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人民文学》开启“行动者”计划 公开征集12个写作项目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0-28 08:20
标题: 《人民文学》开启“行动者”计划 公开征集12个写作项目
《人民文学》开启“行动者”计划 公开征集12个写作项目http://book.sina.com.cn  2010年10月14日  新浪读书

《人民文学》2010年10月刊封面

  《人民文学》杂志10月11日举办“非虚构:新的文学可能性”研讨会,主编李敬泽宣布,该杂志从10月10日起启动名为“行动者”计划,向全国公开征集12个非虚构写作项目,各提供1万元资助经费,同时,在年度人民文学奖中也将增设两个“非虚构作品”奖项。
  李敬泽称,《人民文学》吁请海内外作家和写作者,远离“二手生活”,走出书斋,走向现场,以写作见证时代,以期促进文学整体品质的提升。据悉,目前已有一些著名作家主动提出参与这项计划。
  今年初《人民文学》杂志开设“非虚构”专栏,如在深圳长期打工的萧相风写出的《词典:南方工业生活》等作品,已经被认为是近年来罕见的、深入工厂和工人生活的第一手表达。目前,国内文学界对 “非虚构”这种世界通行的、主流的写作方式的探索还局限在狭窄的领域。
  慕容雪村隐姓埋名在传销团伙中卧底二十三天,写出了《中国,少了一味药》,他提出“行动者”计划的意义在于“讲真话,讲人话”,其中所涉及的事件都是真实的,就发生在当下、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
  在大学任教的评论家梁鸿,回到家乡,对农村生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写出了《梁庄》,她在分享自己的“非虚构”写作历程时,动情地说:“当我们走在中国大地上的时候,矿山、小镇、城市、原野,每一个事件,我们都不应该只是个思考者,还应该试图用大众的眼睛思考问题,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你不仅要感同身受,体会到他们的疼痛和黑暗,还要对他们的疼痛、黑暗那个点位把握得非常准确,你不是在借他们之口说你自己之情,而是要为理解世界找寻新的空间,艺术的构思、语言的推敲首先服务于作品,才能打动人的心灵。”
  著名作家邢军纪分析:“非虚构文学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当中获得再生,从中国悠久的非虚构叙述文学的沃土当中吸取营养,显示出文学独特的优势,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览众山小的盛况。”这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非虚构文学的兴起有着强大的意识形态背景,这个时代虚构不过现实,没有想像能够抵达今天的现实,一切都是在模仿现实,这是我们非虚构主义的依据。”
  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表示:“非虚构概念的提出和《人民文学》这次坚韧的实践,为我们寻找新的文学方向提供了一个重要参照,通过非虚构文学我们看到,文学没有排除在当代社会生活之外,还和重大的心灵事物有关系,这是文学和读者重新建立关联的有效途径之一。”
  李敬泽表示,“行动者”计划将保持充分的开放性,期待报告文学作家加入,也期待小说家、散文家、诗人、评论家的加入,更期待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具有独特生活体验和出色写作能力的普通人的参与。
  附:“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启事
  第一条:“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发起和组织实施。
  第二条:“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的宗旨是:以“吾土吾民”的情怀,以各种非虚构的体裁和方式,深度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表现中国人在此时代丰富多样的经验。
  “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要求作者对真实的忠诚,要求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品质。
  “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特别注重作者的“行动”和“在场”,鼓励对特定现象、事件的深入考察和体验。
   第三条:“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每年公开征集12个行动和写作项目,向每个项目提供1万元资助。
   第四条:“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的征集对象,包括作家、学者、记者,也包括对特定题材和特定领域具有深入体验、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普通写作者。
   第五条:已经完成的非虚构作品,如经审定,符合“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的宗旨和要求,亦可申报并被纳入计划。
   第五条:人民文学杂志社设立“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评审办公室,对有关申报进行初选,由人民文学社委会决定资助项目,并与作者签署合同。
   第六条:资助项目应按计划完成相关行动和写作,最终提交5-20万字的非虚构作品,另附调查及现场图片20幅或相关视频3段。
   第七条:“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资助项目所形成的作品,《人民文学》杂志具有优先全文或部分发表的权利,并支付优厚稿酬。在同等出版条件下,人民文学杂志社有与其他出版机构合作出版有关作品的优先权利。
  第八条:“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2011年度项目自2010年10月10日起接受申报。申报者请在人民文学网站下载申报表格,清楚填写后发往指定邮箱,同时邮寄一份至人民文学杂志社“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评审办公室。已有作品的申报者,须提供作品电子稿和打印稿。
  第九条:人民文学杂志社保留对本规程及各项未尽事宜的解释权。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 05:46
以“吾土吾民”的情怀,以各种非虚构的体裁和方式,深度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表现中国人在此时代丰富多样的经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 05:53
李敬泽吁请作家远离“二手”生活

