体现新闻性的传媒。
刘:你的观点,我有同感,并有切身体会。作为中国艺术论坛网的总版主和管理员,我参与并负责论坛的许多工作,深知一个论坛发展和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诸多因素。而新闻性、专业性、辅导性、资料性,经济性(我加一个),就是一个成功论坛的浓缩。刚才你言谈中已对网络的新闻性做了较详尽的分析和讲解,请谈谈硬笔网络的资料性。
曾:有人把网络比喻是俱乐部,也有人比喻是自由市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硬笔书法网络应该是超级资料馆。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站长陈愁予对网络的认识意识现阶段无人可比。我是从经常阅读他一直默默无闻的积累的资料里“读懂”资料的重要性。原始资料的积累,硬笔网络现在只有陈愁予一个人在做,而且是接手在线后就一直在做。网络的资料馆相当于网络的纸介传媒,是经过网络编辑严格筛选的高质量的精华帖和撷取纸介传媒精华的综合体现。网络资料馆的空间是无限的,只要有时间与精力都可以把任何相关的资料填充进去。网络资料的查询即时可以搜索完成,这是传统媒体无可比拟抗衡的。当网络时代的人们更习惯于键盘的点击来搜索资料的时候,网络传媒的资料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相比较于其他硬笔网络资料性积累的不作为所导致今后搜索点击量的影响
,其他硬笔网络的资料馆“奠基”时,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已经建成超级大型的资料馆了。我认为这点也是其他硬笔网络与在线
因为经营观念导致
的明显差距。这点我很自信,因站长陈愁予是一个不事张扬的沉寂得下来做大事的人
、是现阶段唯一个把网络当是事业来做的人、是一个想把网络做成自己能力极限的人。对大多数人而言,网络更多是一种娱乐消遣、工作学习、交流沟通的工具。但中国硬笔书法在线集体意识对网络的认识是,既是传媒又是资料馆,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已经以强势雄立于硬笔书法网络。
刘:是的,愁予兄在这方面的确是做得很好的。他的性格较为中和,能静得下去,同时心胸也宽阔,能容得下不同的声音和言论。谈到他,我也是由衷的敬佩他。我初入硬坛,就是从“在线”开始的。所以我对“在线”有深厚的感情,我在今年《中国钢笔书法》第十期发表的文章《书法与生活》,就表达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特别是他自动请辞固定工作,专职做网络,这种勇气和精神让很多人叹服!但一件很现实的事情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网友都关注他如今依靠网络已经做到自给自足了吗?
曾:现在的陈愁予完全依靠网络的收入生活。不过现在硬笔网络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收入很低,物质生活很艰难,但他的精神生活刚走上正轨呢,硬笔网络才是他的精神终极追求。
刘:据我了解,“在线”有陈愁予、你等几个人在搞硬笔培训教学,并且都运作了相当一段时间了。这应该是你所提到辅导性的一面吧。请谈一下硬笔网络的辅导性。
曾:没有任何一个实体不需要经济的支撑,网络也不例外。辅导性就是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硬笔网络教学就是辅导性的一个突破。其他学科的远程教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硬笔网络教学还只是几个人尝试着做,并还没形成规模。网络教学只有做成规模了、做上档次了,辅导性的价值才能够充分体现。参与学习者得到提高,辅导者得到经济效益,这就是因辅导产生经济互动的双赢局面。网络的辅导性,教学只是一个窗口。最重要的是,网络论坛为任何一个希望写好字的人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求教平台,任何爱好者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向论坛上发帖、跟帖讨论,QQ语音、视频零距离沟通,邮箱资讯信息反馈等立体化请教方式。没有任何一种传媒或者介质可以提供这样及时快捷的辅导平台。也正因为硬笔网络有这样的优势平台,所以吸引到很多初学者的登录。网络的辅导性的资源十分的可观,可以毫无夸张地说硬笔网络的网虫一族是99%的强烈渴望得到辅导的群体。网络上硬笔精英必须把网络辅导性的优势体现出来,把网络上“流民式”的渴望辅导的硬笔书法爱好者停留下来,否则就是浪费资源。当然,这也是一个网站实现以网养网的一种有效的方式。现在的网络还是初级阶段的义务劳动阶段,更多的版主、精英担负着义工的工作,为广大的爱好者进行着无偿性的辅导:对爱好者的发帖求教赤诚无偿辅导服务。但也必须意识到经济效益也是硬笔网络的追求,当硬笔网络的有偿辅导上档次上规模了,硬笔网络也发展到一定的成熟期了。当硬笔网络的版主、精英都可以从硬笔网络中获取到经济利益,这才是网络的成熟状态。
刘:曾兄对硬笔网络辅导性剖析的十分精到与深刻,让我受益非浅。最后请曾兄谈一下硬笔网络的专业性。
曾:一个群落没有精英人才的集聚,不可能体现出专业性来。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发展的几年来,从来都凝聚着大量的硬笔书法精英专业人才:陈愁予、沉飞、冯勇、蒋亚军、刘传培、颜晓军、陈立雄、李春勇、李炯峰等等,随便一个都是声名响当当的专业精英。专业人才的积极参与互动必然形成专业的学术气氛。中国硬笔书法在线一路走来,口碑都很好,因为在线周围团结着大量的专业人士。之所以能够团结着一批精英,那是因为中国硬笔书法在线有着一个旗帜式的人物:陈愁予。硬笔网络谁人不认识他、谁人不赞扬他,硬笔书坛高层人物北京高惠敏老师还撰文提倡向愁予学习。中国硬笔书法在线整个的运作经营理念都体现着相当的专业性:注重新闻的体现,强调资料的积累,意识到辅导性的重要性……专业人才专业统筹。还有,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还积极把网络的专业成果推广到纸介传媒加以扩大宣传范围。今年的在线先后与《中国硬笔书法》、《中国钢笔书法》、《书法报硬笔书法》“联姻”,或结为协办单位或网络支持或友情支持等,超越网络、积极抢滩纸介传媒的专业阵地。《中国硬笔书法》杂志专门设置“曾如影网络对话”专栏,发表曾如影主持的网络对话;《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也从2006年第七期开始以重磅版面推出“E网传真”栏目,发表曾如影网络对话系列与网络讨论等……也正是因为在线的专业性所体现出在业界的权威性,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大陈岛碑林硬笔书法作品征集都约请在线站长陈愁予采访主办单位的负责人。其他硬笔网络也积极地推广网络成果于各个纸介传媒,瘗鹤铭书法传播网与《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书法》,中国硬笔论坛与《中国硬笔书法》杂志也有相关的栏目互动。网络的专业性由专业人才
铸造,网络的专业成果由专业网络酿造,中国硬笔书法在线是集新闻性、资料性、辅导性、专业性的专业硬笔书法网络。我因有机会参与其中而感到自豪。
刘:感谢如影兄今天的真诚沟通。通过这次对话,对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相信更多的人通过这个对话对硬笔书法网络也会有新的认识。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10:08
2006-12-22
硬笔网络铿锵行
——与陈愁予网络对话
人物:曾如影VS陈愁予
时间:2006年3月1日
对话渠道:网络
对话:
曾如影
:
面对陈愁予,我们不得不谈网络,接触过硬笔方面网络的人不会不认识陈愁予,为什么这么低调的陈愁予就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呢?那就是因为陈愁予操办的“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很火。硬坛网络浮浮沉沉,有不少人都搞过网站论坛,但是只有“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六年来一直长期的旺旺旺,你的经营理念是什么,成功之处是什么?
陈愁予
:
"
在线"六年的发展史中,其中前站长向森主持了前三年,这个期间筑建了比较合理完善网站框架,并确立了网站宗旨——《中国硬笔书法在线》是一个面向硬笔书法家和硬笔书法爱好者的硬笔书法专题站点,网站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并试图通过互联网这一现代媒体架起一座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学习、探讨、交流硬笔书法的桥梁。
网站的经营理念:“以网民利益为本,以海量的内容、独立的视角、优质的内容、对业界的责任心与敏锐感来构建书法网络的学习、探讨、交流平台”。
在我主持的这三年中,基本上是按照了原架构来发展的。我的主要工作是对网站进行内容上的充实。“在线”尚处于最原始的积累阶段,这种积累包括内容的积累、经验的积累及美誉度的积累。前路漫漫,故离“成功”二字尚远。网站进入的低门槛,也就意味着还有大批新生网站涌现。在书法网站未真正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之前,言成功为时过早。但若说网站之所以能长期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得益于硬笔界已有部分书友觉醒到交流的重要性,不再沉迷于自己的小圈圈中,而网站恰恰较好地满足了他们这样的需求,是大家选择了网络。更多的是硬笔圈外的普通人,他们只是对写好字保持一种特殊的情结,通过外部链接,进入网站,与网站是不期而遇的。他们通过网站来了解了硬笔书法,部分人会逐渐成为真正的硬笔书法爱好者。他们比我们精英层更需要网络。
曾如影
:
很多书法学子,经历过硬笔书法的辉煌后再跳板于毛笔书法,之后就闭口不谈硬笔的经历了,从中可以看出硬笔书坛的尴尬境况。你创办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的初衷是什么?坚持的动力是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大的满足感又是什么?硬坛也有不少的网站,中国硬笔书法在线优势是什么?
陈愁予
:
你这里所指的“辉煌”仅是硬笔书法创作者在“大赛”中所获得的“辉煌”,事实上,硬笔作者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肯定与荣誉,只是现阶段,整个业界运行不畅,致使让硬坛精英分子没有更广的施展空间。症结在于,精英们所推崇的硬坛各层次的权力机构的不作为。
“在线”创办人是向森,其初衷上面已有表述,即网站的宗旨。网站坚持的动力源于大家对网站的认同。身为网站的管理者,最大的满足感也在于大家对网站的认同。这样认同不仅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硬坛精英份子对网站的溢美之词,更多的是陌生的网友在访问本站过程中有所收获。当某天我打开电脑,在我QQ上看到某一不知身在何处的网友的留言说:“没想到硬笔书法会是这样的”,“没想到硬笔书法还有这样内容丰富的网站”。等等。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赞美吗?
我认为硬笔书法网站还不够多,虽然大家都尽力在做,但发展还是很缓慢的。对许多初涉网络的新站,我都尽可能的给予了支持,目的就在于扩大书法网络整体在书法领域的比重。
“在线”若有“优势”的话,在于资料的积累,这点我是从“硬笔书法天地”及“书法空间”两站处吸收到的优点。硬笔书法界本身活力不够,与毛笔类网站相比,信息不足,创作队伍缺乏自主能动性,这些就决定了“在线”必须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在线”的长处在能对书法网络“成果”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整理、积累,是精细节约型的发展,而不是现在很多网站主推论坛,采用粗放型的模式。书法网站长一痴对书法江湖用了这样一句评价:“有学术而没有成果”。在线不但采自己果实,也在采其他网站的果实。
“在线”的另一优势在于建站时间早,这点大家并没有认识到他的重要意义。在数年前,中国网络整体处于萌芽期,还没有实现商业化。那时一些重要的门户及网址目录站收录网站都是免费的,而现在一个新站想被如新浪、搜狐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及以hao123为代表的网址目录站收录是很难的事。现在访问量比较高的基本上都是建站较早的网站,新进网站再想后来居上,没有付出数倍精力的勇气恐难有作为。
另外,“在线”在百度等各大搜索引擎中所占的位置在同类网站中也是较有优势的,这就能确保网站每天有比较稳定的访问来源。对网站而言,一般情况下外部搜索引擎每天带来的流量,能占到它每日总流量的15%以上,因此,网站内容在各大搜索引擎相关关键字排名尽量靠前,就显得至关重要。
曾如影
:
民间刊物《钢笔书法报》前几年就办了“中国书法展览网”,但是并不怎么作为。《中国硬笔书法》、《中国硬笔书坛报》、《中国钢笔书法》等纸质媒介也在各网络论坛上设置一个栏目。据了解,最权威的《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对“触网”很冷漠,纸质媒介“触网”与否,对刊物本身以及整个硬笔书法事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第二家公开发行硬笔刊物《书法报硬笔书法》2006年创刊了,该刊物的编辑思维近乎于网络的开放理念来经营,反过来,这是促进还是威胁到网络的存在与发展?
