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草木含情,唐诗有意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7 21:16
标题: 草木含情,唐诗有意
草木含情,唐诗有意
穆 原  
  对那些情感细腻的人来说,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会在他的内心不经意间荡起一波涟漪,在他的精神穹宇中留下流星一般的轨迹。这种情怀是诗性的,正如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种情怀的抒发,最终通过语言来实现,靠的是措辞与造句、意象与修辞等等。本文的两篇选文,谈及的都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事物,让我们走进作者眼中独特的“草木”与“唐诗”,由此来学习如何“抒情达意”。

走进草木深处
文/马国福

  很多草,被我们晒干,当做取暖的柴火。许多木头被我们垒在墙角,防备不测的严寒。草和木在一起,如同左手和右手在一起,无法分割。草用矮小的手掌,为这个世界精心捧出花朵和芬芳。草木单纯,木头厚道,被加工成家具,容纳我们物化的欲望和虚荣。我常常在孤独的时候怀念小时候和父亲一起伐倒的那些大树。我清晰地记得,当一棵大树被锋利的锯子放倒时,树根里渗出的那些湿润泪水,它的心里藏着多少委屈和酸楚啊。它给我们奉献了果实,我们却举起了屠刀。脚下的草见证了树的疼痛,它们肯定在呐喊,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手足情谊的树木的同情,只是我们听不见而已。
  我也常常想起小时候被割来喂羊的那些草,那些从草叶里流出的绿色血液。多年过去了,我不再手握镰刀,向田野里的青草下手。只是我的梦境里经常反复出现一把把青草,它们站在田野里,如同书页里的感叹号,让我猛然醒悟。我陷入遐思,那些被我刈割的草会不会对我怀恨于心?
  草木也有自己的生日,当人们为自己的生日,点着蜡烛,盛上美酒,摆上菜肴而觥筹交错,以时间的名义狂欢时,草木怎样过自己的生日呢?或许,一只陌生的蝴蝶给它献上了最真诚的祝福,一阵温柔的清风给它亲昵的爱抚,一束炽热的阳光给它点燃了祝福的礼炮,一块湿润的泥土给它敞开了温暖的怀抱。这些简单的植物啊,谦卑得像一个哲学家,友好得如同一个大使。
  是风,过滤掉了它们身上的杂质;是雨,锤炼了它们的品行;是阳光,塑造了它们的性格。它们裸露在原野,疲惫了,风就给它们挠挠痒痒;寂寞了,雨给它们说个笑话;困乏了,太阳就给它们松松筋骨;受伤了,泥土给它们鼓鼓劲儿。它们,像一家子人,尽管有时候也许会为一滴滴雨露,一点点养料争斗一下,但是它们从不摆在脸上,而是悄悄地在泥土深处和解,以自然的法则作为家规,既得到教育又不影响团结,在地面上一团和气,像一群自由的画家一样,用心为世界交出自己体内的绿,体内的香,体内最纯净的氧。
  现在,我远离草木,即便居住的地方有那么一些有限的绿地,但那不是真正的草木,而是一群被城市文明驯化了的穿上华丽外衣的装饰。它们的根扎得很浅,尽管花枝招展,总有那么一些市侩的俗气。
  走进草木深处,向它们鞠躬敬礼。一个保持单纯心灵的生命,尽管生活让它屈膝弯腰,它仍然能够在这个大地上直立行走,以铮铮傲骨,留下自己的绿、自己的香。
                    (选自马国福散文集《我很重要》,有删节)
【写作借鉴】
  
本文的语言十分优美,静静的叙说和描摹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草木如同精灵般生存着,仿佛那静默不语的草木才是洞彻了生存智慧的地球上的真正主人。在作者的笔下,草木与整个自然和谐一体,它们懂得奉献和团结,内心纯净,怡然自得。这也是在“以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对“市侩俗气”的厌弃。文章之所以如此沁人心脾,得益于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量而恰当的运用,这也是本文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就拟人而言,比如首段的“草用矮小的手掌,为这个世界精心捧出花朵和芬芳”一句,将小草的叶片想象为“手掌”,将小草开花想象为“捧出花朵和芬芳”,由此小草便如同小精灵一般善良活泼,引人怜爱。就排比而言,“它们裸露在原野,疲惫了,风就给它挠挠痒痒;寂寞了,雨给它说个笑话;困乏了,太阳就给它松松筋骨;受伤了,泥土给它鼓鼓劲儿”一段,通过对风、雨、太阳、泥土的铺陈描述,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安详。就比喻而言,如“它们站在田野里,如同书页里的感叹号”一句,可谓新奇精妙,让青草根植大地、遥指天空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回到唐诗
文/钱文亮

