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2010。9。28/与区实小梅校长同在陡小教学现场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9-28 19:24
标题: 2010。9。28/与区实小梅校长同在陡小教学现场
               管季超向梅校长/何校长/雷琼老师通报今日工作





今日在陡岗镇小工作一天。
明日上传详细汇报文字。

1,批改6[3]班《作文本》札记约3000字。

2,给小雷的若干习作教学改进建议。约500字。

3,对改进《课外读物阅读指导课》的几点建议。约200字。







http://xnjyw.5d6d.com/thread-25551-1-1.html
4,下午第二节小雷要去听某局长报告,顶班上课。季超有教学简案一份,约100字。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258-1-2.html
5,建议明天小雷筛选好作文3篇,托高雄带我,由我打/传上网。她比我忙。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9-28 19:30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9-28 19:45
       向老师们学习致敬。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9-28 19:54


小雷老师;
经过你和孩子们一年的努力,作文水平整体明显进步。
很为你高兴。

http://xnjyw.5d6d.com/thread-11556-1-2.html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21374&goto=lastpost#lastpost
作者: 神舟8号    时间: 2010-9-29 06:55
        教育是事业,是教育人扎实出来的,不是出来!

      我辈当努力!

http://xnjyw.5d6d.com/thread-8038-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528-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7163-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521-1-2.html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9-30 09:42
进步非常明显,但若干细节要十分留意


                        ——2009年9月28日在陡岗中心小学帮6(3)班雷琼老师批改一次《作文》留札
                                 
                                      孝南区教学研究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

■李露同学:
①全文共有13个“我”字。有一些是可以省去的。
省略的办法是“承前”或“蒙后”。
②汉字书写的美观易认问题。
“易认”已经做到,“美观”作了数字的示范。
http://xnjyw.5d6d.com/thread-7535-1-4.html
■池琳琳同学:
①琳琳的字写得易认,也比较好看。有几处标点符号忘了单占一格。
②数一数,全文有31个“我”字,有近一半也是可以去掉的。
③琳琳的文章写得比较长,但后半部分忘了分段。
帮她分了几段,使文意显豁。

■程琦同学:
①全文共17个“我“字。省去一半,不碍文意,反而顺畅许多。
②首段是一长句:“我是一只飞向世界各地,走向成功而自游自在,无忧无虑的一只快乐的小鸟。”
为他改为:“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自由自在地飞向世界各地。”

■周萱同学:
①全文共17个“我”字,帮着删掉一半。
②有三个常用字写错,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25651&extra=旁批提醒“查字典、辩字形”。2500个常用汉字字形的准确记忆,对作文教学极为必要!

■程丽同学:
①全文共22个“我”字。
②分段太粗,可以再细一些,使文意显豁,添视觉美感。

■朱文君同学:
①以“却”、“多”、“暑”三字为例,在该生《作文》本上示范如何在写“对”之后写“好看”。
“却”字:左边可抬上一些,末笔一竖使其伸长,舒展了,才大方。
“多”字:夕之上下相叠,要使其如大人背小孩,勿使滑落。
“暑”字:上边的“曰”字扁方,稍占位少些,下边的“者”字,稍占位多些,中间的一横,使其舒展。
http://xnjyw.5d6d.com/thread-25413-1-2.html
■王欢同学:
①全文有“我”字共27个,差不多一句一个“我”。帮他省去整一半。
②仍如前几位同学一样,分段太粗,不易快读悦读。
作文教学指导,当然有比这类问题更大,更重要的。但若干这样微观的“技术性细节”得不到解决,则“大”就也无从下手。

■陈梅同学:
①句子都比较通畅,字也写得工整大方。
②好多地方忘了加标点符号,即或有,也忘了单占格。提醒了一下。

■杨思琪同学:
①文中有一段采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写大自然,饶有趣味,夸赞了一下。
②思琪的字工整好认,但全部挤压在格子下半部分。建议“将字放格中”,有些笔画可直接“天花板”。
③思琪的文章中“我”字不像前几位同学那么多,看起来轻松许多。

■舒文娟同学:
字写得工整易认。“我”字出现了17次。

■舒天香同学:
①天香的字写得好看。但也如前边一位同学一样,字格的上2/5未用,也提醒她“字居格中,某些笔划可上接‘天花板’”。
②天香把“太阳公公”的“公”字上面两片儿瓦连起来了。为其示范,“将两片儿瓦分开,字就舒展大方了。”

■李克逸同学:
①“游泳”之“游”右半错写,订正提醒。
②全文约300字,有19个“我”字。

■池翔同学:
①全文共约300字,18个“我”字。
②整篇文章未分段,帮他分了一下段,旁批分段的好处,老师为他如此分段的理由。在《作文》本上留下约100字批语。用”//”符号将文章切分为:
想到镇上玩,向奶奶打招呼→在万佳新城玩→回家后帮做家务。共3大段。其实第三大段还可再分。

■钟园同学:
钟园的文章写得不错!
叙述生活故事绘声绘色,有细节,有生动的对话。字也写得好认。
文章写得比较长,约600字。
但忘了分段,连成“一块粑”。
看起来,“教会学生学会分段的方法,养成作文要分段的习惯”,并不仅仅只是个小的“技术性问题”。
“技术”问题的完美解决,会带来其它方面问题的解决。

■胡雅兰同学:
①提醒小兰同学:整篇文章写完后,回头复看一遍,自己订正错字,补上漏字。
②末段作了修改。

■田波同学:
①全文约350字,有32个“我”或“我们”。
②小波用圆珠笔写字。圆珠笔太滑,所以每一笔划得起讫部分都细若游丝,字形美观度受损。
我想起自己有两件圆珠笔书法藏品,是书法界朋友南京王惠松先生和江苏书画院王刚先生写的,非常耐看,起讫部分都是重按。
小学生则不然,用圆珠笔很难把字写好看。圆珠笔太滑。!

■徐博同学:
①“猴子”之“猴”写错,予订正,并顺带讲何谓“形声字”。
②文短,只约不到100字。

■李金龙同学:
①“狮子”之“狮”字写错,帮订正。
看起来,关于“形声字”的汉字构成规律,越早进入语文课本越好!
我的建议是,小学二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各设三次关于“形声字”的构成知识。
此时手边无教材,忘记现行教材是如何安排的。
“形声字”是汉字的最大类。

■徐鹏同学:
①文章写得挺有趣!
譬如说,他将蚂蚁国的军师拟名为“诸葛蚁”。蚂蚁国国王“御驾亲征”。
②徐鹏同学文中有两个字不会写,用拼音代之。提醒他:“暂代可以,最好去查字典”。
去年9月份到这个班时,曾经向同学们建议配字典,似未完全落实。

■程丽娟同学:
①文章写得蛮好!语言流畅生动!
②“烦恼”之“恼”误为“脑”。

■程润杰同学:
①全篇分段比较细,每段均以“如果我是一棵树”开头,颇像一首散文诗。
②“够”字右半部分的“多”字差不多写成了左右结构,连写4遍予以示范。

■李冰同学:
①李冰同学将“山”字的三竖都写得一样高,为其示范:中竖须高出左边两竖才好看。随手画写了甲骨文中象形的山字。
②李冰同学把“小溪”的“溪”字右半的上半部分写得大,下半之“大”字缩为一团。为其示范。

■钟奇同学:
①该同学常用字错了好几处。
“陌生”之“陌”;“生态”之“态”;“尾气”之“气”;“只有”之“只”。均予订正。
②文章太短,只有百余字。

■吴琼同学:
文好字美。
帮她订正了几处错字。

■王伦同学:
①王伦的名字好记。
去年9月份到班时,曾在一个周末背记该班学生姓名,“王伦”一下子就记住了。
②“世界”之“界”字 写错。
“界”也是形声字。

■钟思玉同学:
“陪同”之“陪”,“丢掉”之“丢”写错!

■郭莎同学:
将字均写在字格的左下1/5处,个别字细如芝麻,猛一看挺整齐,想看清很费眼力。为其示范数字。

■张飞越同学:
文章短,只有约120字。
留批语鼓励之。

■高飞雨同学:
①文题挺好!《春之交响曲》。
②飞雨的字很整齐,但全写在字格的下1/2处,太小,太不易认。

■罗奇兵同学:
末一句挺有趣。
“人们把我(流水)用机器抽到田里去哺乳庄稼”。
此处的“哺乳”,假如写到诗中,或许可以一用。
改:“人们把我用抽水机抽到田里浇灌庄稼”。

■程浪同学:
①订正几个错字。
②字写得不美观的原因分析:行笔方法不对,是短粗的碎笔,缺少点画间的呼应。为之示范数字。

■田静同学:
识字教学要落实,常用字教学要到位。
“山”字中竖。

■陈超、钟震同学:

文句通畅,好!


■田祥同学:

全文无一错字、病句,好!


■钟义同学:
钟同学暑期帮家里晒谷。写得比较生动。
“踢谷”,即让稻谷翻晒。
勤于做事的孩子,会很懂事,也会很聪明。

■朱旭辉同学:
①全文约300字,有16个“我”字。
帮他去掉了几个。
②改文题《龙虾》为《钓龙虾》,动宾结构,提示事件。

■张思仪同学:
为思仪同学细改了一个自然段。
原文为:“我们各自回了,我就回家再做暑假作业,我就做了几张觉得很累,我就休息了几分钟。”
改文为:“大伙自自回家。
我也回了家,继续做暑假作业。
做了几张,觉得有点儿累,就又歇了一会儿。”
提示思仪:写完文章,最好自己默读一下。读得不顺的地方,就可以考虑是否得改改。

■杨克彪同学:
①克彪也把“游”字右半写错。
②克彪写的是《游董永公园》。
因当时克彪游园时,受时间限制,实为匆匆一瞥,加之许多事物不知如何称其名,所以文章写不细,写不长。“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才可能写好公园、动物园。
我建议他:“先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

■王志诚同学:
①改文题《龙虾》为《捉龙虾》。
文中故事,确乎是手“捉”,掏虾洞擒之,不是“钓”。
②和前边不少同学一样,志诚在“的、地、得”三个字的准确用法上拿不准。
③志诚大概是捉龙虾的老手,文章颇为生动细致。
可惜,他也忘了分段!

■高宇同学:
高宇写的题材是《帮妈妈做家务》。
也许是生活体验不细腻,所以文章缺少生动细节,字数也比志诚少得多。
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是保证作文有米可炊的重要一环。

■张天培同学:
文句比较通畅。
不少字的笔划缺少呼应,呈断裂状,不好看。
为其示范数字:
“看”字:首笔虽为斜撇,但不能与下横相接,
“我”字:亦如此。
“森”字:不是完全的三等份,而是如二人共举一人的杂技节目。撇捺也不是简单的斜线,有伸缩顾盼。


高峰同学:

高峰写的《钓龙虾》,颇多趣味。
可惜也忘了将段分细些。



    看至高峰的作文,全班学生文章已改完。
    去年,我用整整一天的时间,看完了陡岗镇小全校学生的《语文》作业本和《作文》本。
那时,很是忧心。
    许多学生到了五六年级,作文还刚处于“发蒙”状态。好的文章实在不多!
    编那期《雏鹰》校刊时,凑不齐一期的文字量。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526-1-4.html
    今天看了6(3)班的学生《作文》,感觉进步辐度挺大!
    仅今天看到了这一个班的一次作文,就很发现了几篇好文章。
    看起来,语文组朋友们重视了作文教学这方面。积一年之努力,见明显之成效!
    可嘉!可赞!!










                      完善细节,提升习作教学品质(之一)
                   ———2009年9月29日上午写给陡岗学区中心小学6(3)班雷琼老师的信


雷老师:
    从去年9月上旬开始,我和区实小、陡岗中心小学的同仁们在“8+8”框架下开始了紧密合作。
    区实小的领导和老师们是诚心诚意在帮助农村学校的同行改进教学,陡岗中心小学的老师们也都很敬业,两校的合作是非常务实和真诚的。
梅校长、何校长对我很尊重、也很照顾。在这一年的合作中,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好的工作作风,心情是愉快的。
    我乐于在两校交流中做一些“敲边鼓”的工作。
    去年我室分派任务时,说是“教研员驻校一年,一年一换”。大概是领导说过的话太多,他自己也记不住。今年都没有换。
    我和两校朋友们合作非常亲密,当然是希望不要换。
    认真完成好三年的“8+8”任务,又能和两校同仁成为朋友,正乐得高兴不换。

    昨天帮你改作文,有两点感受挺深:
    ①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假如认真批改一次《作文》本,所耗费的时间至少整整半天,改细一点,改慢一点,得一整天!工作量是不少的。
    我昨天从早上到校一直改到12:00,中午没有休息,下午又改了两节课。
    我改得并不细,只揪住自己设定的几个写作“技术”细节在批改。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把《作文》本收上来,再复核一下。我漏改的地方,再补一补。

    ②
咱们6(3)班的学生的整体习作水平,较之一年前,进步非常明显!!
    你天天和这个班的学生在一起,也许并没有我这样的感觉,我在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后再看孩子们的作文,很明确地感觉到:孩子们的习作水平,整体上进步明显。就像小孩长个子,一下子“冲”起来了。
    这是可喜可贺的!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528-1-2.html
    你在这一年里,一定花了不少工夫!
    咱们这个班孩子们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我在《批改作文札记》一文中已逐一记录下来。

    接下来,我想围绕“如何完善细节,进一步提升习作教学品质”这个核心意思,粗略地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供你参考。
    “品质”是一个表达境界的词汇。
我帮你找的学生习作中的问题,着眼于细节,提醒你的都是“技术”层面的小问题,但我对你们青年教师的期望值很高。所以选择用“品质”这样一个词。
    语文特级教师肖家芸读及“教学品质”问题时说,教学品质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味,即学科特色;二是效率值,诸如传输的知识密度,落实的训练强度,达成的目标广度,应试的分数高度等,即教学效率的GDP值。三是品位感,即教(师)与学(生)共处的一种生命状态与精神境界,包括氛围、关系(情态)、方式、节奏、感受等。
    我认同肖先生的观点。
    昨天在批改学生心习作时,有一种思考:习作教学的改进,当然得特别留意大问题、大方向,但假如若于“技术”层面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习作教学的“品质”就上不去。基本“技术”尚且不完善,遑论“创新”?!

http://xnjyw.5d6d.com/thread-949-1-2.html
    昨天下午第三节我到班上给学生做作文评讲时,帮孩子们梳理了一下目前咱们班学生在“写作技术细节”上的6个共性问题:
——“我”字太多怎么办?
    以第一人称讲生活故事,“我”字少不了。
    就像幼儿园小朋友画画,老爱在右上角上画一个太阳一样,小学生作文一句话一个“我”很普遍,不奇怪!
    这个问题是个“小”问题,但差不多全班人人如此,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可以考虑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让学生看看名家成人的文章,是如何采用“承前”或“蒙后”省略的办法,让文章中“我”字减下来的。

——学生写作文不会分段怎么办?
    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分不开。
    阅读课上我们会让孩子们分段,说段落大意。这件工作经常做。
    但在习作中这样教的效益没有得到体现,证明我们的阅读教学在这点上也没有完全到位。

——字写对了,但写得不好看,怎么办?
    我在一部分学生的本子上示范了一下,你也可以这样做。
    我这个年龄的老师和你们这一辈的老师,大部分人字都写得不好。比不上接受传统教育的老先生们。
    《教师之友网》上是有一个专门栏目推广汉字书写教育的。有我武汉一位青年教师朋友许多原创文章,你可以抽空瞄下。
    第二次提醒,要训练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有些学生某些常用字一时想不起来,明知写错了,也临时凑几笔。在评讲时,讲到此处,他们笑起来。

——自由命题作文时,怎样选择写作题材?
    昨天的评讲上,我给了孩子们一点建议。
http://xnjyw.5d6d.com/thread-8710-1-2.html
——自由命题时,怎样把文题拟得有新意,吸引人?

http://xnjyw.5d6d.com/thread-22009-1-2.html
    限于时间,昨天我来不及回头把全班学生的作文题目录下来。假如录到一张纸上,在昨天评讲作文时,我肯定会单独列为一个问题讲讲的。

    我相信,上述若干“小”问题引起你和孩子们的注意,重视起来,想办法了,作文教学的品质还会继续提升。
    这封信是(之一)
    下回接着谈,是(之二),可能谈些“大”点的问题了。
http://xnjyw.5d6d.com/thread-17833-1-2.html
祝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管季超 2009年9月29日




又及:
    孩子们习作大有进步!
    应该鼓励一下!
    你可以挑几篇特别好的,将原稿托高雄带我。我来附评打印,上传到《教师之友网》“习作评点”栏目中。
    你看到后可以下载张贴在教室黑板报上!










与6(3)班班委会同学商量

如何配合老师上好《课外读物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很必要,很重要。
    有了这个课,咱们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把它上好。
http://xnjyw.5d6d.com/thread-25352-1-2.html
——你们帮忙想一想,下列问题如何解决好?


①领取图书/挑选图书。

②图书交换。

③怎样营造一种类似于在北京图书馆看书那样的一种安静的氛围?
http://www.childlib.org/index.html
④是不是可以带上字典到阅览室?

可不可以专备一个笔记本,抄录一点东西?

有了读书的感受,可不可以写点《读书笔记》?

能不能在开班会时,大家讲讲读书感受?

⑤图书的日常保管,阅后归位。

⑥这些书是区实小的朋友送来的,能不能把咱们的《读书笔记》整理一下,拟几份让友好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看看?