陈愁予
:
同为媒体,各自的优势不同,从自己的传统业务进行突围,把触角延伸到一个新的领域者,也必将给这个新的领域带来一些全新的事物或理念。《钢笔书法报》旗下的“中国书法展览网”,并不是报社的主业,所以我们也不应该苛求他一定要很成功,报社一直在发挥着他自己原有的作用,在“作为着”,这就足够了。他们能主动介入陌生的网络已经是勇气可嘉了。其建站之初,也是我与邹慕白老师交流最多的时候,那时我们几乎每天一封电子邮件,慕白老师每次都是洋洋洒洒数百言,其中不凡有闪亮处,也让我受益频多。“展览网”对“在线”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进作用。
这里要说明一下,《中钢》并非如大家所想的对“触网”很冷漠。今年年前,韩建良主任先致电蒋亚军,后有郑明耀副主任致电于我,都很明确地说明与网站合作的意图,而且是全面的合作。但由于《中钢》自身一些客观原因,其行动相对迟缓,对此我能理解。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反应速度上有快慢也是正常的。一个新的信息,一分钟的时间我就可以决定是否在网站上发布。决定了,再过一分钟大家就可以在网站上看到了。而报刊不行,他有周期性。
纸质媒体“触网”并不是简单的在论坛上开个栏目就行了,就说自己触网了。网刊合作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纸介媒体介入网络,从网站方面来说,更利于引导网站向纵深发展,首先会引导大批硬坛精英分子涌向网站,会给网站带来质的提高。而纸介媒体也可以利用网站广泛的用户群来发展自己的基层的订户。“在线”网站百分之八十的网友不是硬笔类报刊的订户,百分之五十的网友原先不知道任何一家硬笔类报刊,这些都是报刊潜在的用户。
《书法报硬笔书法》的母体《书法报》一直就是较好利用了网络平台,故该报很好的继承了优良“传统”。金日发编辑原是中国书法校园网的骨干力量,对硬笔网站了然于胸。用他的话说“我是看着中国硬笔书法在线长大的”。正因为这样,新生的《书法报硬笔书法》各位同仁在他的作用下,很快的熟悉了网络。到目前为止,我认为纸质媒体对网站的“利用”还远远不够。我从不担心报刊会对网络的存在与发展有任何的威胁。他们能健康发展反而有利手提高硬笔书法的社会地位。设想一下,如果业界没有一家专业的硬笔书法报物,硬笔书法的地位将是怎样的?我可以确信如果那样,“在线”网站也不会有今天发展。说到此,我对他们心存感激。
曾如影
:
你去年年底成功举办新浪潮首届中国硬笔书法网络大展赛,你认为网络展赛与纸质媒介所办的的展赛比较,整个筹备、运作上有什么不同?有些媒介所搞的赛事为了自身某些好处或者评委的个人交情,会把高奖指定给指定的人,你所搞的网络赛事是否也有暗箱操作?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陈愁予
:
这是个经济为主导的时代,硬笔赛事都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来做后盾的。所以说资金门槛越高,就越不好办。网络展赛的优点就是资金门槛低。但是书法网站由于大多属于个人网站,即使有较完整的管理经营队伍,也相对比较松散,这也决定了网络展赛还很难长大。
透明性强是网络的重要特征之一。“新浪潮”就是完全遵循网络的这一特性进行操作的。在评选上,我们采用了打分制,有效避免了传统赛事中的投票制。打分制有较降低了评委个人喜好在评选中的作用。每件作品其最终成绩取决于每天评委的亮分,而不是以往那样,个别评委的偏好就能决定结果。
“在线”是我亲手喂养大的,我自然对她充满了亲情,不会拿她的前程不当回事的。每个评委的打分一度曾公开发布,别说暗箱操作,哪怕我个人在统计积分上一点个人的闪失都不可以有。
对于大赛中“暗箱操作”现象,客观地说,如果制度上不加以完善,其结果必然愈演愈烈。美国人说“总统是不可信任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科学评选机制为先决条件,其次才是可以为信的评委。
曾如影
:
去年六月份,你到某纸质媒介寻求网络合作事宜,这个权威刊物的总编竟然不认识你这个硬笔网络巨头。都是中国硬笔书坛风光人物,一个在“纸质”,一个在“网络”,形如二个世界陌生人。“纸质”与“网络”的沟通与合作的空间有多大?
陈愁予
:
每个人身处的位置不同,其关注点不一样,比如我每天把精力都倾注在网络上,对现实中很多事必然会陌生。这点很容易理解。而且,我是个极度不喜“张扬”的人,有时保证网站的公信度,还会刻意的回避对个人的宣传。所以不为外界所知,根源在于我自身。
“纸质”与“网络”合作空间有多宽广,主决权在于“纸质”对“网络”的认知度的高低。对我所说,你也许有疑问,为什么主决权在对方,难道你就不能“主动些”吗?我的理由主要有二:一、“纸介”因为每期限定了其页码,加之周期性长,栏目也相对可变性不高。而网络想增想减都是举手之功,灵活性强。二、“纸介”的几乎任何合作方案对网络都不会产生什么利益上的损失,而反之,“网络”提出的方案就未必合乎“纸质”的自身利益了。
曾如影
:
从历史发展来看,硬笔代替了毛笔的实用功能,毛笔书法也就走进了“艺术书法”;现在电脑又代替了硬笔的实用功能,本来就很难有艺术表现的硬笔书法,在失去其最具份量的实用功能后,从网络角度来看,你认为硬笔存在与发展的空间还有多大?
陈愁予
:
尽管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中,手写在现实生活中重要性渐渐退向边缘,但写好一手字还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只是多元化的世界能让人产生兴趣的新鲜事物太多了,硬笔退后,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必苛求别人都来练字、练好字。只要大家来能认为一手好字是很光荣的事。他们即使不练字,能在某个偶然的情况下来到我们网站,能从欣赏角度来看看,能让他能取得感观上的美观,这就足够了。硬笔书法还是以实用性为主,艺术性为辅的。对大多数没时间练字的人来说,优秀的硬笔书法可以作为纯艺术来观赏。硬笔网络的访客可以是任何人,哪怕是对汉字一无所知的金发碧眼,只要能从中到一些自己所需的,哪怕只是感观上的美。所以,硬笔网络向的对象是所有可以上网的群体,不仅仅限于硬笔书法爱好者这一特定群体。如果这样来定位网站的疆域,那她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不辩自明。
曾如影
:
网络对硬笔书法的发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愁予
:
一、网络能使硬笔书法得到更广、更深入地传播。
网络是媒体。传播是媒体的第一特征。传播性的强弱决定了媒体的优劣。复制则是传播的第一前提,没有复制就没有传播。创作出一件作品,如果没有复制,那作品的价值是有限的,其生命活力也是极有限的。通过报刊或网络,一件作品可以复制成若干进行传播,那作品的意义就不同了。传统纸介的复制在印刷厂进行;广播电视的复制在收音机和电视机中进行;网络媒体的复制在浏览器中进行。媒体因为是大规模地复制同一内容去面对不同的广大读者,所以,它在选择内容的时候,就必须费尽思量地用一个相同的内容去满足尽可能多的需要,这就要求媒体必须找出读者的共同兴趣和品味。众口难调一直是传统媒体必须直面却也一直无法很好解决的难题。网络媒体不必做这样的牺牲,网络媒体依靠海量的存储就可解决媒体共性与读者个性之间的矛盾。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广播电视一天的播出时间只有24小时,而网络媒体的磁盘空间对于非常小的网页来说,几乎是无限的。网络媒体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网络媒体各系统是由不同的模块像积木一样搭建而成。因此网络是越做越大,故其疆域更广。网络突破了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对硬笔书法的传播也就更深入了。
二、硬笔书法更适合于网络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先来看看硬笔界的现状:从最高层的中国硬协下至省级协会一直到最基层的学校、企事业书法团体,还能有活动交流的极少。在现实生活中,硬笔书法圈的交流基本上处于固态。硬笔书法精小,比之毛笔作品更合适在网络上展示,也更能体现硬笔书法原件的风采。网络极强的时效性,让大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信息。
三、硬笔书法的价值体现更适合于在网络上得到实现。
硬笔书法的最基本价值体现还是其商品价值。硬笔书法能否得到其社会地位在很在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商品价值能否得到有效的体现。硬笔书法现处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价位不高。这就意味着让她实现你商品价值不能象其他艺术品那样,在拍卖会这种大型场合实现。九十年代的烟台硬笔书法拍卖专场到时去年年未在杭州举行的“中国硬笔书法人物领军人物收藏天地现场特卖”,回首这十多年的硬笔书法市场化进程,一度让大家到了硬笔书法走向市场的希望后,很快用残酷现实将硬笔人的美梦击碎。“小家碧玉”的硬笔书法置于拍卖场中成就其商品价值,必然是得不偿失。网络的低成本,更适合硬笔书法渐进推进,开拓硬笔书法市场,培养硬笔书法收藏群体。
网络终究是媒介,是工具。网络对硬笔书法的发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终究取决于使用网络这个工具的硬笔人。
曾如影
:
你说搞好中国硬笔书法在线是你的人生理想,你觉得你的理想距离现实还有多远?经营网络六年多来,有很多机会你可以利用你的网络资源来提升你的名气,把你个人的虚名搞得很火,但是“火”只烧在中国硬笔书法在线上,没有泱及“陈愁予”。每天除了本职工作,你就一心投身于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这是个不会产生经济效益的理想事业,活在理想里的人都很苦很累,你会面对现实而放弃你的理想吗?
陈愁予
:
“在线”是硬笔书法爱好者的交流平台,对我而言,也是施展人生的一个舞台。人生理想是个很长远而且是无法抵达的目的,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我现在所做的就是实现一个个小目标,逐渐接近最终理想。
人生苦短,再多给我一百年,也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我现在所做的意义,在于探求自己的努力接近目标有多远的距离,仅此而已。为了丈量出这个距离,我每天工作十四小时以上。收集、整理资料,扫描、处理图片,制作、发布网页,分析网站统计数据等等,这都是在电脑前完成的。每天能外出的时间就是到邮局取信件的约二十分钟的来回时间。繁忙充实而有意义。
台湾诗人郑愁予有一句诗“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某日我离开网络,这将是我网络生涯的告别词。
当初从向森手中接过网站,我考虑过用三年时间来投身到网络。因为我觉得网络的发展速度太快,三年后我不保证自己理念上不落后。而三后后的结果是,我觉得自己目前还能继续经营好网站,至今我还没有找到让我放心的接棒者。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还有动力,每天还有做不完的事,面对网站还没有产生厌倦感,还觉得有许多未完成及有待我开发的空间。
当我们感到现实与理想无法和谐时,我们会产生“累”的感觉。“累”对我而言,只不过是常常不期而至的“错觉”。我是个不知妥协的人,但我清楚面对许多事你必须得学会“放弃”。我逐渐成熟,也学会了“放弃”,但我不会无理由的放弃。
若让我放弃“在线”?——我找不到让自己信服的理由。
曾如影
:
硬笔书坛网络人,向你致敬!
