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缅怀祖父——辛亥革命烈士张斌 文/枫叶流丹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0-28 18:27
标题: 缅怀祖父——辛亥革命烈士张斌 文/枫叶流丹
缅怀祖父——辛亥革命烈士张斌

我的祖父张斌,乳名张彦,学名张晖,派名张开显。出生于1890年,就义于1911年11月。时年仅21岁。
武昌辛亥革命首义同志会,为吊唁革命烈士英灵,张显烈士英雄事迹,曾派官兵到我家举行了三天的追悼祭祀活动。并留赠挽旗一面。旗为白色,左右镶蓝边。题词是:
  鄂军殉义烈士张斌君柩。右上书:测验毕业;左下书:侦探专员。 如图













这面挽旗是家中唯一幸存的文物,已经陈旧变质,边缘残蚀(附图)。在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纪念辛亥革命75周年之际,孝感市(原县级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同志,再三嘱我写点文字,以缅怀革命先烈的业绩。作为张斌的长孙,我责无旁贷。然而,实在有愧于先烈,我对祖父的英雄事迹,实在了解得太少。这里记录的,仅仅是儿时偎依在祖母身边听到的零星故事。


(一)
我的曾祖父,是清末的武秀才,身材魁伟,武艺超群。为人忠厚,不附势,不凌弱,奉行“不欺人,不受欺,堂堂正正做人”的人生哲学。但家境清贫,连宅边的“四斗丘“,也是租种宋氏地主的庄田。每逢秋冬,就靠在附近的骑龙店集上,贩买贩卖,维持生计。
祖父幼年,聪慧过人,学业优异。曾祖父对他疼爱至深。宁可自已受苦,也要让祖父有个出人头地的日子。祖父六岁入私塾读书,家中常常三餐难继。尤其是春夏之交,青黄不接,更是饥饿难挨。上学时,曾祖母为他炒些大麦粉子带在身边。别的同学放学回家吃饭,他就在田贩间咽几口干干的大麦粉,即转回学校。塾师问他怎么去来这快,他支吾一阵就磨墨习字。
祖父刚过十岁,祖母就作为童养媳过门来了。“养小媳妇”,这在乡间是不体面的事。然而,在艰辛坎坷的道路上,祖父苦守寒窗,发愤求学,终于考上了官学堂。
(二)
从来逆境出人才。祖父张斌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北省立测绘学院。
学院设在武昌。滔滔江水,流走多少穷苦百姓的辛酸血泪;巍巍蛇山,孕育着推翻帝制、振兴华夏的首义壮举。在这里,祖父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写了许多文章,具有独到见解。我记得,家里收藏的书籍中,有好多是署名张晖的文卷,一册一册,折叠式的装祯,封面印有“省立测绘学院”字样。蝇头小楷,书法遒劲秀逸。我的熟师,曾对这些文章书法,赞口不绝。祖母说过,黎元洪都督看中了祖父的文章,很赏识他。祖父并结拜黎为“干父”。
公元1911年10月10日(农历8月19日)午夜。蛇山在皓洁月色里静卧着。突然,山巅的报时台响起惊天地泣鬼神的炮声——轰,轰,轰!三通炮响,宣告了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崩溃,敲响了腐朽没落的满清王朝的丧钟。乡亲们传说,这三炮,就是学测绘专业的祖父校位发射的。我也无力去考证其真实性。
不过,从这些传说中,足以证明,父老乡亲是多么希望本乡本土孕育的儿子,为国出力,为国争光啊!
(三)
据现年九十八岁的辛亥首义老人王华平(孝昌小河镇人)回忆:祖父张斌的年纪与他相近。身材颀长,面目英俊。为人和蔼可亲。为了阻击清军增援武汉,他们一起参加了由测绘学院组织的敢死队。一个个斜挂“敢死队”的红色标志,肩背步枪,冒着清军的山炮及机枪的密集火力,向汉口冲杀。激战数昼夜,杀敌无数,狠狠地打击了敌军反扑的器张气焰。