一节课只有40分钟,稍稍有点干扰,时间就损失了,多可惜呀。

咱们都来想办法,把这个课上得更好






   市直玉泉小学很早就开了这一门课。原来是沈副校长上,现在是姜副校长上。上好这个课,可并不容易。


   管老师小时候,没上过这样的课,挺羡慕你们的。

   把心沉浸到阅读中是多么幸福的事呵!!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693-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9-30 14:07






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李镇西 在本站创站之初,为本站题辞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0-1 15:15
      教研活动之后,我们应该做什么[z]

    在盛行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学校和有关教育教学研究部门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然而,当前的一些教研活动只重视教研活动本身,却缺少活动后的延伸,因而导致活动事倍功半,收效有限。在活动之后,我们更需要做点什么?
一、组织者需要多一点指导、多一点了解
    众所周知,教研活动是否有效关键在于组织者。为此,组织者在活动后不但要总结反思活动本身的得失,如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值得探讨,还有哪些需要改进,而且要深入学校、走进课堂,了解活动对教师教学的实际促进作用,开展后续的指导工作。笔者在开展课堂教研活动之后,时常下到学校听课,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鼓励他们联系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总结提高。
    在开展后续指导的同时,组织者可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座谈等形式向教师征求意见。如,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教学问题和困惑,今后需要研讨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和要求等,这有利于组织者从教师教学实践的热点中选择研讨内容,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二、执教者需要多一点反思、多一点互补
    在教研活动中,上展示课的教师大多是学科骨干,甚至是名师,但在平日里,他们和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和研讨的机会并不多。为此,执教者要倍加珍惜良机,除了在研讨互动中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和捕捉有价值的问题之外,活动后也要加强自我反思。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曾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优秀教师也应该是如此。在上完公开课后,自己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专家的建议,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听课者需要多一点交流、多一点实践
    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让所有参与的教师都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得到解决,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发展,教研意识得到加强。然而,在当前开展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课后安排给教师互动交流的时间不多,有的老师不敢在大庭广众下站出来提问研讨,从而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研讨交流。
    为了真正地开展教学交流研讨,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者在活动之后,可开辟多种渠道让教师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如撰写听后感言,利用网络和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交流研讨,这样更便于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近年来,笔者就以博客和QQ聊天平台让听课者与执教者、听课者与听课者、听课者与组织者或名师专家之间开展互动研讨交流。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思考、在思考中追问、在追问中探询更有效的路径,感到收效颇丰。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0-1 15:16
          网络改变了教研的行走方式[zt]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时代,网络越来越多地走入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网络的需求,尤其是广大教师,已经不仅仅限于曾经的聊天、游戏、查找共享资源、收发电子邮件等一般性的功能,进行即时的在线研讨,与专家进行点对点的零距离交流以及和全国各地教育同仁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切磋已经成为教师网友群体共同的需求。与此同时,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广大一线教师需要大量的专业支持,单靠以往的这种人对人、面对面的“物理”形态的教研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一线教师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处于信息闭塞地区、缺乏专业引领且急待提高的广大农村教师。在一次又一次的探寻、对话、碰撞、研讨中,一个新的概念——“网络教研”应运而生。它改变了教研的行走方式,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教研发展的必然!

一、孤单的寻觅者

应该说在网络中学习,是另一种形式的实践,是在体验着别人的实践,感受着别人的内心思考。这在平时的研究与交流中是不能实现的。在我陶醉于网络学习带给我进步和快乐的同时,我也常常感受到孤单,在这些全国知名的教育论坛中竟然很少遇到本省教师的身影,我无法走近他们,无法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所惑,然而我深深地知道,这些却是做好教研工作的前提。在现实中我无法走进全省的每一所学校,无法深入到教师群体当中,但我要在网络中寻觅这样的途径,帮助他们参与到网络学习中来,与他们近距离接触,共同研究、共同分享网络学习的甜蜜。

二、播种论坛奠基础

于是,在2004年,我开始利用网络上的免费资源,建立了“黑龙江小学数学论坛”。白手起家,自己既是论坛的发贴者,又是阅读者,我的目标是先把它建成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的资源库。我不断地把全国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及时地补充进来,每参加一次全国会议,回来后都迫不急待地把会议资料及时地放到论坛上,供老师们学习、交流。慢慢地,参与的教师越来越多,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有城市的,更有边远山区的。论坛内容也开始逐渐由资源性素材转向了对教育教学内容互动、反思式的交流和研讨,一些教师主动地加入到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的撰写当中,深入到论坛的专题讨论当中,这时的论坛开始有了一些教研的味道。我不再孤单了!

三、网络备课初体验

如何发挥网络跨时空、多向互动的独特优势,与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引起了我们的思索。利用网络平台汇集天南海北的优秀教师,集中大家的智慧,在一起开展集体备课,让我们迈出了网络教研的第一步。2005年3月26日上午9点,我们第一次以论坛为文字交流平台,以QQ群为互动交流平台的网络备课活动开始了。这次网络备课活动是为我省牡丹江市的赵晓强老师参加全国观摩课而准备的。活动开始后不久,论坛的在线人数持续攀升,四川、山东、新疆、浙江的老师来了,省内最远的漠河的老师也参与进来了,很快,论坛在线人数达到了120多人。一部分教师在论坛上针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发贴研讨,另一部分在QQ群里互动交流,研究气氛相当活跃。大家毫无保留地畅谈着每一个环节的看法,目标由繁锁复杂变得简单明了,环节由生硬教条,变得自然流畅,语言由苍白无力变得生动有趣,没想到2个多小时的交流大家没有感到一丝倦意,第一次网络备课就在这种恋恋不舍的氛围中结束了。在老师们积极报名和热情参与下,我们又陆续搞了多次网络备课活动。最后,经过网络备课的牡丹江赵晓强老师和哈尔滨的王岩老师在全国的观摩课展示活动中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虽说这个成绩并不一定是网络备课直接带来的,但是,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或多或少都会对上课教师给以不同程度的启发。

老师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网络教研形式,因为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平等、自由、民主的交流氛围使得老师们比常规教研时更敢说话了,大家不因世故而保留,不因权威而盲从,不因稚嫩而紧张。只有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每一环节——精彩的给予掌声、不足的给予开诚布公的帮助,让人感受到彼此发自内心的真实和坦诚。这种教研形式实现了全国各地教师一同备课的壮观场面,个人反思、校际、省际间更深意义上的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这种教师专业成长方式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通过网络加强了教研活动的广泛性、实效性、即时性、交互性,帮助教师实现远程学习和交流,尤其给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农村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不出家门就能学习和接受培训的机会,很好地关注了传统教研活动常常无法深入并触及实质的弱势群体。从而促进了教研真正地走向校本,成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形式。

为了进一步地探索并推广这种新型的虚拟教研形式,我们在2005年全省小学数学年会上进行了网络教研模拟展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上课教师在会议前先进行网络备课,然后在会议现场上课,再由版主们在会议上模拟网络评议,与台下教师利用手机短信进行互动研讨。同时,会议全部内容实现网络文字直播,不能参加会议的教师每天都能从论坛上获取当天会议进展的最新文字材料,实现了远程培训和学习。这次会议的网络教研模拟展示引起了与会教师的浓厚兴趣,吸引了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后来的网络教研活动中,个别乡镇中心学校更是整体参与进来。应该说,网络教研在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提高上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这种网络虚拟教研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这种信息化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渴望,大大拓宽了教研活动的辐射范围,是对传统教研方式的传承和创新。是网络,为教研插上了翅膀。

四、完善平台促发展

为了有效地开展网络教研,更好地使网络服务于广大教师,2005年5月,在教研部领导的关注下,我们又组织建立了现在的黑龙江小学教研网和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这在功能上大大超越了旧论坛,也逐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目前,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建立不到10个月,注册会员达到了1000多位,论坛贴子总数达到了近20000贴,最高日发贴数为385贴。近五万多字的《我的教研生活》是我的第二个随笔专辑,同时我还建立了同名的教研博客(blog)。经常撰写教研札记,促使我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提高了我的教研能力和水平。我的带头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写作之中。现在论坛中的“教育随笔”已经成为论坛中最受欢迎和瞩目的栏目了。有的老师还把学生的数学日记发到论坛中,与大家共同分享,。同时有的老师还为学生建立了每日一题,并同时在论坛上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可以掌握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态。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在网络间变得如此快捷而方便。教师、学生的随笔、日记不时地被一些教育杂志、学生读物所选用,师生共同感受着网络带给他们的收获和快乐!

论坛上还建立了各年级教研室,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提供教材辅导、教学设计、同步试卷、课件及教学视频等资源,并组织教师进行网络研讨,使得教研与教学同步成为可能,能够及时地回应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有引领地进行追根寻底的思考。许多教师,包括我,都在伴随着网络而成长着!

为了克服论坛备课及QQ群备课中交互性差、效率低、秩序相对混乱的不足,我们又开始尝试新浪UC语音聊天软件,并申请了免费的聊天室:小数之家。这个聊天室将做为小学数学网络教研活动的专用聊天室。我们还计划每周都安排一次大型的网络备课活动或者专题研讨活动,目前已经开展了多次研讨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都将邀请本省的教研员、名师以及外省的部分专家、名师作为网络教研活动的专业支持组,以此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升教研层次。

至此,我们逐渐形成了以BBS教育论坛为基本阵地,以QQ群及UC语聊工具为互动、交流平台,以广大一线教师为服务对象,以教研员及名师为专业支持,以网络备课、专题研讨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研活动模式。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更由于它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创了新的教研形式。它给教研带来的不仅是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更是一种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新的教研文化,这种新文化将悄无声息地渗透在一次又一次的教研活动中。网络已俨然成为一个教研场!

五、健全机制促实效

网络教研正在被更多的人熟悉、接受、掌握并利用,要扩大网络教研的影响力,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还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强大的专业支持作保证,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基层学校的正确认识和通力合作。

1.转变观念,提高网络教研意识

有人可能觉得制约网络教研发展的是硬件设备,其实有电话和电脑的地方就可以上网,这对许多农村学校都是可以实现的。实际上,比硬件更重要、更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如果领导者及教师没有从观念上转变,再高档的硬件设备也不会物尽其用,而成为资源浪费。因此,转变观念,提高网络教研意识是当务之急。正如初教部赵立成主任强调的那样,要把网络教研当作一项服务基层教师的重要工作来做,不能仅仅停留在兴趣和可有可无的层面上。

2.建立网络教研区域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要做好网络教研,必须有一支团结协作、积极上进、勇于奉献的合作团队,并形成网络教研区域联盟,实现智慧碰撞、资源共享。我们计划由各地小学数学教研员以及部分基层学校、优秀教师组成全省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合作体,并联合全国其他有影响力的网络教研团队,实现跨省区域联盟,资源共享,全面推进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工作的开展,推动教研走向校本的进程。

3.成立网络教研专业支持组,加强专业引领力度,提高教研活动层次和水平。

为保证每次活动的质量,我们充分利用教研员以及名优教师这一智力资源,由本省教研员、名优教师以及部分外省专家及名师,组成网络教研专业支持组,跟踪指导每次网络教研活动,加强业引领力度,进而提高网络教研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4.合理安排网络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合理安排和组织网络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也是一门学问。首先要选择恰当、合适的研讨主题,使教师们有话可谈,又能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引导参与者对研讨内容进行先期思考,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和大家交流,才不会使这种网络交流停留在自由闲聊上,而要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并通过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交锋、相互补充、逐步认同,使研讨内容和结论得到一定的提升。另外,研讨活动的主持者适时的穿针引线,及时的梳理,恰当的小结,也都会使研讨锦上添花。最后,研讨过程的材料整理和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为活动留下继续研讨的素材,还可以供没有参加活动的教师继续学习。

网络教研是传统教研形式的传承和创新,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补充。因此,我们还要把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避免加重教研员和教师的负担。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活力的教研形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一位经常参与网络教研的老师发出的感叹代表了大多数教师的心声:

网络教研真美,它的美在于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实现同伴互助。在这里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体会网络教研给我们带来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寻天遥看一千河”的快感。

网络教研真美,它的美在于可以打破身份的界限,实现平等对话。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思考者,都是平等的发言人,敞开心扉,说出自我,不断提高。

网络教研真美,它的美在于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这共享中有达成共识的欣喜,有意见分歧的争辩,有困惑后的顿悟,更有思维碰撞出的火花。

相信,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关心和支持下,网络教研必然会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健康地发展下去,为更多的教师提供自由交流和学习的空间和资源,从而促进教研尽快走向信息化、校本化。

最后,愿大家都来走进网络教研这个美丽的世界!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0-2 07:24
2010.10.2.管网日记
         今日日记只一句话;
                   好人比坏人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25458&extra=&page=1

链接此语之论据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2 09:17

作者: 胡佩    时间: 2010-10-2 11:56
支持管先生的公益网站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0-2 16:28
[教师之友网]是所有爱教育者的公共学术交流平台。。。



http://dmfcz.cn21edu.com/

http://dmfcz.cn21edu.com/

感谢应城东马坊初中网链接本站
                 今日网上浏览,偶然发现该校网站作了友链。此前我并不知道。

               谢谢应城东马坊初中的网管朋友。










http://www.hbxgyz.cn/

http://www.hbxgyz.cn/

为找一篇文章,在百度中一搜。又发现;《孝感一中网》也在首页作了本站友情图链。

谢谢孝感一中领导和网管。

                     本站一定坚守创站初衷,文明办网,不负各友盟网站的信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6 10:17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984614-page-1.html

国庆假期和一群疯疯颠颠的老网友在一起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user.qzone.qq.com/1309586706?ptlang=2052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0-9 17:12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zt)
        

    这本书里面介绍的一些故事是我成年之后才读到的,看着熟悉的名字心中感慨万千。童话真的只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吗?记得以前看过一幅漫画,年轻的母亲给孩子念童话的故事,自己却被情节吸引得忘了周遭的一切。在心底,总觉得,那些被我们称为“童话”的文字,并不像看来那么简单……
   

  小口袋文学

  宝宝和丘丘去森林散步,结果迷路了。倒楣的是,他们闯进了一座城堡,里面还住着一个吃人巨魔。他们推开厨房门,刚好和巨魔面对面相望,巨魔手上还握着一把小刀!

  宝宝和丘上尖叫:“哇,吃小孩的巨魔!”而巨魔也大叫:“哇!吃巨魔的小孩!

  巨魔吓得不停地颤抖,连小刀掉了都不知道。他飞快地爬到小梯子上面,用细细小小的声音说:“不要,不要,请不要吃我!

  每次读到《善良的吃人巨魔》的这一段时女儿都会哈哈大笑。原来这是个不中用的巨魔,他小时候听妈妈讲过一个巨魔吃小孩的故事,故事讲什么的没记住,却留下了一个“小孩吃掉巨魔”的印象,难怪他一见到小孩就吓得手足无措。

  经过这场别开生面的相识,小孩和巨魔居然成为了好朋友,巨魔不但请两个孩子吃面包和自制的水果酱,还把父亲和祖父的大鞋子拿出来,借给他们穿。宝宝和丘丘穿上魔靴,可以一步跨出去很远,跑起来像飞一样快。每到周末,他们都来拜访这位巨魔,三个好朋友一起聊天、散步,整个森林和城镇,到处是他们爽朗的笑声。

  这本文图故事书是法国巴亚出版社“小口袋文学丛书”(Bavard Poech)中的一本。“小口袋文学”是这家法国老牌出版社的童书品牌,由作家和画家合作创作的故事,至今仍在不断的创作出版中。

  这套丛书中的故事可以用“奇趣”、“清新”、“雅致”的字眼来形容。每本书都有特殊的符号标志韦的不同类别。分别有生活、趣味、神秘恐怖、童话、冒险、爱情、科幻、动物、友谊几大类。可以让小读者们快速找到想要阅读的书。更有价值的是,每本书并不全标志单一符号,有些是多符号组合,说明这套丛书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均衡、完整的成长养分。  这套丛书选择了比32开更小一些的开本,每本书一般大小40页左右,文图大致参半。每篇故事的长度大致相当于一篇不太短的短篇小说,有完整的情节,人物的性格鲜明,都富有个性。故事大多是从孩子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生活情节中提炼出来的,也有对传统童话故事的反串,在轻松愉快中让孩子们领悟人生哲理。它们新奇别致,结局往往出人意表,读来妙趣横生。作为孩子们可以轻松阅读的文学读物,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中文引进者,更是别出新意地给它们加上了拼音注音,这样即使是那些刚刚学会识字的孩子也能自己来阅读了。

  许多大人,在孩子的阅读问题上比孩子着急得多,一俟孩子开始独立阅读就要把大人世界的经典塞给他们。如果孩子接受起来困难,就把那些经典去皮卸骨,改编成干巴巴的故事交给他们。不可否认,不少经典作品的故事梗概本身也是有些意思的,但木马即使再像马,也只是木马,骑木马的乐趣怎能与骑真马的乐趣相比?