  我刚入大学时曾嗜读唐诗。以后学现代诗入迷,便多年鄙薄中国古诗词。忽然有一次读报纸,知道中国有一个摇滚乐队竟叫唐朝,且有名作《梦回唐朝》,当时我便有一种触电般的冲动,潜意识里对唐诗的热爱再次冲进脑海,劝告我“回到唐诗”!
  其实我也明白“回到唐诗”已不可能,就像在现代化的高尔夫球场打猎或牧马一样不可能。并非是语言或形式上的不可能复古,而是现代人的生命从整体上已经破碎、苍白、残缺,从根本上已与唐诗时代的人类属于截然不同的世界。现代人虽然为了附庸风雅或者装点门面而一直在滥用着唐诗,但骨子里与唐诗却是深深地相互隔阂着、排斥着。在这种时候,唐诗与钞票的意义其实是等同的。那么,“回到唐诗”的写作除了运用熟练的文字技巧制造出一批现代赝品之外,可能还会有什么呢?
  你很难想象在现代人的面前,一件家制的布衫或一壶自酿的米酒能够带给他多少联想与感动,像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编注)对于一双布鞋的发现一样,或像一个农民赤足踩在春天翻过的泥土上面的感受。而且,除了炫耀自己的占有与地位,满足一下高人一等的虚荣心之外,一方青草的涟漪或一坛花朵的颤动又能带给现代人多少由衷的喜悦与感怀?
  现代人如无根的飞絮,匆忙、焦躁、惊惶而拼命向上,却又因为无根而对自己的生命及其周围的世界感到陌生、隔膜和恐惧,而且丧失了感觉的从容与力量。
  而唐诗却是与充沛而宁静的生命合而为一的。唐诗具有一个健康生命的所有特征,自信、饱满、有力而激情洋溢,热爱世界上的一切,仿佛世界上的一切也都热爱他,这种富于生命力的爱拥抱着大地上的每一个事件、每一种动物和每一种植物。春天里的一次花谢,太阳的一次羞怯,空气的一丝抖动,远岸灯火的凝望,河水里的草动鱼响,和母亲与婴儿轻柔的笑语,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种细节,唐诗都热爱,都拥抱,并显示给世界。唐代诗人的感觉是敏锐的、准确的、广泛的而又深情的,当他们走进生活的时候,生活走进了他们,当他们用整个生命倾听着世界的时候,世界在他们的生命中歌唱着走了出来。
  在唐诗之中,天地万物是有福了,因为在后人的阅读之中,它们一次次得到了复活与再生,仿佛白居易的野草,仿佛李商隐的蓝田玉烟,凡俗的事物有了神性,短暂的生命进入了永恒。而人类也因为唐诗而有福了,人类的地球,物种繁多、生机盎然而和谐的地球,以及人在其中所体会到的幸福、欢乐与伤感等等,因为唐诗而得到了保存。即使未来的世界被老鼠或者蚂蚁所统治,那么只要有唐诗存在,人类就还拥有一个可望而不可重临的生命乌托邦。
             (选自《中国当代先锋诗人随笔选》)

【写作借鉴】
  
本文在一个较深的层面上,提出“‘回到唐诗’已不可能”“现代人……骨子里与唐诗却是深深地相互隔阂着、排斥着”的观点,可谓振聋发聩。实际上,作者通过品悟唐诗这种文学形式所抵达的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批判,与唐诗时代“充沛而宁静的生命”相比,现代人不过是“无根的飞絮”。
  作者的观点带有极强的批判性,而语言则极为准确、生动、含蓄、隽永,也更多地因为语言上的这种感染力,让我们更容易认同作者的观点,感受到作者那浓厚的人文情怀。诸如“破碎、苍白,残缺”“匆忙、焦躁、惊惶”“自信、饱满、有力”等二字词语的冲击力,“就像在现代化的高尔夫球场打猎或牧马一样不可能”“即使未来的世界被老鼠或者蚂蚁所统治”的风趣,“一件家制的布衫或一壶自酿的米酒”“一个农民赤足踩在春天翻过的泥土上面的感受”的朴实,“春天里的一次花谢,太阳的一次羞怯,空气的一丝抖动,远岸灯火的凝望,河水里的草动鱼响,和母亲与婴儿轻柔的笑语”的深情等等,都将读者的情绪裹挟到文章的意境之中,从而为作者的睿智所折服。这篇文章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其语言优美抒情又蕴含思辨力量,值得我们揣摩、借鉴。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