2010年10月26日  来源:新民晚报 

  吁请作家远离“二手”生活
  《人民文学》公开征集非虚构写作项目
  本月10日,《人民文学》杂志宣布了一项名为“人民大地·行动者”的写作计划:向全国公开征集12个非虚构写作项目,各提供1万元资助经费,并且在年度人民文学奖中增设两个“非虚构作品”奖项,奖金各1万元。
  半个月过去,申请者超过了200人。计划跟踪采访萨哈克族牧者生活的作家李娟,成了第一个获得批准的“行动者计划”赞助对象。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昨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行动者计划”发现新人、挖掘新题材只是初衷之一,更主要的是,要为懒散的作家们驱一驱“懒虫”。
  响应者众多
  “平心而论,当今文坛存在一种风气——一个字,‘懒’!”李敬泽的批评一针见血:“我们周围存在不少的作家,以懒惰为荣,把清高视作品位。一些中年作家收入不菲,对世界的理解全部通过电视和报纸。长年累月靠二手材料来吸收灵感,这是何等被动的创作风气!”
  “离开电视机,离开报纸,离开那些第二手的东西!”李敬泽日前在“非虚构:新的文学可能性”研讨会上强调,所谓“行动者”,就是走向“吾土吾民”,就是吁请我们的作家和那些有志向、有才能的写作者,走向民间,走向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内部。
  据悉,在会议当天,就有四五名著名作家主动提出参与这项计划。半个月来,网络上、媒体上的响应者更是层出不穷。
  最缺“好奇心”
  在交流中,李敬泽也吐出了几段可笑的回忆,有一名作家向他抱怨,一些基层单位不愿接纳作家下生活,于是放弃了预定的写作计划。在这次“行动者计划”中,《人民文学》不会联系车子和饭店,不会给作者联系采访单位。“遇到困难你自己想办法,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是一个写作者工作和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当代文学现状,引起公众的普遍性不满。在李敬泽看来,作家想象力的匮乏,原因之一是对世界所知太少。“为什么有些职场小说的作者文学功底平平,后续创作能力匮乏,处女作却一鸣惊人?生活,因为他们写的是鲜活的生活!”
  他指出,文学的整体品质,不仅取决于作家们的艺术才能,也取决于这个时代作家的行动能力,取决于他们自身有没有一种主动精神甚至冒险精神,去积极地认识、体验和探索世界。“我也希望我们的作家,不要再拿通用的、普遍的经验去把握生活,真正进入具体的、微观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中国作家太缺好奇心了。”李敬泽感叹道。
  “非虚构范本”
  今年初,《人民文学》就开设了“非虚构”专栏,陆续刊发了一系列非虚构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如小说家慕容雪村隐姓埋名在传销团伙中卧底23天,写出了《中国,少了一味药》。
  在大学任教的评论家梁鸿,回到家乡,对农村生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写出了《梁庄》。她在分享自己的“非虚构”写作历程时谈道:“当我们走在中国大地上的时候,矿山、小镇、城市、原野,每一个事件,我们都不应该只是个思考者,还应该试图用大众的眼睛观察问题,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你不仅要感同身受,体会到他们的疼痛和光亮,还要对他们的疼痛、光亮那个点位把握得非常准确。”
  虽然目前,国内文学界对“非虚构”这种世界通行的写作方式的探索还局限在狭窄的领域。但两位写作者梁鸿和慕容雪村的“非虚构”体验也为这个计划开了个好头。“刚开始我也不太清楚在我们这个语境下,作者能够写成什么样的非虚构作品。他俩的尝试让我们心里有了谱。”李敬泽表示:《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计划将保持充分的开放性,我们期待报告文学作家的加入,我们也期待着小说家、散文家、诗人、评论家的加入,更期待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具有独特生活体验和出色写作能力的普通人的参与。
  记者 乐梦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 05:55
80名市民“领证”成为“深圳作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3日  深圳晚报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张型锋报道 日前,80名深圳市民通过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审议,成为市作协会员,获得了市文联、市作协颁发的作家协会会员证书。这80名市民中,“70后”、“80后”为主体,以打工文学为创作题材的创作者占大多数,均在副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
  据市作协秘书长于爱成介绍,深圳是一座热爱读书、文学创作氛围浓厚的城市,从事写作的作者力量包括体制内专业作家、体制内业余作家、非体制内自由撰稿人、打工作家、校园作者、散落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写作者。截至目前,全市坚持持续写作的创作者不少于15000人,非持续写作的文学爱好者数以百万人计。在全市所有创作者中,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70多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300多人,市级作协会员1000多人。剔除重复数字,全市有区级以上作协会员已超过1500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 05:56
最近有消息称,《人民文学》杂志向全国公开征集12个写作项目,提供各1万元资助经费,支持非虚构写作。该杂志希望作家和有志向进行非虚构写作者离开“二手”的东西,走向生活内部。
  “非虚构写作”在此不应简单理解为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之类的创作,援引文艺批评中的一个概念,追求的是“生活真实”基础之上的“艺术真实”,是一种文风的回归。此举能否扭转文学创作对现实生活疏离的沉疴,效果还有待观察。
  如今不少从事文学创作的人,真是变得“聪明”了。与此同时,写作变得“简单”了。正如作家韩少功所指出的,不少作家的写作素材完全来源于报纸和影碟,一则曲折离奇的社会新闻能触发“灵感”,而“写出一个言情小说,也许就是看了几十张爱情片的结果。”原本,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是一名作家才情的体现,可是,一旦脱离现实生活这片土壤,没有开阔的视野与深厚积淀,没有独特的体验与表达,文字再精致,技巧再圆熟,也难以掩盖内容的贫乏,创作题材同质化引发的“撞车”、“抄袭”现象频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该以对现实社会深邃的关注与洞察、以对语言文字情节结构的精心锤炼,引领读者对真善美的体悟。然而现实里更多看到的是一些作者对某种审美趣味、倾向的曲意迎合,这其中可以看到诸如收视率、票房、销售码洋等字眼的威力。固然不乏一些作品“叫好又叫座”,但也有相当多的作家轻易被金钱打造的“鞭子”所驯服,咀嚼“流行”元素,作品虚假成分多,商业化倾向明显。不能超脱于浮躁,也自然留不下根基,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
  最近二三十年,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可谓深广,为世界所瞩目。然而种种变化,在文学创作中缺少印迹;人们的生活变迁、思想脉络缺乏好作品予以观照。如果说,文学如今被边缘化,成了圈子内的自娱自乐,作家与其抱怨读者加速流失,不如问问自己拿出了多少勇气、付出了多少努力,去面对、承担社会使命。
    说文学“在梦游”或是“背叛了生活”,这样的声音难免显得刺耳;“走出书斋,到生活中去”不知道终究能得到多大范围、多深程度的响应。随着时间的沉淀,实力作家们创作理念的自觉回归,期待会有多一点厚重扎实的文学作品呈现。 杨 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 05:58
“人民大地·行动者”写作计划启事