(发表于2006年第一期《中国硬笔书法》季刊)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10:12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960337.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960337.html
《教师之友网》热烈祝贺友好互动联盟网站《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创站十周年。
《教师之友网》创站人管季超预祝知名书法评论家曾如影先生
策划的此次网展活动圆满成功。
题贺:李宗洪(月了然)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十周年
“硬笔书法精英”推广策划
书法网络传媒发展日趋成熟完善,网络传媒拥有的强大优势已经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识。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创办十年来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网站日均浏览量在
90000
左右,在硬笔书法网络媒体中拥有绝对的人气优势。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论坛加大力度推广硬笔书法精英人物,具体计划如下:
1
、目的: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为硬笔书法精英人物创造理想的推广平台,让更多的优秀硬笔精英借助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向社会广而告之,展示硬笔书法家的才艺。
2
、资格:
具有较高创作水平的硬笔书法作者。
3
、方法:
由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论坛管理员统一策划发布,专题统一格式:【硬坛撷英】
xxx
硬笔书法网络展。该主题帖子将总固顶
15
天以上。并且在中国硬笔书法在线主页“硬坛撷英”栏目长期发布。
4
、资料:
作者需要提供与书法相关的生活照片若干张、艺术简介、创作心得体会、人物评论文章、润格启事、
20
张以上高清晰(
500K
以上)硬笔、毛笔书法作品、篆刻作品图片均可,如作者不具备制作高清晰图片条件,请把原作(建议以快件方式)寄给:
524200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镇西湖大道
70
号雷州市书画院
曾如影
收。由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制作图片。
5
、投稿
作者相关资料均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曾如影
zengruying@163.com
,邮件标题注明“
硬坛撷英
”。谢绝一稿多投,由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将择优给予推广。
6
、稿费
鉴于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每位推广的作者,给予
200
元稿费鼓励。发布后一周内发放稿费。
7
、其他
优秀作品推荐专业报刊发表。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2010
年
7
月
1
日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10:19
http://www.yingbishufa.com/YANJIU/gd_034.htm
http://www.yingbishufa.com/YANJIU/gd_033.htm
http://www.yingbishufa.com/YANJIU/guanjiichao01.htm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341353&extra=page%3D1
http://zjdaily.zjol.com.cn/msb/html/2009-02/07/content_4516011.htm
http://www.365ccm.com/channel/channel_show/7_895_1.html
邀请展作品:陈清云
题贺:吴邦志
邀请展作品:李宗洪(月了然)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10:41
http://xnjyw.5d6d.com/thread-24700-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56-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8917-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9843-1-3.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1455-1-3.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8315-1-3.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884-1-3.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6862-1-3.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8336-1-3.html
《教师之友网》孝感书画家网展
题贺:李永杰(李论)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0 10:52
[教师之友网]友情链接网站
孝感教育科研网
教育网址导航
江西书法网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中国书道网
教育在线
武汉教育信息网
东西湖区教研网
中国校报网
孝感周先生博客
孝感教育论坛
中国教师人才网
孝感女教师沙龙
儿童文化艺术网
儿童文化研究
新作文杂志社
小学科学教师
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中国青年网
未成年人网
美学研究
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艺术批评家网
艺术国际
视觉中国
艺术中国网
当代艺术网
中国设计网址集萃
中国设计师网
艺术设计联盟
帅哥靓妹在北京
设计在线
西卡国际设计学校
国际工业设计博览
中国工艺美术
彭亮先生粉丝
设计论坛
中国设计网
广东艺术网
中国花鸟画网
中国家具教育网
家具设计网
中国家具论坛
顺德家具网
入乡随其俗
英语特训营
自有留爷处
创业在中国
自找饭碗网
香港凤凰网
江城论坛
胡星斗中国问题网
朱中原零度观察
李子迟的五分水田
名撰网
新闻传播学评论
思维科学之友
好文一勺烩
湖北作家网
关注作家曹军庆
安陆水哥打鱼网
孝感摄影家协会
武汉/世新说
学说连线
刘伯飞音乐作坊
网上看稀奇古怪
不买电视机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
美女作家曾维惠
应用工具查询网
漂漂美术馆
5d6d官方论坛
中国站长之家
儿童教育论坛
高校学生论坛
博克群
中国散文网
搞笑电影网
管清友及朋友圈
南方信息网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2 11:14
报刊地址
报刊地址(2):
安徽日报 家庭 王晓雨
电子邮件地址:
wyysh@mail.ahrb.com.cn
安徽日报 休闲 李丽鑫
电子邮件地址:
llx@mail.ahrb.com.cn
安徽日报社会周刊大众茶座 孙玉宝
sybwshxx@mail.ahrb.com.cn
鞍山日报副刊
zhouli..170@163.com
电子邮件地址:
zhouli..170@163.com
八小时以外 精彩片断(感悟)
bxsyw@sina.com
百姓故事
bxgsh@163.com
电子邮件地址:
bxgsh@163.com
伴侣
blyk@china.com
电子邮件地址:
blyk@china.com
北京《婚姻与家庭》
电子邮件地址:
mf@mf.com.cn
北京晨报 早茶 电子邮件地址:
zaocha2001@sina.com
北京晨报人在都市黄立群
电子邮件地址:
chongwu@263.net
北京科技报 科学周刊
电子邮件地址:
bjkjb@163.net
北京日报京华生活(生活时空 人在旅途)
电子邮件地址:
rbjhsh@bjd.com.cn
北京日报文艺周刊(热风 文艺观点 文艺广场(生活纪实 随笔)杂文)
电子邮件地址:
rbwyzk@bjd.com.cn
北京晚报家园(健康 生活在线 情感天地 金秋时光 温馨家庭)
电子邮件地址:
wbjtshb@bjd.com.cn
北京晚报五色土
电子邮件地址:
wbfkzx@bjd.com.cn
北京现代商报
观点版:84285566-3030
view@bjbusiness.com.cn
写真版:84285566-3151
feature@bjbusiness.com.cn
文体版:84285566-3334
sport@bjbusiness.com.cn
时尚版:84285566-3170
fashion@bjbusiness.com.cn
汽车周刊:84285566-3369
car@bjbusiness.com.cn
读书周刊:84274348
book@bjbusiness.com.cn
地产周刊:84285566-3366
estate@bjbusiness.com.cn
IT周刊:84285566-3363
it@bjbusiness.com.cn
人才周刊:84285566-3382
talent@bjbusiness.com.cn
旅游周刊:84285566-3180
travel@bjbusiness.com.cn
北京现代商报健康
health@bjbusiness.c
...
电子邮件地址:
health@bjbusiness.com.cn
北京现代商报旅游
travel@bjbusiness.c
...
电子邮件地址:
travel@bjbusiness.com.cn
北京现代商报时尚 [email=fashion@bjbusiness]
fashion@bjbusiness
[/email]....
电子邮件地址:
fashion@bjbusiness.com.cn
北京现代商报文娱 [email=leisure@bjbusiness]
leisure@bjbusiness
[/email]....
电子邮件地址:
leisure@bjbusiness.com.cn
北京现代商报专栏
column@bjbusiness.c
...
电子邮件地址:
column@bjbusiness.com.cn
半岛都市报健康
wangchun330@sohu.com
保定日报 副刊电脑科教
rbkjb@bdinfo.net
财经时报 文化生活
zhangj222@sina.com
电子邮件地址:
zhangj222@sina.com
长春晚报 尹春玲 百姓故事
电子邮件地址:
llycl@sohu.com
长江日报人生百味罗时汉
lsh5188@263.net
电子邮件地址:
lsh5188@263.net
长沙晚报 IT 张帆
电子邮件地址:
zfcs1@sohu.com
长沙晚报 健康
电子邮件地址:
cswbhealth@263.net
长沙晚报 任波
电子邮件地址:
rb005@263.net
成都晚报电子邮件地址:
ly4986@sina.com
成都晚报评论刘显东
电子邮件地址:
ldonglin@163.com
成功
cgzzs@public.wh
电子邮件地址:
cgzzs@public.wh
大河报 闵良臣
电子邮件地址:
mlc413@371.net
城市早报市井万象\家园 庞瑞妍
pangruiyan@sina.com
楚风 楚汉
电子邮件地址:
guoran@263.net
楚风 罗尔
电子邮件地址:
luoer@963.net
楚风 麦知妹
电子邮件地址:
wo9493@sina.com
楚天都市报 爱
goodqq@163.net
电子邮件地址:
goodqq@163.net
楚天都市报 青春
ccwhy2001@sina.com
电子邮件地址:
ccwhy2001@sina.com
楚天都市报 青春 楚天都市报朋友
电子邮件地址:
ccwhy2001@sina.com
楚天都市报
ccwhy2001@sina.com
电子邮件地址:
ccwhy2001@sina.com
大众科技报 健康、饮食 文化、休闲 潮流、时尚
总信箱
dzkjb@public3.bta.net.cn
4版科学文化 吴仁
dzkjbpage4@163.net
科苑纵横 谢宏
jizhebu3497@sina.com
世象大观 周靖 可发杂谈
xunleili@sohu.com
生命、健康 朱广菁
zhuguangqing@china.com
大河报河之洲
dhbzlg@sina.com
大江晚报 副刊
电子邮件地址:
djwbfkb@163.com
大江周刊
电子邮件地址:
nczb@peoplemail.com.cn
大连晚报百姓心语李皓
dlwbbcdlh@sina.com
电子邮件地址:
dlwbbcdlh@sina.com
大连晚报专刊
电子邮件地址:
zkb@dlwb.com
大侠与名探
电子邮件地址:
dingmark@tomor.com.cn
大众日报书
wangxiuzhen@263.net
电子邮件地址:
wangxiuzhen@263.net
大众日报休闲
chenxinlu@mail.dzdail...
电子邮件地址:
chenxinlu@mail.dzdaily.com.cn
大众日报娱乐
gongmei@mail.dzdaily....
