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江岸区请名师为一线教师做“课堂诊断”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 11:20
标题: 江岸区请名师为一线教师做“课堂诊断”
江岸区请名师为一线教师做“课堂诊断”
    
  汉网 www.cnhan.com 2010-10-30   稿件来源: 武汉晚报    
 
      汉网消息   多位省市名师和专家教授,对全区中小学每一个科的共计6000余位一线教师,人人出了一份《课堂诊断报告》。
    “作为江岸教育人,我发自内心的感谢这批名师和专家给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像广德主任(注:特级教师、市教科院教研室原主任张广德)、
柯尊信老师(市教科院原副院长)、甘德炎老师(省名师、语文特级教师)等这样一批老权威,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这一年多来,他们坚持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跑,一节课一节课听,一字一句帮我们的老师抠教学环节。他们不仅是我们老师业务上的标杆,更是我们为人治学的楷模。”江岸区教育局长汪新说。
    下一阶段,江岸还将对名师和专家在听课中发现的“好苗子”进行跟踪和培养,力争新产生一批在市、区,乃至全省有影响的教师骨干;同时,他们还将参考专家听课报告,出台区内中小学各学科的建设指导意见。
    名师进课堂——
    事先不打招呼
    据介绍,所有的名师下校,都采用临时通知,推门听课。
    “推门听课,可称为听原生态的课,不同于交流课、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和各类评比竞赛,是常规状态下的常规课,能真实反映课堂和教师专业化的状况。”张广德说。
    惠济路小学校长何艳华告诉记者,专家下校每次会提前通知;至于听哪个学科,听哪节课,都是专家来后临时定。“我们把当天的课表拿出来,专家自己勾。”何艳华认为这种“飞行检查”,保证了课堂“原生态”。
    “突击准备是来不及的。如果说老师一定要有备而战,那就每天备好每一节课。”何艳华说。
    田莉娟是惠济路小学的一位数学老师。2004年参加工作,2009年从别的学校调入惠济路小学。她至今仍记着柯尊信老师来听课的情景。当时,她正在给学生上《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柯老师可是一个江湖传说级的权威专家,我入行了四五年,对他听得多,却没见过。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却是在我的课堂上。”田莉娟告诉记者,她当时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紧张。
    “柯老师进来时脸上很严肃,我蛮紧张,说话都有些打颤。讲课时,我总是忍不住抬头看他的表情。当我讲到自己设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计算方法时,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时我的心才放下。”田莉娟回忆说。
    何艳华告诉记者,柯老师课后评价田莉娟“数学底子好,在教科研上有潜力”。这让田莉娟对自己在业务上有了更大的信心。
    “当时,她刚调到我们学校才两个月。我们对她了解还不深,只知道她工作很负责。柯老师的评价让田莉娟受到更多关注。”
    此后,区数学教研员郑惠庆老师还三次到学校听了田莉娟的课,并进行了评课和指导;区里还安排她到中央教科所参加课题研究活动。
    教师新流行语——
    “你被关注了吗”
    “在推行名师进课堂听课之前,我也曾有些担心。我担心部分老师会有抵触情绪,认为这项工作是挑刺找麻烦。事后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名师和专家用他们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征服了我们的老师,用他们的亲和力感染了我们的老师。”汪新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线老师们对名师专家进课堂非常欢迎。在有些学校,“你被关注了吗”,甚至成了新的校园流行语。
    十六中是江岸区一所市级示范高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所学校可以算是江岸全区推进“两个关注”的前期实验者。校长告诉记者,十六中早在2005年就开始聘请名师和专家“驻校”指导,走进课堂,走近每一位老师。“当时,我们学校一批老的优秀教师退休,新的年轻骨干教师还没有成长起来,他们在业务上需要引领。当时,我就把张广德,甘德炎、黄光龙等10个业内的权威请到学校来,到现在坚持了5年。
    “大师就是大师,他们指点三五分钟,我们自己可能关在家里十天半月悟不出来,有的道理可能一辈子都悟不出来。”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周学勇感慨说。
    让周学勇佩服的不仅是名师、专家的学识和眼界,还有他们为人治学的态度。“像张广德主任这样的学界权威,今年70岁了,每天还坚持做题,这些,我们后辈很少有人能学得到。”他说:“现在,学校老师们都以得到名师指点为荣。现在老师见面打招呼,通常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你被关注了吗?’”
    一线谈收获——
    名师是名医更是伯乐
    汪新认为,名师和专家全学科、全覆盖的听课诊断,找出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也在广大教师中发掘了一批有潜力的好苗子。“专家推荐,我们很重视,会进行跟踪,会提供平台,这让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名师对我们来说也是伯乐!”
    作为“两个关注”的先行者,十六中也最先尝到了甜头:据统计,在2005年前,学校没有一个市学科带头人,现在学校有3位市、区优秀专家,一批市、区优秀青年教师。该校英语学科很有优势,学科人均分在同类学校遥遥领先。在全市的十佳备课组和十佳备课组长的评选中,该校郭秀芳老师就打败了很多重点学校老师,成为英语学科优秀备课组长。
    刘胜群说:“老师发展,我们的学生也就发展。”近年来,十六中的高考上线率在同类学校一直名列前茅。
    鄱阳街小学是我市“减负增效”的明星学校。市局规定的“减负增效”的家庭作业标准,很多学校难以真正做到,这个学校做到了。
    “只有高效才能轻负。抓每个老师的教学,抓每一节课堂的质量,学生在校学好了,校外当然就可以少培培优,少补补课了。”校长罗于平说。
    “两个关注让教师感受到被关注的温暖,激发了大家的发展潜能。”据何艳华介绍:惠济路小学近年在全国论文评比中拿了8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在全国新课程课堂教学评比中,4名老师获一等奖,1名教师获二等奖,10多名教师获省市区奖。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