  第一条:“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发起和组织实施。
  第二条:“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的宗旨是:以“吾土吾民”的情怀,以各种非虚构的体裁和方式,深度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表现中国人在此时代丰富多样的经验。
  “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要求作者对真实的忠诚,要求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品质。
  “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特别注重作者的“行动”和“在场”,鼓励对特定现象、事件的深入考察和体验。
  第三条:“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每年公开征集12个行动和写作项目,向每个项目提供1万元资助。
  第四条:“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的征集对象,包括作家、学者、记者,也包括对特定题材和特定领域具有深入体验、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普通写作者。
  第五条:已经完成的非虚构作品,如经审定,符合“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的宗旨和要求,亦可申报并被纳入计划。
  第五条:人民文学杂志社设立“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评审办公室,对有关申报进行初选,由人民文学社委会决定资助项目,并与作者签署合同。
  第六条:资助项目应按计划完成相关行动和写作,最终提交5-20万字的非虚构作品,另附调查及现场图片20幅或相关视频3段。
  第六条:“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资助项目所形成的作品,《人民文学》杂志具有优先全文或部分发表的权利,并支付优厚稿酬。在同等出版条件下,人民文学杂志社有与其他出版机构合作出版有关作品的优先权利。
  第七条:“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2011年度项目自2010年10月10日起接受申报。申报者请在人民文学网站下载申报表格,清楚填写后发往指定邮箱,同时邮寄一份至人民文学杂志社“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评审办公室。已有作品的申报者,须提供作品电子稿和打印稿。
  第八条:人民文学杂志社保留对本规程及各项未尽事宜的解释权。
  人民文学网站:
  邮箱:rmwxfxg@sina.com
  邮寄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人民文学》编辑部 “非虚构写作计划”100125
  咨询电话:65074561
  联系人:曹雪萍
  qq:1207876793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 05:59
非虚构写作能给文坛带来多少新意