  这些小口袋文学,还有那些与它们类似的读物,也许比不上传说中的宝马神驹,但至少它们比那些仿制木马更真实,它们是活生生的、健康强壮的小马驹,保存了完整的文学和艺术的骨架和血肉。孩子们骑着它们,可以骄傲地、愉快地在广阔的想象世界里畅游。

  目录:

  前言

  我当“小书迷”的日子(代序)

  第一篇古典名著

  它们真的让孩子们着迷吗? 它们为什么让孩子们着迷? 一点启示 图书信息

  第二篇图画书

  全世界孩子通用的语言 文与图的结晶 图画中的童话世界 征服城里人的幾米绘本 图书信息

  第三篇童话书

  来自民间的童话 融入伟大一生的童话 维多利亚时代的五部经典童话 长袜子皮皮VS.骑鹅旅行记 小王子——献给大人的童话 20世纪的魔法师和精灵童话 划时代的中国童话 图书信息

  第四篇历险、奇遇故事

  快乐的心灵奇遇 吹牛比赛:吹牛男爵VS.格列佛 所有男孩和女孩应该读的历险故事 傻子或疯子或天才的历险故事 两位好好先生的童话和现实的故事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经典探险故事 图书信息

  第五篇动物故事

  不会说话的动物故事 会说话的动物的故事 披着动物皮的人的故事 图书信息

  第六篇侦探故事

  平时不读书的人也爱读书——侦探故事 图书信息

  第七篇科普、科幻故事

  好奇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财富 图书信息

  第八篇魔幻故事

  魔幻的天空 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 大衣柜后面的世界 纳尼亚王国传奇 气势恢宏的魔幻峰巅 征服全世界的小魔法师 奇思妙想的百科全书 胆大翻开,胆小走开 古道热肠的吸血侠 中国的魔法学校 吓你一跳的达尔 讲不完的恩德 图书信息

  第九篇成长故事

  童年记趣 不一样的成长,一样的感动 时代少年 少年,成长在那个时代和所有的时代 图书信息

  第十篇漫画故事

  读图时代 图书信息

  索引一:推荐图书适合年龄索引

  索引二:推荐图书名称/作者姓名索引

    索引三:推荐图书版别、价目索引

作者简介:

  阿甲,原名林晓曦,生于197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

  萝卜探长,原名林晓旸,生于1962年,毕业于武汉化工大学自动化系。

  兄弟二人是无书不读的大书虫。曾分别从事过多种职业,因为醉心于为孩子们做点儿事情,终于投身到整日与孩子们一起疯疯癫癫的事业里。 2000年共同创办儿童网站“红泥巴村-献给孩子们的网络童话”,并努力使它成为最受中国孩子喜爱的儿童网站,策划、编写了“红泥巴村完全上网手册”系列丛书,包括《安全玩转互联网》、《小冒失冲浪秘籍》、《网络的夏令营》、《网际揭秘七七四十九天》。2002年共同创办红泥巴读书俱乐部,积极推广儿童文学和儿童阅读活动。

    书评:

童书鸡尾酒里有我要的芳香

文/邱建果

  去年年底,我正在家休假,每日抱着两个月大的儿子哇呜哇呜地“说话”。此时,收到阿甲和萝卜探长寄来的新著《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我当即左手抱儿,右手翻书,开始读起这本关于童书的书来。这阅读过程是非常缓慢的,虽然我不必时刻抱着儿子,但阅读时时被打断,一会儿儿子哭了要抱着他“散步”,一会儿儿子饿了  
要调奶粉(母乳不足),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我只好不停地把书放下又拿起,拿起又放下。同时这阅读的过程也是非常有趣的,本来就是读一本童趣盎然的书,又伴以小儿的啼哭和养护小儿的点点滴滴,真是相映成趣。慢是慢了点,但感觉像是乘坐一列满载着童趣和欢欣的幸福慢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心里怀着一点永远不要到站的巴望。  

  阿甲和萝卜探长是两兄弟,姓林,本名林晓D的萝卜探长是哥哥,本名林晓的阿甲是弟弟。两个人嗜书如命、无书不读,尤其狂爱童书,非但爱,而且将推广童书当作自己的事业乃至生活方式。为推广童书,培养更多更痴迷的小书虫,他们真是不遗余力。这本《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便是他们营造书香童年的又一举措和成果。  

  本书以一个超级书虫的阅读经验,以是否让孩子着迷为评判标准,从古今中外适合当代儿童阅读的图书中精选出100余种,分为古典名著、图画书、童话、历险奇遇故事、动物故事、侦探故事、科普科幻故事、魔幻故事、成长故事、漫画故事十个类别,以随笔的形式,不厌其烦地介绍作品的内容和背景,漫话亲身阅读时的生动感受,并努力探究这些作品之所以让孩子着迷的原因。尤为难得的是,书中还收集整理了这些图书的出版信息,从适合阅读的版本、适合阅读的年龄和是否适合大声为孩子读等角度,提供细致的建议。  

  本书是一本导读性质的书,但从头至尾读下来,你绝对感受不到一丝“导师”的威严,贯穿全书的是作者对童年的无限怀恋,对童书的无限痴迷和与读者分享这份怀恋、这份痴迷的真挚。就像一个老朋友在与你聊天,聊童年、聊童书,聊那些经典童书的作家、插画家和翻译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如一条缓缓的小溪,间或有幽默的浪花溅起。令人叹服,引人入胜,令人迷醉。一本经典的童书是会醉人的,一份对童书浓浓的爱也是会醉人的。《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则是撷取了100多种经典童书的精华,再加上作者对童书的那份浓浓的爱,精心酿制的鸡尾酒,或是勾兑成的迷魂汤。  

  这本书封底有一句话“从此爱上阅读”。本书虽是为那些关心儿童阅读的家长和老师提供建议的图书,但完全有可能,那些家长和老师在指导孩子和学生阅读童书之余,自己也从此爱上童书,在阅读童书的过程中怀想他们忘却已久的童年,更长久地保鲜他们的童心。这,我想是本书及作者更大的用心及意义所指。  

  在儿子的哭哭笑笑和妻子的呼来唤去声中,断断续续地,我花了一个多月才读完了这本书。冬去春来,让孩子着迷的101这本书就像101棵种子,就要在春天里发芽了。










这是一所图书馆中的学校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阅读活动侧记



2010年03月18日

作者:顾雪林

来源:中国教育报



后海小学以“大阅读”的教育理念,对学校教学楼空间进行了大胆利用,在这里,你就像进入了一个学生图书馆,课间看见的都是学生们读书的身影。把教学空间同时变成读书空间,让学生们徜徉在书的海洋里,这真是一个独出心裁的发明




为儿童的幸福人生奠基



日前,中英阅读文化论坛——“通过公共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市图书馆举行。一位身材高挑、温和而自信的女校长的发言,吸引了场内中外教育专家的注意,她就是深圳后海小学校长袁晓峰,她的发言主题是“快乐阅读——像吃饭一样必须而易行”。

袁晓峰一发言就直奔主题,“我们学校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是什么呢?是阅读,是快乐阅读。我们的快乐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大阅读’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与美国‘读为基础’运动和英国的‘快乐阅读’不谋而合的阅读文化。”听到这儿,在场的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儿童阅读专家们开始活跃起来。

袁晓峰接着介绍说:“深圳南山区后海小学的快乐阅读是一种以课程形式呈现的、易于操作的、日常性的、持续推进的儿童阅读的实践。其宗旨是:建立起儿童与阅读之间的积极联系,提升其阅读素养,为儿童的幸福人生奠基。”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图书馆中的学校



深圳市后海小学虽然小,但绿化得非常精心。教学楼的周边都被高大的绿叶植物覆盖,环校的矮墙上,爬满了藤状的植物,火红的花朵,掩映在绿叶之中,分外好看。在操场边小花园的长廊里,很多图书被栓在一根根细绳子上,随风飘荡。学生们可以坐在长廊里,随意翻看任何一本书。

一进学校的教学楼,可以看见在楼梯的每一节台阶上,都贴有学生们简短的阅读体会,这是后海“童心童语话阅读”的展示。

一进教学楼,我们仿佛走进了书的海洋。天花板上挂着书,墙上贴着书,走廊上放着书……生态阅览室、快乐书吧、梦想中心,等等,书籍都是开架取阅,好书交换站、图书漂流,学校在让更多的书籍流动,让童年与更多的好书相遇。

在后海小学,图书馆像孩子们的家一样温暖舒适,窗帘是书页,讲述着孩子们在图书馆的故事,规范着孩子们的言行。许许多多的书在那神奇的“芝麻开门”的门上争奇斗妍,爱读书的孩子往那扇门走去,门就自动为他开启。能舒舒服服靠着、躺着的沙发和垫子,让孩子们可以边读书边做梦。“爱心树”、“愿望树”、播撒美丽种子的花婆婆伴随着孩子美美地阅读。读完就可以动手DIY的小型工具,让孩子们快乐地播种希望,幸福地放飞梦想。在后海,书籍不会整整齐齐端坐在架子上成为文物,而是想方设法展示出它们迷人的部分——让书脸绽开,按各种需要陈列——新书快递、主题阅读推介、作家专题推介等。那些七彩花瓣似的小桌子上,那些掀起来就可以展示的小凳子,都能让孩子们的笑脸与书的笑脸相遇。

墙上,是学生们自己画的快乐阅读生活画,画幅巨大,满满地占满了几面墙。墙下,高低不等的各式书柜顺墙摆放,一直到尽头。

  每个书柜的格子里,都摆上了各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学生们可以随时拿取阅读。据学校杨主任介绍,这些书是经常更换的,让孩子们常看常新。



  阅读课程多样化



后海小学把“快乐阅读”课程拆成可操作的、可选用的、简洁明了的、易推广的一个个“迷你”课程:“图画书阅读”课程、“儿童诗阅读”课程、“科学阅读”课程、“大声朗读”课程、“合作思考阅读”课程、“课内外结合阅读”课程、“儿童创作”课程、“手制书”课程、“亲子阅读”课程和“快乐书吧”课程等。

后海小学“快乐阅读”的总目标是:在小学阶段实现热爱阅读,习惯阅读,并能享受阅读的乐趣;会自发阅读,能通过阅读来学习;在阅读中健全人格,成长心灵,和谐发展,丰富人生。

低年级以“图画书阅读”开始快乐的阅读旅程,中年级以“合作思考阅读”为成熟阅读奠基,高年级以“阅读策略研究”来促进儿童做成熟的阅读者。

后海小学以“大阅读”的教育理念对学校教学楼空间进行了大胆利用,让人惊叹。在这里,你真的进入了一个学生图书馆,学生们随便坐在哪里,都可以很方便地从身旁的书架上拿起一本书阅读。随意在后海小学教学楼的各层参观,走廊里、拐角处、楼梯上、窗台下,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图书架,一些矮小的图书架,学生们可以坐在上面读书。

课休时,看见的都是学生们读书的身影。把教学空间同时变成读书空间,让学生们徜徉在书的海洋里,这真是一个独出心裁的发明。



  阅读方法多元化



在后海小学三楼的一间教室,记者和学校50多位热爱读书的孩子们探讨“阅读”话题时,讲台下学生们的小手举起了一片,大家活跃异常,答案五花八门。学生们说,用眼睛看书是阅读,是文字阅读;用耳朵听也是阅读,是聆听阅读;用手摸也是阅读,是触摸阅读;看电视也是阅读,是聆听阅读和视觉阅读的综合阅读。该如何规范这些阅读的说法,也许可以商榷,但你不能不佩服这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的态度。

在该校的童话书书林,你可以随手翻看挂在书林中的童话书;在学期荐书栏,你可以了解不同年级的图书推荐书目和推荐给家长阅读的书目;在快乐森林读书报前,你可以看到当下最新图书书评以及内容简介;在求书荐书、以书易书的“快乐书市”栏,展示着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精美的图书推荐卡、求书卡。门外的快乐画廊,是孩子们爱阅读的历程与佐证;阅读阶梯上的童心童语,浓缩了孩子们对阅读的爱;走廊书架,是每个班图书上架的地方,是每本书寻找知音的地方;家庭书斋联盟,是家校共同引导孩子们快乐阅读合力的最佳见证;儿童手制书展,是孩子们从读书到创作的升华。

后海小学并没有让学生们死读书,而是大力提倡对学生读书的积极引导,让学生们在读书过程中活跃思维、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交流思想并有所创造。

在后海小学的学生自创图书展示架上,《小老鼠如意》、《我爱阅读》、《美美和呼噜》等一大批学生自创的已经公开出版的图书,让参观者目不暇接。这是孩子们读书后的创造成果。

学生们的画也许还是稚嫩的,学生们编写的故事也许需要再精心推敲,但你不能不承认,学生们从这些创造中第一次体验到成功。家长们从这些创作中体验到阅读对孩子的意义。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这里,营养像淙淙溪水,涓涓流到孩子们的神经末梢、血管和心田。

后海小学校长袁晓峰说:“快乐阅读,像吃饭一样必须而易行。”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亚当娜女士在参观了后海小学后说:“你们所做的一切,是让你们的孩子能成长为出色、强大、有创造力和充满爱心的人,也就是这个世界需要的人。”


图为: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校长袁晓峰和孩子们





如何指导学生自能读书
来源:互联网 作者:宋祥栋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作了具体的规定,这就把学生课外阅读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然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并不让人乐观,为此,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十分有必要。读书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会了学生读书也就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读书水平亟待提高,于是尝试教给学生一种四步读书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 读通
   一篇好的文章到手,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当然是先睹为快,然而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能认识,这就需要首先扫除文字障碍。而要解决文字障碍,可以求教于老师、同学,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我们常说: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小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又学习了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完全可以通过字典来扫除文字障碍。因此,对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利用工具书既可以读通课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时,了解一下字意,为下一步读懂课文做一下铺垫。待每一个生字都已经被你克服,你不仅读通了文章,同时,还增大了识字量,为以后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步克服了学生在读书中抄近路,想偷懒的做法,那种在读书中念偏旁、漏生字的情况得到了控制。
  二、 读熟
   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为写作积累素材。由于小学生的读书能力有限,很难做到读一遍文章就可以读准确,因此,在读通课文之后,必须趁热打铁把文章读熟,才能不至于很快遗忘。根据心理学中有关记忆规律的原则:及时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而且,扫除文字障碍之后,多读几遍达到能够熟练地朗读,做到一字不错,可以保证在以后能准确运用。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扩大自己写作词汇的积累,以备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通过这一读书步骤的要求,学生读书养成了习惯,变得愿读书、爱读书,这样,在大量读书中,学生积累了很多的东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 读懂
   在前面两步读的基础上,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语感,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果能进一步地展开阅读,并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就形成了较强的语感。这样,必然会伴随着学生读书量的增大而让读书变得轻松,读书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在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既进行了小练笔,提高了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扩大了语言的积累,充分起到了课外阅读的作用。
   在这一步中,学生对课文和外来读物都能正确断句,以前那种死记硬背性的读书方法得到了改变,通常所说的读破句子的现象明显减少。
  四、 读美
   读美,即美读,也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也就完成了学生自己对文章的再创造。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同一篇文章来说,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当你能够把自己对文章中情感的把握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就真正地学会了这篇文章。这时再进一步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大胆对文章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又可以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强化个性,使之逐步形成独立写作的能力。
   这一步的读书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学生读书习惯得到加强,同时,那种和尚念经式的读书已荡然无存,代之以充满感情的优美朗读。
   通过四步读书法的指导,我们班学生的读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在教学中我又不失时机的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竞赛和类似的活动,学生读书的劲头更加高涨,课本中的很多课文学生都能熟练背诵,还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黄岗实小“第二届教师读书报告会”于5月29日晚在前四楼电教室隆重举行。五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各具特色的读书心得。
    五位教师代表做了精彩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实验小学教师们心底里流淌的那份向上进取的激流,更为他们质朴的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真诚所感动。
教研室胡小军主持会议

黄邱玲老师报告

张猛老师报告

乐欢老师报告

卲朝辉老师报告

林卫华老师报告

王海清校长总结发言





乐伢书屋进校园 学生“拍”书献爱心(图文)
时间:2010-12-02 来源:武汉崇仁路小学 作者:语文教师张德卿
         11月30日下午2时,由武汉广播电视总台和武汉妇联儿童工作部联合举办的“乐伢书屋——孩子们的爱心书屋”活动在我校六楼报告厅举行。此次活动由学生喜爱的少儿频道节目主持人万小小和肥牛博士共同主持、采取“拍卖会”的形式将学生带来的旧图书捐赠给贫困灾区的儿童。我校三年级200多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并捐出图书达900多册。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既了解了拍卖会的基本形式又以实际行动奉献了自己的爱心。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11 17:06
与本站互链友好网站

《孝感教育网》
《孝感教育科研网》
《孝感一中》
《小学科学教师》
《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江西书法网》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中国书道网》
《孝感教育论坛》
《应城东马坊初中》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12 19:06
城乡理解教育: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新内容
2010-09朱小蔓 王善峰
    作为一种“现代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教育需要而且也可以在社会变革、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这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教育的使命。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带来的新情况、新机遇和新挑战,价值观教育应该成为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情。作为系统地培养人的公共机构,学校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具有很强可塑性的人,在传承知识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公共精神,关注人的心灵培育和精神成长。因此,学校需要有针对现实的价值观教育。学校教育,尤其是价值观教育,应该而且也必须抓住珍贵的教育契机,将富有时代性和本土化的新内容通过良好的方式传递给青年人,帮助他们树立新的价值理念,培植起健康的情感,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改造发展中的社会。在中国当前城乡急剧变动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理解教育正是一项体现社会现实需要的价值观教育新内容。

    城乡理解教育的提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文化、价值与信仰日益多元化发展成为重要的时代特点。有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化率1982年为20.60%,至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时已达到36.09%,现在约为45%,有学者预测到2020年要达到60%左右,2050年将要达到70%至75%。据测算,2009年至2020年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数将达到1.6亿至1.8亿。这样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的改变,使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区生活还存在很多障碍和困难。而城市——不论是政府还是居民,面对滚滚而来的流动人口,在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的同时也强化着社会群体间的隔阂和排斥。文化、价值与信仰日益多元化的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可选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上的焦灼以及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诸多冲突。在城市,人的孤独感日益增强,压力、焦虑、紧张和不安全感弥漫,人们缺少与自然的接触与联系,生活、工作环境生态化程度低;而在农村,人们充满对城市文化的向往,对城市文化风潮的盲目崇拜和对物质文明的片面追求正不断侵蚀着传统文化的根基。这种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单向度的模仿与靠拢,正在使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浓郁深厚的传统文化日渐衰弱,乃至濒于衰亡。我们应当探寻适当的发展方式,引导人们转变观念和意识,以实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优势互补与和谐共进。

    社会的变化也必然反映在学校中:学生流动,学校布局调整,学校生源日益多样化,不同地缘、不同地域文化的学生越来越有机会进入共同的学校生活和学习。笔者在调研浙江的一所中学时发现,学生来自近20个省份。学生生源的日益多样化和文化习俗的多样性,为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农民工入城及其子女入学中出现的社会排斥现象是城乡理解教育提出的一个直接动因。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农民工举家外迁的有2470万人,比2003年增长1.6%,约占农村外出人口的20.9%。据测算,今后每年增加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接受义务教育的随迁子女有150万人左右。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是由农村向城市人口转移的主力军,而今日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子女,绝大多数就是明日建设和享受城市生活的新市民。今天他们所经历的生活体验、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明天他们建设和回馈社会的原始素材,关注、关心今天的他们,就是关注、关心明天社会的健康发展。