武昌首义成功,革命军继续北上。清政府为了挽救残局,镇压起义军,由北方调集兵力数万,沿京汉线南下,司令部设在孝感肖家港车站。铁路沿线各重镇,都有清军扎营。
起义军为了摸清敌情,派遣数支侦察队,北上侦察情况。并要求在15日之内,提供清军布防图及相关情况。祖父张斌与王华平同时被召集到义军司令部,由侦察科刘科长(大悟人)布置任务。
  古历九月下旬的一天早晨,张王二人结伴北上。从汉口坐手摇巡道车到达滠口。因滠口以北铁路路基已被义军毁掉,二人步行至祁家湾,分道北上。责任范围以铁路为界,路南由张斌负责。他们化装成算命先生,头戴圆顶帽褡,脑后蓄假长辫子,穿长袍,背褡裢,各自潜入敌人要塞。
  祖父来到孝感县城,夜晚租宿乌蓬船,白天穿街走巷,擦听敌情。当祖父在蓬船上绘制清军布防地图,行至文昌阁岸边时,被清兵发现,截住搜查。祖父迅急匿藏图纸。清兵没查出什么罪证,但又觉得形迹可疑,就把他带到县衙盘审。审问过程,不见破绽。最后在搜身时,发现假辫子。于是就认定为“革命军密探”。打入牢房。
曾祖父闻讯,焦急万分。求得亲朋借助,足足凑了两罗筐铜钱,挑到孝感城,托人情,请保证。濣旋数日,县长作良民“无罪释放”。但祖父在出狱时,面对牢头禁子破口大骂:满清政府腐败无能;末日已经到来。
清政府认为,张斌所言,纯属“革命党人的异端邪说”。就把他打入死牢。几天之后,被杀害于东门万人坑。
刑前,祖父仍大骂清政府不绝,高喊:老子过20年又是一条好汉……!
(四)
祖父张斌壮烈牺牲时,我的祖母才20岁。父亲还在襁褓之中。他丢下孤儿寡母,大义凛然地走了!
曾祖父悲痛欲绝地将祖父尸首运回老家下殡。
大约在两年之后,武昌首义同志会及新军,派了三个排的人,举着白幡,来到我的家乡举行悼唁仪式。
在殡葬祖父遗体的门口山上,搭帐篷,设祭坛,追悼三天三夜,追认祖父张斌为“殉义烈士!”。并对家属发了特等抚恤金。
时光有如白驹过隙,一晃七十五年。如今,我的故乡,山上青松滴翠,田园五谷流金。二弟务农,家中彩电等陈设齐全;三弟从政,在花园镇上盖有三层楼房。
我眷恋我的故土。更缅怀祖父的忠烈情操!   
站在家乡的山巅上,我思接千载。中国人民为了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死了几千万人之多。祖父已经殉难七十五年了。从高洁的松柏上,我好像看到,青翠欲滴的枝头,闪现着:先辈炽烈的求知欲望,坚贞的革命信仰,不屈的高尚情操,无畏的牺牲精神。   
这一切,无价的精神遗产,都是我们后辈应当继承和发扬的。
                                                   一九六八年写于澴城

附录:王华平老人所撰《我参加辛亥革命的回顾》有关祖父张斌的叙述:

武昌首义不久,我即被编入首义军司令部任侦察科员。科长姓刘,他是刘国华之兄(现属大悟县三里畈汪洋店人)。当时任侦察员工作的有十余人。1911年11月,刘科长派我与张斌(又名张晖)二人潜入孝感县铁路两侧绘制地图并侦察清军动态及兵力部署,准备北伐,歼灭清军。我负责铁路以北,张斌负责以南。我从祁家湾经泡桐店、双峰尖、东阳岗、西阳岗到杨店一线侦察敌军兵力并绘制要图。为了掩护身份,躲过清军耳目,我化装成卜卦算命先生,经十余日,完成任务回武昌,但始终未见张斌回来。后来才知道张斌在文昌阁附近澴河篷船中,为清军查获,送县府审讯,不幸惨遭杀害。
张斌身材魁梧,年少英俊,仪表堂堂,素为我所敬佩。至今回忆起来,犹使我悲痛不已……
                       以上原载1986年10月《孝感文史资料》第三集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