电子邮件地址:
gongmei@mail.dzdaily.com.cn
第二课堂
deketang@163.com
电子邮件地址:
deketang@163.com
东方故事 东方故事
电子邮件地址:
dongfanggushi@163.com
通俗小说报 主编王爱 副主编王富杰 王忠琪 编辑吴建强
咱们老百姓 微型小说 民间故事 幽默小说 情爱画廊 社会暗箱 新聊斋中篇传
奇 中外精短小说欣赏
武侠小说
tjpopular@hotmail.com
东方家庭报
电子邮件地址:
dfjtwtb@371.net
东方家庭报 家春秋
电子邮件地址:
dfjtwtb@371.net
东方家庭报 今生有缘
电子邮件地址:
dfjtwtb@371.net
东方家庭报 文学在线
电子邮件地址:
dfjtwtb@371.net
东方家庭报 健康
dfjt006@public2.zz.ha.cn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2 11:14
【各地晚报系列】
扬州晚报
yzwbws@sina.com
羊城晚报·晚会
wbfkb@ycwb.com
钱江晚报
qjwb@zjnews.com.cn
承德晚报
cddaily@163.net
南阳晚报
nywb1@public.nyptt.ha.cn
桂林晚报闲情
wbpwb@163.net
武汉晚报潘路
panlu@21cn.com
郑州晚报
sdi2002@sina.com
zzwbyylb@163.com
《新民晚报》家事版
mhy@wxjt.com.cn
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
wbfkzx@bjd.com.cn
燕赵晚报生活副刊
spb6666@sina.com
新安晚报人生百味
MLchun@sina.com
厦门晚报副刊报
xmwbfkb@sina.com
城市晚报李明彦
li.ming.yan@163.com
《泉州晚报》郭文红
gwh99@sina.com
泉州晚报郭雪琴
gxq28@163.net
《本溪晚报》副刊编辑叶兴建
yexingjian@yeah.net
金陵晚报百姓坊/羊艳
yangyan212@sina.com
齐鲁晚报人间
www3207@sina.com
扬子晚报副刊部
fkgy@yangtse.com
重庆晚报市井//夜雨
fkb@mail.cqwb.com.cn
北京晚报五色土周刊
wbfkzx@bjd.com.cn
成都晚报副刊、街坊
cdwb@www.com.cn
桂林晚报闲情
wbpwb@163.net
湖州晚报
hzwb@mail.huptt.zj.cn
青岛晚报城市广角
mili@qingdaonews.com
《深圳晚报》身边·生活
ls3809116@163.net
《深圳晚报》闲情闲趣
xiaoxia0680@sina.com
【各地日报系列】
大庆日报
dqrbwww.dqdaily.com
大连日报周刊部
weekend@mail.daliandaily.com.cn
洛阳日报
tech@lyd.com.cn
工人日报、社会、民生、韩春旭
fish620@163.net
伊梨日报
rbs-yn@mail.xj.cninfo.net
柳州日报副刊
lzrbfkb@lz.gx.cninfo.net
杭州日报副刊
hzrb3@mail.hz.zj.cn
广西日报 杜京
dujing@gxrb.com.cn
福建日报武夷山下
fjrb_wyb@sina.com
顺德日报副刊
FK@SC168.COM
镇江日报副刊
zjrb@public.zj.js.cn
福建日报青春校园吴在平
wuchuoiping@sina.com
广州日报每日闲情
mrxq@gzdaily.com
京郊日报副刊部喜鹊
jjfkb@bjd.com.cn
闽南日报副刊部
mnrb-fukan@163.com
天津日报文艺部
wyb@tianjindaily.com.cn
厦门日报创业
xuanzi55@163.com
厦门日报校园
xmrbxy@263.net
【各地都市报系列】
三秦都市报都市看台专栏
xianduyezi@sohu.com
杭州都市快报城市副刊、浓情小说
dskb@mail.hz.zj.cn
南方都市报城市笔记余少镭
yushaolei@21cn.com
南方都市报新写实
wangmengma@sina.com
wangmengma@263.net
华西都市报街坊
hxdsbdl@sina.com
温州都市报副刊
wzqxb@wz.zj.cn
海峡都市报生活记事从戎
wyfk@hxdsb.com
深圳都市报副刊
szdsb-3@china.com
南方都市报城市笔记
shihappy@21cn.com
三峡都市报
sxdsb@public.cta.cq.cn
《燕赵都市报》都市广记
yingjienews@inhe.net
楚天都市报 油盐夫妻 情爱话廊 何君辉
he_junhui@163.com
《楚天都市报》 朋友 青春进行时 王予
ccwhy2001@sina.com
贵州都市报
gzdsb@mail.gog.com.cn
《三湘都市报》
sxds@hnol.net
【中国某某报系列】
中国经济时报百姓广场
baixing@cet.com.cn
中国水利报蓝色周刊
lszk@chinawater.com.cn
中国劳动保障报洪鸿编辑
honghong58@263.net
中国石化报姜高毅
jianggaoyi@sohu.com
《中国气象报》
gaoyx@public3.bta.net.cn
中国劳动保障报创业驿站副刊
xsjzm@clssn.com
中国化工报文化周刊
ccinwhzk@sina.com
中国安全生产报信箱
zgaqb@chinasafety.gov.cn
中国社会报婚姻家庭
zhuantb@elong.com
中国旅游报触摸都市
matagi@263.net
-- 作者:冰心玉壶
-- 发布时间:2002-12-7 5:16:36
--
【各地商报系列】
《华商报》副刊
baixingfukan@mail.huash.com
当代商报杨小丹
dan48@163.net
山东商报天天精彩
sdsb2001@sina.com
【各地晨报系列】
武汉晨报市民故事龙大虎
city-life@21cn.com
重庆晨报吴景娅
bxsc@cqcb.com
wjy@cqcb.com
《新闻晨报》闲情版
cbxq@sohu.com
鲁中晨报幽默
cbhm@sina.com
【各地女报系列】
都市女报部孙亚睿
zhenggaos@263.net
都市女报文艺副刊部
163.jn@163.com
现代女报谭可歆
dltkx@163.com
今日女报杨谦君
【各地时报系列】
京华时报·胡同版
7to7@sina.com
【各地导报系列】
海峡导报校园内外
hxdbww@sina.com
生活导报百姓
wdsh@qingdaonews.com
家庭导报
jtdb@hnol.net
【各地生活报系列】
百姓生活报 情感港湾 生活圆桌
ztcliao@sina.com
家庭生活报市井故事
wbjtshb@bjd.com.cn
当代生活报
ddsh@public.nn.gx.cn
【各地特区报系列】
珠海特区报
zhdaily@mail.zhuhai.gd.cn
深圳特区报
dzbemail@szszd.com.cn
【各地新报系列】
消费新报
limxfxb@163.com
北京新报城市闲情
fanglin99@21cn.com
【各地电力报系列】
《湖北电力报》副刊
zping@hbepc.com.cn
华中电力报副刊
hzdlb@sina.com
【各地早报系列】
生活早报
sjzdaily@heinfo.net
南国早报副刊
ngzb@public.nn.gx.cn
杂七杂八系列】
《漳州青年报》
zzqnbjjb@yeah.net
江南游报旅人笔记
wyuer@netease.com
信息实报副刊男女
luwandou@21cn.com
档案报副刊、崔志华
charne@163bj.com
都市消费报城市笔记
frhzz@163.net
番禹报副刊
pyb@panyu.gd.cn
福建侨报副刊
fjqbfour@21cn.com
海峡资源报副刊
hxzyb@21cn.com
家庭周末报凡人话坊
jttb3882@sina.com
人民铁道报副刊
lxzk@sina.com
上海法制报副刊
shfzb@online.sh.cn
市场报财富觉悟
zhuyuehua@sina.com
西北信息报副刊
xbxxb@xbxxb.com
安徽经济报
ahjjb@mail.hf.ah.cn
文萃报
wcui@hnol.net
都市天地报
feilunt_cn@sina.com
《时代青年》杂志编辑郜艳
cngaoyan@263.net
《风流一代》杂志编辑郑儒凤
zhengzheng911@163.net
《深圳青年·国际》杂志编辑慧慧:
hhwwjb@163.net
jessica@zhaoni.com
《女友》杂志编辑莎梨
wsl_23@163.com
《爱人》杂志编辑贾琼
xajiaqiong@263.net
《楚风·新故事》杂志编辑罗尔
luoer@963.net
《青春阅读》杂志社
qcyd@eyou.com
《花溪》杂志编辑木每
yxmumei@yeah.net
《年轻人》杂志编辑王琳
lz_youth@21cn.com
《课堂内外·高中版》杂志社
youth.com@163.net
《辽宁青年》杂志编辑宋凌燕
slymao@sina.com
《青年心理》杂志编辑李明宇
limingyu5858@sina.com
《求职与打工》杂志编辑王学亮
wxl001@371.net
《中国大学生》杂志编辑李东辉
sunboy2277@sina.com
《女报·记实》杂志编辑肖海生
xiaohscn@yahoo.com.cn
《女报·时尚》杂志编辑小王
danceswithwolf@163.net
《花季·雨季》杂志编辑顿号
xudunhao@263.net
《新空间》杂志社
zhonglj@21cn.com
xkjzk@sohu.com
《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徐风
xu-feng@vip.sina.com
breeze4357@163.net
sunwukong2@sohu.com
《广西文学·情感真品》杂志编辑韦露
alu99@163.net
《莫愁》杂志陆编辑
lay@mochou.com
《时代姐妹》杂志编辑蒹葭
hongdou9526@sina.com
《爱情故事》
why759@sina.com
《小记者》李孟编辑
xiaoyuanconglinbuluo@x263.net
《女士》李晓洁编辑
aihc@163.com
lxj69@eyou.com
《大学时代》荷洁编辑
hejie604@sohu.com
hejie604@sina.com
《新青年》陈大霞编辑
cdx@0451.com
《花样年华》主编陈启辉
xsdwh-2002@163.com
电话号码:0791-6161268
《青少年文汇》骆洪亮编辑
YAZI-9426@163.COM
《知音·打工》郭敏编辑
gm@zhiyin.com.cn
《新女性》子规
cqxiaojing@163.com
shekecidian@sina.com
《东方青年》上半月
dfqn@ly-public.sd.cninfo.net
《东方青年》下半月
xazpi@163.com
dfqnschool@sina.com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
cake1980@sina.com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杂志信箱:
hxsn_home@163.com
依怡信箱:
zcyilan@sina.com
《美少女》阿若编辑
ailywxl@sohu.com
《少女》编辑陶陶
mytoyoyo@yahoo.com.cn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h19891220@163.net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haimo2000@163.com
《人生与伴侣》黄伯益编辑
zzhby@21cn.com
《现代交际》于蕾编辑
yl3012@163.com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2 11:15
2-33 《少年科学画报》电子邮箱:
jsp@bph.com.cn
,社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邮编:100011
主要栏目:成长的烦恼、绿色频道、”发现”号快递、头脑加油站、蹦蹦狐小剧场、电脑直通车、云游四方、朴素的发明、小e时尚DIY、科幻城堡、动手做、邮购广场
2-39
《中国青年》电子邮箱:
chinayouth@spark.com.cn
,社址:北京西城区官园育强胡同22号,邮编:100034,编辑部电话:010-66163514,010-66162403,010-66162824
主要栏目:刊首语、半月关注、过耳不忘、本刊特稿、时尚人物、真情故事、与命运面对面、四季风铃、人生随笔、青春有悔、我们的精神家园、你说我说、三人行、青春策划(爱情、成功智慧、职场生涯、创业有方)、心理茶座、中青服务、青年广场、亲爱的读者
2-75 《无线电》网址
www.radio.com.cn
,电子邮箱:radio@r...埃?10-67134097
主要栏目:行业动态、本期专题、视听园地、家电维修、电脑与单片机、通信世界、元器件与应用、学电子读好书、电路与制作、初学者园地
2-80 《世界知识》网址
www.wapbook.com
,电子邮箱:szbjb@pu...埃?10-65265932
主要栏目:封面话题、周边态势、环球政情、清华世界论坛、经济视窗、外交管窥、社会文化闲览
2-188 《IT经理世界》网址
www.ceocio.com.cn
,电子邮箱:ceocio...8095878(传真)
主要栏目:编者的话、旁观者、圈点、话题、金融、娱乐、IT、特别报道、封面报道、物流与供应链专题、管理(新视野、一家言、解读德鲁克、实务、人力资源、经理手记)、专栏
