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优势 为你的职业生涯加分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1 15:27
标题:
优势 为你的职业生涯加分
优势 为你的职业生涯加分
兰海 陈慧 郭声健
刊发时间:2010-03-19 光明日报
人生职业规划: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 [zt]
“优势”最简单、最有用的定义是指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在最强的方面才会取得最大的进步,在你的优势方面,你才会最有求知欲,最具创造力,也最乐于学习新事物。
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对失败的研究并不能帮助我们学到
什么成功的经验,一个人或一个机构要想成功就要靠扩展优势而不是简单地弥补弱势。
——[美]马库斯·白金汉
编者按:
现在,很多人都用单调乏味、令人厌倦之类的词语描述自己的工作,似乎他们工作只是迫于生活不得已而为之。但占据了我们一天最精华时间的工作真的只能处于这种不堪的境地吗?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天空。你是在用优势还是弱点去工作,自己的感受和客观的成效都将迥异。但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职业的“优势轨道”?兴趣、天赋、性格、能力、知识,哪个才是建构优势的关键?父母在为孩子的大学专业进行选择时,是否该为孩子未来的职业优势未雨绸缪?关注本期之后,你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撞”上的幸福
■上濒教育 兰海
2000年的复活节,一个女孩在慕尼黑郊区的别墅阁楼上百无聊赖。因为她寄宿的这家德国人去意大利度假,所以偌大的三层别墅中除了她以外,空无一人。因为每天她需要负责照顾鸡、鸭、鹅、猫、狗和草坪,所以她必须呆在家里。她在阁楼上把房间弄乱、整理、再弄乱、再整理,她完成了教授要求的论文,她翻出从国内带来的所有磁带,跟着歌唱……可就算是这样,她还有大把的时间需要填满。
终于,她拿出了两张纸,准备回忆她从出生以来24年的人生。她用红笔在纸上写出记忆中她最开心的事情,用黑笔在另外一张纸上写出她最沮丧、最难过的经历。她用了一天的时间完成了回忆,然后用一天时间进行总结。最后的这个夜晚,她打开阁楼上的天窗,看着苍穹中闪烁的星星,笑了,因为她知道了自己的方向。
这个当年因为孤独而被迫进行反思的女孩,就是我。那一年,我24岁。回想起来,那次的孤独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应该感谢Kraus一家的旅行,应该感谢他们家的花花草草和各种动物,正因为如此,我被迫进行了思考,并在那个时候就知道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
庄子说,追求自己内心想要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其实,要做这样的英雄最难的并不是执著的追求,而是能否找寻到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
每个人都不是一出生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是在成长中不断地选择、判断自己的最爱。俗话说,不吃葡萄永远不会知道葡萄的滋味,而如果不尽可能多地品尝各类水果,你就无法判断葡萄是不是水果中你的最爱。葡萄是在3个里面胜出还是在100个里面获胜,其分量是远远不同的,后者会让你更加踏实、更加确信。所以,了解世界很重要,通过对世界的探索,你才能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才能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能让你的内心如此满足,如此喜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中国文化教育背景下长大的孩子,会更加困惑于对自己的了解,会更加局限于对世界的认识。因为,在成长中,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往往是来自父辈或者老师们的评价,而数来数去,这样的评价无非是“乖、听话、聪明、成绩好”。我们通常迷失于别人的评价,忘掉了寻找自己。同时,学业上的压力让我们没有机会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世界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试,而其他的内容似乎都是考试的搭配物,是边角废料,我们的所有能力似乎都和学校、学习成绩有关。于是,我们对生活缺乏热情,对未来没有期盼,甚至我们的选择都恰恰和我们的天赋背道而驰,我们远离了幸福。
而通向幸福的道路需要以下3个条件: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内心需求。其次,你要知道自己的天赋。再其次,你需要在内心需求和天赋之间搭一座桥,而你就在这座桥上奔跑,坚持不懈。
我到过很多地方,也跟着各种媒介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对我来说,任何一种信息获取的方式,例如书籍、电影、电视和网络都是神奇的工具,通过它们我能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和体验任何一种生活方式。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犹如大海中的散沙,由于我的喜欢而凝聚在一起。我在德国的被迫思考让我发现,能使自己开心和兴奋的事情都有这样的特点:发现了一种新事物,对别人产生了影响,有创造力。
能满足上面3个条件的工作很多,例如科学家,他能通过发明各种新鲜用品对别人产生影响并发挥自己的作用;例如演员,他能通过塑造各种角色来影响别人的情绪;例如教育者,他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帮助别人成长……而我该如何选择呢?我对人的敏感、思考上的逻辑性和行为上的感性因素的特点,让我只能选择“教育者”作为我达到内心需要的途径,因为喜好必须与天赋联系在一起。
一个人喜欢的事情有很多,其中一些发展成了你的爱好,而另外一些发展成为你的职业。而让这些事成为爱好或职业的关键,除了机遇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你是否擅长,或者说你是否知道自己擅长。
慕尼黑大学的这个专业是我“撞”上的,当时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喜欢这个专业,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好。记得我在毕业之前,虽然学着3个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但对未来要干什么仍是一片迷茫。而这个时候,我们占了点教授的便宜,使用了他的一整套职业规划的测试系统。最后,教授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写着两个单词:研究型、企业型。
在当时,如果说“研究”离我还算近,那“企业”离我就太远了。但今天,当我作为上濒教育的创始人,并准备迎接它7周岁生日的时候,我想,当年的这个测试正预示着我的职业道路。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我所做的事情正好是我擅长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关键是我们能否发现它,并更好地发展它。如果能在兴趣和天赋中找到一个交接点,那必然是一个完美的结合。
如果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那么你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天赋,那么你是个长于总结的人;如果你能结合自己的天赋和内心需要延展出你的职业方向,那么你是个充满智慧的人;如果你能把这个想法坚持下去,那么你会幸福的。
我的幸福是“撞”上的,希望你不用借助幸运,而让幸福顺理成章地降临。
什么决定职业的成功
■北京邮电大学 陈慧
