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27 05:45
标题:
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
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
目
录
一、
研究
背景及目的
(
1
)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
1.
研究内容
(
2
)
1.1
互联网用户
(
2
)
1.2
互联网使用的特征
(
2
)
1.3
对互联网的态度
(
2
)
1.4
互联网与大众媒体接触
(
1
)
1.5
互联网与人际交流
(
3
)
1.6
互联网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的影响
(
3
)
1.7
概念框架
(
3
)
2.
研究方法
(
4
)
2.1
调查地点
(
4
)
2.2
抽样
(
4
)
2.3
调查实施
(
4
)
2.4
样本加权
(
5
)
三、
互联网的使用状况
(
6
)
1.
用户
(
6
)
1.1
用户定义
(
6
)
1.2
用户的特征
(
6
)
1.21
性别
(
6
)
1.22
年龄
(
6
)
1.23
文化程度
(
7
)
1.24
配偶状况
(
7
)
1.25
职业
(
7
)
1.26
家庭收入
(
8
)
1.27
电脑与互联网资源占有率
(
8
)
2.
非用户不上网的原因
(
9
)
3.
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状况
(
9
)
3.1
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
9
)
3.2
上网方式
(
10
)
3.3
上网地点和平均每周上网时间
(
10
)
3.4
上网频度
(
11
)
3.5
经常使用的网站
(
11
)
3.6
使用网站的语言类型
(
12
)
3.7
电子邮件
(
12
)
3.8
ICQ
、
BBS
和聊天室
(
13
)
3.9
互联网各种功能的使用
(
13
)
3.10
使用互联网做什么
(
14
)
3.11
网上购物
(
15
)
3.12
对网络信息和新闻的信任程度
(
16
)
3.13
用网的困难
(
17
)
4.
对互联网的态度
(
17
)
四、
互联网的影响
(
19
)
1.
互联网媒介使用
(
19
)
1.1
媒介接触时间
(
19
)
1.2 信息来源
(
21
)
1.3 娱乐来源
(
23
)
1.4 媒介需求
(
25
)
2.
互网与人际交流
(
27
)
2.1 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
27
)
2.2
使用电话的频度与时间
(
27
)
2.3
经常保持联系的朋友的数量
(
28
)
3.
互联网对开放观念及行为的影响
(
29
)
五、
主要结论与分析
(
31
)
附件:
总概念框架
(
33
)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08-8-27 05:48
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
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
(成人部分)
郭良
卜卫
本项研究得到
国家信息化办公室
的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01年4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
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
项目主持人:
郭
良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卜
卫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副研究员
项目顾问:
柯惠新
北京广播学院
教授
项目抽样与统计负责人:
刘晓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实地调查负责人
:
雷
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
本调查报告的著作权归项目主持人所有
欢迎引用本调查报告的数据、图表和结论。
在所有引用本报告数据、图表和结论的地方必须注明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00
年关于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
或简称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00
年互联网报告”。
以任何形式全文刊载或部分刊载本报告的内容(少量引用除外),必须获得著作权人的同意。请通过下述方式与著作权人联系: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
5
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100732
)郭良
传
真:+86 -(010)65137826
电子邮件:
chinesewip@yahoo.com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