2-234
《大众健康》电子邮箱:
dzjk@jkb.com.cn
,社址:北京市东直门外小街甲6号,邮编:100027,编辑部电话:010-**672431
主要栏目:百姓话题、专家访谈、记者视点、新闻中的医学、健康咨询、生活时尚、人生驿站、民以食为天、为人父母、性科学之窗、恋爱婚姻家庭、用药知识、女性频道、医史拾趣、社会扫描、人到中老年、世界纵横、患者信箱、报刊集萃、中华名医、医药信息、政策窗、艺术欣赏
2-241 《新体育》网址
www.csonline.com.cn
,电子邮箱:news...埃?10-67171848
主要栏目:特别队道、流金岁月、七彩明星、篮球场、我的路、乒乓乐园、足球村、偶像出场、黑白子、捕击者、闲话看台、体坛追光、五环连着我和你
2-276
《百科知识》电子邮箱:
bkzs259@sohu.com
,社址:北京阜成门北大街17号,邮编:100037,编辑部电话:010-68317319,010-88390967 主要栏目:卷首语、百科聚焦、科学前沿、国际纵横、百年科技、经济透视、科学之迷、科技视野、社科广角、澳门风情、科技快递、动物之美、社科文摘、国宝寻踪、军事大观、电脑热线、科学思维、身边的科学、科学与生活、文坛风景线、民族之林、地理风物、名人谱、科学论争、军事大观、社会观澜。
2-301
《青年文摘》电子邮箱:
qnwz@qnwz.sina.net
,社址:北京东四12条21号,邮编:100708,编辑部电话:010-**034327,010-84016521(传)
主要栏目:每月欣赏、成长(青年一代、成长笔记、心理视窗、前程谋略、菁菁校园、涉世之道)、人物(名人故事)、情感(真情世界、青春风铃、至爱亲情)、人生(感悟人生、生活讲义、滴水藏海)、视野(环球采风、知识在线、智慧宝盒、行云走马、金手指)、文苑(文苑漫步、科幻小品、经典回顾)、万叶集(珍珠滩、开怀一笑、漫画专页、校园逸趣、世说新语)
2-546
《三月风》电子邮箱:
syf3388@263.net
,
syf3388@vip.sina.com
,社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惠新里甲8号,邮编:100029,编辑部电话:010-84**8359,010-84638502(传)
主要栏目:特稿、世纪风铃、生活采珍、人物、事件追综、文艺沙龙、心灵空间、读书时间、人与自然、人生在线、学习、婚姻家庭
2-702
《生活与健康》电子邮箱:
life-h@263.net
,社址:北京市方庄芳群园3区3号楼,邮编:100078,编辑部电话:010-67617325
主要栏目:卷首语、新视点、时尚生活、保健DIY、心理空间
2-860
《武魂》电子邮箱:
wuhun@yeah.net
,社址:北京市西四北二条2号210房间,邮编:100034,编辑部电话:010-66516590
010-66152533
主要栏目:卷首随笔、社会调查、名拳撷珍、武学研究、练功明旨、武魂之友、读者反馈、武林人物、拳钟聚焦、跤坛、修身养生、轶事、他山之石、馆校专页
4-202 《科学画报》网址
www.scipic.com
,电子邮箱:science@s...嗉康缁埃?21-**734639
主要栏目:特别策划、当代科技、科技未来、科学生活、科技博览、科技新品、科学文艺
4-334 《为了孩子》网址
www.qikan.com
,电子邮箱:children@o...埃?21-62790733
主要栏浚罕Ρμ斓亍⒆ㄌ獠呋⒏改覆慰肌⒋厦髀柽渚憷植俊⒃缙诮逃⑽郎= ⒚阶谩⒃懈旧沉⑸钪械目蒲А⒐适滦±衷啊⒖挠蜗烦恰⒂恃丁⒅腔酃愠 ⒏枰ネ蚧ㄍ?br
/>
4-432
《法苑》电子邮箱:
fayuanzazhi2@online.sh.cn
,社址:上海市小木桥路286弄1号,邮编:200032,编辑部电话:021-**436773
主要栏目:主题、本刊关注、社会经纬、新视野、服务在线
4-526
《青年一代》电子邮箱:
younggeneration@21cn.com
,社址:上海市福建中路193号,邮编:200001,编辑部电话:021-53594508-2051
主要栏目:本刊特稿、记者采访录、走进名人、缤纷都市、风雨人生路、婚姻长廊、海外多棱镜、情感热线、校园调色板、多情的季节、实话实说、女性风景线、写真阁、生活向导、警钟长鸣
4-528
《中外书摘》电子邮箱:
digest_books@163.net
,社址:上海福建中路193号2015室,邮编:200001,编辑部电话:021-63914804
主要栏目:人物林、世事篇社会潮、生涯录、品味斋、知识窗、学苑风、文学园、漫画廊、流行榜
6-104
《通俗小说报》电子邮箱:
tjpopular@hotmail.com
,社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邮编;300040,编辑部电话:022-23310317,022-23304155
主要栏目:咱们老百姓、微型小说、名家新作、民间故事、七彩文摘、幽默小说、情爱画廊、社会暗箱、千字精品小说征文、新聊斋、中篇传奇、中外精短小说欣赏
8-5
《老同志之友》电子邮箱:
laoyou@online.ln.cn
,社址:沈阳市和平南大街45号(中共辽宁省委机关院内),邮编:110006,编辑部电话:024-23128374
主要栏目:金秋风(人物春秋、如歌往事、名人近踪、传奇人生、趣闻轶事、秋光绚烂)、时政窗(政策问答、法律权益、生活时空、华龄探秘、热点扫描、身边话题、编读热线)、温馨港(感悟人生、牵手岁月、亲情交融、畅抒心曲、人间真情)、怡情园(文林撷英、三味书屋、诗词书画、民俗风情、神州漫游、历史大观、知识长廊、开心时刻)、健康岛(保健新探、家庭医生、衣食住行、献方荐药、不妨一试、消费向导、心海导航、养生一得、强身健体)
8-42 《辽宁青年》网址
www.lnyouth.net
,电子邮箱:lnyouth@...恼爸橇μ猓?/a>
主要栏目:刊首寄语、青年话题、特别关注、青春故事、青年呼声、帮你打官司、警世醒人、真情人间、军旅纪事、回音壁、幽默大师、爱情方舟、校园风景线、欢迎您来问、感悟人生、校园逸趣、心灵日记、心理健康、少男少女课堂、分忧解愁、涉世之初、了解世界、创业必读、人生历险记、海外走笔、军事天地、你知道吗、编读茶坊、新人类俱乐部、文学梦园、交友在线、荧光屏、摄影欣赏、名作欣赏
8-102
《人生十六七》电子邮箱:
rs167350@sohu.com
,社址:沈阳市和平区同泽北街9号,邮编:110001,编辑部电话:024-23402832
主要栏目:呼吸青春、正在发芽、新美文、生活秀、快乐引擎、看天下、娱乐营
12-130
《杂文选刊》电子邮箱:
zawenxk@sina.com
,
zawenxk@fm365.com
,社址:长春市人民大街59号,邮编:130051,编辑部电话:0431-2705013,0431-27623**,0431-8906059(传真)
主要栏目:(欢迎荐稿)百字杂文(首发作品)、公民讲坛、聊斋闲品、立此存照、人生解读、史海备忘录、动物哲学、杂文专版撷英、故事新编、作品评说、蓝刺猬、理解与感悟(对本刊所发作品或点评或言之所未尽言)、杂文诗、杂拌儿、本刊直播、语丝画痕、漫画
12-154 《行政与法》电子邮箱:
XZYF001@163.com
,社址:长春市青浦路8号,邮编:130062,编辑部电话:0431-7914954
主要栏目:行政论坛、理论纵横、政府与经济、政府与法制、探索与争鸣、法学园地、知识窗、杂谈
12-160 《做人与处世》网址
www.koucai.comwww.koucai.com.cn
,...4661708(传真)
主要栏目:修身(做人之道、处世艺术、成材与成功、修身养性、夫妻之间、说长道短、金明专栏、美德词典、礼仪卡片、成败得失)、故事(新拍案惊奇、逆子恶妇篇、豆萁篇、闻者足诫、涉世第一步)、人物(精彩人生、君子风范、小人之相)、文苑(感悟人生)、交流(东子在线、啼笑皆非)
12-194
《民情》电子邮箱:张光:
zhangguang4272@sina.com
,李冰:
yiren1270@sina.com
,社址:长春市文化胡同2号,邮编:130051,编辑部电话:0431-8905146
主要栏目:声音、圆桌、故事、话题、名人、亲子时分、人物、“我家故事”有奖征文、真情、情感倾诉、职场、爱情语茶、另类关注、成人学校、人间冷暖、民情信箱、幸运辞典、幽默与漫画
14-9 《新青年》网址
www.younger.net.cn
,电子邮箱:xqn@m...埃?451-3630652
主要栏目:友情(阳光记忆、陪你走一段路、出门在外、青青芳草地、同桌的你、封面故事)、亲情(沐浴真情、亲情召唤)、爱情(恋爱时节、坐爱云起、伤心驿栈)、世情(明星看台、意林)、服务(专家号脉、心理处方、心连心工作室)、专栏(罗西说法、伊人私语、北边的人、笨猫随笔、五花八门)
14-22
《家庭生活指南》电子邮箱:
JTSHZN@0451.com
,社址:哈尔滨市经开区赣水路30号地王大厦7楼,邮编:150090,编辑部电话:0451-2281170,0451-2281171,0451-2281173
主要栏目:百姓故事(万家灯火、情暧人间、百家评谈)、相爱一家人(夫妻擂台、至爱亲情)、健康秘笈(健康新概念、性爱问答、求医问药、性爱伊甸园)、精致生活(温馨家居、服饰点击、美容.健身、营养.美食、家政万象、家庭教育、生活小顾问、消费广场、家庭周末)
14-223
《家庭美容健身》电子邮箱:
jmj-Guanggao@0451.com
,社址:哈尔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嵩山路7号楼,邮编:150090,编辑部电话:0451-2316133,0451-2341424
主要栏目:新视野(生命泉、明星丰采、生活冲浪)、美容网页(家庭美容院、美容师手记、美容沙龙)、时尚新人类(格调发廊、服饰流行风、仪态万方)、健康金矿(家庭健身、保健新道、自我保健、人体探秘、谈病问诊、家庭药箱、心理导航、饮食与健康)、情感世界(心灵五味、两性话题)、家苑(性科学、优育优教、孕妇之友、居家美化、家庭理财、生活百科、四毛邮筒)
16-23 《老年世界》电子邮箱:
Lnsj36780@sina.com
,社址: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17号,邮编:010010
,编辑部电话:0471-4913409 (收荐稿)
主要栏目:刊首寄语、人物专访、征途屐痕、名人轶事、大众观点、社会经纬、情感世界、银族广角、文苑揽萃、未晚余谈、政策顾问、资料卡片、养生保健、闲情逸致、娱乐天地、补白
22-80
《法制博览》电子邮箱:
Fzbolan@sohu.com
,社址:太原市青年路新南四条43号,邮编:030001,编辑部电话:0351-2021857,4840260
主要栏目:法与道德、法之镜、法与生活、法与天下、法之网、法与打工族、法之惑、法坛精英、太平广记、法律援助、世说新语
22-122《影视圈》
电子邮箱:
dygsysq@public.ty.sx.cn
,社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58号,邮编:030001,编辑部电话:0351-4043862
主要栏目:劲爆金装剧、娱乐反斗星、影剧探班、星大陆、歌坛.com、韩气逼人、西洋风、东京新干线、新片碟报、Fans Club、超频快击
24-75
《科技致富向导》电子邮箱:
stguide@sina.com
,总编辑:周世文(
sdstm@sina.com
),社长:李志全(
lizhiqu7537@sina.com
),责任编辑:蒋克华(
kehuajiang@sina.com
),美术编辑:吕洁(
ljway@sina.com
),社址:济南市杆南东街8号,邮编:250001,电话:0531-2054107
主要栏目:致富聚焦、特别报道、专家论坛、大市场、新品种新技术、开发指南、致富经、致富明星、粮棉油
、植物保护、农村机电、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特种养殖、加工与贮藏、科技长廊、生意经、国外农业、吹冷风、法在你身边、乡村风景线、向导热线、家庭医生、打工生活、家庭、田园采风
26-180
《家庭与家教》电子邮箱:
jtjj@21cn.com
,社址:合肥市跃进路1号新闻出版大厦10楼,邮编:230063,编辑部电话:0551-2846186,0551-2840176
主要栏目:卷首语、本刊特稿、通才教育、四人谈、智慧之旅、文学导游、科学先锋、越洋专递、学法点拨、作文之窗、小实验、发散思维、焦点关注、教子有方、师长手记、家教信箱、域外传真、文摘博览、智力冲浪、笑话一箩筐、小小发明家、轻松e刻、绝对巨星、纸上谈兵、我写我画、心事留言板
28-160
《乡土》电子邮箱:
localcolour@elong.com
,讨论版:localcolour.xici.net,社址:南京市宁海路126号,邮编:210024
主要栏目:卷首美文、第一视线、亲亲家园(坦白从宽、五味情缘)、乡音在外、翻阅时尚(开心百分百、青苹果)、乡土茶坊(百姓故事、陈年往事、人与自然、乡土话本、少儿故事宝典、经典作品选载、乡风民俗、聊天室、宁沪文化)
28-218
《歌迷大世界》电子邮箱:
gemidshj@public1.ptt.js.cn
,
bnj3740212@public1.ptt.js.cn
,社址:南京市宁海路126号,邮编:210024,编辑部电话:025-3738362,025-3740212
主要栏目:非常写真、偶像天下(锋头人物、星星爆料室、东宫西宫、型男Fit、实力派、靓女Color、新花怒放)、红红绿绿快报(一句话新闻)、纸上影画机、新碟速递、星星点点(明星A计划、痛说星史、偶像过去式)、碟报别动队、西风过境、日韩流行前线(影视频道、JK电影台、JK电视台)
28-260
《心理医生》电子邮箱:
Xlysheng@hotmail.com
,社址:海口市世贸东路世贸中心C座1302室,邮编:570125,编辑部电话:0898-6854**66
主要栏目:打开心窗、心理热点、婚恋指迷、性心理探秘、心理健康、世态世相、犯罪心理、心理医生札记、祝你成功、男人心理、女人心理、心理万花筒、病态**、心病心药、心理咨询室