在选择专业或职业时,大家一方面较多考虑哪个专业比较热门,哪个专业毕业后找工作比较容易、赚钱多,哪一所大学更有名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孩子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父母的意愿等主观因素也往往被纳入考虑之中。在众多的因素中,哪些因素需要优先考虑?我从一个人力资源研究者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根据兴趣选择自己的工作吗?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曾经对哈佛大学的MBA毕业班学生作过一次调查。他们的问题是:你们在即将进入职场的时候会根据什么来选择你的工作?结果,有七成的人回答说,将根据他们所学的专业来选择职业。另外,有三成的人说,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职业。5年后,这些心理学家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其中最成功、最出色的人都是当初说要根据自己兴趣去选择工作的人。
一个学计算机的大三学生,非常苦恼地找到我,说他对学计算机一点兴趣也没有,现在非常想退学,不知怎么办才好。通过交谈,我发现他的思维缜密,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颇有见地,也非常喜欢谈论相关话题。他在文理分科前最喜欢历史,现在读起历史书来仍觉得津津有味,可是,父母认为学习历史不好找工作,还是学一些比较扎实的技术类课程比较实用。因此,在父母的强烈建议下,他选择了理科,在大学学习了计算机。
我们不能说父母帮孩子作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青少年都有比较强的可塑性,他们极有可能在上大学后,才真正发现自己的兴趣,或者虽然没有兴趣,也有可能在大学4年的学习中培养出兴趣。但孩子根本不喜欢所学专业,是父母为孩子作主所必须承担的风险。我们承认,父母的本心是希望孩子大学里念个好专业,毕业后能找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但我们也必须知道,如果为了得到一个所谓的好工作,人不得不每天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压抑着自己的快乐,那将付出多大的代价?又能取得多大的职业成功?一位哲人说过:“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没有兴趣,何来成就?即使不考虑孩子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只为了他们的健康快乐,我们也无法置孩子的兴趣于不顾。
我在给成年学生讲课时,遇到过一位快要退休的老师。她不太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在安静的环境(如图书馆、档案馆)里工作,但遗憾的是,她没有机会选择,不得不成为一个每天要面对孩子的老师,挣扎着与自己和自己的职业作“斗争”。她最终适应了,不过也快退休了。有很多人就像这位老师一样,花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适应一份工作,却是在不甘心中让生命痛苦地流逝。所以,选择职业不必与他人攀比,也不必去跟风、赶时髦,而是要冷静地分析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作出属于自己的正确选择。
要根据能力和性格选择自己的工作吗?据说,在二战时期,美国情报机构曾经有两个高官,一个严谨、不苟言笑、做事按部就班、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另一个却是一天到晚鬼主意一大堆的人,他不按常理出牌,可以一个小时想出10个办法,可能9个都不成,但是总有一个是可行的。他们谁更适合做情报工作?答案是都适合,但是一个适合做管理者,一个适合做出谋划策的专家,或者去开创一个新的工作。事实也是如此,那个鬼点子一大堆的人领导美国在二战期间开创了新的情报机构,并在情报领域声名鹊起,取得了不错的工作业绩。
有些人性格外向开朗,喜欢与人交往,很讨人喜欢,但可能有坐不住的毛病。有些人性格沉稳,喜欢钻研,但也有可能让人望而生畏,性格的差异给了我们挥洒个性、开创自己事业的机会。我的一个朋友在大学里做行政工作,主要处理一些事务性的案头工作。她说自己每天上午一定要找一个理由出去跑一趟,在剩余的时间里才能安安静静地伏案工作,否则心里就跟长了小虫子一样,痒痒的。设想一下,如果她有机会去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是否会更快乐?
有些人思维清晰、善于捕捉外界的蛛丝马迹并能很快通过这些线索的联想发现问题,具有这样的能力,就拥有成为一个成功的新闻记者的通行证。有些人擅长逻辑分析,能够在分析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严密的推论,这又是做科学工作的基础。清醒地认识自己并评价自己的能力,也是专业选择的重要途径。
财富、地位、名气是对成功的传统定义,但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成功或者应该有更多的定义。在我看来,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而且这份工作能让自己不断成长,令自己和家人获得幸福,给社会创造财富,可能平淡无闻,可能创造的财富不是太多,但我们已经找到了自我并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便是最大的成功。
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埋没和泯灭了孩子的职业优势,发现并塑造孩子的优势,是父母应该肩负的基本职责
别以爱为名主宰孩子的人生
■华南师范大学 郭声健
原以为孩子上了大学,父母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松弛下来,其实并非如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孩子毕业后应该去干什么,又能够干什么;最喜欢干什么,又最适合干什么,这些问题实际上比高考更复杂,也更令人茫然。
经过无数次的大小考试后,父母对孩子的考试优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对孩子未来的职业优势却可能一无所知。或许在绝大多数父母的心目中,孩子选择了什么专业,就理所当然地该从事什么职业。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在埋头备考时,根本就来不及抬头眺望未来,进而思考孩子职业生涯的“优势轨道”到底应该伸向何方。
我的儿子从小就喜欢音乐,他有一把吉他,高兴时或伤心时都要拿出来弹一弹。高二时,他曾与我谈过报考音乐专业的想法,但被我“果断”地否决了。我的理由听起来很充分:一个没有经过音乐专业训练的人,怎么可能仅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考上一流的音乐学院呢?再说,一个完全有可能考上清华大学的优秀理科生,又怎么能够为了满足一时的兴趣而屈就于一般的音乐院系呢?于是,儿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一心一意为高考作准备。后来,儿子因为高考时发生了一些意外,没能如愿考上第一志愿清华大学,不过很顺利地被第二志愿武汉大学录取,这也足以让我相信,我们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更何况所学专业是学科排名和就业率都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测绘工程。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长舒了一口气,我相信儿子的未来不再需要操太多的心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儿子进入大学之后,开始参加歌手比赛、组建乐队并演出、在音乐工作室拜师学艺和尝试音乐创作与制作,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在随后的多次交流中,儿子给了我们许多的暗示:他这辈子绝不会放弃音乐!直到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才第一次静下心来思考:像儿子这样一个活泼开朗、帅气十足的阳光男孩,若扛着笨重的测绘仪器奔走于建筑工地,将是一个怎样的情景?这份职业真的适合他吗?这份职业是他所需要和期待的吗?
