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向韩少功学习对比手法与细节描写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7 21:13
标题: 向韩少功学习对比手法与细节描写
向韩少功学习对比手法与细节描写
宸 昕  
  韩少功,中国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之一,海南省文联主席,“寻根文学”的倡导者。本文的两篇选文均来自其短篇集《暗示》,《暗示》一书生动而睿智,是文学却更像理论,揭示出生活中大量物体、现象中所隐藏的关于语言、人性、生存等的哲理。本文中,我们主要关注选文的写作技巧也即“对比手法、细节描写”,由此来掌握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叙事框架。
座 位

  小王没有读过多少书,平时说话和办事都小心翼翼,写一个纸条都紧张万分,笔尖在纸页上方转了几个圈还不往下落,好像老在担心把字写错,必须在空中把这个字试写多遍,找准位置再正式下笔。他每每拖沓得旁边等着的人心急如火,恨不能捉住他那只在空中扭秧歌的手,代他一笔戳下去,错了也拉倒。旁人的焦急当然更使他紧张,一张纸条写完后总是大汗淋漓。
  他工作之余的最大兴趣,就是在报纸上寻找刑事案,并且迅速传播这些案件的消息,堪称刑侦工作和法院工作方面一个最忠实和最全面的观察家。他一开口就是小偷、抢劫、杀人、焚尸、绑票等等,满嘴都是带血腥气的罪恶,是永远让大家提心吊胆的新闻中心。
你完全可以想象,他脑子里装着一个何等恐怖的世界。
  考虑到他办事可靠,还考虑到他在乡下开过拖拉机,公司后来安排他当司机,给办公室开汽车。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上了司机以后,一坐到那个司机座上就脾气大了好几十倍。碰到车前有什么胡闯乱窜的行人,他居然可以把脑袋伸出窗外大吼一声:“你他娘的找死呵!”或者猛按喇叭,咕哝出一句恐吓:“老子废了他才好!”
诸如此类,杀气腾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性格已经全面改变,不意味着他会带着粗暴下车。事实上,只要一离开汽车上的那个座位,他就又成了一个不声不响的影子,一个对谁都唯唯诺诺的点头机器,包括对那个比他高出一头的老婆。他那一套吓死人的大脾气永远只停留在司机座上,只会随着发动机而点燃——这真是让人奇怪。往日专业司机队伍里常见的粗野,包括粗野的词语,都随着一个真皮司机座位神奇地移植到了他身上,会通过他的臀部、背部以及手掌传输到他的嘴上。

【写作借鉴】
  这篇文章十分简短,却生动饱满地刻画出“小王”这个人物形象,这得益于文中的几处细节描写以及小王当上司机前后表现的鲜明对比。第一段“写纸条”的细节,尤其是“笔尖在纸页上方转了几个圈还不往下落”等动作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小王的谨小慎微;第四段“怒吼行人”的细节,特别是极为传神的两句语言描写,又让我们看到了小王的蛮横暴躁,与前文形成强烈反差;第二段对小王的兴趣的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同时也易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王矛盾、分裂的内心世界;文章末段对“神奇的司机座位”的议论,委婉诙谐却发人深思,不仅犀利地指出“外在位置”对小王“内在性格”的巨大影响,更触及到普遍的人性事实。扪心自问,我们每个人似乎都难以逃脱“座位”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对一个人思想、性格的形成、变化还是决定性的。
  这篇文章不足700字,比高中作文通常要求的800字还少100字,它告诉我们在篇幅的限制下,通过简单的线索勾勒出简单的故事,同样可以写出内涵饱满、思想深刻的文章。就本文而言,除了对比手法与细节描写之外,语言的凝练、段落的错落有致等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在平时的写作中加以借鉴。