28-262
《江苏卫生保健》电子邮箱:
jswsbj@vip.sina.com
,社址:南京市江苏路172号,邮编:210009,编辑部电话:025-4708449
主要栏目:健康教育专题笔谈、疾病防治、卫生监督监测、农村卫生、卫生改革与管理、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科技动态信息
34-2 《青春潮》电子邮箱:
qcc21cn@21cn.com
,社址:福州市金鸡山路23号
,邮编:350011,编辑部电话:0591-7300241,0591-7336319,0591-7319917,0591-7528718(传真)
主要栏目:月光水滴、新三十而立、青春投影、重磅写生、真爱百分百、格调女性、浮世绘、香艳香江、青葱岁月、花样年华、打捞校园、明星平台、.com写手、风格化生存、新男女关系、飘一代、青春麻辣烫、黄橙脚印、文学新生代、时尚点睛、单身总动员、艺术世界
36-94 《新闻爱好者》网址
www.hnbn.com.cn
http://xwah.chinaj...795931
,5795932
主要栏目:本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与思考、改革与探索、杂谈与随笔、网络传媒、广告探微、报海钩沉、通讯员园地、新闻大学、业务研究、耐人寻味的采访、封面人物、人物剪影、文学之页、国际新闻界、广播与电视、小记者、国内外新闻界动态
36-163 《法庭内外》网址
www.zuojia.com.cn
,电子邮箱:hswt@c...海市巨鹿路675号
主要栏目:封面文章、写实风格、男女挑剔、娱乐名利场、人人三星堆、人际关系经济学、名人与大众、谁讽月谈、翻阅、时代阅览室、征集启事
38-136 《爱情婚姻家庭》网址
www.lovingfox.com
,电子邮箱:
lmfbj@...7428157
(传真)
主要栏目:人生扉页、人生旅途、温暖之页、滴扶人生信箱、两代人、爱的姻缘、长篇连载、两人世界、时代风采、社会纪实、忏悔心灵录、人生感悟、体坛春秋、爱情小说、求援窗、万事卡、商品黑名单、生活指南、法律咨询、爱心天使、相思树
44-10
《知识窗》电子邮箱:
ZSCZZ@public.nc.jx.cn
,社址:南昌市新魏路17号,邮编:330002,编辑部电话:0791-8501609
,(收荐稿、各类短小精悍的知识性稿件1500-3000字)
主要栏目:卷首语、人物、环球、逸闻、科学、文史、健康、心理、迷踪、感悟、案例、文萃、生活
44-12 《读写月报》(A卷)网址
http://go.163.com/dxyb
,电子邮箱:D...埃?791-8506343
主要栏目:专题策划、感受精品(精美短文、时文导读、哲人妙语)、抚摸经典(名作走廊、感悟大师)、交流真情(青春驿站、真情一束、学子沙龙)、赠卷(B卷)主要栏目:专题策划、高考指津(考点解析、写作评说、每月新题)、创新视野(课堂内外、质疑争鸣、边读边悟)、守望文化(人物新说、文化片羽、书海一勺)、探讨热线
46-96
《致富时代》电子邮箱:
zfsdbjb@public1.guangzhou.gd.cn
,社址: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路33号大院,邮编:510612,编辑部电话:020-87292745,020-87293302(传真)
主要栏目:特别策划、创业故事、我的路、成功之道、智慧商战、生财小故事、营销务实、生财帖士、创业参谋、前车之鉴、信息专递、百事通网站、实用技艺
48-67 《家庭科技》网址
www.jiatingkeji.com
,电子邮箱:
JT@j...9
,0771-5302015
主要栏目:卷首、家庭内外、消费参考、生财理财、百科知识、卫生保健、美食食疗、心理调适、父母园地、成才就业、学法用法、电脑.网络、居室美化、时尚.装扮、休闲时光、编读往来
52-139
《城市博览》电子邮箱:
xiaoyuxian@elong.com
,社址:西安市建设西路169号,邮编:710054,编辑部电话:029-7880155
主要栏目:卷首语、城市专版、城市画廊、地球村、本刊特稿、城市笔记、异国风光、城市名人、生活交响曲、思想者、地方小吃、城市导游、杂文小札、艺术观点
54-35
《飞天探索》电子邮箱:
gstp@public.lz.gs.cn
,社址:兰州市滨河东路296号,邮编:730000,编辑部电话:0931-8773275
主要栏目:UFO论坛、星空守望、海外观察、宇宙探秘、生命溯源、遗址寻踪、目击实录
62-139 《大自然探索》网址
www.donature.com
,电子邮箱:explore...5544395(传真)
主要栏目:探索频道、特别报道、人与自然、探索之旅、博览、广角镜
**-38 《青年与社会》网址
www.yn.cninfo.net
,电子邮箱:
Youth@...1
,0871-4196108
主要栏目:特别策划、名人在线、影视A座、星海泛舟、漂亮女孩、情爱经典、情人世界、时尚故事、心情驿站、云南男人、幽默剪贴板、城市风景线、新新人类、校园风景、扮靓手册、时尚家居、风采伊甸男女、成功哲学、心理试剂
66-2 《青年时代》网址
www.youthtimes.net
,电子邮箱:youth...7,0851-6579120
主要栏目:世相时评、青年英华、生活直击、人间真情、社会写真、闯世界、纪实短文、社会大观、新婚姻法冲击波、西部贫困学子系列、情感立交桥、谋生手记、社会蓝皮书、青春警戒线、灵魂寻呼台、七彩谷
66-9
《电影评介》电子邮箱:
moviereview@163.com
,社址:贵阳市北京路45号,邮编:550001,编辑部电话:0851-6871732,0851-6822813
主要栏目:新片速递、电影评论、影画馆、新碟推介、电影人、电影新闻、电影专题、排行榜、电影音乐、电影全景
82-207
《青年文摘.人物版》电子邮箱:
qnwzrwb@sohu.com
,社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四楼153室,邮编:100007,通讯:北京1104信箱《青年文摘.人物版》杂志社,编辑部电话:010-**039071,010-84015593,010-**039003(传真)
主要栏目:本刊首发稿、情感世界、非常人生、名人笔墨、我的自白、时讯人物、感悟生命、挑战人生、闲情雅趣、人生回眸、生存智慧、我与书、人生第一步、人生败笔、凡人故事、人生岔路口、名人轶事
82-359
《金盾》电子邮箱:
jindunzazhi@sohu.com
,社址:北京前门东大街9号,邮编:100740,编辑部电话:010-85222227
主要栏目:本刊特稿、短篇推理、金盾论坛、警察文化、认识与实践、心扉启处、聊天室、新作连载、地球村、其它(广告、健康指南、社会写真、金盾画刊)
82-370
《传记文学》电子邮箱:
zhuanji@yeah.net
,社址:北京丰台区万泉寺甲1号,邮编:100073,编辑部电话:010-6345**57,010-63457069
主要栏目:文苑撷英、人物传奇、史迹寻踪、文化名人、历史回眸、百态人生、风雨人生、海外闻人、心曲写真
82-497
《中华文学选刊》电子邮箱:
zhwxxk@mail.china.com
,社址: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5,编辑部电话:010-65255349
主要栏目:事件、作品(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文学形式、中华风采、文坛脚印、眼光、副刊佳作
82-543 《家电大视野》网址
www.jddsy.com
,电子邮箱:bjb@jddsy....-66057185(传)
主要栏目:卷首、特别企划、视听博览、数字时代、电器店、来信答疑、音像世界行、白电世界、阶梯教室、业界动态、产品特集
82-719
《语文世界》电子邮箱:
ywsj82-719@163.com
,社址: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山西日报大楼1201室,邮编:030012,编辑部电话:0351-4290818,0351-4295588-2556
主要栏目:(文摘)阅读世界(卷首文画、专题阅读、语文大视野、时文派对、时文新干线、青春子午线、哲理短篇、小小说精品屋、诗歌赏析、中学史记、世界名人、成长档案、名家谈读书、情感双通道)、写作世界(未来作家、写作实验室、古典情结、似水流年、走过青春、获奖作文展台、李老师作文导写、想象接力棒)、知识世界(词林闲语、成语大观园、咬文嚼字、文史月历、直击教材、娱乐、校园幽默)、考试世界(练兵场、新型题攻略、高考支招、实战训练)
82-920
《百年潮》电子邮箱:
bnczz@sina.com
,社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9号,邮编:100080,编辑部电话:010-82615317,010-82627630
主要栏目:改革风云、台前幕后、往事回首、人物春秋、史事本末、平凡人生、读书人语、海外访史、国际纵横、文史漫笔、编读往来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2 11:15
一、 报纸
1、● ● 晚报(绝对好用)A
《今晚报》今晚特稿 穆娴静
xyyy@jwb.com.cn
,
《深圳晚报》
szwbssb@sina.com
,
《海口晚报》周末部 婉娟 :
hkwbzmb@vip.163.com
,
《江城晚报》
msj2488_cn@sina.com
, 赵晓军
《金华晚报》曹建兵 编辑
yafu@jhnews.com.cn
,
《天中晚报》“特别报道”版 张广智
tzwb@371.net
,
《延吉晚报》 “特稿”版
wangluo@263.net
,
《新安晚报》“世事纵横”版 汪清波
wqb@xawb.com.cn
北京晚报/陈玉珍
chenyz@bjd.com.cn
,
wbfkzx@bjd.com.cn
……………………………………………………………………………………………
2、● ● 妇女、家庭(绝对好用)A
《当代女报》
ddnb@sina.com
,
…………………………………………………………………………………………
3、● ● 早报、 晨报、 快报、都市报(绝对好用)A
《重庆晨报》中国新闻“焦点”版
ssb@cqcb.com
,
yran@cqcb.com
,
《东南快报》特稿部 黄丽辉
kbkt@sina.com
,
dnkb@vip.sina.com
,
《南国都市报》邰亚红
ngdsb@sina.com
,
《三湘都市报》方圆聚焦版
sxtgb@hnol.net
,
《三秦都市报》
editor@sanqindaily.com
《半岛都市报》特稿
xujiang07@sina.com
,
zbs@bandaonews.com
,
rxxwb@bandaonews.com,
zkb@bandaonews.com
,
……………………………………………………………………………………………
4、● ● 法制报(绝对好用)A
《广东公安报》“大特写”张廷波
zhengyue@21cn.com
,
《法制生活报》特刊部 金晶
jinj626@263.net
,
《北京法制报》焦点周刊
chenglingkun@sina.com
,
《河北法制报》北方周刊
bfzk@hebfzb.com
,
《黑龙江法制报》
hljfzb@163.com
,
《山西法制报》亚伟
wyw7520@163.com
,
…………………………………………………………………………………………
5、 ● ● 日报、时报、周报、周刊 (绝对好用)A
《深圳特区报》周国和
ghzhou0308@sina.com.cn
,
ghzhou@szszd.com.cn
,
《萧山日报》周末版
guoyan21@hotmail.com
,
gyan21@263.net
《珠海特区报》
zhdaily007@sina.com
,
《齐齐哈尔日报》
xingqikan@sina.com
,
《石狮日报》
ssxxb@public.qz.fj.cn
,
《沿海时报》“社会广角” 王梅君
yhsb@xinhuanet.com
,
《海峡周报》
fjsweekly@sina.com
,
lycwdl@sina.com
,
《常州日报》(新周刊) 钱月航
czrbfk@sina.com
,
《公益时报》雨川
yuchuanjob@yahoo.com.cn
,
staff@gongyishibao.com.cn
,
xinwen2000@163.com,
dianads@sohu.com
《京华时报》朱峰
zhuzhu0320@21cn.com
,
abc@beijingtimes.com.cn
,
webmaster@beijingtimes.com.cn
,
gn@beijingtimes.com.cn
,
xyz@beijingtimes.com.cn,
hldmk@263.net
《都市时报》
weekend@public.km.yn.cn
,
flyingh7673@sina.com
,
中国新闻
zhonggxw@mail.nanfangdaily.com.cn
,
——————————————
● (相对好用)B
南方日报
jdxw@mail.nanfangdaily.com.cn
生活时报
zjh@gmw.com.cn
张景华
京郊日报
jjzkb@bjd.com.cn
,
…………………………………………………………………………………………
6、● ● 商报、经济类报纸(绝对好用)A
《重庆商报》
cqsbcq@cta.cq.cn
,
cqsbcn@public.cta.cq.cn
,
安徽市场报
ahscb_zls@eyou.com
,
ahscb_zls@sina.com
,
ahscb@mail.hf.ah.cn
,
《华东旅游报》
hdlyb2@sina.com
,
——————————————
● (相对好用)B
《云南信息报》
ynxxbcfzx@sina.com
,
jzrbtzj@sohu.com
,