    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立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立学校为主”的“两为主”解决思路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的效果,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但是当前,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其随迁就学的子女,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均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承受着城市社会种种形式的歧视和排斥。现实表明,城市人对乡村人的歧视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学校教育的场域中,对流动儿童实现从“接收”到“接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城乡变动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生存状态,城乡矛盾是我们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城乡理解是我们对新的价值的诉求。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学校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学生,向这些发展中的人传播和传递契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使命。

    城乡理解教育的内涵

    城乡理解教育是回应当前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现实提出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教育的途径,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功能,引导和教育城乡学生及成人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树立互相尊重的意识,增加了解和理解,增强信任,消除歧视和社会排斥,促进社会群体之间良好相处,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回应社会现实,城乡理解教育包蕴着的正是当代中国致力于建设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所需要加强的那些价值观,如尊重、平等、关爱、包容,承认差异、学会共处、相互适应等。作为一个价值范畴,它包括对城乡不同文化的尊重,对城乡发展进程、城乡互动与统筹的知识和政策的认知,对城乡人口流动中人与人的关爱、尊重、互助与接纳等正面情感,以及歧视、排斥、孤独、压抑等负面情感的体验,包括在思维方式上培养不同人群个体间相互欣赏、理解、包容和接纳的取向。

    城乡理解教育是在城乡维度上一组价值观的统整和新体现。我们可以把这个价值观念群所包蕴的价值观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中心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指城乡人群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接纳与共处。二是相关价值观,可以区分为循环往复的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爱与同情,对他人关怀同情,对自己自尊自立,二者之间是乐于分享;第二层级是和谐与公正,包含尊重人权、平等、对多样化的尊重等;第三层级是系统性、统筹性、统整性思维与智慧,包含远见、明智和良知等。不同层级的划分并不是截然相对的,其间有交叉有包容,实现方式和进程也是可以协调的。

    作为一项价值观教育的新内容,城乡理解教育紧紧把握当下城镇化发展和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社会现实,把握城乡人群交融相处的教育契机,培养城乡人群间友好相处的理念、情感与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希望通过相应的教育,引导学生能够对城市和农村的历史和现状有较为客观的认识,能够客观、公正、历史地正确看待城乡经济发展、风俗文化、生活习惯之间的差别,尽量消除城乡之间的错误认知;能够向城市和乡村的学生传播城乡平等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尊重、同情、理解、包容的情感品质和“思想上的开放”,乐于和能够接纳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对话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文化底色中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具有救助他人的行动意愿和行动能力,愿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城乡理解教育的推行

    在学校中进行城乡理解教育,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是必要的:

    首先,校长和教师需要树立城乡理解教育的理念,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活动、主题教育及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调适,将城乡理解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多样化的聚集,是对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挑战,也为学校德育带来了重要契机。现在,有的学校对城市和乡村不同生源的学生实行“分离”的管理政策,异校、异班区分安置,人为地增加了不同生源之间的隔阂;某些教师对城乡之间的差异和特点认识不足,带有偏见,在教育教学中将自己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加剧了学生之间的排斥。贯彻城乡理解教育,应同校安置不同生源的学生,混合编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和乡村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认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不同生源的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增进交往和理解,减少偏见和排斥,将尊重多元、包容共处的美好情感植入学生的心田。

    其次,城乡理解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可以渗透于现行的课程结构和教育教学体系中,依托正式课程及隐性课程展开,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开设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或微型课程。现行课程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城乡理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灵活地推进不同生源地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与尊重。

    再其次,城乡理解教育植根于生活,需要确立生活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在知识认知的基础上,丰富个体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理解性品质及城乡理解价值观。作为一项价值观新内容,城乡理解教育需要诉诸认知学习、情感体验与表达,以及理性思考与判断,但本质是情感性的内在经验,是一种“身体知识”,需要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城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假期到农村生活体验一段时间,农村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城市中参观、体验,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可以将不同生源学生混合编班,扩大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增进理解,结为伙伴,建立起友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的志愿活动,到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实地调查、做志愿服务,等等。

    当然,城乡理解教育的推行和实现还需要包括教育体系本身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需要制定更加公平的教育政策,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培训、考试评价等各方面观照城乡差别,注重渗透城乡理解教育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改革现行的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及其附加的系列制度,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公民权利和社会地位平等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体制与结构,破除人为的城乡分化的“社会壁垒”,为城乡居民的交流和理解奠定平等的法律条件;需要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逐步使农业、农村和农民摆脱贫穷、落后的处境,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需要在“两为主”的基础上,继续探讨新的制度和机制,加大对流动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的保护,并努力向非义务教育阶段延伸,为教育和社会的均衡发展创设良好的法律环境,等等。

    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是一个长远的话题。中国城市化发展方兴未艾,城市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所探讨的城乡统筹、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思路对于城乡的良性互动和发展是良好的契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格局中,多种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在这样的条件下,城乡理解教育既必要,又可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城乡理解教育的理念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将是一个有益的贡献。

    (作者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13 06:37
http://xnjyw123.blog.163.com/


网易博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13 09:45
网易微博地址是 http://t.163.com/1397195810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13 11:40
读人比读书重要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喜悦,那一份苦难,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感慨生命的短暂。但是有了阅读就能进入不同时空下他人的不同世界,就能拥有自身之外的经历和经验,也具有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读书
饭可以不吃,书不可以不读。但读书可以使人向善也可以使人变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是也,因此选择很重要。
以前是没的选择的,看的主要是主流媒体的报纸杂志,如新华日报和人民日报,读别的是不可以的,因为很多书是被限制的,根本看不到。看的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你想看翡翠台是不可能的,因为电视机只能收到中央电视台的信号。
而现在是选择多到不知该如何选择,据统计,2008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74123种,其中新版图书148978种,重版、重印图书125145种,总印数70.62亿册(张),总印张561.13亿印张,折合用纸量131.91万吨。除此之外,互联网上的博客、微博、大大小小的网站,截至2009年底,国内网站数量达到323万个,年增长率12.3%。这么多的选择对象,并非每个都是好的、适合你的,这就需要选择,上帝和魔鬼是邻居,进错了门,你的人生也就此改变。
读人
卞之琳先生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被人的梦
人是一本书,一本复杂的书。每个人是本书,每个人又是读者,你在看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看着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但荀子认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其实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因为他们能够做出极多、极大的业绩来;但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因为由于不知应该选择做什么,就往往会插手于一些罪恶的事情,而且由于狂傲激烈,禀性倔强,难受约束,就会做出很多很大的坏事来。”
现在,道德的失范甚至沦丧的状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有人称之为“道德的沙尘暴”,道德的沦丧就像沙尘暴一样使人的道德水平普遍下降。沦丧的原因之一就是道德约束力的不足,约束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良心的信念,一是外在的舆论。也可称之为自律和他律,本来自律就很成问题了,现在他律也很成问题。他律的严重不足表现在,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官员的腐败,很多不是一个人的腐败而是一个团体的腐败。作为个体想要改变他律很难,但改变自律,完善自己,影响他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读人首先要读懂自己、了解自己、提升自己。站的高,自然就看的远。
读人比读书重要
荀子说,“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辩也(能思维)”。物质决定意识,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意识,而正确的意识是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的。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而读人,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自我完善,做个有德之人。会读人会做人,然后才可能好读书,读好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13 15:10
http://photo.163.com/xnjyw123#p=0&m=0&page=1

相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13 15:13
http://dream.163.com/home/#index

梦幻人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22 10:47
http://zml2712.5d6d.com/bbs.php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23 19:54
教研一体促城乡教育深度融合
■山东省胶南市教学研究室 王明昌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9-5-15) 发表日期:2009年5月19日
如何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是当前全社会对教育关注的焦点。上至国务院下至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教育的一体化进程,促进教育公平。要想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是关键。而要想提高村小的教学质量,除了要在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之外,还需要教研部门采取得力措施,下大力气提高农村学校的教研水平。近年来,我市教研部门经过积极探索,构建起了城乡一体化的小学教研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
  建立三级教研共同体,抓好四支队伍
  有效教研离不开专业化的引领。
  首先,我们建立了三级教研共同体,即由市学科教研员引领兼职教研员组成“市级教研共同体”,由学科兼职教研员引领各片区业务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城乡教研共同体”,由镇中心小学业务干部引领全体学科教师组成“校本教研共同体”。
  “市级教研共同体”主要进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和教材培训,开展教学调研,针对全市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举行专题研讨活动,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城乡教研共同体”在市教研室指导下主要开展片区内的培训和校际研讨活动,及时传达市教研会议精神、推广先进教学模式和优秀教学方法,推进片区内学科教研的均衡发展。“校本教研共同体”在市教研室和兼职教研员的指导下,开展基于本镇实际的集体备课等校本研究活动,促进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的均衡发展。
  三级教研共同体的建立,让全市学科教研由“一人”引领,即学科教研员引领转变为由“一个团队”共同引领,让学校教研由原来的“一校一研”转变为“区域共研”、合作共赢,由原来的“一课(题)一研”转变为“一课(题)共研”、多元同构。这一举措不但搭建了全市小学高效教研的一体化平台,更充分发挥了各级教研团队的智慧,让所有成员在彼此交流和探索中,建立共同的教研生活,在相互学习中相互启发、在共同研究中共同提高。
  其次,我们还着力抓好四支队伍,即教研员、兼职教研员、业务干部和骨干教师队伍。
  抓好第一支队伍,落实教研员学科负责制,实行教研员联系校制度。我们要求教研员深入基层参加学校的集体备课和片区教研活动,进行现场研讨、指导,完善学科教研模式,探索总结和推广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抓好第二支队伍,加强对兼职教研员的培训。每学期组织2-3次学习、研讨活动,提高兼职教研员的理论水平和独立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强化对兼职教研员的管理和考核,激励督促兼职教研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联片教研取得实效。抓好第三支队伍,定期组织农村小学业务干部进行培训,开展基本功比赛,为他们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拓宽他们的研究视野和工作思路,提高他们参与和指导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能力。抓好第四支队伍,实行教研员“1+1”制度,每位教研员每学年确定一名学科教师为培养对象,制订详尽的培养规划。实行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带骨干教师制度。通过名优教师送课下乡、城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逐步建立起了一支覆盖全市各级小学的骨干队伍,促进教研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一体化。
  落实五项制度,强化教研精细化管理
  困扰村小发展的症结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城乡学校的差距不断拉大?笔者认为,在硬件建设逐步均衡的情况下,困扰村小发展的症结在于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我们从教师的教学常规、学生的学习常规以及教师的备课制度、教研制度、开放制度等五项制度入手,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协助农村学校建立了符合各校实际的《一日教学常规》和《一周教学常规》,规范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辅导、教研、实验、考试、质量分析等常规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使常规教学做到有章可循,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的轨道。同时,我们还从抓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入手,对学生的学习计划、总结、预习、听课、笔记、作业、练习、复习和课外阅读等各环节提出具体规范要求,加大学习指导力度,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在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从课改伊始就实行“全市大集备”制度,在市教研室的统一指导下,实施“一课两备(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两评(自评与互评)、两反思(得与失)”和“二次备课”的制度。落实备课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教学案、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实行同学科教师教学资源“三公开”--课后反思笔记公开、教学参考资料公开、教学案公开制度。学校业务干部参与和指导集体备课的全过程,优化备课方式,提高备课效率。另外,我们对学科备课组还进行了捆绑式评价,引导教师形成工作合力,坚持集体创优,确保备课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和学校业务干部的服务、指导和研究职能,我们要求兼职教研员和学校业务干部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教师身边的问题出发,开展以问题解决为方向的专题研究。同时,我们还坚持典型学校和名师教研活动向全市开放制度,教研室每学年组织指导相关学校和教师举行1-2次教学开放活动;坚持中心小学教研活动和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向村小开放制度,中心小学每学期至少向村小开放一次,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随时对村小的同年级教师开放,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区域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构架教研互动体系,促进城乡教研深度融合
  要实现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就必须建立教研一体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其规范化、科学化、持久化开展。为此,我们在县域范围内有相近办学特色、有共同研究课题的学校之间构架了“校际教学研联合体”或“校际课题协作体”,在全市形成了以学校特色共建、学科同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校或学科多向联合的教研互动体系,实现了课题集中攻关、城乡教师互动参与、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加快了教科研成果的转化。
  我们还建立了中心小学与村级小学一体化管理机制,统筹安排师资,统一下发各项教学教研常规和制度,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安排课程表和各科集体备课时间,统一教研要求和活动时间,统一评价考核制度,实现了村级小学与中心小学教研的深度融合。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和公共邮箱,建立教学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加大教学教研信息交流量,及时发布最前沿的教学教研信息,上传优秀的集体备课成果、教学设计、课件等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提供的优质资源和研究平台得到了充分利用,网上学科教研群十分活跃,网上交流和研讨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城乡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23 20:03
 2010年07月28日  作者:岳乃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愿做推广阅读的倔强草根”
——一位小学语文教研员的儿童阅读推广之路

  编者按:7月15日本刊刊登了《靠什么给学生一个智慧人生》,一位农村语文教师在文中讲述了其艰辛而幸福的阅读推广之路。今天我们刊发的是一位语文教研员从班级到学校再到整个区域推广儿童阅读的做法和感受。其实,正是这些来自基层和一线的力量,通过他们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的付出,那些好书才真正走近孩子,为一个个心灵开启了幸福的人生旅程。


图为岳乃红给小学生讲述美国凯迪克金奖作品《疯狂星期二》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文化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岳乃红

  今年1月,我来到宝岛台湾,参观了一所幼儿园。按我们的标准来衡量,这绝对不是一所设施一流的幼儿园,可它却吸引了我。在一个大厅的一角,有个“花婆婆绘本馆”,简易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图画书。因为一本书的吸引,我在矮矮的书架前蹲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朋友们说要走了,我这才赶紧擦拭眼角的泪花,默默地离开了幼儿园。可是,我的心里却在想着那本书——《世界为谁存在》。我一直在想:我为谁存在。就这样想着想着,我渐渐清晰起来:我,为自己而存在,为童年而存在,为追寻幸福而存在。

  所以,我会那么毅然决然地踏上儿童阅读推广之路,喜欢别人称呼我“儿童阅读推广人”。6年前,当我带着“班级读书会”领域的研究成果,由一个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走上一个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的岗位时,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让更多的孩子沐浴在书籍的光芒中,享受童年的幸福与欢愉。

  硬着头皮找局长特批5000元书款

  原先是一个班级,五六十孩子;现在是一个区域,一万多名小学生。真是不知道从何着手!回想班级读书会成立之初种种棘手的问题,现在毕竟还有班级的经验可以借鉴,我这心里还是有点底的。

  首先还是营造一种氛围。怎么营造?就是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于是就有了延续至今的一年一度的读书节。读书节只是个由头,真正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把书读起来。可是没有书,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怎么解决书源问题?城市小学相对来说还好一点,难就难在乡村小学。靠政府采购,周期长且书的质量难以保证;向家长收取,教育收费是高压线,碰不得;让学校掏钱,在目前情况下可能性不大。我曾经想过,自己买一些书送给村小的孩子们,先生认为我是个人英雄主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甚至还动过歪脑筋:请先生的公司赞助,可是一直不好意思向他开口。最后,我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局长。我不敢说多,要了5000元。我坚信我是真诚的,局长也就同意了。接下来的置办工作虽然忙碌,可心却是快乐的。反复推敲书目,一一整理、打包、装箱,读书节的开幕式上,我邀请局长将这些书一一送到村小孩子的手上。孩子们显然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好书,略带惊慌的脸上掩饰不住那份激动与幸福。

  终于可以让村小的孩子有了属于他们童年的书,即使书的数量并不是太多,但是通过班级之间的图书漂流和老师的大声朗读,还是能够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的。可是,怎么让老师们了解大声朗读的意义与操作方法呢?我现身说法,来到一个个学校,上示范课,开设讲座,解答老师们的疑惑。我还带领“书香教师工作室”的老师们来到这些学校,开展儿童阅读推广青年志愿者行动,走进一间间教室,带去一个个故事,让孩子们在聆听中亲近阅读。

  今年春天,一个村小教导主任打电话给我,说学校收到8000元人民币的捐赠,他们想把这笔钱全部用在购置图书上,给孩子也给老师,希望我能为他们拟定一个书目。在电话里,我兴奋地答应下来。我想着,孩子们捧着这一本本书,在并不宽敞的教室里静静地读着,他们的心会随着书飞扬起来,他们眼前的世界将会变得辽阔与深远。

  为了这样的未来,我又开始了忙碌,可是我知道这样的忙碌里有一股甜甜的味道。

  以一己之力吸引全区教师推广阅读

  12年的一线教学,我深知教师工作的辛劳。辛辛苦苦地耕耘,可抬起头来还是那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天,于是就司空见惯了,缺少了梦想、热情和思考,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终于有一天,在推广阅读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另一片天,就一心想着把老师们都带过去,看一看推广阅读的美好前景。

  2005年,我提出了“书香课堂”的想法。我想告诉老师们,一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是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的,必须引领孩子立足教材,放眼阅读的海洋。接下来的日子,我走进一间间教室听课,我向每个老师传达这样的思想,大部分老师认可这样的观念,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老师们显得比较茫然,靠我一个人一次次去沟通,那得费多长时间呀!在这种情况下,我萌生了区域性集体备课的念头,即拟定能体现“书香课堂”理念的教案,并提供可作学生阅读延伸的单篇文章和阅读书目,以便老师们学习、借鉴,而且这样做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可是整整12册教材,那么多教学内容,这个工作量,想想都觉得害怕。

  我决定分三步走,一是拟订一个“书香课堂”评价标准,让老师们有标可循;二是分3年时间完成全部12册教材的教学设计;三是广泛听取老师们的使用意见,边设计边完善。2006年暑假,我召集一批区内骨干教师开始备课,又组织全区语文老师就如何使用教案进行培训。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就绪后,2006年下学期,区域性集体备课进入实施阶段。我一方面继续深入课堂了解教案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老师们的使用意见。令人欣喜的是,很多老师尤其是乡村老师对我们提供的教案非常欢迎,他们认为这样的教案既开阔了自己的教学视野,同时自己原有的一些教学困惑在教案中也得到了解决。听到这样的声音,我的内心是欣慰的,但我很清醒,并不是一份教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接下来的路还长着呢。于是,以“书香课堂”为目标的研讨活动和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又应运而生了。