关东客

    日前,《人民文学》杂志宣布了一项名为“人民大地·行动者”的写作计划:向全国公开征集12个非虚构写作项目,各提供1万元资助经费,并且在年度人民文学奖中增设两个“非虚构作品”奖项,奖金各1万元。《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称,“行动者计划”发现新人、挖掘新题材只是初衷之一,更主要的是,要为懒散的作家们驱一驱“懒虫”。

    非虚构写作,听起来真的很高深莫测,可却是人家西方已经玩得不愿意再玩的东西了。因为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英国和美国文学勃兴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而如今这种介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非虚构作品”,在美国已经成为历史。

    在虚构写作面临困境的现实语境下,《人民文学》祭出“非虚构”写作的大旗的确有一丝新意。让更多的作家走向民间,走向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内部,可以说已经触摸到了文坛冷落问题的边缘,但并未触及问题的本质。

    相比于路遥、贾平凹等已经成名的大家,现在的作家并不是因为懒而写不出好的作品,而是缺乏生活的历练和积累。其实现在的作家都很勤奋,但勤奋未必就能写得出有分量的作品。“行动者”计划说到底不过是过去作家采风的一个变形而已,原来作家采风是大张旗鼓,车接车送,现在改成有人赞助自己解决住宿而已。

    行动者计划的初衷虽好,可却未必会对文坛产生多大的影响。在我们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尽管有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各种矛盾,但并非所有的焦点问题都可以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使有这样的文学作品,也未必就能获得发表的机会。这有体制的原因更有现实的原因。那个曾经写过《大迁徙》的陕西作家谢朝平不就被警察从北京的家中抓走过吗?

    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那一种形式更好?我只能说是不分高下,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虚构写作多的是想象,而非虚构写作强调的是真实。虚构写作更接近于文学,而非虚构写作更接近于新闻。非虚构写作或许能给文坛带来一丝新意,可却并非拯救文坛的灵丹妙药。文坛的冷清固然与作家的创造力、想象力贫乏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当今作家缺少批判的精神和文人的骨气。那些歌功颂德的文章根本用不着去非虚构,只有那些触及民生疾苦的社会问题才需要我们用非虚构的形式表现出来。

    非虚构写作只是一次尝试,但这或许只是一种尝试,不会成为文坛的主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 06:01
《人民文学》力推“非虚构”
 来源: 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黑龙江新闻网讯 文学期刊的又一个“春天”看似即将来临,在海派《收获》、《上海文学》等文学期刊拿到经费数倍地提高稿费之后,京派也开始行动了——《人民文学》从10月10日起向全国公开征集12个写作项目,并对这些项目各提供1万元资助经费。
  《人民文学》这一举措被冠以“行动者”计划,主编李敬泽介绍,该计划是鼓励作家写“非虚构”作品,远离“二手生活”,离开电视机,离开报纸,走向民间,走向这个时代的生活内部,因为文学的整体品质,不仅取决于作家的艺术才能,也取决于这个时代作家的行动能力。《人民文学》将开始“非虚构”专栏,成规模刊登“非虚构”栏目,并在年度“人民文学奖”中增设两个“非虚构作品”奖,奖金各1万元。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 06:02
慕容雪村:中国,少了一味药2010年10月21日来源:东方今报


慕容雪村,东北人,1974年出生,A型血,双鱼座,单身。中年网络写手,悲观的胖子,怀疑主义者,平凡中带一点书卷味道的清秀,由于酷爱读书,双眼近视,鼻梁上总是架着一副眼镜,身高1.70米左右。经常出没在影碟店和咖啡馆里面,外表看上去像一般的上班族。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深圳向左、天堂往右》、《伊甸樱桃》、《请原谅我红尘颠倒》;杂文集:《葫芦提》、《多数人死于贪婪》等。