《西北信息报》
xbxxb@xbxxb.com
,
《山东商报》
sdsb2001@sina.com
,
《天天商报》
skd5787@sina.com
,
tywbxqk@sohu.com
,
《西南商报》
sx@mail.sc.cninfo.net
…………………………………………………………………………
7、● ● 电视报、生活报、青年报、工人报(绝对好用)A
《苏州广播电视报》星辰编辑
newsld@sina.com
,
《北海广播电视报》沈晓雁
beihaitvb@sina.com
,
《河南广播电视报》
hngdb@hngdb.com.cn
,
《信阳广播电视报》
xygdb@21cn.com
,
《百姓视点》 特稿部 唐子军
jzrbtzj@sina.com
,
《海峡生活报》 叶玉环
xmyyh1@163.com
,
《老年日报》特别报道郑北钧
lndyb@0451.com
,
《故事报》关惠钰
gushibao@163.com
,
——————————————
● (相对好用)B
《浙江广播电视报》“经历”版
zjgbdsb@mail.hz.zj.cn
,
《特区青年报》
tqqnb@21cn.com
,
seronie@sohu.com
,
《江苏工人报》(时代周刊)唐传虎
ablecantch@163.net
,
《安徽广播电视报/情感人生》版 汪健(编辑)
ahwangjian@163.com
,
…………………………………………………………………………………………
8、● 杂报(相对好用)B
《都市文化报》“因为有爱”版 叶庆瑞
y441506@21cn.com
,
dswhb@sina.com
, 《人民代表报》“法治月末”版
dbb@public.ty.sx.cn
,
《南方农村报》
nfncb@mail.nanfangdaily.com.cn
,
《粤港信息日报》
gdhknews@public.guangzhou.gd.cn
,
《青年时讯》
chentong21cn@21cn.com
,
《工人时报·太阳周刊》
grsbxwb@sina.com
声屏之友 高越
Gy2511@sina.com
,
Gaoyue0477@sina.com
……………………………………………………………………………………
2、●● 刊物(绝对好用)A
《楚风新故事》罗尔
luoer@963.net
《女友》上半月编辑部
nvyous@womanfriend.com
《婚恋.健康.家庭》邓聘求(执行主编)
dengpinqiu@hotmail.com
工商之友/张海滨
fcongzhongxiao@etang.com
,
xiaomoxuelang@sina.com
《故事沙龙》:
gushisl@sina.com
《南腔北调》王筝
wzsyb-1@sohu.com
《故事林》
gushilin@sinoyt.com
《山花》黄祖康
shanhuagz@163.net
《心理辅导》楼南新
hblnx@163.com
《编辑之友》
pqw@xinhuanet.com
《中华传奇》茉莉
chuchu8808@sohu.com
——————————————————————
● (相对好用)B
《中国妇女》郑荣昌
changzr@eLong.com
人生
zm628@sina.com
,
jiaqn2001@263.net
,
aaa55@x263.net
,
rsbjb2001@263.net
《人与法》刘宪明
tjryf@sina.com
,
《现代交际》李克
kenan1121@sina.com
《真情》
zhenqingzazhi@sohu.com
《黄金时代》
ngy2k@21cn.com
《青春潮》黄洪旺
qcc21CN@sina.com
《天地人》
tdren@public.cs.hn.cn
,
yanu7410@163.com
《美与时代》
zhu761@sina.com
,
《警坛风云》
jt@jtfy.com
《新晨》
xinchenm@mail.china.com
《青年记者》
qnjz@sina.com
《新闻爱好者》施宇编辑
x.public@800e.net
《知心姐姐》 田玉彬
tt.21@163.com
《二十一世纪》编辑室
21c@cuhk.edu.hk
《大学时代》荷洁
hejie8888@163.net
,
hizhengyan@sohu.com
,
公用
daxueshidai@cnuninet.com
,
niuping@hotmail.com
,
《三湘风纪》 杨年喜
timestar21c@163.com
《八小时以外》尹志刚
yinzhigang@fm365.com
,
cec981r@sohu.com
,
《中国残疾人》陈燕
zczz88@263.net
《都市人生》李丽雅
llyone@sina.com
《家长》
jiazhang@tjemh.com.cn
《纳税人》
webmaster@taxpayer.com.cn
《岭南松》
weekend@mail.daliandaily.com.cn
《青年社会》
youth@public.km.yn.cn
《北京纪实》
chinacbTV@163.com
,
《青年屋》
courenjjj@163.net
《北方人》
bfr@0451.com
《新澳门》
tianxia5354@sina.com
,
xiaocheng02349@sina.com
《文艺生活》故事版:
hnwysh@163.com
《健康之友》
dongmeizh@sohu.com
,
xintiyu@sina.com
《成长》孔岩
czky11@21cn.com
《警戒线》
jjxjjx@xinhuanet.com
《家庭医生》(下)
jumaoling@263.net
《中国人》
huazai398@sohu.com
《家庭美容健身》
hrbshidian@0451.com
《心理医生》
x5884148@public.hk.hi.cn
《都市潮》
llan@126.com
,
wxiu@263.net
《广西经贸》“法制与经济”
gxjm@163.com
《山西文学》
sxwx2002@163.com
---------------------------------------
新闻战线/法制
xw@peopledaily.com.cn
北京观察
bjgc@public.fhnet.cn.net
北京/职业
zhyejn@263.net
中国妇女张祺
zhqzhqzhq@263.net
,
zhq77@sina.com
父母世界/成长
fmshj@sina.com
北京/经济导刊
qim@citic.com.cn
科学生活王佩英
dongxiangfu@online.sh.cn
青年一代
younggeneration@21cn.com
上海/社会
shehuizi@online.sh.cn
法苑葛建国
gewen8@163.com
经纬线
jwxzzs@sohu.com
八小时以外哈浩然
hrxx@sohu.com
,
hr-h@elong.com
驾驶园
jsy@jiasheren.com
科学与生活孙琳
tjsunlin@sina.com
长寿/不老人生
changshou@vip.sina.com
企业文明
enpctn@cta.cq.cn
商界
shangjie@cta.cq.cn
致富时代
zfsdbjb@public.guangzhou.gd.cn
广东华夏
watch999@hotmail.com
广东人民之声
rmzszzs@public.guangzhou.gd.cn
珠江(情感)
zhujiang666666@21cn.com
娜朵
nado@21cn.com
祝晓红
405615@163.com
大地/警钟/社会万象
dadi@public.szptt.net.cn
希望/真情/警世
hopemaga@public.guangzhou.gd.cn
康乐园:
hw_000@sina.com
企业家天地
qyjtd@public.cs.hn.cn
湖南联合
hhz2005@eyou.com
法制月刊下半月
fazhiyuekan@sohu.com
决策与信息/百姓
pdic@sohu.com
世纪行刘志诚
shiji_x@sina.com
湖北纳税人
webmaster@taxpayer.com.cn
农家顾问法制/社会
njgwcy@163.com
江苏省:
乡土/人间真情
laofan@jlonline.com
祝您健康
zhnjk0088@sina.com
现代家教马建强
mjq5@21cn.com
,
xdjjzzs@sina.com
江西省:
江西心桥
xjyk@163.net
marz116@sohu.com
柯云
《风范》
add-long@163.com
安徽省:
江淮法治
ahrdmzb@mail.hf.ah.cn
家庭与家教
jtjj@21cn.com
,
sunxizhuo@sina.com
河南省:
公关世界
gskx@371.net
四川省:
《大自然探索》
explorer@mail.sc.cninfo.net
民主法制建设
mzfzjs@mzfzjs.com
舞台与人生
wutai@mail.sc.cninfo.net
教师之友
jszy@mail.sc.cninfo.net
云南贵州:
都市丽人
hbochina@public3.sta.net.cn
致富天地
chen@public.km.yn.cn
南方青年
nanfang9689@sina.com
少年与法
snyfgz@public.gz.cn
陕西省:
各界
sxgejie@public.xa.sn.cn
饮食男女
nanmo_liu@netease.com
价格与市场/社会广角
jgsc2002@sina.com
山西、内蒙古:
太太信箱
ladybox@china.com
记者观察
jzgc@xinhuanet.com
河北省:
女子文学许刀
cicixu11@sina.com
,
chenact@163.com
辽宁省:
大众生活
znc670@email.syd.com.cn
,
linping66@hotmail.com
党政干部月刊/警示
weiziyang@163.net
法制与社会发展
jrc@mail.jlu.edu.cn
干部人事月报
gbrsyb@sina.com
党风月报郎
dfyb225@163.com
黑龙江:
乡镇企业之家
XQZJ@0451.com
公仆与信访
gpyxf@0451.com
党的生活前车之鉴/ 晓理
ddshzzs@public.hr.hl.cn
海南:
潮声
chaoshengst@china.com
心理医生杂志
XLysheng@hotmail.com
------------------------------------
《慈善》
cishanzz@sina.com
《北方人》杜永刚
dygdyg@sohu.com
,
honglan1@163.net
《开放》杂志
open@open.com.hk
《花季》 泽令东
anzi1999@public.xa.sn.cn
-----------------------------------
金盾
jindunzazhi@sohu.com
《中国民族》
postmast@56-china.com.cn
中国报道
elpc@china.com
企业天地
qiyetd@163.com
《沿海环境》
yanhaihuanjing@163.net
父母世界杂志
fmshj@sina.com
《新上海人》 李军
xinshanghairen1@sina.com
《黄金时代》小刘编辑
xueqiong20@21cn.com
《方圆》
hkqiao@jcrb.com.cn
《新女人》
jdnrzz@263.net
《美丽》
m@fdwh.com
《祝你幸福》王小湖
chinafire3@21cn.com
冯晓春
fengxc@sina.com
《家庭生活指南》 朱晓军
zxj0451@sohu.com
程瑞平
crp0451@sohu.com
《希望》深圳工作站 曾冬梅
zdm19@163.com
《少年人生》
wen_youthlife@sohu.com
《美与时代》 宋华震
huazhen@371.net
《中国商人》
shangren@publica.bj.cninfo.net
《成功》
cggj@163.com
《商界》 张英豪
shangjie@cta.cq.cn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2 11:16
北京文学月刊社
主办单位: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辑出版
地 址: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7号邮政编码:100031
电 话:010-66031108、66076061
红岩文学杂志社
主管主办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辑出版 红岩文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地 址重庆市中山三路重庆村30号(400015)
天津市文学杂志社
地 址: 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
邮 编: 300040 电 话: 23304153
类 型: 国有 业 务: 出版 职工人数: 26
收获
《收获》文学杂志社 出 版 《收获》文学杂志社
上海文学
社 址 上海巨鹿675号 邮 编 200040
电子邮件
shou@mail.qikan.com
大家杂志社编辑出版
地 址:中国·昆明市书林街100号 650011
E-mail:
djmag@ynmail.com
四川文学杂志社
地 址:成都市红星二段85号
邮 编:610012
电 话:6745271
编辑出版:上海文学杂志社
主 办:上海市作家协会
社 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电 话:021-54031961(直线) 54047175(总机)
邮 编:200040副 主 编:蔡翔(执行)理 事长:吴由之、叶辛顾 问:徐俊西、吴申耀统一刊号:CN3`-1095国际刊号:ASSN
