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秋诗词”盘点:或对月怀人 或托物言志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24 08:38
标题:
“中秋诗词”盘点:或对月怀人 或托物言志
“中秋诗词”盘点:或对月怀人 或托物言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古至今,中秋节都是文人雅士赋诗咏词的大好时机。汉魏乐府、唐诗宋词之中,不乏有关中秋节或是以“月”为主题的传世名句。中秋来临之际,文学专家向记者细细“盘点”中秋诗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胡晓明介绍说,以中秋节和月亮为主题的古代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对月怀人”和“托物言志”两种类型。
“对月怀人”顾名思义,就是以“月”为赋诗题材,表达缅怀之情。“这种缅怀又可分为大、小两种。”胡晓明教授说,“一是对家国的怀想,二是对亲友的思念。”
前者如李白的《关山月》中:“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中:“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后者最具代表性的诗词之一,便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胡晓明说,苏轼原意借此抒发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文笔绮丽,情感真切,被后人广为流传,遂成为中秋缅怀亲友的佳作。
胡晓明认为,李白的《静夜思》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也是“对月怀人”的代表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句。
至于“托物言志”,则表达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高尚情操的追求。胡晓明教授说:“中秋之月本身是非常纯洁和美好的自然物,诗人将其与现实进行对照,看似描述景物,实则借物抒情,正身明节。”
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中:“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短短几句诗,却充分调动起了人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勾勒出全方位的夜月景色,为抒情做好了铺垫。
还有李白《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的五言律诗《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中:“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绝句《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等等,无不是巧思妙想的杰作。
胡晓明说,时至今日,虽然月下赋诗的习俗已远没有古时盛行,但人们依然会设宴赏月、把酒言欢,庆贺美好的生活,祝福远方的亲友。中秋的氛围总是展现出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2010年9月21日 来源:新华网 (俞菀 李媛媛)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