在深入而坦诚的沟通之后,我和儿子彼此退让一步并达成了这样的妥协:坚持到本科毕业,然后申请国外一个有音乐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然而,这个看似双赢的临时性妥协并未持续多长时间。在大三第一学期,儿子带着自己作词作曲和演唱的两个作品,回家正式通知我们他作出的最终决定:终止学业,直接申请出国攻读音乐专业的本科学位。直到此刻,我才突然意识到,其实父母有时根本就不了解孩子,父母代替孩子作的决定未必是正确的决定,最了解孩子的还是他自己,孩子的未来必须由他自己去主宰。此时,我也已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现在的兴趣或许就是他未来的职业优势,孩子有某个方面的兴趣,是他的幸运和财富,是他人生幸福的基石,也是父母对孩子未来的信心源泉。此时,我必须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其实,在欧美国家,选择专业、换专业甚至转院系与学校,大都由孩子自己作主,父母很少干预。李开复1972年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最初的专业是“政治科学”,这是很多华人父母希望孩子就读的专业,因为毕业后可以进入收入颇高的律师业。然而,一年多的学习让李开复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政治方面,枯燥的学习经常令他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他发现自己在选修的计算机课程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往往是别人还在苦思冥想如何写出程序时,他早就把程序写完了。后来,他像发疯似地爱上了这门学科,因此,在大学二年级时,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系。这意味着他将从一个全美排名第三的专业转到一个毫无名气可言的专业,但是,李开复还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毅然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而正是这个决定,改写了他人生的轨迹。
毋庸讳言,我国高考的专业选择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机会去细细品味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的优势潜能,父母就已凭考试成绩为其作主了。然而,好的考试成绩并不等同于未来的职业优势,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它可以作为孩子选择专业的参考条件之一,但不能作为唯一依据。只有在上了大学之后,孩子才真正有了选择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而此时,不管孩子对已选择的专业多么没兴趣甚至讨厌,他们都必须无条件地坚持和忍受,假若稍有动摇,甚至产生专业上的非分之想,就觉得辜负了老师、家人尤其是父母的殷切期望,负罪感油然而生。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文化背景和道德观念,使不少孩子在上了大学之后反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没有了奋斗的目标,于是便浑浑噩噩地混个毕业,然后再身不由己地“被就业”。
我要感谢我的孩子,他的“再择业”促使我反思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家长。作为父母,我们习惯于以爱的名义,替孩子选择和设计着他未来的人生之路,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于我们的意志,我们以为一切都是在替孩子着想,其实不然,我们只是习惯于从自身经验出发,或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而忘记了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忽略了他们真实的兴趣与需求。我们习惯于关注职业而忽视人,看到的更多是职业的前景,却很少关注它是否适合孩子。我们还习惯于盲从,不敢做特立独行的父母。在父母们都忙着为孩子铺就未来之路、为孩子掌舵和主张的现在,我们又怎能把父母这份应尽的责任推卸掉?上面所述的4个“习惯于”,恐怕是我们大多数家长的通病和误区,或许,正是这些传统的习惯,在一点点地埋没和泯灭着孩子未来的职业优势。
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埋没和泯灭了孩子的职业优势,发现并塑造孩子的优势,是父母应该肩负的基本职责。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以信任,对孩子有信心,让他们从我们紧紧的怀抱中获得解放,让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去勇敢地走出未来的路。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够积淀职业优势,才能够主宰自己的未来。
你是在用优势做事吗
工作占据了我们每天最精华的时间,手头上的事大大操纵了我们的幸福指数!你的工作是否让你感到幸福?面对每天不断出现的挑战,你曾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吗?其实,能力不足这件事并不存在,你应该怀疑的是,自己是在用优势还是弱点在做事?《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提供了个人和团体在线职业优势测评工具,6个星期,6步训练,帮助个人发现自身的职业优势,帮助企业和团体了解每个员工的优势所在。找出优势,避开弱点,团队合作,牢牢控制,利用优势财富,跻身精英行列。
海蒂怎么了
海蒂是汉普顿宾馆的高级品牌总监,如果你在海蒂刚就任这个职位时碰到她的话,你会觉得她是一个精力旺盛,对未来充满激情的年轻女性。但最近,她的工作开始逐渐有了“工作”的味道,海蒂对工作时间的控制逐渐减少:她要做的事一点没做完,其他一堆事情却让她焦头烂额、应接不暇。海蒂积极、不甘于现状、经验丰富、雄心勃勃,同时也开始心力交瘁。
这份工作本身并没有阻挡海蒂做她喜欢做的事,她所热爱的工作就在那儿,只是隐藏在她所痛恨的那些事中。当她仔细想想工作的整个过程,很明显,工作的天平已严重倾斜,倒向了误区。想要打破这个瓶颈,海蒂以及我们每个人都要走出误区,发现、阐明、确认自己的优势,重回“优势轨道”,竭其能、尽其才地工作。
是什么阻挡了你的精英之路
阻止你进步的有可能就是你坚信不疑的事。这么多年来,我们大多数人逐渐走入了3个误区:(1)在成长的过程中,人的个性会不断改变。(2)在最弱的方面才会取得最大的进步。(3)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愿意做任何事。这些误区已先入为主、根深蒂固,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在左右着我们,成为了我们的核心假设,并且我们还会非常开心地把它们传达给我们的孩子、学生、员工。但真相却是:(1)在成长过程中,人的个性不会改变,你的价值观、技能、自我意识以及你的一些行为会变,但你个性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却永远不会变。(2)在最强的方面才会取得最大的进步,在你的优势方面,你才会最有求知欲,最具创造力,也最乐于学习新事物。(3)大多数时候,一个优秀的队员会主动要求发挥自己的优势,伟大的团队成员不是“多面手”,整个团队成为了“多面手”,恰恰是因为每个人只精于某一个方面。
走出误区,是正视并珍视自身优势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像海蒂一样,寻找那些与优势挂钩的标志,发现、阐明、确认自己的优势。
你的优势是什么
优势由三大基本要素构成:才能、技能和知识。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技能和知识是后天习得的,定义这3种要素非常有用:首先,它让你知道,在你的优势中,哪些方面是可以习得的,哪些不能。其次,它让你知道,在你的优势中,哪些是可以通用的(即你的才能),哪些方面是要根据情境而定的(即你的技能和知识)。然而,要找出是哪些事打造出了你的优势,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普通的才能标签上,而应该密切留意哪些事让你有特别的感觉。如果你做的是发挥自身优势的事,你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做之前,你对此事充满了期待;在做的过程中,你会感到很充实,很高效,你的求知欲很强,非常专注;做完之后,你会感觉很有成就感和真实感。这些感觉其实就是优势的四大标志——成功、直觉、成长和需求,带给我们的最直接反应。将这4个标志合为一体,“优势”最简单、最有用的定义也就出现了:你的优势是指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
在了解了这些之后,让我们看看海蒂是如何发现、阐明、确认自己的优势的。
首先,我对自己这一周所做的事留心观察,并随时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记录在便签本上。一周下来,我的便签本上出现了这样一条记录:“我采访了罗莎,一位很有趣的女士。”罗莎是汉普顿宾馆的客房管理总监。很显然,这件事是我喜欢做的,也是我的强势所在,但这件事又太过独特,我并不需要每周都采访罗莎。这条记录为“优势陈述”提供了原材料,但优势的描述应该要非常全面才行,要能概括这条记录的精髓,同时又不失其独特性。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精心打造的“优势陈述”:
“我感到自己很强大,当我在采访一个工作表现卓越的人,并探究他卓越背后的原因时。”这条陈述马上得到了我情感上的共鸣与肯定,同时也能给我很实用的指导,它既揭示了我的优势和实力所在,也让我知道在每周的工作中,要想效率最高需要做哪些事。
现在,海蒂坐在桌前,盯着这条“优势陈述”,并思索着如何能使之成为自己工作的核心。
(摘自《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1 15:31
第6节:也许你担心找不到出路,但要相信未来有思路(2)
想想也是,我们毕业没几年呢!没钱、没经验、没阅历、没社会关系,我们怎么知道未来的人生路会是如何呢?这实在是太难确定了!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从底层员工晋升为中层领导;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赚够钱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婚生子,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
…………
其实,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去赚;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让人感到恐惧,很想逃避!