这味药就是——常识
    因《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而成名的作家慕容雪村近年来开始转行从事出版人的新工作,低调了许多。不过,今年《人民文学》第十期上又出现了他的文字——根据他卧底传销组织的经历创作的纪实性文字《中国,少了一味药》,这也成为今年年初《人民文学》设置《非虚构》栏目后推出的一篇重磅力作。
    《中国,少了一味药》,这个暗藏玄机的题目答案是什么?慕容雪村于2009年在江西上饶一个传销团伙中卧底二十三天,亲历了一套完整的洗脑程序。据可信的统计,到2010年,中国大陆的传销者已经接近或超过一千万,这数字还在增长,人们习惯了把它当成一只烂苹果,既不问它为什么腐烂,更不在乎它烂到什么程度。“最后我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片适合传销的土地,这就是一个适合传销的国家,所有传销者都有相同点,缺乏常识。而在当下中国,有一种社会之病久治不愈,这味药就是常识。”慕容雪村认为。
    《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表示:“我们认为,非虚构作品的根本伦理应该是:努力看清事物与人心,对复杂混沌的经验作出精确的表达和命名,而这对文学来说,已经是一个艰巨而光荣的目标”。 曹雪萍
■ 行动者计划
    《人民文学》杂志10月11日举办了“非虚构:新的文学可能性”研讨会,主编李敬泽宣布,该杂志从10月10日起启动名为“行动者”计划,向全国公开征集12个非虚构写作项目,各提供1万元资助经费,同时,在年度人民文学奖中也将增设两个“非虚构作品”奖项。
    李敬泽称,《人民文学》吁请海内外作家和写作者,远离“二手生活”,走出书斋,走向现场,以写作见证时代,以期促进文学整体品质的提升。据悉,目前已有一些著名作家主动提出参与这项计划。
■ 传统类评奖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结果公布 我省两位作家获得奖项
    中国作家协会10月19日通过官方网站对外公布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我省共有两位知名作家的作品获此殊荣,乔叶的作品《最慢的是活着》获中篇小说奖,郑彦英的作品《风行水上》获散文杂文奖。《最慢的是活着》是河南青年作家乔叶的首部中篇小说集。《风行水上》是我国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院长郑彦英的一部散文集。
    此外,虽然本届鲁迅文学奖首次把网络文学作品纳入评奖范围,但网络文学在此次评奖中铩羽而归。 今报记者 高冬丽
■ 网络类评奖
第三届深圳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结果公布
    第三届深圳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征集长篇小说和非虚构文学作品,前日该比赛的获奖作品公布,从2009年10月23日启动至2010年4月30日截止,深圳作家网和奥一网两个参赛网站共征集参赛作品139部,其中长篇小说类76部,非虚构文学类63部。
    最终,宋唯唯的《一城歌哭》获得长篇小说类金奖;萧相风的《词典:南方工业生活》(原名《南方词典》)获得非虚构文学类金奖。新良

■ 行动者手记

让常识在阳光下行走
    1960年安徽凤阳的武店公社有个医生叫王善生,那时正是大饥荒时期,许多人患有浮肿、闭经和子宫下垂,公社干部找王医生来治疗,他看了看,说治不了,因为“少了一味药”。
    那味药就是粮食。
    50年后,有一种社会之病久治不愈,原因也是少了一味药,这味药就是常识。
    18世纪时托玛斯·潘恩写过一本小册子,名字就叫《常识》,这本书的重要性堪比1776年的 《独立宣言》,夸张点说,正是这本书造就了美国两百多年的繁荣昌盛。而在当下中国,在传销肆虐的当下,人们最缺的也正是这个:常识。
    常识并不总是令人激动,但它不可或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说出一些常识,更希望它能够唤起整个社会对传销的重视,不要假装它不存在,也不要假装看不见,正视现实,从我们的制度和文化中检讨其成因,分析其现状,然后采取合理而富于人性化的措施,挽救失足者,惩治作恶者。传销者做的是坏事,可他们大多数都不是坏人。他们需要的是仁慈的帮助,而不是残酷的惩罚。需要惩罚的是这邪恶的骗局本身,更是形成和助长这邪恶骗局的制度。
    我希望看到希望。这希望很简单:让常识在阳光下行走,让贫弱者从苦难中脱身,让邪恶远离每一颗善良的心。
    2010年9月 广州
    ——摘自慕容雪村 《中国,少了一味药》序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 06:03
人民文学》开启非虚构风潮
信息来源:中华读书报