1001-8026国内代号:4-219国内发行:上海市报刊发行局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广告许可:沪工商广字3101064000132
定 价:7.00元
人民文学 刊 期 月刊 主办单位 中国作家协会编 辑《人民文学》编辑部 出 版 人民文学杂志社 主 编 刘白羽 程树榛副主 编
崔道怡(常务) 王 扶 肖复兴 韩作荣 社 址中国·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 邮 编 100026 电 话
86-10-65003120
厦门文学杂志社
地 址:厦门市公园南路2号邮 编:361003电 话:0592-2026287
天涯
刊 期 双月刊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 海南省作家协会 出 版 天涯杂志社 社 长 韩少功主 编 蒋子丹 副 主 编 李少君 社 址
中国·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1号楼6层 邮 编 570203 电 话 86-0898-5332803 5360004
电子邮件
tiya@qikan.com
新青年杂志社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阿什河街11号
邮政编码:150001图文传真:(86)0451-3641061E-mail:xqn@mail.hrb.hl.cninfo.ne
《美文》
《美文》杂志邮购地址:西安市莲湖巷2号
邮编:710003 电话:7338110
美國紐約《環球詩壇》
takylee@hotmail.com
<
takylee@hotmail.com
>
屬於《全球漢詩總會美東分會》之期刊。以逢雙週刊出之形式曾在紐約市之《華美日報》及《聯合日報》、現於《星
島日報》美東版之周刊刊出,頗受詩詞文學愛好者歡迎。
《山花》
贵州省作家协会、贵州黄果树集团主办
地 址:贵阳市科学路66号 电话号码:(0851)5813844 邮政编码:550002
《南方文学》投稿信箱:
nfwx@yeah.net
《现代青年》投稿信箱:
xdqn@yeah.net
《文化时报》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46号院98信箱
邮编:100857 收信人:于贞志
电话:[010]68166202 68163104
寻呼:[010]96589-767216
传真:[010]66702852
E-mail:writerwhsb@yeah.net
《东海》文学月刊社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联 编辑出版:社 长:赵锐勇副 主编:王彪(执行)、杜文和s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路9号
邮 编:310006
电 话:(0571)7020384出版日期:每月5日
滇池[文学月刊]
主办单位:昆明市文编辑出版:滇池编辑部地 址:云南昆明新迎小区文艺路3号邮 编:650216电 话:0871-3313659、3329183主 编:李霁宇
副 主
编:张庆国出版日期:每月1日定 价:4.80元国内刊号:CN53-1020/I国际刊号:ISSN1004-4167邮发代号:64-9
福建文学
主办单位: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辑出版
编辑部地 址:福州西洪路凤凰池邮政编码:350002电 话:0591-3711725
飞天文学月刊社
地 址:甘肃省兰州东岗 西路558号邮 编:730000
电 话:8825803
《广州文艺》
主 办: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 辑:广州文艺编辑部出 版:广州文艺杂志社地 址:广州市文德路170号4楼邮 编:510030电 话:020-83357758传 真:020-83357758
长江文艺杂志社
主 办:湖北省作家协会
出 版:长江文艺杂志社
编 辑:长江文艺编辑部
地 址:武汉市武昌东湖路417号电 话:027-86781963邮政编码:430077
《花溪》编辑部
地 址:贵阳市狮子路27号邮 编:550001电 话:0851-6766931社 长:管远祚主 编:罗大胜副主
编:袁政谦、李放眉发行:贵阳市邮局出版日期;每月1日每册定价:5.50元国内代号:66-7国内刊号:CN52-1010/1国际刊号:ISSN1002-686X主办单位:
《海上文坛》杂志社
地 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电 话:021-54041807邮政编码:200040
《黄河文学》
通讯地址:银川市民生街23号《黄河文学》编辑部。
邮编:750004
电话:0951-6027572。
作家杂志社
地 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邮 编:130021
电 话:0431-5683677电子信箱:(试用)
qutianfu@hotmail.com
网 址:
http://writers.yeah.net
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编辑部
地 址:天津市张自忠路189号邮政编码:300020
上海文学杂志社
社 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电 话:021-54031961(直线) 54047175(总机)
邮 编:200040
诗刊
地 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邮 编:100026
十月杂志社
地 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邮 编:100011
电 话:010-62012336
山东文学社
地 址:山东济南洪楼南路10号
邮 编:250100电 话:0531-8908869
文学世界
地 址:山东省济南市洪楼南路10号
邮政编码:250100
电 话:0531-8906572
《星星》诗刊编辑部
出 版:星星诗刊社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邮政编码:610012电 话:028-6740864
雨花杂志社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颐和路2号
邮 编:210024
电 话:025-3717649
散文百家SANWENBAIJIA月刊
社 址:河北邢台市顺德路136号
邮 编:054001
电 话:0319-3034443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2 12:39
[教师之友网]
预祝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十周年
“硬笔书法精英”推广策划成功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6 20:47
http://bbs.zgybsf.com/thread-8767-1-1.html
管季超 康宝辉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6 21:32
管季超看《中国书法家论坛》网“武汉书坛”栏随札
http://bbs.china-shufajia.com/thread-121377-1-1.html
http://bbs.china-shufajia.com/thread-121377-1-1.html
http://bbs.china-shufajia.com/thread-121377-1-1.html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6 21:36
http://gjc168.eduol.cn/
http://gjc168.eduol.cn/
http://www.zgwxzz.com/Article4/10336.html
http://www.zgwxzz.com/Article4/10336.html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6 21:46
http://www.docin.com/p-8435639.html
http://www.docin.com/p-8435639.html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6 21:47
http://bbs.zgwxzz.com/thread-7401-1-1.html
http://bbs.zgwxzz.com/thread-7401-1-1.html
http://bbs.zgwxzz.com/thread-7401-1-1.html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6 21:52
孝感市书法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http://bbs.china-shufajia.com/thread-118185-1-1.html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6 22:14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67631-1-1.html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67631-1-1.html
http://www.zgybsf.com/ZYZZ/41.htm
http://www.zgybsf.com/ZYZZ/41.htm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6 22:36
主题排行
被浏览最多的主题
被回复最多的主题
全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教学研讨会 ...
8836
王景论坛考勤
[td]384
《孝南区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全程实 ...
8474
渊源与流变——简帛书书法展
[td]219
王景论坛考勤
5420
全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教学研讨会的通 ...
[td]219
孝南区第三届幼儿园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图文实录
3858
致愫雅斋书法工作室第一期书画培训学员家长的一封信代 ...
[td]202
九一级的那群活宝(慢慢更新)
3345
《孝南区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全程实录
[td]198
网友麻辣讥士老师的文章专集(转存)
3269
致愫雅斋书法工作室暑期书画培训班学员家长的一封信( ...
[td]162
农村美术教学研讨会通知
2457
湖北省直书法家走进常青花园送春联活动
[td]155
湖北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孝感赛区孝南参评项目全程 ...
2452
简帛书实物
[td]129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2426
战国玺印,汉魏私印,原拓百品
[td]122
09年上半年孝南区小语、音乐、美术、幼教教研活动 ...
2123
中国书法史~清代部分
[td]111
催人奋进的砺志口号(班训收集)
1995
九一级的那群活宝(慢慢更新)
[td]109
朋友们瞄哈才晓得。。。。。。。。。。。。。。
1892
星星点登: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陡岗中学九年级学生优秀 ...
[td]109
孝南区2009年送市参评幼儿教育论文及案例
1728
网友麻辣讥士老师的文章专集(转存)
[td]103
星星点登: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陡岗中学九年级学生 ...
1704
友情转存音乐专版[狼]版主的邀友帖/瞄哈........
[td]102
首批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和首批广东省中 ...
1676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专业在广州国际家具展获佳绩
[td]94
2008:我的网络教研学习笔记
1606
2008:我的网络教研学习笔记
[td]94
欢迎全省农村初中美术教师来此交流
1598
孝南区2009年中小学专兼职美术教师暑期集训图片
[td]86
约会秋天让童心飞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秋 ...
1580
朋友们瞄哈才晓得。。。。。。。。。。。。。。
[td]81
全天查阅陡岗镇小3-6年级学生《作文本》
1519
武汉市博物馆专题之“古代陶瓷艺术”
[td]75
2009年天河中学首届校园手抄报大赛作品及评比现场 ...
1511
武汉市博物馆专题之“清代七十二状元扇面书法展”
[td]73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