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你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是多么足智多谋,无论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过得很茫然,渐渐就丧失了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就会走上弯路甚至不归路,枉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毕业后这5年里的迷茫,会造成10年后的恐慌,20年后的挣扎,甚至一辈子的平庸。如果不能在毕业这5年尽快冲出困惑、走出迷雾,我们实在是无颜面对10年后、20年后的自己。
NO3.不确定性中的可能性
毕业这5年里的困惑,大家都会经历,差别在于有的人很快就走出了困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有的人却一直在迷雾中不停地绕弯弯。同样是5年的青春岁月,有的人活得充充实实、清清楚楚,有的人却过得了无生趣、迷迷糊糊。于是,他们的人生差距就在这里悄然拉开了。关于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但人生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而显得有意义。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是玩扑克,发到手里的牌是定了的,但你的打法却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志。"没错,上帝发牌是随机的,我们分到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和更换的可能性。当你拿到不好的牌时,请不要一味抱怨,因为这没有半点儿用处,也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令现状有所改变。你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情,将自己手中不好的甚至糟糕的牌优化组合,并力求把每张牌都打好。
毕业这5年里,我们既有很多的不确定,也有很多的可能性。
毕业这5年里,我们既有很多的待定,也有很多的决定。
迷茫与困惑谁都会经历,恐惧与逃避谁都曾经有过,但不要把迷茫与困惑当作可以自我放弃、甘于平庸的借口,更不要成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命运更需要自己去把握。在毕业这5年里,越早找到方向,越早走出困惑,就越容易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创造精彩。 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才会四处碰壁;一个人找不到出路,才会迷茫、恐惧。
生活中,面对困境,我们常常会有走投无路的感觉。不要气馁,坚持下去,要相信年轻的人生没有绝路,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思路,就一定能少走弯路,找到出路!
第7节:也许你担心正处在起点,但要相信命运有拐点(1)
也许你担心正处在起点,
但要相信命运有拐点
长辈们常常教育我们,不要让自己的人生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我们相信起点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起点越高越容易成功,起点越低成功的几率越小。其实不然,起点固然重要,真正决定人生走向的却是更多的拐点。
人生也许会有很多个起点,但也有更多的拐点。
我们现在在干什么,不代表我们将来还要干什么。
我们现在是什么人,不代表我们将来就是什么人。
大学毕业以后,我们都站在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上,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也许很艰辛,但一定要相信命运之神就在不远的拐角处等着我们。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NO1.知识改变命运
很多年前的一天,在南方沿海的一个渔岛,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那是他人生的起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觉这个地方比较偏远,天地非常狭小。看着书上和电视里提到的精彩世界,他除了羡慕之外,心里还有一种暗暗的失落:难道我的人生只能和身边大部分人一样,靠着种那三亩田、打那七方鱼过完一辈子?难道我的人生起点和终点只能这么单一?
怎么办?命运在哪里转折?
很简单,知识改变命运!
在农村,长久以来,读书被每个农民子女看成是鱼跃"农"门的唯一途径。于是,他通过努力考到北京上大学,一下子觉得海阔凭鱼跃,视野开拓了很多。大学前两年,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浑浑噩噩地过着。随着时间流逝,初来北京的那种热情与新鲜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恐慌。现在找工作这么难,怎么办?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大学,怎么办?未来到底要做什么呢?
又到了关乎命运的节点上了。
有没有可能出现转折呢?
大三下学期,拐点出现了。他的一位师兄所在的单位需要招一名兼职,师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因为他们专业比较特殊,大三下学期基本没什么课了,他也不想再这么"耗"下去了,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早上,他跟着师兄到了公司。他的人生就在这里转变了。他把这里当作一个新的平台,努力展示着自己的才华,只要能做的他都去做。虽然很忙很累,但是成长得很快,后来终于当上了小中层。
第8节:也许你担心正处在起点,但要相信命运有拐点(2)
NO2.不要因为自己是一只鹰而感到羞愧
就这样过了一年,到了大学毕业的关口,又需要进行抉择了。是去寻找新的起点,还是继续留下来,在这个起点上积累更大的成绩?年轻人很矛盾。这一年多来,他对这个行业、对这份工作已经有了一些独立的思考,可现实却让他感到很困惑甚至痛苦。
他给大学毕业论文导师发了一封邮件,详细讲述了自己的苦恼:这个行业在我心中曾经很神圣,但是现在很多事实却让人感到庸俗,周围的环境和事物的运行规律与想象中完全不同,我感到很无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导师回信了,在信中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只鹰蛋不小心落到了鸡窝里,被当成鸡孵了出来。从出生那天起,它就与鸡窝里的兄弟姐妹们不一样:没有五彩斑斓的羽毛,不会用泥灰为自己洗澡,不会三啄两扒就从土里刨出一只小虫来。矮小的鸡窝总是碰它的头,而小鸡们总是笑它笨。它对自己失望极了,于是跑到悬崖上,想跳下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它纵身跃下时,它本能地展开了翅膀,结果飞上了蓝天。它这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只鹰,鸡窝和虫子不属于它。
你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一只鹰而感到羞愧!
看了这封回信,他心中豁然开朗起来。
毕业之后,他不再因为对别人的不认同而痛苦、绝望甚至扭曲自己。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改变思维、转变心态,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导师在信末尾的那句话,也成了他的座右铭。
NO3.必须有第一份工作的历练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是香港鼎鼎有名的"船王"。董建华大学毕业后,舆论认为董浩云必然会安排儿子去美国继续深造,或回香港在董家的"海运王国"里执掌要职,为自己分担经营管理上的压力。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董浩云却要董建华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去当一名普通的基层职员。
董浩云与董建华之间有过这样一段谈话。
董浩云问:"儿子,你能明白我为什么要让你进通用吗?"
董建华回答:"我明白。因为通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其总裁阿尔弗德雷·斯隆创立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我想肯定也适用于我们这个国际型的航运企业。我相信在通用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董浩云点点头并补充道:"我并不怀疑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但我担心你的刻苦精神不够。你必须自己主动去找苦吃,磨炼自己的意志,接受生活的挑战,所以你必须全面锻炼自己,从最底层做起。只有先当好一名普通职员,日后才明白应该怎样对待你的下属;在这以后,你才能充分考虑学习别人的经验,为将来开创新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9节:也许你担心正处在起点,但要相信命运有拐点(3)
董建华听从父亲的安排,在通用汽车公司勤勤恳恳工作了4年。
不少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总是奢望马上就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然而,很多好工作是无法等来的,你必须选择一份工作作为历练。职业旅程中的第一份工作,无疑是踏入社会这所大学的起点。也许你找了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那么从这里出发,好好地沉淀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汲取到有价值的营养,厚积薄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出发,就有希望到达终点。
■[智语点"波"]
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大不同!
人生需要起步,更需要懂得在关键时候起跳,才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迈出脚步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脚步的方向,勤奋的双脚一定要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且懂得在需要拐弯的地方拐弯,需要上坡的地方上坡,需要下河的地方下河!