        文/舒晋瑜
  近日,在《人民文学》举办的“非虚构:新的文学可能性”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宣布:该杂志将启动“人民大地·行动者”计划,吁请海内作家和写作者,走出书斋,走向现场,探索田野和都市,以行动介入生活,以写作见证时代。同时,《人民文学》将向全国公开征集12个写作项目,各提供1万元资助经费,并且自本年起,在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中增设两个“非虚构作品”奖,奖金各1万元。据悉,目前已有一些著名作家提出参与这项计划。
  李敬泽认为,作家和那些有志向、有才能的写作者,应该离开电视机、离开报纸,离开那些第二手的东西,走向民间,走向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内部。他说:“通过《人民文学》行动者计划,发现一批具有强大行动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写作者,发现一批身在特定生活现场的写作者,希望推动改变懒惰和被动、甚至是以懒惰和被动为荣的风气,推出一批角度独特、理解深入、表达确切的书写当下中国人生活的优秀作品。”
  今年初,《人民文学》杂志开设“非虚构”专栏,陆续刊发了一系列非虚构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梁鸿回到家乡,对农村生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写出了《梁庄》;小说家慕容雪村隐姓埋名在传销团伙中卧底二十三天,写出了《中国,少了一味药》;在深圳长期打工的萧相风写出了《词典:南方工业生活》,被认为是近些年来罕见的对工厂和工人生活深入的第一手的表达。
  李敬泽表示:《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计划将保持充分的开放性,期待报告文学作家的加入,也期待着小说家、散文家、诗人、评论家的加入,更期待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具有独特生活体验和出色写作能力的普通人的参与。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从人民文学网站下载申报表格,经过评审办公室评估审核后即可开始行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 06:04
《人民文学》力推慕容雪村“非虚构”新作


 作者:曹雪萍 345

  萨特对非虚构文学作过一个预言:不久将成为文学最重要的形式,今日的非虚构文学正在实现这个预言。今年年初《人民文学》推出《非虚构》栏目,作家陆续向“非虚构”这个领域探索前进,十期《非虚构》栏目重磅推出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
  《中国,少了一味药》,这个暗藏玄机的题目答案是什么?慕容雪村于2009年在江西上饶一个传销团伙中卧底二十三天,亲历了一套完整的洗脑程序。据可信的统计,到2010年,中国大陆的传销者已经接近或超过一千万,这数字还在增长,人们习惯了把它当成一只烂苹果,既不问它为什么腐烂,更不在乎它烂到什么程度。“最后我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片适合传销的土地,这就是一个适合传销的国家,所有传销者都有相同点,缺乏常识。而在当下中国,有一种社会之病久治不愈,这味药就是常识。”慕容雪村认为。
  同时,刊发的还有萧相风的《词典:南方工业生活》,这依然是震撼人心的好作品,萧相风,他就是一个工人,他亲身经历了南方工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编李敬泽在留言中表示,纪实作品的通病是主体膨胀,好比一个史学家要在史书中处处证明自己的高明,纪实作品的作家常常比爱事实更爱自己,更热衷于确立自己的主体形象——过度的议论、过度的抒情、过度的修辞,好像世界和事实只是为满足他的雄心和虚荣而设。“我们认为,非虚构作品的根本伦理应该是:努力看清事物与人心,对复杂混沌的经验作出精确的表达和命名,而这对文学来说,已经是一个艰巨而光荣的目标”。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26 07:57
作家王树增:非虚构一种愤怒抑或绝望的产物