  抓教师的全员培训,固然重要。可是,如何迅速培养一支教学素质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带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又成了我的新课题。我想,既然我们是区域性建设“书香校园”,那么就应该紧紧围绕着“书香”来做文章。出于这样的想法,2008年“书香教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了!当我从局长手里接过“书香教师工作室”的牌匾时,我明白无误地知道它的分量,明白无误地知道为此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可是,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心里更清楚。

  来到“书香教师工作室”,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们一直在追寻着教育的真义,可是我到现在才知道是为了儿童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的幸福。我很幸福,感谢带给我,还有我们这群人幸福的——岳乃红老师。

  读着工作室老师的这段话,我很幸福,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

  像那只受伤的蜘蛛一样不放弃织网

  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我始终相信这种草根的力量。我愿做这样的草根,哪怕是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

  2007年秋季开始,我选择了一年级的4个班级,和4位老师一起走上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之路。就这样,在几间普普通通的教室里,我们和孩子们开始了“静悄悄的成长”。我们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那就是构建一个关注童年、关怀纯真、为学生所热爱和需要的理想的小学语文课程。我们首先将课程内容作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安排,确立了以儿童文学统整课程的思想,通过主题单元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孩子们面前,并进行相应的阅读延伸活动,加入更多的语文学习的元素。而主题的设计一方面以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为载体,另一方面以学生的生命成长轨迹为线索,另外还参考了台湾、新加坡等地区的语文课程设计,从而为孩子们拓展了更为广阔的阅读时空。

  还记得2008年1月13日,我们第一次面向学生家长举行“静悄悄的成长”阶段成果汇报活动。头天夜里突然下起了雪,早晨起来时地上已经是雪白一片了。当时我就开始担心:下雪了,家长们会不会来,路上会不会安全。8点15分,当雪地上走来一对手牵着手的母女时,我的心头顿时一热。就这样陆陆续续地,整个汇报厅里坐满了人。首先是孩子们的诵读展示,当每天早晨诵读的童音再一次萦绕于整个教室时,站在教室角落里的我,簌簌地流下了眼泪。因为孩子,因为这天籁般的诵读声,原来童年是如此美丽。过后我才知道,被打动的不仅是我,还有所有的家长。当我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将所有家长的反馈意见读完时,我已经是泪湿衣襟了。

  是呀,幸福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也是孩子美好童年的生动注脚。3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一直对我们课题组的老师说:无限相信坚持的力量。其实,作课题的过程有时真的很寂寞,寂寞时会一个人偷偷地流眼,有时我会问自己: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累!每每这时,我都会想到一本我非常喜欢的图画书——《苏菲的杰作》,想到那只名叫苏菲的蜘蛛。那只受伤的蜘蛛,从没有放弃,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只蜘蛛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一件作品——苏菲的杰作。我想,我就是这样的蜘蛛,每天织网,为孩子们织网,为童年织网。虽然会有些寂寞,可这是丰盈的寂寞。

  从台湾回来后,我立即在当当网下单,买了《世界为谁存在》,并且把它放在书架上最醒目的一角,我知道我要干什么。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不在梦幻舞台欢度时光的人,便是岁月的奴隶。”我是一个拥有梦想的人,梦想着阅读的明灯能照亮孩子们幸福的人生旅程,所以我一路点灯,从班级到学校,再到整个区域。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会继续走下去,行走在语文课程建设的路上,为着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发出来自一线的最强有力的声音,我相信我们这些草根的力量。

作者: 陡岗高雄    时间: 2010-10-28 11:22
管主任;
      您好!
       雷琼已把作文转交我,近日送到。
     谢谢管老师!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684-5-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684-5-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684-5-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684-5-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684-5-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684-5-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684-5-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684-5-2.html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0-29 12:42
规范称呼为[管老师]。[教研员]也是[教师]。

区人事局[定编定岗]的文件明确我室领导职数为[一正两副],其余均不承认。

可面询杨副局长或我室人事干事证实。
http://xnjyw.5d6d.com/thread-24247-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4247-1-2.html
再次提示为[教师读书小组]配自学资料,作点推动。

                                            业务工作合作伙伴 管季超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2 01:55
中国军队军衔图样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11月10日



  资料图:中国军队军衔图样。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2 02:08
          鉴于因领导为示恩宠,遍设[主任],叠床架屋,职责不清,级别不明,常将精力和智慧耗于[开行政会][排座次][层层汇报]。。。。。上,管季超郑重建议在我室实行[军衔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作战能力。
        搜来解放军军衔图样,仅供参考。
        统一制服建议在[美而雅]定做。
                                                                   列兵 管季超 谨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3 18:38
曹文轩:多给孩子们看那些具有“高贵血统”的书转载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朗读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方式之一。通过朗读,可以很容易就把那些末流的作品杜绝在大门之外。当我们强调儿童阅读很重要时,我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不是什么书都可以让孩子读的

    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举行的“迎接一个朗读时代的到来——曹文轩美文朗读暨儿童文学阅读校园观摩会”上,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面向150余位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小学儿童文学课题”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就朗读的意义、应该为孩子朗读什么样的作品以及如何看待儿童阅读等问题作了精彩的演讲。
    曹文轩开门见山地指出,当前的儿童阅读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危机”。一方面,在数量上儿童读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飞速增长;另一方面,缺乏审美价值、粗制滥造的儿童读物铺天盖地。他认为,当上上下下都在谈论读书重要的时候,请教育界一定要思考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今天的孩子们都在读什么书?他告诉在座的老师,不是什么书都可以让孩子读的,“有一些书对成长、对写作毫无用处,这些书与其让孩子花时间读,倒不如让他们去大自然看看蓝天和白云,让他们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熏陶。”
    曹文轩相信,书也是有“血统”的,他极力建议教师和父母一定要多给孩子们看那些具有“高贵血统”的书。他还提出书的“辈分论”。他幽默地说,根据辈分原理,那些“孙子辈的书”再过50年还是孙子辈的,不值得让孩子读。他谈到自己曾考察过一所深圳的学校,该校校长十分自豪地宣称,学校有很大的图书馆、有很多书,当进一步追问都有什么书、孩子们应该读什么书时,这位校长哑言了。
    曹文轩十分忧虑地指出,中国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一种十分重要的书——绘本,也就是图画书。他认为,经典的图画书是能给孩子打下“精神底子”的书,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很多父母和教师都将图画书忽略过去了。”
        谈到如何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曹文轩认为,朗读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方式之一。通过朗读,有助于将孩子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同时,朗读也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朗读在发达国家是日常行为。朗读还有一大好处,那就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淘汰那些损伤精神和心智的末流作品,“谁都知道,能被朗读的文本,一定是美文,是抒情的或智慧的文字。通过朗读,我们很容易就把那些末流的作品杜绝在大门之外。”
    观摩会上,北师大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康春阳老师与该校四年级学生,现场为大家上了一堂语文观摩课——曹文轩创作的《柠檬蝶》。康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孩子们入情入境的配读,让在场的语文教师充分感受到了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魅力。曹文轩教授对观摩课进行了点评,并就老师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北京市朝阳区教委自2007年7月开始启动“朝阳区小学儿童阅读促进工程”,此举旨在进行教育部重点课题“儿童文学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的研究,到目前已经有130多所学校参与。北师大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校长董仕峰告诉记者,该校自从加入到“儿童文学阅读”工程后,孩子们的阅读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孩子们不但喜欢看书了,还自己创作绘本,编演小话剧。他们知道了红泥巴、小海豚和蒲蒲兰,还知道梅子涵、王林和宫西达也,“今天,孩子们又品读到了曹文轩教授的美文,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又多了一粒珍珠、一汪清泉。”
    观摩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还向全国的小学生、教师和父母发出倡议,希望孩子们每天朗读10分钟,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活动的最后,北大出版社和曹文轩教授向朝阳区教委和北师大奥小赠送了刚刚出版的《曹文轩美文朗读丛书》。北大出版社还邀请曹文轩从其所有作品中挑选出最适合青少年阅读和朗读的作品,并将部分内容由专业播音员进行朗读。(记者郜云雁)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21 08:54
课外阅读:要有一双语文的眼睛

朱华贤


有些同学,平时课外书看得并不少,报刊杂志也经常在翻读,可是语文水平并不高,写起作文来,语言贫乏,句子不通不畅,并不见得比一般人要好,就是期中或期末考试,语文成绩也不突出。照理,课外书看得多,对语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可他们为什么会收效甚微呢?这里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选择的书不适合自己阅读,比如囫囵吞枣地阅读等,其中还有一个问题恐怕是相当普遍的,这就是缺少一双语文的眼睛,或者说,缺少对读物中语文因素的敏感。
阅读,需要有一双语文的敏锐的眼睛。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对其中的故事情节、思想感情和人物特点等是应该关注的,而且还应该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但这只是一个方面,作为语文学习者,还必须特别关注语文方面的内容,有一种对语文因素的敏感,以实现在阅读中增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那么,对哪些语文因素应该有一种敏感呢?这里试以记叙性文体《牛的母爱》为例来具体说明。
对材料选择的敏感——从发现的角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文章的根本。阅读后,我们必须思考:这个材料是怎么来的?作者怎么想到写这个材料?我有没有类似的材料?我看到过类似的镜头吗?这篇文章的材料,并不是作者直接生活的所见所闻,不是第一手材料,它来源于一个电视节目,这从文章的结尾中可以看出:“二十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阅读这篇文章,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写作材料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不一定都要自己经历过,听到的、在屏幕或书本中看到的都可以写。只要我们留心,材料无处不在。有了这样的认识,必定有助于打开思路,捕捉到更多更好的材料。
对形象刻划的敏感——从表达的角度
许多记叙性文章总是通过刻划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对于语文学习者来说,我们不但要清楚作者刻划了怎么样一个形象,而且还要分析作者是怎么刻划出来的。就是说,不但要清楚写了什么,还要明白怎么写的,以便于今后自己的表达。《牛的母爱》刻划的是一头充满母爱、坚强不屈的、瘦骨嶙峋的老牛,慈爱和坚强是它的基本特征,这个特征是怎么刻划出来的呢?主要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例如: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刻划形象的方法很多,外貌、神态、语言、心理、服饰等,但对牛来说,最具表现力的就是动作。所以,作者紧紧抓住牛的三个“不”,用简单勾勒的笔法进行刻划,个性鲜明。
对情节处理的敏感——从文思的角度
记叙性文章是由一定的情节或若干材料组织起来的。材料组织组织不是随便堆积起来,也不是零乱地放在一块,作者总是要考虑如何巧妙的、合理的安排,或者按一定的线索把材料串起来,或者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起来。精减的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的匠心。作为读者,就要读出作者的这种潜伏着的匠心来,理清文章的思路。《牛的母爱》是怎么展开情节的呢?它的线索是什么呢?通过认真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是这样安排情节的:缺水——争水——给水——得水——让水。始终围绕一个“水”字。先写缺水,这是生活背景,下面的所有情节都只有在这个背景下才能发生;因为缺,老牛就不得不和人争水,争水最能表现牛的性格,写得比较详细;接着是战士的给水,人被牛感动了;老牛得到了水;老牛又让出了水给小牛。人们被彻底感动了。文章以水为线索,先蓄势,再急转,最后联想,真可谓跌宕起伏。
对行文节奏的敏感——从语感的角度
由于内容不同,由于作者的写作个性,阅读时,我们常常会感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韵味,有的深沉,有的凝重,有的轻快,有的徐缓……有的喜欢用长句,有的喜欢用短句,有的喜欢用修辞手法,有的喜欢用方言俗语,等等,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感觉到这种行文风格、情调和节奏的不同,说明我们有较强的语感能力。《牛的母爱》的行文节奏怎么样呢?先是平静而徐缓的,再是逐渐情感激荡起来,一个急转之后,又趋平缓,但这个平缓,已经不再开头的那一种了,而是沉重的深思。全文情感节奏就像涨潮——高潮——退潮。如果我们不能感觉到这种变化,那说明还没有读出味道来。其实,经典的文章都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但这种味道只有自己亲自品尝才能得到。
对遣词造句的敏感——从语意的角度
写文章离不开遣字造句。汉语词汇丰富,相同的意思可以用许多词语来表示,究竟选择哪一个,就大有讲究了。有些很平常的词,由于用在了不平常之处,会显示独有的魅力;有些词,初初一看,似乎用得很随便,细细一想,发现实在太妙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作者的遣字造句,品味其神韵。《牛的母爱》语言并不华丽,但不少值得咀嚼。
1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
2人和牛就这样耗着……
3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
4 “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敏锐的人一定能发现上述句子中独特的语言魅力。例1中“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表明什么?牛怎么知道这是运水车?一个“冲”字,又说明什么?它冲向哪里?面对的是什么?例2中的“耗”用得多少神!什么是耗?谁在耗?耗什么?令人思索。例3主人为什么会恼羞成怒?他为什么要狠狠地抽打已经瘦骨嶙峋的老牛?这可是他自己的牛啊!例4是一句祈求性的话。人们一般祈求什么?祈求得到,祈求恩赐,祈求帮助,祈求幸福,可这里祈求什么?祈求犯规,祈求处罚,而且是为了一头老牛?这又表示什么呢?是的,这些词句看上去都很平淡,可仔细一琢磨,意义是多么丰富!语文,语文,不管理解成是语言文字还是语言文学,语言都是需要研究和品味的。



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叶圣陶
  就阅读教学而言,有了规范,教师当然可以省心、放心,然而,学生会因为自由的失去而兴味索然。在制订新学期的教学计划时,我们不妨重温一下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教学的理解--- 
  我们知道现在中等学校里,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书报,颇有加以取缔的。取缔的情形并不一律。有的是凡用语体文写作的书报都不准看。说用到语体文,这批作者就不大稳当。却没有想到给学生去死啃的教科书大多数是用语体文写作的。有的是开列一个目录,让学生在其中自由选择。说目录以外的书报都要不得,谁不相信,偏要弄几种来看,只有一个断然处置的办法---没收!有的更温和一点,并不说不许看什么,却随时向学生劝告,最好不要看什么。一位教师在自修室外面走过,瞥见一个学生手里正拿着一本所谓最好不要看的东西,他就上了心事,跑去悄悄地告诉另一位教师说:“某某在看那种东西了呢!”那诧怪和怜悯的神情,仿佛发见了一个人在偷偷地抽鸦片。于是几位教师把这事记在心上,写上怀中手册,直到劝告成功,那学生明白表示往后再不看那种东西了,他们才算在心上搬去了一块石头。---这虽然温和一点,然而也还是取缔。
  这样把学生看作思想上的囚犯,实在不能够教人感服。学生所以要找一点书报来看,无非想明白当前各方面的情形,知道各式各样的生活而已。既已生在并非天下太平的时代,谁也关不住这颗心,专门放在几本教科书、几本练习簿上。当然,所有的书报不尽是对于学生有益处的。但只要学校教育有真实的功效,学生自会凭着明澈的识别力,排斥那些无益的书报。现在不从锻炼学生的识别力入手,只用专制的办法来个取缔,简便是简便了,然而要想想,这给予学生的损害多么重大!把学生的思想范围在狭小的圈子里,教他们像号子里的囚犯一样,听不见远处的风声唱着什么曲调,看不见四围的花木显着什么颜色。这样寂寞和焦躁是会逼得人发疯的。我们曾经接到好些地方学生寄来的信,诉说他们被看作思想上的囚犯的苦恼。只要一读到那种真诚热切的语句,就知道取缔办法是何等样的罪过。
  教师和学生,无论如何不应该对立起来。教师不是专制政治下的爪牙,学生不是被压迫的民众。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学生要扩大一点认识的范围,做他们亲密体贴的朋友的教师竭力帮助他们还嫌来不及,怎忍把他们的欲望根本压了下去!我们特地在此提出来说,希望做了这种错误举动的教师反省一下,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本文摘自《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8日第8版


农村校 离书香校园还有多远

孙仕满  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书香校园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正成为许多教育管理部门的追求目标。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农村书香校园建设还面临很多挑战。  
  日前,我们对当地一些农村学校的校园阅