第10节:也许你担心自己被定位,但要相信不会被定型(1)
也许你担心自己被定位,
但要相信不会被定型
所谓"定位",是指找准个人天赋兴趣点与市场的结合;所谓"定型",是指把年轻人活泼的心框住,扼杀了天性。被定型的人满世界都是,但真正能够对自己人生有很好定位的人却不多。毕业后这5年,正是一个人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二次形成的时期,千万不要轻信别人对你能力的界定。
全球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品牌。个性化时代需要个性化品牌,如果你还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没有鲜明的个人品牌特征,那如何实现自己的成功梦想呢?
一个成功的品牌将为你提供一个走向世界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的才华得以展现,你的价值得以实现,全世界的目光会聚焦在你的身上。
毕业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感情、职业等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也充满了各种可能。这个时候,必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使自己稳定下来。如果你不主动定位,就会被别人和社会"定型"!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在毕业这5年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一生的高度。我们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就是定位。你给自己定位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定位能决定人生,定位能改变命运。
NO1.人生永远充满可能性
小时候,父母把我介绍给别人认识的时候,总喜欢说这么一句:"这个孩子比较内向,不喜欢说话。"在他们眼中,我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我虽然在家里不喜欢说话,但在学校和同学面前非常活跃。从那个时候起我明白了:你们可以把我定位为一个内向的人,但是我不希望被定型为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大学毕业后,每当别人知道我是从某大学毕业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我是学理科的,肯定和某某行业有关系,好像我身上就挂了这么一个牌子。虽然我的母校校名很"理工",但我学的专业属于文科。我常常要给别人解释好半天:你们可以把我定位为某大学的,但请不要把我定型为就是某个行业的!
工作几年后,每次跟人家递名片时,人家接过来一看,自然的反应就是:"哦,文人,才子啊!"我已经懒得跟别人解释了。写书的就一定是文人吗?
我开始思索。难道我要一辈子爬格子吗?其实,我一直不喜欢被人冠以文人、才子这样的称呼。不是觉得文人、才子不好,而是不希望别人给我贴上标签。这是一个多元化时代,我们的人生也应该是多元的。
随着职场规划以及人生定位的逐渐明朗,我发现,人生永远充满可能性。我常常想:如果我不和文字打交道,我能做什么?
因为被多次邀请去给一些学校和公司举办讲座,我突然发现,我还可以做职业培训与人生咨询之类的事。有一次,我和一位美籍华人朋友在网上聊天。她说,我以后可以去做一个Motivational Speaker(人生动力演讲师),这个职业在美国很流行。我当时看到她说这句话,突然感觉自己的人生更加明朗了。没错,我找到了一个新的人生定位!我不想被定型为一个只会用手写东西的人,我还要做一个能用口表达思想的人!
我不知道以后我的人生还会有什么别的定位,但不论如何,我都不希望自己被贴上标签,永远被定型!
NO2.自由的心灵能让你的职业生涯一路飞扬
在一个地铁出口,有一个乞丐模样的年轻人在那里卖钥匙链。一位商人路过,向他面前的杯子里投入几枚硬币,匆匆而去。
过了一会儿,商人回来取钥匙链,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钥匙链,毕竟你我都是商人。"
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遇见了一位衣冠楚楚的老板向他敬酒致谢,并告知说:"我就是当初卖钥匙链的那位年轻人。"
年轻人的成功并非得益于商人的助力,关键是他自己的努力奋斗。但商人的一句话却改变了年轻人的命运轨迹。定位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你定位于乞丐,你就是乞丐;你定位于商人,你就是商人。当年轻人把自己当成一名乞丐时,他在社会上生存靠的是别人的施舍,他一辈子就是乞丐;当年轻人以商人的心态来看待自己时,他为生存劳碌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他就成了一名商人。
很多年轻人毕业了,工作了,恋爱了,结婚了,却发现什么都提不起劲儿。不给自己定位,那就只能等待被社会定型。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1 15:32
第11节:也许你担心自己被定位,但要相信不会被定型(2)
刚毕业的年轻人,步入社会后,一定要小心别被他人和社会定型。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真正把人生带到更精彩的境界,职业生涯上才能一路飞扬、勇往直前!
NO3.客观认识自我,做出最佳定位
既然定位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要用科学手段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客观认识自己。只有全面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作出最佳定位,选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以下是认知自己、定位自己的立体拼图分析法:
公开我: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个人的外在表现部分。
隐私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个人内在的秘密部分。
潜在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有待开发的部分。
背脊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通过以上模型的分析,你就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方向了。同时,我们要学会客观看待自己,诚恳地征询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完善自己。
这种自我分析法得出的结果,可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参考。
■[智语点"波"]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只要一双翅膀;灰姑娘变成美公主,只要一双水晶鞋。
我们可以相信"吸引力法则",但千万别膜拜"悲观宿命论",二者有明显区别。
人的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梦就"会红",爱拼才会赢。只要不把自己束缚在心灵的牢笼里,谁也束缚不了你去展翅高飞。
第12节:也许你担心当不了金子,但要相信可以当种子(1)
也许你担心当不了金子,
但要相信可以当种子
金子能发光,种子能发芽。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没有必要担心在职场中自己不是一块金子,没有地方、没有机会让你闪光;而是要坚信自己是一粒种子,只要找到适合的土壤,有充足的阳光,就能茁壮成长。与其沉醉于难以自拔的怀"金"不遇中,还不如甘当一粒健康饱满的种子,牢牢扎根在平凡岗位的土壤中。
很多刚刚毕业几年的年轻人,心高气傲,时时处处显示出一种优越感,总觉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马,是一个人才,期待着有伯乐来发现自己,有领导来赏识自己。但问题是,现实情况远非他们所想的那样。于是,当优越感逐渐转为失落感甚至挫败感时,当由坚信自己是一块"金子"到怀疑自己是一粒"沙子"时,愤怒、迷茫、自卑就开始与日俱增。
不少年轻人觉得怀才不遇,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很有水平、很有能力,但因为缺少让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很难有什么作为与成就。
其实,应该仔细掂量一下自己,你是否真是金子?是真金,手中要有绝活,才能上要有过人之处才行。一句话:真金是要靠实力来证明的,只有先把自己的本领修炼好了,才有资格考虑伯乐的事情。
世界上不可能到处都是金子,每个人不见得都是杰出人才。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一句名言:"人就像一粒种子,健康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我愿做一粒健康的种子!"如果我们安心将自己视作一粒健康的种子,无论种在哪里,哪怕是在贫瘠的土壤里或狭小的石缝中,也要倔强地破土而出,努力地茁壮成长。
NO1.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每次给别人做职业培训,我都特别喜欢引用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他伤心绝望,感到没有"伯乐"来赏识自己这匹"千里马"。痛苦愤懑之下,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时,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看见了他,并且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年轻人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重用他……
老人从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甩手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甩手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当然可以!"
