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如何教育需要多一些实证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12 18:26
标题:
如何教育需要多一些实证研究
如何教育需要多一些实证研究
文
/
周新桥
学校教育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分别涉及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第一个问题似乎不需要教师回答,因为国家教育方针已明确规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对教师来说,第二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教育目的必须由教育内容和过程包括教育途径或方式、方法去落实。
面对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亦即如何选择培养人的途径、方法和方式,教师有很大的自主权,如可以用利用这种途径,也可以通过那种方法,还可创造出许多新的教育方式。教师有很大的自主权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的职业是个体化、个性化的,每一个教师都面对着特别的群体,教育的途径也与特定的情景有关,即使有两位老师使用同样的讲授法教育学生,你去听听就不难发现,两位老师的讲授风格、讲授过程等也会有不同,有时差别还会很大。
尽管如此,教师还是得经常反思“如何教育”的问题。首先,教师应明确所选择或运用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需要反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途径或方法而不选择另外的途径或方法;其次,教师的教育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需要遵循规律,教师的教育即教师选用的途径或方法是否符合规律则需要经过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圣西门、孔德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在教育上有很多应用,仅举几例:
例一: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注⑴)
教学中暗含一种假设:“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必须增加课业负担”,果真如此吗?上海教科院普教所研究人员对上海23所中小学6505名学生调查发现,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不大,甚至有轻微的负相关;学生课业负担主观感受更与学生成绩呈倒“U”型:学生课业负担太轻不是最好,负担太重最差,负担适度最好;家教次数愈多,成绩反而愈差。
例二:小学生数学学习最佳年龄的实证研究(注⑵)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年龄是1年级还是2年级?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根据脑科学的研究成果:“1年级小学生的特征是语言模仿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差”,取消小学1年级的数学课,用其余4年完成5年的教学内容。实践证明,1年级要花3课时的教学内容,到了二年级只要1课时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时间的教学效率。
例三:品德教育的实证研究(注⑶)
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如何?专家学者对幼儿园和学校学生的品德进行调查研究,从幼儿、中小学生到大学生三组调查结果说明,现阶段,从幼儿、中小学生到大学生,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普遍存在严重问题。
例四:家庭背景对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注⑷)
家庭背景对学生有什么影响?经调查我校初一学生发现,在家庭背景中的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子女数量、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和本地户籍等五个因子中,与学生学业成绩呈显著相关的是父母文化程度,呈强相关的是家庭子女数量和父母职业,呈中等相关的是家庭经济收入和本地户籍。
由上可知,教育的实证研究能帮助教师们正确认识教育规律,把握教育的本质属性。但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和教师对实证研究并不重视,“人云亦云”或“自以为是”的现象很普遍,如在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看法:“课时越多学生成绩越好”、“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好”、“作业越多学生成绩越好”、“考试越多学生成绩越好”、“经济发达地区学生难教”、“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难教”、“学生厌学是家教不严”、“学生学习成绩差是学生智商低”等等,其中许多认识或判断并没有经过相关的实证研究加以说明或支持。显然,如果说一些教师常常是受到一些错误教育观念的误导而“稀里糊涂的教”,或者说教师受自身经验的局限而“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则似乎并不言过其实。
教育实证研究既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研究过程,更是一个教育反思过程。我们倡导学校和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多进行一些实证研究,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理性,能使我们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做得越来越好。
注:
⑴汤林春: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上海普教科研网,
http://www.pjky.com/article.asp?articleid=347
⑵
一位校长的科学减负观,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1/04/content_2019091.htm
⑶
http://www.kjjhw.cn/lunwen/jiaoyuxuelei/200611/13376.html
⑷这是我们在校内开展的一项研究。
(本文
2010
年
9
月
6
日
修改)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