作者:王树增     

  
  我在边防的时候,我才知道“行动”起来是什么意思,是走向“人民大地“的意思。现在中蒙边界已经下雪了,气温非常低,在中蒙俄三国交界的地方,我们看地图有一个会点,那个点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哨所,战士24小时在那儿潜伏,这么冷的天,我就和战士们龟缩在那个小小的雪地里面,一个战士跟我谈,他说的人生最高的理想是当国家干部,因为他妈认为只要我儿当了国家干部,他妈在村里面就可以直起背走路,他说我自己没有愿望,我们讨论了很多怎么才能考上公务员的问题,还有一个家庭赤贫的孤儿,孩子很小,估计不到18岁,一个大个子,东北孩子,他的人生理想说这辈子就想开画廊,我说你的画廊是什么?他说反正挂很多画,你和他们谈的时候你才知道,你挨着土地最近,还有一个前面5米之外,你不能在那儿睡,你睡不踏实。我想那条界限非常非常的鲜明,一寸一寸地都在计较,我们说到今天的话题,我想非虚构和其他文学门类或者非虚构到底是什么的话,绝不是有一个国民线,也不是拉一个铁丝网,我认为它是一个至少在我们当代中国来讲,是一个综合性的产物。
  我认为相对于虚构类作品,小说的特质来讲,非虚构类作品我说是一种愤怒的产物,我自己的体会,这不理论,或者叫有点绝望的产物,就是你突然看不到你前面要走的路的时候,你又有硬闯的感觉或者是你想大喊一声,招呼一下同伴是不是能领着我一起走,它有这样的感觉,我觉得虚构类作品没有这个力量,我只能拿最现实的东西和最真实的东西来刺激这种斗志。我想在世界文学上来讲,这种东西确实是一种社会到了令人精神危机时候的产物,不然的话我们老老实实地读我们的虚构作品,我觉得至少我是这样,我看不明白了这个社会的时候,我才拿起这样一个写作方式,虽然我写的是历史,近代史和当代史,历史上的一些篇章,但是我骨子里不是写历史,我也不是写军史,更不是写战争史,我在发泄我心中的一种愤怒或者是一种呐喊,一种强调,我的理解是这样,至少我的心境是这样。所以说我看《人民文学》发的这几个作家的作品,我觉得都带有这样的特质,他不用这样的方式无以表达自己内心的那种,几乎已经到了绝望边缘的境地,我想如果说非虚构类如果以真实取胜的话,那么作家的这种非常复杂和激烈的内心情感的真实是最本质的真实,没有这个真实你写那个东西,你照搬那个生活原形都达不到非虚构类文学的境界。我举个例子,汶川,我现在没有刊一篇写汶川的能让我捧读不已的,为什么?现在的媒体天天在汶川,天天在直播,每次看一眼泪汪汪,凭什么看文字的东西,如果文字比不过现代媒体给我们现场直播的真实的话,那你的真实何在,你光标榜你非虚构类是不管用的,非虚构不是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非虚构类的作品它的生命在于个性,是我这样认识,这才是文学的特质,如果说你写的地震和中央电视台那个地震是一样的,那你看你的干什么?你解读的灾难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称他为非虚构类的作品,他的生命在于呐喊的真实性、情感的真实性和你作家的个性,我就是这样解读生活的。
  我个人认为,非虚构类是一个大概念,因为你给我们的前提是新的可能性,他可能性都是一样的,现实发生的东西和现在发生的东西,这不是唯一。我希望《人民文学》现在启动非虚构写作计划,胸怀更加宽广,我不管你写的是哪一个时代的,不以历史的时空来区分,我觉得这样的包容性应该有,这才叫可能性。我甚至还设想,非虚构类肯定是发生过的,可以证实的真人真事,但是在历史上,我觉得历史没有真实可言,我说的是那种纯粹的真实,没有真实,司马迁写的《史记》,那是他的历史,不是当时真实的历史。我说的真实就是你作家在读生活当中传达出来的情感是真实的,我们现在太需要戴面具了,不戴面具什么都没有,必须戴面具。所以我在写东西的时候,我常常撕自己的面具,可是我撕不下来,以戴面具为耻,我确实感到耻辱,我尽可能地把面具拉下来露出自己原来的脸色,我想《人民文学》启动这个活动,必然成一件大事,如果有可能的话,将来文学史得有这个会,如果我们做好了的话,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支持这件事情的就是作品,我希望我能够拿出好东西来,写它。
  最后说一说我的世界观,我很欣赏李敬泽提出一句话叫做“吾土吾民”,我觉得这个太令我感动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是赞成文以载道,我觉得你既然拿起东西,你要写一个公开的出版物,你必须要对我们生我养我的国家负责任,对祖国负责任,对人民负责任,因为这是你作家的责任,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说你这个人就是一个老派人物,那我宁可老派了,我不相信纯粹为自己写作的东西能够存在,这个你无论如何说服不了,我觉得“吾土吾民”这个词确实感情深厚。我想我们看到这几部作品都是“吾土吾民”的产物,你对那块土地爱得很深,对那些人民爱得很深,你认为你就是他们中间的语言,你愿意和他们同甘共苦,你才能写出“吾土吾民”味道的文章出来。如果说我们的非虚构写作计划能够尽最大可能反映出“吾土吾民”的这种深刻和情感的话,我觉得就算是大事了,这就是文学上的一件大事情。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