"那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的你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年轻人蹙眉低头,一时无语。
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
想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年轻人要想让自己得到重用,取得成功,就必须把自己从一粒沙子变成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
NO2.总会有属于这块土地的种子
如果我们把那些通过奋斗取得成就的人比喻为终于发了光的金子,那么,那些还在奋斗的人就是种子。
我有位高中同学,当时他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但由于考试时没有发挥好,结果高考落榜了。后来,他被安排到村里的一家冷冻厂当会计,但由于没有经验,还不到一个月就被厂里辞退了。他只好外出打工。他先后做过工人、超市收银员、快递员,但都半途而废。当他每次沮丧地回来时,他的母亲总是耐心地安慰他,从不会抱怨一句。到了30岁时,我同学在家乡的一家托儿所当起了辅导员。后来,他自己开办了一家学前儿童教育学校。再后来,他在厦门成立了一所规模更大、管理更规范的学校,他是这所学校的董事长。
第13节:也许你担心当不了金子,但要相信可以当种子(2)
有一天,我同学问他的母亲,前些年他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自己有信心?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如果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也不行的话,撒上一些花草种子一定能够开花。一块地总会有一颗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每一片土地都有适合种植的种子,同样,每一颗种子都有适合它生长的土地。每个人成才之前,都是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饱满也好,干瘪也罢,总会有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但你不能奢望它在任何地方都长成参天之木。作为年轻人,你不能期望在任何地方都成功,所以,为了成功你必须努力寻找适合你的那片天地。惟有如此,你才能点亮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
NO3."种子心态"比金子更有价值
2005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做客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验。
王小丫原就读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到一家经济类报社上班。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报社领导竟然把她派遣至通联部去抄信封。
当时,她感到很失望,甚至是绝望,大学毕业怎么就干这个谁都能干的工作啊?虽然一时有些想不通,但她还是好好去干了。3个月之后,她写信封写得又快又好,快到一个人能够完成3个人的工作量。
领导看她表现十分突出,就过来问:"想不想干点儿其他工作呀?"
从此以后,她先后成了文摘版、理论版和副刊的编辑……这样一路走来,王小丫最终成为了深受大家欢迎的主持人。
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位人力资源负责人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在分析应征者能不能适合某项工作时,经常要关注他对目前工作的态度。如果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我们就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他对目前的工作不满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呢?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他认为目前的工作很重要,他对下一项工作也会抱着'我以工作成就为荣'的态度。我们发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确实有很密切的关系。"
种子心态更可贵,它往往比金子拥有更大的能量,可以带来更大的财富。
■[智语点"波"]
金子可能被蒙尘,沙子可能被吹散,但种子总有一天能发芽。
淘金者需要勇气和冒险,也许有得;播种者需要耕耘和浇灌,必定有收获。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闪亮的金子,但每个人都是希望的种子;金子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发现,如果没有被开采,就会被永远埋没;种子是主动的,可以自己发芽,只要有空气、阳光和水分,就能破土而出!
第14节:也许你担心今日很阴霾,但要相信明天是晴空(1)
也许你担心今日很阴霾,
但要相信明天是晴空
天气有下雨与日出,人生有高峰与低谷。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拂去阴霾,就能亮出朗朗晴空。如果你在工作上有些不如意,要相信自己不会一直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总有一天能冲破重重云层。告诉自己:我并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只要在内心点亮一盏希望之灯,一定能驱散黑暗中的阴霾,迎来光明。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从气氛和谐的校园到竞争激烈的职场需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适应期。有的人几个月就换了好几份工作;有的人则认为"工作原来如此无聊,一腔热血无处抛洒",于是开始落寞;有的人干脆"缩回"校园温室,考研读博……
的确,论资历,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职场菜鸟,业务涉及不深,人脉一穷二白,在工作中经常碰壁。他们的压力并不一定都像千钧大石,而是像大雨来临前的天色,灰色低沉,明明有空间,却被灰色填满每个缝隙,只能等待大雨倾盆之后的晴空。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这是很多刚刚毕业的人喜欢用来调侃自己生活状态的话。虽然有点儿夸张,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确一直都被灰色心情所笼罩--心里永远是多云转阴。
其实,我们都还年轻,都有勇气,都充满着希望,为何不把这些苦难忧愁当作是横亘在面前的一块石头呢?摆正它,踩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
NO1.不惊雨大阵,天晴会出日
高考那年,我落榜了。我永远记得当我从电话里听到自己分数后的那个情景。
怎么会?怎么会?我又重新查了一遍。没错,就是这个分数。
我缓缓放下电话,一声不吭地坐了下来。
那天,爸爸妈妈正好外出,只有奶奶在家。
南方的夏天,经常是雨天。那天也是。我发了一会儿呆,就推开门往外走。奶奶追出来喊着我,但我还是一直往前走,不敢回头,因为我怕她看到我哭了。在雨中,泪水与雨水混在一起,掩饰着我的脆弱。我从家门口一直走到马路,就那样站在那里,看着车来车往,心像大雨一样滂沱。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黑了,雨停了,我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里。奶奶给我拿了一条毛巾,又捧出一碗姜汤让我喝下去。然后,她坐在我身边,说了一句话。而那句话,让我突然惊醒,继而深深影响了我。她说:"不惊雨大阵,天晴会出日。你看,雨不是停了吗?明天就出大日了!"这是闽南语,意思是雨下得再大也不怕,天总会放晴,太阳总会出来的。
不惊雨大阵,天晴会出日!
第15节:也许你担心今日很阴霾,但要相信明天是晴空(2)
老人家很简单、很朴实的俚语,听起来却那么有哲理。是啊,事情已经发生了,何必如此悲伤乃至悲观呢?我一定要从痛苦与失败的深渊中走出来!我决定补习一年。
经过重新准备和加倍努力,我终于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天有下雨与日出,人生有高峰与低谷。后来,我常常想起这件事情,觉得奶奶那句话真的对我影响很大。
NO2.晴天也愁阴天也愁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以前看过一个关于雨天和晴天的故事。
有位老婆婆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生意人,大女儿在染坊工作。这位母亲天天发愁、哀叹,为什么呢?天晴时,她担心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阴时,她又担心大女儿染坊里的布料晾不干。
就这样,她晴天也愁阴天也愁,没过多久就白了头。
一天,一位远方亲戚来看她,惊讶于她的衰老,问其缘由,哑然失笑。那亲戚说:"阴天你小女儿的伞好卖,该高兴才是;晴天你大女儿染坊的生意好,也该高兴才是。这样你每天都有快乐的事,天天是好日子,你干嘛不捡高兴专拾忧愁呢?"听了这话,老婆婆茅塞顿开:"言之有理!"从此,她笑口常开,幸福地过着每一天。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产生的。"换个角度看人生,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与宁静,从而获得自由自在的快乐。
NO3.在自己脚下垫些"砖头"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在大学读书时成绩优异,办事能力也不错。但没想到,毕业的时候,踌躇满志的他却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工厂里当普通员工。
在那个小工厂里,他每天朝九晚五上下班,工作没有压力,同时也缺乏激情,他非常羡慕那些在外企和大型国企上班的同学,憧憬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加入他们的行列……于是,他整天琢磨哪儿更好、更适合自己,并开始忙碌起调换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更不当回事儿了。
时光荏苒,转眼两年过去了。他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塌糊涂,调动工作的事儿也没有丝毫进展。他迷惘了,不知道自己的计划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有一天,厂里开运动会。每年一次的运动会对于这个工厂来说是最大规模的集体活动了,所以大伙儿像赶集一样涌向了运动场。一时间,小小的运动场四周挤满了人,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他去晚了,被厚实的人墙阻隔在外面。他环顾四周想找个缝隙钻进去,这时却看见一个矮小的男孩正一趟一趟忙着搬砖头:他不断从远处搬来砖头,一块又一块地垒砌着砖台,在垒到半米高时,纵身往上一跳--他笑了!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1 15:33
第16节:也许你担心今日很阴霾,但要相信明天是晴空(3)
霎时,他的心被震撼了。想要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就和想要越过重重阻挡找到满意的工作一样,先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多么简单的事儿啊!