家 乡


  家乡也是一种场景,只是范围更大一些,内涵更多一些。我上面提到的大队书记,多年后当上了县委书记,办事雷厉风行也专横跋扈。有一次检查市容卫生,发现刚刚洗净的水泥广场被人吐了一口痰,他便勒令犯事的老汉跪在地上将痰舔去,谁来说情也不通融;有一次发现公路塌陷了一大块,他便一杯剩茶泼在交通局长脸上,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逼他到修路工地上去挑土,肩上不磨出血就不准回来见他。这个阎王爷出行都是警车开道,警笛声呜呜呜响彻县城,吓得鸡飞狗跳。如果是从地区或者省里开会回县,一进入县界,必有大小官员在路边恭迎大驾,提心吊胆地看他的脸色,听见他咳嗽一声也差点要吓出尿来。
  正因为这样,他贪污两百多万元的案情败露之时,县城里响起了一阵阵鞭炮以表庆祝,人们喜不自禁地奔走相告。
  让人稍觉奇怪的是,唯有家乡人对此大为奇怪,根本不相信他们的四满伢子会是一个贪赃枉法之徒。以至法院开庭审判的时候,几十号男女老少自动去法院请愿求情,跪在大门口呼天喊地,要还县太爷一个清白。他们还派人找到我,找到更多的人,要我们一起想办法疏通关节,让法院对这个案子从轻发落。武妹子硬要我收下两个脸盆大的糍粑,说四满哥是个最朴实的人,每次回家探母,见人犁田就帮着犁田,见人打禾就帮着打禾。有一次大年三十,家家都在过年,村里的一头牛不见了,他整整一个晚上翻山越岭,身上被树刺剐出道道血痕,硬是带着人追上了偷牛贼。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为非作歹?又说,他富贵而不舍旧情,回乡来一般都要去看望一位老同学,在村口那间学校的破土房里,与老同学挤一床被子,一把生花生米也可以下酒,说说笑笑可以直到天明。这样的人下大狱怎么不可能是遭小人暗算?
  人皆有复杂的品性,这并不奇怪。武妹子没有可能对我说假话。我只是疑惑贪官的友善和朴实为何只能存在家乡,而不能搬到任上去。也许,家乡有他的童年和少年,有一个融合了他童年和少年的规定情境。特定的一道门槛、一棵老树、一个长者的面孔、一缕炊烟的气息,都可能苏醒一个人的某些感觉而暂时压抑这个人的另一些感觉,使他在特定的舞台背景下回到特定的台词和动作,比方使他到山上去找牛或者到小土房里去喝酒。诗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们状物写景,是为了让读者们睹物生情和触景生情,在种种景物的接引之下,唤醒自己可能已经沉睡了的纯情。宗教家们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们把教堂建设得肃穆、威严、幽深、空阔或者挺拔,是为了让教徒们首先受到一种氛围的震慑和感染,一进门就不由自主地敛其俗态和涤其俗心,重启自己可能已经尘封了的善念。在这个意义上,诗歌和宗教是人们精神的家乡,它们总是努力使人能够重返少年,重返赤子之心——这正像一个贪污巨款的死刑犯,他无形的诗歌和宗教在家乡的一片青山绿水里,他只能在那里得以靠近自己的灵魂。
  “接近自然就是接近上帝。”一个热衷于园艺的法国老太太这样对我说过。
【写作借鉴】
  
这篇文章与《座位》一文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行文结构上,同样是先运用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刻画,然后进行剖析评论;在思想主题上,同样是揭示出“外在位置”对个人“内在精神”的塑造与影响。
  “家乡也是一种场景,只是范围更大一些,内涵更多一些”,此句领起全文,蕴含着家乡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一个地方,更是对一个人来说精神上可以皈依的“场景”。随后,作者对四满伢子在任时的表现进行细致刻画,“勒令舔痰”“茶泼局长”“警车开道”“官员迎驾”,将一个官员的专横跋扈刻画得可谓入木三分。文章第二段,交代四满伢子贪污被抓的变故,同时自然地过渡到家乡人对四满伢子的态度和认识上。第三段,“犁田打禾”“上山找牛”“不舍旧情”几个细节又将四满伢子在乡人面前的朴实友善表现得淋漓尽致。至此,四满伢子在性格和形象上的两面性被凸显得张力十足。第四段,作者对这种矛盾进行了剖析,并且将家乡与“诗歌、宗教”加以类比,指出家乡这种特殊的“场景”“位置”在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地位。文章末段在一个更深的维度上延伸了话题,从“家乡”到“自然”的深化,让我们意识到童年的“老树、炊烟”等不仅仅是记忆,这些“自然”更奠定了我们生命的基石,渲染了我们生命的基色,是我们寻找生命本真所要追溯到的地方。
  《家乡》《座位》两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剖析诠释引人深思,线索简洁,段落清晰,篇幅适中,是我们高中写作可以效仿的难得的文学佳作。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