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吴思璇 来源:广州日报 |
本报讯(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吴思璇)“永远猜不透世间为利而引发的竞争”、“尘世的繁华抑或荒芜与我无关”、“清闲也是一种罪”……昨日,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比赛“思源杯”全国总决赛在广州落幕。记者接连翻阅数份作文卷,上述美文式句子可谓信手拈来。评审专家证实,莫名忧伤“席卷”全国中小学生作文,一味标新立异正成为创新作文的套路。 作文:满眼“普遍的忧伤” 记者随意翻阅了近10份作文卷,却发现个性化特征不明显,反而几乎全是美文式写作,“老人”被“老者”替代、“老婆婆”变成了“老妪”、坚毅却是“如水般的”……而更触目的是学生作文里无一例外都弥漫着“普遍的忧伤”,10多岁孩子的欢乐、开朗、新奇等与年龄相称的感觉很难找到,“残缺”、“张裂”、“秘密的潜藏”、“永远猜不透世间为利而引发的竞争”等的词句表达,让人读起来非常艰涩。 而主题的选择,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最爱关心农民问题、城市建设问题、抗震救灾问题等国家大事。翻阅作品的记者们一律打趣说:“看这一篇篇作文,仿佛看到了个个孩子或拧着眉头在伏案忧国忧民,或者故作超然地漠视和嘲笑这个世界。” 专家:剑走偏锋成为套路 大赛特邀专家评审、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在赛后评点时指出,确实在作品中普遍弥漫着“莫名的忧伤”、“沉重的情绪特征”。少年人“为赋新词强说愁”,学生写作文,即使是创新作文,也喜欢从大处着想,宏大的理念、宏大的主题,是应试教育后遗症。而从创新方面,谢有顺认为,大部分作品,依然是固有的模式:“戴着大帽子、结尾例必主题升华”。 更让人忧心的是,本届比赛透露出一种现象:创新作文被理解为单一的标新立异,一味求怪,剑走偏锋成了创新作文的套路。 评审专家的忧虑在参赛选手那里得到了证实:一名来自深圳的男学生,声称自己已连续参加了两届比赛,总结出三字秘诀,那就是“新奇诡”,就是创新、新奇,还有诡异。“放心吧,我说得没错!”该名男学生将这个经验扎实地传达给头一次参赛的林姓小师妹。小林告诉记者,大家都叫他“大师”呢!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