从此,他换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自己有很多优势,比如组织能力很强,本职工作也和所学专业对口……于是,他不再东奔西走寻找调换工作的机会,而是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当下的日常工作中。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中,工作很快就有了成绩。
的确,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只要不辞劳苦,默默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用执著驱赶阴霾,就一定能迎来灿烂的阳光。
■[智语点"波"]
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微笑,黑暗挡不住黎明的眼睛。
人生可能会陷入绝境,但也可以绝处逢生,然后再渐入佳境。
很多成功人士都面临过绝境,但他们从来没有让自己在绝境之中丧失斗志和信心,而是寻找走出绝境的途径,用理智挽救迷茫,用激情战胜彷徨,用乐观战胜忧伤,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17节:也许你担心前途靠别人,但要相信命运在自己(1)
也许你担心前途靠别人,
但要相信命运在自己
毕业这5年里,你也许会遭遇很多挫折,要经历很多黑暗,很多时候会觉得无助,觉得自己做不了主。一定要记住:你面对着失败的可能,也面对着成功的机会。你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强迫你。如果你选择逃避,把命运的交给别人,那么你可能永远都不会成功。
很多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因为一些事情不能如愿以偿,或者遭遇一些挫折,就逐渐放弃了自己,认为命运是由别人来掌控的,就业入职是由爸爸妈妈帮着张罗的,升职加薪是由上级和老板决定的,结婚生子是需要和命中注定的那个TA有缘分……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的发展方向和事业成败,完全取决于自己。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只有积极进取,努力争夺,才可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一位哲人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抉择,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终会有成。"就业也好,择业也罢,创业亦如此,只要奋发努力,都会成功。
NO1.算命先生的话可信吗?
中国人习惯于用"命"来定义自己的一生,福祸生死都要跟"命"联系在一起,这不只是一种封建迷信,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中国人喜欢"算命"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即便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国际化的大都市里,算命先生仍然充斥在街头巷尾。
仿佛是一种解不开的情结,不论是学生、白领,还是明星、政要,不论贫富,不论贵贱,只要是信命的都会去算命,往往什么话都信以为真,不但不抗拒、质疑,反而乖乖接受、顺从,等待所谓的命运降临到自己头上。
有一次,我从一个算命先生旁边走过,发现竟然有两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端正地围坐着--一副虔诚的样子。这位上了年纪的算命先生戴着一副深度老花镜,身前一块红布的左上角写着几个不算工整的毛笔字"易学考察实践取证,易理咨询趋吉避凶",右上角是一幅八卦图,上置一只卦签筒。算命先生说:"看在你们刚出来上班工资不高的份上,每人就收10块钱算了。"两位年轻人不住地点头允诺。
算命先生让其中一位伸出左手,指着手纹说哪一条是事业线、哪一条是爱情线、哪一条是生命线。接着,给他们讲了一些谁是什么性格、在公司表现如何等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结尾是一大堆年轻人爱听的祝福语。两位年轻人付完钱后,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人一生的境遇并不是天定的,更不是算命先生能说了算的,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每个人的命运都可以由自己掌控。
NO2.你为什么不肯给自己承诺
大部分人在漫长艰苦的人生之路上,糊里糊涂地由孩童变成了青少年;恋爱还没怎么谈,大学已经毕业,又由年轻人变成了成年人;还没想好自己的一生要如何度过,就已经成为别人的父母。很多人一生都在渴望别人给自己承诺,却不肯给自己一个承诺。
我们懵懂时,渴望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的第一个承诺:"放心吧,孩子,爸爸妈妈会永远保护你!"这是一种关于成长的承诺。
我们上学时,渴望老师摸着我们的头,亲切地说:"别怕,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我会帮你解答。"这是一种关于学习的承诺。
当我们逐渐成熟,恋爱也随之到来。你渴望身边的他/她,含情脉脉地对自己说:"我爱你,我会永远和你在一起,守在你身旁。"这是一种关于爱情的承诺。
步入社会,我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之旅,渴望着有一天,人生的那个伴侣对自己说:"我们结婚吧,我会照顾你一生一世!"这是一种关于婚姻的承诺。
你是不是准备把生命的承诺全部都交给别人?
毕业后这5年,是改变自己命运的黄金时期。在最能决定自己命运时,如果还不把握,那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NO3.一张纸有很多不同的命运
一次职业素养培训课上,培训师巧妙的授课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针对刚刚入职没多长时间的新人举办的培训。大部分人都对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觉得在职场找不到出路。培训师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因此在开始时没有像其他培训师那样直接进入理论授课,而是拿起一张纸扔在了地上,请坐在前面的一位学员回答:"请问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第18节:也许你担心前途靠别人,但要相信命运在自己(2)
那位学员一时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回答:"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培训师显然并不满意他的回答。他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又捡起那张纸,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上,然后,心平气和地请那位学员再一次回答同样的问题。那位学员被弄糊涂了,他红着脸回答:"这下真的变成了一张废纸。"
培训师不动声色地捡起撕成两半的纸,在上面画了一匹奔腾的骏马,而刚才踩下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骏马蹄下的原野。
培训师举起画问那位学员:"现在请你回答,这张纸的命运是什么?"
那位学员的脸色明朗起来,干脆利落地回答:"您给一张废纸赋予了希望,使它有了价值。"
培训师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很快,他又掏出打火机,点燃了那张画,一眨眼的工夫,这张纸变成了灰烬。
最后,培训师说:"起初并不起眼的一张纸,我们以消极的心态去看待它,就会使它变得一文不值。如果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给它一些希望和力量,就能起死回生了。一张纸是这样,一个人也一样啊。"
一张纸可以扔在地上变成废纸,被我们踩来踩去,也可以折成纸飞机,飞得很高,让我们仰望。一张纸尚且有多种命运,更何况人呢?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然而无论它怎样变化,永远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智语点"波"]
我的人生我做主,命运由己不由人。
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别说你没有背景,自己就是最大的背景。
第19节:也许你担心自己被利用,但要相信关键是有用(1
)
也许你担心自己被利用,
但要相信关键是有用
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合理的。那么,利润和利益从何而来?由谁来创造?从经营中来!由全体员工来创造!不要把企业想象成"剥削阶级",不要认为企业家就是"周扒皮",你只有被利用,才证明你有用,才证明你有价值!