读状况进行调研时发现,虽然各校普遍制订了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规划,加大了对图书与报刊的经费投入,组织了大量的读书活动,但是读书氛围不浓、阅读量偏低、图书品质不高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观,农村书香校园建设还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
    课外阅读仍不被重视
  农村教师年龄普遍老化,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让学生进阅览室读“闲书”,不少教师很难理解,“好不容易摊上一节课,让学生去玩,我想不通。”
  有一些初中学校安排阅读课,只是为了让学生“散散心”,或者找一些范文、试题,应付上级对读书笔记的检查。一些学校领导对此显得很无奈,投入了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建成了图书室和阅览室,购置了不少图书,虽说各种检查也能够应付,但是学生不去看、不喜欢看,也没有时间看。有的校长甚至认为,书香校园建设是名校才能够做到的,即使搞书香校园也只是做给上级看的,不会有什么实效。
  书香校园建设面临的尴尬,在很大程度上与主观因素有关。学生不喜欢读书、不愿读书、读书不扎实的问题,细细考究起来,与学校管理是分不开的。抱怨图书不足,现有的图书是否就利用好了呢?教育管理的实践证明,用钱能够解决的困难,似乎都不是困难,最大的问题是自身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没有及时跟进。
  学生看教师,教师看校长,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校长。一所学校最有力量的榜样是校长。如果校长不喜欢读书,整天出入酒场、牌局,开起会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就别指望教师变得文雅。教师不读书,没有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大讲读书的重要,学生怎么会信服?书香校园建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书刊破损与丢失成管理之困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校图书报刊的管理也存在问题。有的图书管理员反映学生喜欢借书,热情很高,借阅量很大,可是每年图书丢失现象严重,有些好书往往一去不复返。在一些小学,图书损坏现象也比较突出,有些书封面借过两三次就脱落了,内容比较好的图书经常发生裁剪现象。
  如果学校的图书总是破损严重,就会被上级管理单位认定管理不善,这导致一些学校的图书室干脆“铁将军”把门,拒绝开放。有的学校加大了惩罚力度,结果适得其反,师生担心图书丢失或损坏,干脆不再借了。
  图书报刊是让学生看的,如果仅作为摆设,那就是最大的浪费。图书破损了不要紧,可以逐渐更新,只要教育得当,孩子们一定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图书的管理也能体现学校管理者的智慧。严格的程序,严厉的惩罚措施,可能师生能够严格遵守,但是这种管理是压抑的,是不利于师生身心成长的。好的管理就是要多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管理之中,激发他们管理的积极性。
  有一所学校对丢失图书的处罚采取了以书相抵的方式,用一本价格相当的图书替代丢失的图书,既保护了学生借阅的积极性,又增加了认真保管图书的意识。
    时间不够导致阅读量严重不足
  新课改在体现全面育人功能的同时,也带来了课程门类繁多的问题。仔细查看学校的课程表,笔者发现很难让学生进阅览室读书。有的学校规定从语文中挤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但因为教科书内容较多,很少有教师能够坚持下来。课余时间也比较短,学生进阅览室自由读书的时间很少。上午课前和下午放学后这段时间相对较长,但学校出于安全等考虑,在放学后尽可能让学生离开学校,自由阅读很难实施。放学后,有各科书面作业、试题等着学生去做。学生自由读书成为奢望。
  通过调研来看,大多数农村学校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在节奏越来越快的校园里,学生课外自由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学校只凭一套教科书培养语文能力,显然是难以奏效的。
   人员配备与管理制约学生借阅
  许多农村小学班级少,教师编制紧,虽说按师生比来看,已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诸于英语、信息技术、科学、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这类课程,老教师基本无法胜任。再加上学校管理工作量很大,图书室、阅览室都是一线教师兼职管理,平时也就是编编材料,来人检查时开开门,至于图书报刊的利用方面根本无暇顾及。
  在条件比较好的农村中心小学,也很难实现专职图书管理员。一是因为老教师干不好,年轻教师不愿干,认为这是老头老太太的事,不能教课才去看阅览室。二是认为这种管理没有什么作为,一线教师教学成绩好了,可以评先树优、晋升职称、发放奖金,图书室管得再好也没有什么好处。
  没有专职人员的确是影响学生阅读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一些有专职管理员的中学,也很少有学生光顾图书室和阅览室。一些学校图书室管理人员由于自我认识的问题,其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仍十分落后。学生上课他上班,学生放学他就下班,就是配备了再多的读书报刊,学生想去看也没有机会。这些专职管理员普遍认为,指导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他们只负责管理图书,而语文教师往往因为不知道图书室有哪些读物,无法及时向学生推介。
    购置图书学生没有话语权
  从目前看,大多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都是为了完成某种达标、验收任务而配备的,往往缺乏论证,更没有征求师生的意见或建议。如有的小学图书架、阅览室桌椅过高,环境及设施成人化,不适合儿童借阅。有的中学书架、书橱过于粗糙,缺乏文化氛围,难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图书购置方面的问题更多。为了图省事、图便宜,一些学校大量订购了没有经过仔细选择的图书。据一位图书室管理员透露,学校平常不买书,每次购书都是因为检查临近,学校忙于应付,根本无暇顾及图书的质量。有时,干脆让书商说了算,校长更关心的是打几折。另外,购买图书时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过于考虑到所谓经典名著。不少学校购书时确实也下了一番功夫,认真审阅书单,可是事与愿违,校长、教师喜欢的,学生却不喜欢,觉得这些书籍没意思。
  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爱好有差异,对于图书会有不同的偏好。然而,很多学校在购买图书时过于强求统一、图书种类单一。在调查的几所小学中,适应低年级孩子阅读的绘本书基本上没有,图书种类单一,不考虑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文学类书籍偏多,学生喜爱的科普科幻类、艺术类书籍较少。
  图书报刊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订购时学生却没有话语权。面对那些陈腐的图书,学生被电视电脑“俘虏”也在情理之中。加强图书室建设,应该让学生说了算,应该让整天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说了算。
  有所农村小学在购书方面的“折腾”很值得借鉴。购书之前,该校搞了两项调查,一是让每名学生写下自己喜欢的书目,二是到兄弟学校调查借阅频率最高的图书目录。这样一番“折腾”下来,虽然为购置图书添了不少麻烦,可是所购图书深受孩子们喜爱,借阅率明显提高。
    检查评估无法起到推动作用
  每个学期,针对学生阅读的上级检查很多,但大多数检查仍停留在点册数上。很多检查人员是行政人员,他们的关注点常常在图书是否摆放整齐、是否赏心悦目。还有细心一点的,会查看卫生管理如何,有没有防火防盗防虫防潮等措施。再有细心的,可能就是翻看借阅记录了。只要具备上述相关材料就能够过关,很少在实效性方面作深层次的调查。更多的检查是走形式。
  还有一些评估,把学校图书室当成了标准图书馆,分类需要有多少个,每本书上要有多少标签与印章,有多少制度,相关材料要如何完备,要求电子管理。每逢遇到这样的检查,学校全体教师都要干上几个通宵。由于管理成本高、借书手续繁琐,有的学校在购置图书时就会犹豫了。
  人是有惰性的,读书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完善的评估与监控机制,一切美好的设想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教育局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23 17:27
标题: 陡岗中心小学6(3)班学生经过一番打扮之后有点儿
陡岗中心小学6(3)班学生经过一番打扮之后
总算有点儿

“帅”的作文五篇

■指导教师:雷琼(该班语文教师)

选稿改文:管季超(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




钓龙虾(原文)

    暑假我和表哥经常去钓龙虾。
    我们先捉一些土蛤蟆,再每人把一根较长的竹竿和一根细绳子,把蛤蟆当诱饵套在绳子上,绳子和竹竿系在一起,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开始钓龙虾了,我有点迫不及待,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钓龙虾。我把绳子抛出去,等着龙虾上钩。过了大约五分钟吧,绳子稍有点摆动,我稍稍提起一点,看见了似虎钳的夹子,它这个小偷正偷肉吃呢!我一猛提,龙虾就甩在岸上了。我把它装在袋子里。哇!表哥已经钓了五、六只了。第一只钓上来了,可第二只就没这么容易了,它很聪明,每次准备提上来时,它都溜走了。连续几次都这样,我不耐烦了。“表弟,做事要有耐心。”我坚持着。不一会儿,绳子又开始摆动起来了,我小心翼翼地提起来,一甩,哈哈!它被我钓上来了。不过,我也不能太得意了。看,哥哥已经钓了那么多龙虾了。他又钓上一只龙虾了。一会儿,我们提着“战利品”回家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作者/高峰)

钓龙虾(修改稿)

    我和表哥暑假经常去钓龙虾。
    我们捉一些土蛤蟆,用细绳子系在长竹竿上,当钓饵。
开始钓龙虾了,我有点迫不及待,因为是第一次钓么。我把绳子抛出去,等着龙虾上钩。过了大约五分钟吧,绳子微微摆动,稍稍提起一点,看见了龙虾似虎钳的夹子,这个“小偷”正偷蛤蟆肉吃呢!我猛地一提,龙虾就甩在岸上了。我把它装在袋子里。
    第一只龙虾被我这样容易就钓上来了,第二只就没这么容易了。龙虾狡猾得很,每次准备提上来时,它都溜走了,连续几次都这样。
    我不耐烦了。
   “表弟,做事要有耐心。”表哥说。我耐着性子坚持。
    不一会儿,绳子又开始摆动起来了,我小心翼翼地提起来,一甩,哈哈!钓上来了!
    不过,我也不敢太得意了。看,哥哥钓的龙虾可比我多。
    我们提着“战利品”高兴地回家了。







龙虾(原文)

    放暑假的时候,一天中午,我约了几个好朋友一起去捉龙虾。在老河那里找龙虾洞。我找到了,可不敢摸,因为我怕它夹我,所以我就把他们都叫了过来。不知谁的手,飞快地伸进了里面。被龙虾夹了一下,他一叫“啊!好疼呀!”可是他还是把龙虾捉了进来。有两只龙虾,我们找来了一个方便袋,把龙虾装了进去,然后又去找,就这样,一个多钟头,不知谁说:“太热了,咱们回家吧?”大家一致赞成,我们就回去了。差不多捉了三十个,我们找来了三个水桶,一个水桶里面差不多有十个。我正准备拿一个起来玩,可没想到被它夹了一下。我忍痛把它给拿了出来,使劲往地下一摔,然后把它的两个夹全弄断了,才消了我的心头之恨。它和人一样,好像知道自己错了,把头埋在身子里,慢慢退到桶旁边。可这样,已经过了半个钟头,它口吐白沫,我知道它需要水,就把它扔进了水桶里,可是,没过几分钟,它已经死了,因为它没了夹子。就像在战场上没有武器一样,等待它的就只有死亡。从这件事我体会到了一个人只有改正他的错误。才会有所进步。(作者/王志诚)

捉龙虾(修改稿)

    暑假的一天中午,我约了几个好朋友一起去捉龙虾。
    我们在老河那里找龙虾洞。我找到了,可不敢摸,怕它夹我,就把好朋友都叫了过来。不知谁的手,飞快地伸进了里面,被龙虾夹了一下,他一叫“啊!好痛呀!”还是忍着痛把龙虾捉了出来,是两只龙虾。
    我们找来了一个方便袋,把龙虾装进去,再去找,就这样,过了一个多钟头,不知谁说:“太热了,咱们回家吧?”大家一致赞成,我们就回去了。差不多捉了三十个,我们找来了三个水桶,一个水桶里面差不多有十个。我正准备拿一个起来玩,可没想到被它夹了一下。我忍痛把它给拿了出来,使劲往地下一摔,然后把它的两个夹子全弄断了,才消了我的心头之恨。它和人一样,好像知道自己错了,把头埋在身子里,慢慢退到桶旁边。可这样,已经过了半个钟头,它口吐白沫。我知道它需要水,就把它扔进了水桶里。可是,没过几分钟,它还是死了。因为它没了夹子。就像在战场上没有武器一样,等待它的就只有死亡。







树林里的风景(原文)

    我有一个爱钓鱼的爸爸。今天,爸爸打算去外婆家后面的一条老河里去钓鱼,就把我和弟弟带去了。
    沿着一条路走着,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我闲得无聊,就到处走动,走着走着,忽然停住了脚步,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住了,哇!真是不可思议,那景色让人赏心悦目,那片树林里的树比别处的树长得更壮、更高、更好,每棵树的叶子都看起来多么有精神,多么丰富饱满。树是笔直强壮的,它们就像一位位健壮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广阔的土地。这些高大的树下面是长得齐膝盖这么高的绿草,昨晚下了一场大雨,草上都是水淋淋的雨珠,这些水珠衬托着绿草,看起来更加耀眼。
    我走着走着,发现前面有很大的草丛。草丛的草是一种秀丽的草。那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草,它的颜色是粉红色的,上面有很多五颜六色的小花,每一棵小草上都有很多水淋淋的小水珠。从远处看,像是发亮一样,从近处看,像是金色,亮晶晶的。那水珠,美得透明,美得发亮,仿佛是一颗颗钻石落在小草上,看上去真耀眼,真迷人。在这片树林里,非常地幽静,静得能听见风吹树叶的声音,静得能听见鸟的叫声。
    忽然,秋雨悄悄地来了,雨声里,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像是一首优雅的小曲,叮咚,叮咚,真好听。在雨中,我仿佛看到小草探出头来,虫子钻出洞来,这一切是多么宁静呀!
    渐渐地,我沉浸在这个静谧的世界之中。(作者/吴琼)

树林里的风景(修改稿)

    我爸爸爱钓鱼。
    今天,爸爸想到外婆家后面的一条老河里去钓鱼,就把我和弟弟带去了。
沿路走着,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我闲得无聊,就四处闲逛。走着走着,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停住了脚步。哇!那景色真是赏心悦目,树林里的树比别处的树长得更壮、更高、更好,每棵树的叶子都看起来那么有精神,那么饱满。树干是笔直强壮的,就像一位位健壮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广阔的土地。
    这些高大的树下面是长得齐膝盖这么高的绿草,昨晚下了一场大雨,草上都是水淋淋的雨珠,这些水珠衬托着绿草,看起来更加耀眼。
    再往前走,又发现前面有很大一片草丛。草丛的草是一种很少见的好看的草。它的颜色是粉红色的,开有五颜六色的小花,每一棵小草上都有很多水淋淋的小水珠。从远处看,闪闪发亮;从近处看,是金色的。那水珠,美得透明,仿佛是一颗颗钻石落在小草上,看上去真耀眼,真迷人。树林里,静得能听见风吹树叶的声音,静得能听见鸟的叫声。
    秋雨悄悄地来了,雨声里,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像是一首优雅的小曲,叮咚,叮咚,真好听。在雨中,我仿佛看到小草探出头来,虫子钻出洞来,这一切是多么宁静呀!
    我沉浸在这个静谧的世界之中了。








帮母亲做家务、做饭(原文)

    每个干净的家都与母亲有关。如果母亲勤快的话,那么她的家一定很干净;要是母亲懒惰的话,她的家一定很脏。而打扫家的母亲是很辛苦、疲劳、劳累的。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很辛苦的,因为我的母亲下班回到家后还要做家务,做完家务后还要煮饭给我吃,我的母亲是很辛苦的。
    有一次,我在房间写语文作业,觉得有点口渴,就走出房间到客厅倒水喝,这时,我看到母亲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在一旁的我有点心疼母亲了,我在心里想,一定要帮母亲做点什么事。然后就想到帮母亲做家务。
    我先轻轻拿着拖把拖着地,拖完后就去擦饭桌了,然后到厨摘房去摘菜和洗菜,开始做饭给劳累的母亲吃。仿照母亲做饭的过程,先用一个碗装米再把米倒入电饭煲中,然后把插头插上,再把电饭煲中间的一个键按一下,然后就去把洗干净的菜放入锅中,打开煤气倒入香油,再把锅铲洗干净在锅里操来操去,然后给点要给的调料,照着这样的方法做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饭菜。做完饭后,觉得很累,就在这时,我体会到母亲是那么的辛苦、劳累。就在这时,母亲醒了,看见桌上一道道菜就问:“这是谁做的呀?”我自信的回答说:“这是我做的。”这时母亲激动的流下眼泪说:“我的女儿长大了,懂事了,懂得心疼母亲了。”然后母亲看了看地板说:“女儿,这是你拖的地呀!”我对母亲笑了一下,母亲就走上了饭桌吃着我做的饭,这时,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开心。
    现在回忆起来,感到做饭、做家务的辛苦和劳累。经历这一次,我体会到母亲是那么勤劳,那么伟大,为了我默默无闻付出那么多,也不求回报。(作者/池琳琳)

妈妈夸我懂事了!(修改稿)

    我在房间写语文作业,觉得有点口渴,就走出房间到客厅倒水喝。我看到妈妈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大概是累了吧。我有点心疼妈妈,心想,何不趁此机会帮妈妈做点什么事呢。
    我先拿着拖把轻轻拖地,拖完后又擦干净饭桌,再到厨房去摘菜和洗菜,准备做饭给妈妈吃。
我学着妈妈做饭的样子,先用一个碗装米,倒入电饭煲中,然后把插头插上,把电饭煲中间的一个键按一下,再把洗干净的菜放入锅中,打开煤气倒入香油,用锅铲在锅里翻炒。
    做完饭后,觉得很累。我这才体会到母亲是那么的辛苦、劳累。
    妈妈醒了,看见桌上的菜问:“这是谁做的呀?”我自豪的回答说:“这是我做的。”妈妈说:“我的女儿长大了,懂事了。”妈妈又看了看地板说:“这是你拖的地呀!”我笑了笑。妈妈走到饭桌边吃我做的饭,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别惹蚂蚁(原文)

   “呜呜——呜呜”我们蚁村独特的警报响了,可恶的人类灭虫专家又一次进攻我们的堡垒了……
    军师诸葛蚁决定去请外援马蜂帮忙,由我担任这辛苦而又危险的任务。经过灭虫专家的重重防线,我终于来到了蜂园,蜂雷霆听说了我们的处境,立马御驾亲征。
    突然,我头顶上的特殊电波器传来了“情况不妙,火速赶回”的信息,灭虫专家用一种名叫“杀虫气雾剂”的先进武器破解了我们的镇国之阵——蚁门阵。于是,马蜂士兵们火速飞到了我们的蚁国。
   “嗡嗡”马蜂们像一架架燃料用尽的战斗机,不顾一切的用毒针扎进人类的身体,势不可挡。但灭虫专家独军独战,拿出了一种名叫“敌杀死”的先进武器,往马蜂士兵身上一喷,马蜂就如惊弓之鸟,无助的往下落,敌众我寡,眼看我们的家园就要被毁了……
    在这千均一发的时刻,我看到了蜘蛛皇后被灭虫专家打死了,于是,一计上心头,我用一种无线电波传给世界是所有的蜘蛛——蜘蛛皇后被人类杀害了。世界上的蜘蛛都一心想为皇后报仇,于是他们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攻击灭虫专家。
    灭虫专家防不胜防,被突如其来的蜘蛛吓个半死,狼狈地逃走了,人类被小小的蚂蚁击败了,昆虫界大为震怒。
    是啊,小小的生命能创造如此大的奇迹,我们难道不能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者/徐鹏)

别惹蚂蚁(修改稿)

   “呜呜——呜呜”我们蚁村独特的警报响了,可恶的人类灭虫专家又一次进攻我们的堡垒了……
    军师诸葛蚁决定去请外援马蜂帮忙,由我担任这辛苦而又危险的任务。穿越了灭虫专家的重重防线,我终于来到了蜂园。蜂雷霆闻知了我们的困境,决定御驾亲征。
    突然,我头顶上的特殊电波器传来了“情况不妙,火速赶回”的信息,灭虫专家用一种名叫“杀虫气雾剂”的先进武器破解了我们的镇国之阵——蚁门阵。于是,马蜂士兵们火速飞到了我们的蚁国。
    “嗡嗡”马蜂们像一架架燃料用尽的战斗机,不顾一切的用毒针扎进人类的身体,势不可挡。但灭虫专家孤军奋战,拿出了一种名叫“敌杀死”的先进武器,往马蜂士兵身上一喷,马蜂就如惊弓之鸟,无助的往下落,敌众我寡,眼看我们的家园就要被毁了……
    千均一发之际,我看到了蜘蛛皇后被灭虫专家打死了,于是,计上心头,用一种无线电波传信给世界是所有的蜘蛛——蜘蛛皇后被人类杀害了。世界上的蜘蛛都一心想为皇后报仇,于是他们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复仇队伍,攻击灭虫专家。
灭虫专家防不胜防,被汹涌而来的蜘蛛大军吓个半死,狼狈地逃走了,人类被小小的蚂蚁击败了,昆虫界大为震怒。
■注/改了半天,小作者到底是写的蜘蛛还是蚂蚁,我也被弄糊涂了。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2-3 19:12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口语交际•习作七》作者:李明金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出课: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2.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3、指导口语交际:话题一
(1)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讲哪一个故事。(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交流内容:一是自己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二是亲戚朋友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三是从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知道的动物的故事;四是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的动物的故事。)
(3)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5.话题二:
(1)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理由进行劝说:一是自己知道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的故事;二是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三是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四是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五是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2)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事件:一是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事;二是从书籍报刊中看到的事;三是从电视网络新闻广播中看到听到的事。)
(3)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呢?(启发学生采用情景模拟对话练习,话语要清楚明白,要有说服力,表演时要注意体态、表情等。)
三、小组内讨论交流:
选择话题一的小组,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故事准备在全班交流。
选择话题二的小组,分好角色进行模拟对话,从小组内选择两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
四、召开动物故事会
1.选择五个小组推荐的五名同学讲故事。
2.讲完后,学生评价,谈感受。(引导学生会倾听,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有重点地表达。)
五、模拟场景,分角色进行对话
选择两组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注意表情、动作、神态。
1.对话完毕,学生评价。(引导学生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议。)
2.学生补充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谈一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我们还知道目前还存在许多伤害动物的事件。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还要带头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让动物永远和我们人类友好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一组有关偷猎者残害野生动物的图片和打击偷猎、盗猎的图片。
2.学生看后说一说感受。
3.播放一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
4.看后教师总结: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把保护动物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各国都相应的制定了保护动物的法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出示图片)
二、观察图片,畅所欲言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为写作做好铺垫。)
三、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
2.明确习作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1)什么时间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2)为什么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3)几只小鸭子是怎样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4)鸭妈妈看到小鸭子跌入下水道,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5)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的?(求助的方法,求助时的表现,如鸭妈妈咬着巡警的裤管不放,把他拉到小鸭子掉下的下水道旁;鸭妈妈指挥另外的小鸭子把下水道围成一圈,不停地鸣叫,引起了巡警的注意)
(6)鸭妈妈是怎样带领巡警赶到出事地点的?
(7)巡警奋力搭救小鸭子的场面?其他司机怎么表现的?(神态、动作等)
(8)小鸭子被救出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
(9)在救助小鸭子的过程中,路人会怎么样?
(10)从这个故事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产生怎样的感受?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四、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2.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
(1)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2)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3)哪些要略写?
五、组织讨论,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六、学生自由习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
4.学生习作结束后,修改习作,自己写出自评语。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回顾习作内容及习作要求
总体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具体要求:1.想象是否合理。2.在体现鸭子之间、人与鸭子之间感情的部分是否写具体、生动了。
二、朗读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将习作出示在大屏幕上。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
2.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什么地方不够好,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小作者之所以写的这么好,是缘于合理的想象,将故事情节补充的特别完整,许多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在展开合理想象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发表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三、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1.对照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那些地方写的比较好。
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按照以上要求,看看文章还有没有其它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四、自己修改后,小组内互相交换,再次进行修改,并给修改后的习作写出评价语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班内交流汇报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一、 日积月累
引入: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5.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8.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2-3 19:15
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改进策略
广西隆安县第一小学 陈世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
    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教育改革进展较为缓慢。农村地区的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一、许多老师没有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落后;二、作文教学无计划,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三、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心理;三,读写脱节,没有做到习作与生活密切结合;其四,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语言不够规范,口头表达能力差;其五,受条件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语言积累较为缺乏;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基本的习作素养。
    如何改变现状,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写作教学的水平呢?几年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转变观念——习作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观念决定其教学行为。当前,许多老师没有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落后。落后的观念最终必然导致不良的教学后果。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指出:“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习作要写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自己的。” 转变观念是习作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深入学习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正确运用新理念到习作教学当中。

    二、激发兴趣 ——习作教学成功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有兴趣才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作文潜力。一旦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有了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时就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1、精心依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创造适合习作的“大环境”、“小气候”,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找出需要表达的内容,捕捉写作素材,触发习作的灵感和激情。2、举办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观察生活、积累多姿多彩的作文素材,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美的律动,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自然妙笔生花,其乐无穷。3、教师运用形象谐趣、童真味、情感味浓郁的言语,去描述、去烘托出特定的氛围,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4、根据写作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像课件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强烈的感染。5、搭建习作展示平台,在教室里展示学生优秀习作成果,或者编辑学生个人作文集,亦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和表现欲。总之,要采取多种途径,让学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习作中去,习作成功指日可待,因为“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

    三、 积累素材——习作教学成功的基石
    知识在于积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使其能有意识地、自觉地捕捉出现在学习、生活中的人、事、景、物。
    首先,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多读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视野,开拓他们的视野。读课外书有利于积累词语、名句、佳段,也有利于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证明了读和写的紧密关系,博览群书,是与古今中处的大师们对话,是接受前人思想光辉的沐浴,是从人类精神文化遗产中摄取人文的和精神的营养。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和质量,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阅读指导,抓好几件事:1、根据课标的要求,对不同年段学生提出相应的课外阅读要求。例如: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2、做好读书的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3、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可以有效地积累词句,并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比如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读书笔记展览等。
    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一是校内内活动。比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出版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二是校外活动。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就近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亲身体会。如利用农村小学特有资源,让他们到田野里参加劳动,,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禽畜、植物或一处景物,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其三,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如就我县来说:1、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美丽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我们的传统节日习俗和地方风俗习惯都比较丰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因地制宜,结合特殊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其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习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如收割稻谷、种玉米等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例如,可结合农忙时节,结合亲自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四、科学训练——习作教学成功的保证
    积累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训练则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以下是作文训练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是循序教学法。作文教学应当按照由读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教师要改掉“三年级作文起步”的传统教学观念,重视低年级作文的启蒙教学,坚持从一年级起抓说话、写话训练,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然后一个年级一个年级扎实地抓下去,一个年级一道台阶,各有训练的重点,逐年达标,环环紧扣,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在进行作文训练时,可以让学生从一句完整的话写起,然后过渡到段,过渡到篇,从写简单的一两句话逐渐达到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二是读写结合法。教科书上选用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是很好的范例。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揣摩文章思路,从而借鉴表达方法,做到读和写紧密结合,学以致用。老师要善于不同的课文安排相应的练笔。比如学了《理想的风筝》一文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通过具体事例从几个方面写人的方法,写身边的一个人,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走,自然就能写会写了。经过这样长期训练,习惯成自然,以后学生每当读了好文章,就会积极模仿,自觉拿起笔来写作文。
三是自批互改法。“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改作文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学习活动,而学生间的互相批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作者有好处,对改者也有好处,更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体现。崔峦老师说过:“交给老师的是学生改不动了的作文。”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适时放权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改和相互批改作文。如: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怎样用符号批改,提出批改的要求和如何写评语等等,这样,就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文,又扩大了读者队伍,同时促进了交流、学习和提高。
    四是激励讲评法。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因此老师要及时讲评学生的作文。此外,讲评的时候宜用激励法,尽可能多给学生表扬。人人都爱听表扬的话,尤其是小学生。讲评的时候要使尽可能多的同学通过老师的总评得到激励,心里边感动热呼呼。表扬要面向全体,要把赞美的语言给更多的学生,甚至表扬差生。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应该怎样写,激起他们对下次习作的渴望。

    改变农村习作教学现状,提高农村习作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任重而道远。以上仅是笔者在改进农村习作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转变教学行为,立足改革,放眼未来,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2-4 10:47
中国教育报:教师质量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
——写在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教授新作《教育公平论》出版之际

  在当前促进教育均衡的各项措施中,除了加强各地各校硬件的标准化建设外,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均衡发展当属根本之策

  ■本报记者 程墨 罗曼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近日推出新作《教育公平论》,该书连同此次他代表长江教育研究院向两会提交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十条建议”(以下简称“十条建议”),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因为200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义务教育免费,周洪宇被称为“周免费”。他认为,教育改革的关键点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他提出,中国可以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将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获得教师职位的公办教师的身份确认为教育公务员。

  近日,本报记者就教育公平与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采访了周洪宇教授。

  教育公平是世界性教育热点

  教育公平成为国内的一个热点问题,应该说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人们生活达到一定水准之后的必然诉求。

  记者:您推出新作《教育公平论》,而正在召开的两会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教育公平,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您有备而来?

  周洪宇:这并不是一种巧合。2006年10月,我到北京参加时任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主持的“教育公平与教育体制改革”重大课题调研座谈会,为十七大报告作理论准备。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同志跟我聊起教育公平这个热门话题,他建议我尽快将多年来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成果整理出来,写一本有特色的《教育公平论》,以推进教育公平的实施。该建议引起了我的思考,最终诞生了这本书。

  记者:关于教育公平方面的著作和研究最近几年也比较多,这部著作有何特色和不同之处?

  周洪宇: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实践的特色。该书以教育公平问题为主线,从全球视角去研究与审视教育公平理论与实践,将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置于世界大背景之下加以思考与探索,并将我多年来对教育公平的思考与建议纳入其中,如义务教育免费、合理投放高考录取名额等。另外,我还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而提出的立法建议纳入书中,如修改义务教育法的建议、制定终身教育法和特别教育法的建议等。

  记者:教育公平问题突然热起来,是否有深层次原因?

  周洪宇:教育公平近几年成为国内的一个热点问题,应该说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人们生活达到一定水准之后的必然诉求。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均GDP的不断上涨,人们对社会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分配合理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传统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既不能完全满足社会转型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需求,许多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记者:从国际上来看,教育公平似乎也是一个热点话题。为什么?

  周洪宇: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视“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只不过不同国家“教育机会均等”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方式各不相同。我在书中选取了英国、美国、日本、南非、巴西、印度、古巴、越南、朝鲜等9个国家作为代表,这些国家当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通过介绍各国致力于教育公平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为我国的教育公平实践提供借鉴。

  教育公平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公平实现的每一步都需要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记者:普通民众对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比较关注。过去人们可能更关注能否上学、能否上大学的问题,现在则关注能否上好的学校、好的大学。这是否说明教育公平是我们要面对的永恒性教育问题?

  周洪宇:教育公平是实现全民教育的必由之路,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各国经验表明,实现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和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从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上来看,我们主要是通过教育改革来促成教育公平,而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其实施效果难以在短时期内立竿见影。从结果上来看,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相对的公平。因此,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公平实现的每一步都需要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公平问题是什么?

  周洪宇:现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比如缩小区域内校际间的差距、解决区域内学校间发展不均衡等。

  促进师资均衡发展是重要保证

  教育公务员具有“公务性”与“专业性”的双重身份,这有利于保证教师的工资待遇,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该制度将有利于解决教师轮岗、区域内流动性问题,也有利于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

  记者:今年您代表长江教育研究院提交的“十条建议”全都涉及教师政策与教师培养,为什么您如此关注教师质量问题?

  周洪宇: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难点是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的关键点是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包括: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过低,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不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师资力量发展严重不平衡,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不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等,导致我国教师队伍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现阶段,我国区域内校际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危及教育公平,带来了一系列诸如择校、教育乱收费、教育机会不均甚至腐败等社会问题。在当前促进教育均衡的各项措施中,除了加强各地各校硬件的标准化建设外,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均衡发展当属根本之策。

  记者:您提出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是否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证?其可操作性有多大?

  周洪宇:关于教育公务员制度,此前已有很多人提过,说明这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公务员制度在一些国家已有先例,如日本《国家公务员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就规定,公立学校的中小学教师是国家公务员,但不是一般的公务员,因为其行政级别不能升迁。但同时,教师除了一方面享受公务员的待遇外,另一方面还要享受教师该享受的待遇,如每年寒暑假带薪休假,教师进修的权利等,并履行相应的义务。由于教师和公务员两种职业还是有一些各自的特点,因此称之为国家教育公务员,以便与公务员区分。法国、德国是将教师纳入公务员的行列,英国、美国教师则是公务雇员。

  记者: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的最大益处是什么?

  周洪宇:实行教育公务员制度的最大益处是明确教师的工作性质,为彻底解决教师待遇问题奠定制度基石。如果教师的身份不能明确,教师的地位就难以保障。目前,我国教师是事业编制,尽管《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法》也有类似规定,但这一法律规定一方面没有很好地落实,另一方面仅局限在工资收入水平上,公务员所享受的各种津贴、补贴,教师实际上都很难享受到。尤其是在一些财政收入欠佳的县市,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确实存在实际困难,相关政策又缺乏明确、强制性规定。待遇问题直接影响到师范院校的招生质量,影响到现有教师队伍的稳定。

  记者:教育公务员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务员有何区别?

  周洪宇:教育公务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务员,它既是公务员,又有其特点,具有“公务性”和“专业性”的双重性质,不能完全按照一般公务员的方式进行管理。我相信,教育公务员的建立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加强和教师权益的保障。

  记者:目前,在中国实行教育公务员制度的最大障碍在哪里?

  周洪宇:目前看来,我国实行教育公务员制度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问题。因为教育公务员兼具公务性和专业性,而公务员的主管部门是人事部门,教师的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门。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意味着要对现行的《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修订,难度比较大。我认为当前实行的教师绩效工资就已在实行教师和公务员同等待遇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记者:您提出,实行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是促进区域内各校师资均衡发展并整体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什么?

  周洪宇:所谓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是指一名教师在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几年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安排他轮换流动到其他学校任教,以保证各校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的试点,如安徽铜陵、沈阳和湖北省等。从实施的情况看,这一制度对缩小区域内校际间师资水平的差距,改善贫困地区学校、薄弱学校的师资状况,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效果是明显的。但由于是在起始阶段,各项政策和法规还欠完善,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另外,这项建议和教师公务员制度是联系在一起的,换句话说,不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就不可能全面地实行教师轮岗制度。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2-4 11:34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2-4 16:45
阅读治疗

    “阅读治疗”(Bibliotherapy)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biblion”(意为“书”)和“therapeio”(意为“治疗”)。阅读治疗又被翻译成阅读疗法、书目疗法、读书治疗、读书疗法等。Berry(1978)提出,阅读治疗是指人们在对文学作品尽可能共享的基础上发展出某种技能,借助于此治疗者与参与者之间能建立良好互动。
    Morris-Vann(1979)最先把阅读治疗称为“指导性阅读”,并指出这一疗法的优点:作为一种技术,它可以帮助儿童正视自己的情感问题并宣泄出来,这种宣泄可能是朝向他人,也可能是朝向自己的。

  阅读治疗的步骤
    1、建立治疗关系
    治疗者深入了解儿童的个人发展情况,意识到并理解儿童的感受、情感和行为。真诚理解与关心儿童和他们的问题,并将理解与关心同儿童交流。做有效的倾听者。
    2、评估冲突并选择咨询治疗策略
    首先必须确定冲突是存在于所有儿童中的普遍发展性问题,还是只有少数人经历的情景性冲突;
    尤其重要的确定问题是不是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关键问题;
    评估问题的严重性和对儿童综合功能的影响程度;
    最后,治疗者需要确定这种冲突是需要个别的还是团体的辅导,或者是否可以在一个大团体的活动中解决。给儿童造成影响强烈的创伤性事件往往应当在个体评估活动中处理。
    3.选择作品
    选择书籍就是为儿童寻找“完美匹配”。了解儿童、认清儿童的冲突及预习文学作品这三个要素对选择合适的作品实施阅读治疗至关重要。
    4、帮助儿童获得体验
    儿童在阅读或倾听故事时,他们经历认同、宣泄和领悟。讨论某一本书,做一些延伸活动,能够帮助儿童洞悉他们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行为。作为通过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而获得领悟的结果,儿童通常能作出有利于化解冲突和改变态度或行为的决定。

  常用于阅读治疗的几类书籍
    短故事或小说
    自传或其他非小说类纪实文学
    自助书
    童话故事
    图画书

  可供选择的六个主题的书
    关于“成长”
    关于“普遍发展问题”
    关于“理解父母和家庭”
    关于“童年危机”
    关于“残障儿童”、“学习障碍儿童”
    关于“阅读治疗”本身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2-4 16:46
中国现代名家写景美文436篇 《总有那一片蛙声》古清生
《重床值得留恋》郭沫若
《终南山幽趣记》周沙尘
《赞成都百花园》钟树梁
《又是花灯满街》阿单
《游子心衷》古清生
《一朵小花》古清生
《谒司马迁祠》李镜
《野旷天低树》杨闻宇
《喜重拜英灵意气舒——杭州西湖游记》钟树梁
《西部系列:黄河源的狼》刘元举
《无妨人自纵心游——昆明西山游记》钟树梁
《松堂游记》朱自清
《石湖》郑振铎
《上梁山——鲁西南行简》峻青
《园子里的春天》
《天涯》吴伯箫
《潭柘寺戒坛寺》朱自清
《太平湖之春》吴象
《苏州拾梦记》柯灵
《山阴五日记游》
《三访雁荡山》竹子
《蓉城花会》曾克
《去到南方的山岗上》古清生
《秋荔亭记》俞平伯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纪游》周沙尘
《南岳纪游》洪周肖琦
《南游杂感》老舍
《牡丹园记》严阵
《锦江春色来天地》钟树梁
《记游桃花坪》丁玲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叶圣陶
《黄河梦》海飞
《还乡》雷达
《花重锦宫城——成都花会随笔》钟树梁
《花溪一日间》陈伯吹
《花城》秦牧
《湖畔夜饮》丰子恺
《桂林山水》方纪
《桂湖与杨升庵祠》钟树梁
《故园春》柯灵
《故都之旅》孔另境
《古刹──姑苏游痕之一》王统照
《高原名城——大理》周沙尘
《访修缮后的布达拉宫》李佳俊
《峨眉天下秀》黄炎培
《钓台的春昼》郁达夫
《大明湖之春》老舍
《春雨》楚笛
《春游颐和园》沈从文
《春游》成仿吾
《春日游杭记》林语堂
《春风吹临的湖畔》古清生
《窗》钱钟书
《成都武侯祠》钟树梁
《成都的春天》刘大杰
《长城春色无限好》王含英
《不肯去观音院》丰子恺
《北京的春天》古清生
《北平的春天》周作人
《北大河》刘半农
《白马湖》朱自清
《巴莱崖壁画》凌渡
《鞍山印象》高洪波
《爱晚亭》谢冰莹
《“竹影斋”主人自白》周沙尘
《祭黄帝陵》林祖涵
《西湖即景》于敏
《雷峰塔下》庐隐
《高原名城——大理》周沙尘
《游南三联岛》周立波
《“竹影斋”主人自白》周沙尘
《南京印象》朱自清
《昆明的雨》汪曾祺
《西昌月》高缨
《草堂之春》钟树梁
《春日游杭记》林语堂
《绿》朱自清
《梦游》佚名
《湖畔夜饮》丰子恺
《海上的日出》巴金
《白水祭》朱自清
《长白山下》峻青
《贵池傩》余秋雨
黄山松》丰子恺 四季之夏 《云冈》郑振铎
《游武汉龟蛇二山》黎少岑
《游牧民族的摇篮》翦伯赞
《游孟姜女庙》韩少华
《游林国,谒林森墓》钟树梁
《幽静的峡谷——樱桃沟》周沙尘
《映日荷花别样红——新都桂湖游记》钟树梁
《银杏》郭沫若
《依然虹影卧南炀》王文忠
《野花凄迷》匡燮
《窑洞,留下几多梦》赵熙
《扬子江恋歌》白帆
《喧然名都会》钟树梁
《香溪》菡子
《香港》徐志摩
《闲话香港》高洪波
《西望嘉峪关》古清生
《西部系列:柴达木--你如何打发寂寞?》刘元举
《西部系列:柴达木的骆驼》刘元举
《武汉的夏天》池莉
《我在新疆看见了飞碟》池莉
《天子山一日》峻青
《天池浩渺明镜浮空》周沙尘
《思念的城市》刘钫
《蜀中胜景在嘉州——乐山乌尤寺大佛寺游记》钟树梁
《沈阳一日》高洪波
《桐庐行》柯灵
《驮马》施蛰存
《听雨听风入雁山》周瘦鹃
《天池探胜》季景
《天池》刘白羽
《泰山风光》吴组缃
《雨中之城》韩浩月
《扇子崖》李广田
《汕头与潮州》杜重远
《山湖草原》李若冰
《山海胜境北戴河》周沙尘
《三湘七泽散记》周沙尘
《囚绿记》陆蠡
《青蓉略记》老舍
《青龙桥站》冰心
《青海塔尔寺记游》杜书瀛
《青海湖纪游》赵淮青
《青海湖,鱼鸟的乐园》周沙尘
《青岛海景》蹇先艾
《奇峰绿树绕古寺——中岳嵩山风光》顺淇
《葡萄沟写意》石英
《南京》朱自清
《内蒙风光》老舍
《内蒙访古》翦伯赞
《变形木与洋菊花》陈染
《妙峰山下的玫瑰谷》周沙尘
《蒙自杂记》朱自清
《煤烟》叶灵凤
《漫游小五台》侯金镜
《漫游日记两则》舒新城
《落日》林遐
《落马》高洪波
《庐山游记》丰子恺
《庐山面目》丰子恺
《六榕寺里一花塔》钟树梁
《留在阳光里的辙印》王兰玲
《流放者的土地》余秋雨
《力与美的交响》叶廷芳
《昆明雨》高洪波
《昆明的雨》汪曾祺
《昆仑山的太阳》刘白羽
《快阁的紫藤花》徐蔚南
《巨像》聂绀弩
《镜泊湖》臧克家
《镜泊湖,火山的杰作》周沙尘
《黄山小记》菡子
《黄海游踪》苏雪林
《皇家园林热河行宫》周沙尘
《沪溪·浦市·箱子岩》沈从文
《红河谷的仙人脚迹》阿里
《横断山脉纪行》关山
《鹤兮归来》峻青
《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花淀》孙犁
《海南杂忆》茅盾
《哈尔滨》靳以
《桂林的山》丰子恺
《观莲拙政园》周瘦鹃
《故都消夏闲记》张向天
《姑苏小记》毕克官
《公园》萧红
《高原雪》高洪波
《飞翔在高原》高洪波
《访鉴真故居》王西彦
《鼎湖山游记》曹思彬
《大漠古城》赵丽宏
《大理漫记》冶秋
《搭错车》古清生
《翠微赏柏》周沙尘
《翠满九寨沟》周沙尘
《翠湖心影》汪曾祺
《城隍庙礼赞》搂适夷
《车窗外》蹇先艾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徐志摩
《长白山一日》沉浮
《长白镜湖记》陈洪山
《长安道上》孙伏园
《沧海日出》峻青
《汴洛之游》孙席珍
《边疆风貌》碧野
《边防线上——两帧老照片谈趣》高洪波
《北海漫写》高长虹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徐志摩
《芭蕉花》郭沫若
《爱莲新说》周沙尘
《啊,塞罕坝》峻青
《妙峰山琐记》序 顾颉刚
《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
《园林城中一个小庭园》何为
《乌篷船》周作人
《济南道中(选录)》周作人
《依旧沈园》张雨生
《杜鹃枝上杜鹃啼》周瘦鹃
《秦淮河之游》鲍思洛
《从“桨声灯影”说起》余斌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雨中登泰山》李健吾
《城隍庙礼赞》搂适夷
《夏天的旅行》艾芜
《永远的黄河》古清生
《紫竹院观钓》古清生
《峨眉天下秀》黄炎培
《快阁的紫藤花》徐蔚南
《香炉峰上鸟瞰》徐蔚南
《故都消夏闲记》张向天
《皇家园林热河行宫》周沙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周沙尘
《边疆风貌》碧野
《雾瀑观虹》李芷和
《横断山脉纪行》关山
《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冯牧
《大理漫记》冶秋
《大漠古城》赵丽宏
《鼎湖山游记》曹思彬
《夜游珠江》关振东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葡萄沟写意》石英
《留在阳光里的辙印》王兰玲
《姑苏两日游》于敏
《观莲拙政园》周瘦鹃
《山海胜境北戴河》周沙尘
《昆明的雨》汪曾祺
《桂林的山》丰子恺
《掷钵庵消夏记》苏雪林
《鞍山印象》高洪波
《山湖草原》李若冰
《阳关道上》张行
《漫游小五台》侯金镜
《啊,塞罕坝》峻青
《青云谱》峻青
《雪山景物记》张孟良
《雾里峨眉山》吴祖光
《沪溪·浦市·箱子岩》沈从文
《黄海游踪》苏雪林
《荷花淀》孙犁
《岳麓山和桔子洲头》李霁野
《新疆半月记》老舍
《废园外》巴金
《独秀峰》谢冰莹
《天山景物记》碧野
《珠穆朗玛峰的夏日奇景》王小白
《北平的四季》郁达夫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徐志摩
《半篇莫干山游记》丰子恺
《白马湖》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俞平伯
《荷塘月色》朱自清
《扬州的夏日》朱自清
《外东消夏录》朱自清
《庐山游记》潘岳
《回音壁》古清生
《西京胜迹》张恨水
《寂寞天柱山》余秋雨
四季之秋 《在赣江上》冯至
《伊犁河谷》刘白羽
《巷》柯灵
《乡情绵绵游名园》周沙尘
《西望翠微》焦菊隐
《苏州漫步》陆文夫
《神游中南海》周沙尘
《外滩公园之夜》万迪鹤
《陕北八月天》史小溪
《山水之间散记》周沙尘
《山水》李广田
《沙坪的美酒》丰子恺
《塞外野店》峻青
《秋在雾社》伍稼青
《秋游圆明园遗址》周沙尘
《秋游十三陵水库》周沙尘
《秋天没有出远门》离离
《清华园之菊》孙福熙
《钱塘潮》乐维华
《钱江看潮记》丰子恺
《千年庭院》余秋雨
《祁连雪》刘白羽
《鸥盟》高洪波
《难忘的索溪峪》峻青
《南行杂记》朱自清
《六城颂》靳以
《流浪京都》古清生
《林带之歌》周沙尘
《历史的后院》翦伯赞
《雷峰塔下》庐隐
《眷恋鸟岛》邢秀玲
《交河风景》杨羽仪
《家》丰子恺
《黄山秋行》黄秋耘
《黄河之水天上来》刘白羽
《海湾花园——厦门》周沙尘
《故都的秋》郁达夫
《姑苏两日游》于敏
《民族千年凝聚力——香港杂忆之四》钟树梁
《香港的吃和“食街”——香港杂忆之三》钟树梁
《九龙公园——香港杂忆之二》钟树梁
《港九的地铁——香港杂忆之一》钟树梁
《佛国初旅》孔另境
《废园外》巴金
《飞雪岩》郭沫若
《罗布林卡花争妍》袁光厚
《访沈园》郭沫若
《访八大山人的故居》屠岸
《敦煌秋日》刘白羽
《敦煌漫记》杨可扬
《滇行短记》老舍
《滇西北踏金》刘鸿渝
《登蓬莱阁》峻青
《初访古隆中》周沙尘
《朝“武当”》藏克家
《长江源头行》杨凤栖
《北平之恋》谢冰莹
《北固亭——江南随得笔》袁鹰
《北平西山的红叶》熊佛西
《包头札记》周沙尘
《半日的游程》郁达夫
《白门秋柳》黄裳
《秋收散板》彭学明
《山中生明月》王前锋
《水乡怀旧》周作人
《中秋的月亮》周作人
《雨的随想》汪国真
《焦山望月》丁谛
《秋魂》刘增山
《西湖梦》余秋雨
《秋日行吟》郭枫
《快意在秋天》曹正文
《千山笔记》马力
《秋雨》张爱玲
《秋韵》宗璞
《西湖秋意》赵丽宏
《天目山中笔记》徐志摩
《半日的游程》郁达夫
《碧云寺的秋色》钟敬文
《报秋》宗璞
《闸》柯灵
《济南的秋天》老舍
《桃园杂记》李广田
《再游北戴河》陈衡哲
《我向往祖国的大西部》冯其庸
《访八大山人的故居》屠岸
《寻秋记》伍稼青
《山水之间散记》周沙尘
《登古长城记》峻青
《敦煌漫记》杨可扬
《陶然亭》张恨水
《香山红叶》杨朔
《云冈漫记》谢庆荣 于振华
《初识小莲庄》汪宏钰
《访沈园》郭沫若
《在绍兴》佚名
《游鉴湖》许钦文
《再到青龙桥去》佚名
《敦煌秋日》刘白羽
《在半片绿叶上旅行》周沙尘
《滇行短记》老舍
《黄河之水天上来》刘白羽
《在草原上》端木蕻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难忘的索溪峪》峻青
《在玄武湖畔》李金发
《禹迹寺》周作人
《山中避雨》丰子恺
《故都的秋》郁达夫
《长江寻梦》布老虎
《长白山下》峻青
《流浪京都》古清生
《秋的公园》茅盾
四季之冬 《忆上海》靳以
《寻找疏勒河》庐野
《雪域之魂》肖平
《雪夜长安街》海翔
《新旧上海》萧乾
《松江半日游》郑伯奇
《上景山》许地山
《赏菊狮子林》周瘦鹃
《山水》李广田
《热带植物的大家庭》周沙尘
《秦淮暮雨途中》倪贻德
《漂泊京都》古清生
《龙门印象》萧殷
《离别西海固》张承志
《崂山绛雪》叶楠
《枯水孟达峡》张承志
《旧京速写》贺昌群
《江上杂记(三)》黄裳
《江上杂记(一)》黄裳
《江南落雪》古清生
《济南选胜》马公愚
《纪元旦》林语堂
《回乡》古清生
《海上的日出》巴金
《海》吴伯箫
《桂林的受难》巴金
《孤岛大年夜》朱雯
《峨眉山下》郭沫若
《钓鱼台》陈学昭
《淀山湖之游》峻青
《丹黄朱翠话香山》周沙尘
《处处红云岛》周沙尘
《长安寺》萧红
《长安街上》古清生
《边山雪》李志君
《北平》郑振铎
《北国的雪》古清生
《二闸与公主坟专号》引言 焦菊隐
《灯》巴金
《石板路》周作人
《鸭窠围的夜》沈从文
《峨眉山下》郭沫若
《一碧万顷三门峡》张毕来
《雪》鲁彦
《忆北平的旧岁》张向天
《丹黄朱翠话香山》周沙尘
《处处红云岛》周沙尘
《离别西海固》张承志
《阳关雪》余秋雨
《鹤兮归来》峻青
《淀山湖之游》峻青
《揭穿了一个历史的秘密》翦伯赞
《祁连雪》刘白羽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泰山石刻序》老舍
《新疆风土杂记》茅盾
《上海大年夜》茅盾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13 08:48
许新海:农村孩子的眼神因阅读而闪亮




  ■读书故事



  阅读是我最大的财富。上世纪70年代初的农村,正在读小学的我没课外书读,就反复读课本。每学期末,我都基本上能将课本倒背如流,假期时,同龄的伙伴都去帮家人卖瓜果赚钱,只有我躲在家里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本……就这样,长得颇为结实健壮的我,还落了个“憋房小姐”的绰号。



  当然,伴随童年绰号而来的是优异的学习成绩。初中毕业,我成为家乡当年唯一一个考进师范学校的学生。师范毕业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爱阅读,我又开始边工作边求学,直到读完哲学博士学位,阅读对我来说已经和呼吸一样自然。生命因阅读而丰富、精彩——这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我的亲身感受,所以无论对孩子还是大人,我总会不遗余力地试图去感染他们,希望他们也爱上阅读。



  记得1992年我当上东洲小学校长时,在那只有两间平房的学校里,我许下了一个心愿:这里毕业的孩子无论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一辈子喜欢读书。



  为了让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我和老师们绞尽脑汁,最后决定在低年级孩子中开展“日记画”活动,孩子回家后讲学到的故事并绘画,由父母记下文字。为了避免强制推行引起父母的反感,当时特别申明“父母自愿参加”。但开展一段时间后,我们为做得出色的父母、孩子合作的“日记画”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展览。如我所料,展览在父母中引起轰动,展览之后,全部家长都积极加入了“日记画”的行列,由此不仅推动了家庭教育,也大大促进了亲子阅读的开展。



  2005年,我被任命为市教育局副局长,上任第二天,我就带领几位同事去了一所农村小学。那一次,同行的几位从未到过农村小学的老师当场流泪了:村小的孩子们眼神纯真而呆滞,教室墙壁光秃秃的,除了课本之外,压根儿无书可读!



  半年内我带同事跑遍了海门全市60所农村小学,有了这样的经历,接下来4年中推行的农村学校“图书漂流”活动,就真正落到了实处。但是,我心里很清楚,一所学校、一间教室里,阅读是仅仅作为一种形式还是真正成为内容,决定权往往取决于校长和老师。我坚信爱读书的校长、老师,肯定会教出爱读书的孩子,因此除了为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而创造必需的硬件条件之外,我还千方百计“威逼利诱”校长、老师们读书。



  记得2007年的一天,我买了100本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送给全市的校长——这“威逼”的潜台词非常明显。但我也进行“利诱”:把校长们召集在一起,利用整整半天时间,亲自和他们一起共读了该书中论述阅读的章节。



  共读结束几天后,有一位50多岁的校长主动找到我,说:“你发书给我时,我真的非常生气,觉得你为什么要这样逼着我读呢?我做了那么多年校长,从来不读书的,我觉得我的工作干得也不错。可我读完那一部分后,真是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忍不住一直读完了它。”



  就是这位自称“从来不读书”的校长,在读完这本书后,不仅自己开始读书,还开始买书发给学校的其他老师读。



  这些年来,发生在我身边的类似的故事有很多。我在全国各地的报告中,经常会讲到这些真人真事,而真实的故事往往是最能感染人、激励人的。有一次,我应邀到云南楚雄开一场讲座,一下飞机就被告知有1000多人在会场等着我,他们大半是来自偏远山区、坐几小时车才赶到现场的山区教师。于是我午饭都没吃,只喝了几口水,就开始交流我这些年将阅读贯彻落实到教育细节中的经验,其中就涉及大量此类事例。校长、老师们倍受鼓舞,讲座原定3个小时,最后我却被堵在台上不能离开,饿着肚子一口气讲了6个多小时。



  正因为讲述这些故事,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故事: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香港陈一心家族基金会发现我在阅读研究与推广上进行了多年探索,主动与我联系,希望我能在阅读上做一些可供全国推广的项目。2008年年初,基金会对海门进行实地考察后,决定提供近38万元资助我们开展儿童阶梯阅读项目。这些钱,我们除了为孩子购买最适合各年龄段的图书,还为孩子积极开发出富于个性而又有效的阅读指导。项目实施两年多,基金会对我们的研究成果很满意,又批准了一个“0到6岁社区阅读”的新项目,帮助我们在社区里推广阅读……



  朱永新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想,其实推动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阅读——是我阅读社会的过程。从爱阅读到推动阅读、从自己到他人、从孩子到教师、从学校到社区、从家乡到各地——是阅读让我在成年之后还能一直成长,这种感觉是超越一切的幸福。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