如果你才毕业几年,你可以仔细观察和你交往的那些同龄人,是不是经常说起这样类似的话:"在公司里,我被剥削、被压迫,什么活都让我干,恨不得把我榨干!"言下之意就是,他们被"剥削"了!
作为员工,你应该明白:是公司成就了你,而不是你成就了公司。聪明人会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的价值会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增值。公司不仅给你提供了生存保障,还提供了发展平台,你应该站在公司的角度去工作,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公司共同发展。
因此,别怕你被利用,怕的是你没有用。愿意奉献与付出的人,一定能受到企业重用,成为大忙人与抢手货;而那些无能或无德的员工,肯定会受到企业冷落,成为大闲人与蹩脚货。
NO1.被"剥削"是一种幸福
2008年,我在广州那边有一个合作伙伴,因为公司新成立,所以招了一个小女孩专门负责媒体推介和公关等业务。
因为这个小女孩跟我联系得比较多,后来就慢慢熟了。一开始,她很客气地向我请教一些业务上的知识,日子长了,她知道我这个人比较随和又刚好帮人做职业规划,就时不时跟我说起她现在的工作有多么累,原来在沈阳也过得挺好的,就是想到广州闯一闯,于是答应这个公司的老板,也就是她的老乡,千里迢迢过来了。可是,这里刚刚成立,很多事情都很乱,制度也很不规范;她既要当老板的保姆,又要当公司总管;一周上班七天,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虽然包吃包住,但工资才2000多元……她觉得自己被完完全全地利用着、剥削着,因此,她心里很不平衡,又很苦闷,想听听我的意见。
我跟她讲了我当年刚参加工作时的遭遇。
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先是骑着自行车到公车站,再倒两趟车,从北京的南五环外到北四环,路上就要花将近两个小时。我当时所在的那家公司刚成立不久,一个人往往要分担好多活儿。只要我能做的,只要是我努力一下就能做的,只要是我花点儿时间就能做的,老板总会毫不客气地扔过来。公司不管住宿,甚至午饭也没有补助。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已经八九点了,真的可以说是起早贪黑了。而我第一个月的工资却只有800元!不过,我没有抱怨,也没有觉得自己吃亏了,而是继续坚持着。于是,第二个月工资涨到了1200元,第三个月工资涨到了1500元……我至今仍然感激那个公司给我的锻炼,是他们给了我成长的平台;感激进入职场第一次被利用,因为我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感激这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因为它是我职业旅程的开始……
那个小女孩一直安静地听我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不知不觉中领悟了很多。后来,她跟说我,她的心态逐渐转变过来了,觉得自己的确没必要那么担心,更应该为自己被利用而感到骄傲,为自己被"剥削"而感到幸福。
NO2.先适应后发展
台湾著名的电视制作人陈光陆,第一次到电视台工作时,台里只是让他担任一个节目助理。在当时那个环境里,助理就等于是小伙计,所有的杂务必须一手包办,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工作,而薪水却很低。
不久,陈光陆对干这些杂活就失去了兴趣,觉得前途黯淡无光,曾经动过跳槽的念头。但朋友告诉他,外面的工作也不好找,还不如先在这一行认真干下去,边干边等,或许能等到机会。
朋友的一番话引起他的深思,他明白了眼下所做的每一件杂活都是在为未来的发展做积累,都是在为获得成功做铺垫。于是,他在节目助理的职位上继续干了下去,慢慢地对电视制作产生了兴趣,并决心将来也要走制片的道路。就这样,尽管位在助理,但他已经在心里埋下了以影视为业的目标。
第20节:也许你担心自己被利用,但要相信关键是有用(2)
跟随制片人苦学了两年,机会终于让陈光陆等到了:他策划的著名歌星邓丽君的专题节目《君在前哨》,在当时的台湾获得了极大的轰动,被提名角逐金钟奖,从而让电视台领导另眼相看,不久即委以重任。
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了你的生存能力,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我们的目标是从改善择业的动机开始,从转变对工作的态度做起,从锻炼自己的能力出发,从提升自己的价值着手,让领导信赖你,让企业有荣誉、有收益,你才会有价值!
NO3.骑马,牵牛,赶猪,打狗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说过一句话:"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永远都是年轻人,每天都应该满怀渴望。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才能,并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而不能只为舞台的不合适感到不快。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冷静选择,尽可能到最需要自己、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在人力资源管理界,特别流行一个说法,即"骑马,牵牛,赶猪,打狗"理论:人品很好,能力又很强的,是千里马,我们要骑着他;人品很好但能力普通的,是老黄牛,我们要牵着他;人品、能力皆普通的,就是"猪",我们要赶走他;人品很差能力很强的,那是"狗",我们要打击他。
虽然有点滑稽和刻薄,但很能说明问题。遵从这个理论,公司提拔和裁减人员时,首先就会从目标认同感以及个人综合技能方面多重考核,留用并提拔"马"和"牛",裁减"猪"和"狗"。
我想,刚刚毕业几年的你,一样胸怀大志,一样想成为一匹被人赏识、驰骋沙场的千里马吧?那么,就好好沉淀下来。低就一层不等于低人一等,今日的俯低是为了明天的高就。所谓生命的价值,就是我们的存在对别人有价值。能被人利用是一件好事,无人问津才是真正的悲哀!
一味孤芳自赏的人经常是孤掌难鸣;懂得放下身架的人往往能抬高身价。
价值决定价格,一个人的身价是通过其使用价值来体现的。
别怕自己被利用,也别说自己没有用。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就是缺少真正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员工.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1 15:33
第21节:也许你担心自己不能干,但要相信工作需肯干(1)
也许你担心自己不能干,但要相信工作需肯干
不管哪种工作,都有三个境界--能干、肯干、崭露头角。境界不同,在职场中的发展潜力也不可同日而语。能干是合格员工最基本的标准,肯干则是优秀员工最基本的态度。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肯干,才能实现由平凡到卓越的蜕变。
一个刚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最深刻的感触莫过于从事工作的平凡、所干事情的琐碎。看着那些资历比自己老的员工整日悠闲得在那里一杯茶一张报就是一天,你是不是会心生不平呢?
你可能觉得成功遥不可及,其实并不是这样。成功很简单,就看你愿不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蓄积力量,在自己展翅高飞前做好助跑工作。
能干工作、干好工作是职场生存的基本保障。任何人做工作的前提条件都是他的能力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能干是合格员工最基本的标准,肯干则是一种态度。一个职位有很多人都能胜任,都有干好这份工作的基本能力,然而,能否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就要看是否具有踏实肯干、苦于钻研的工作态度了。
NO1.干别人不愿干的事情
日本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松下幸之助说:"我小时候当了7年学徒,在老板的教导之下,不得不勤勉学艺,也不知不觉养成了勤勉的习性,所以在他人视为辛苦困难的工作,我却不觉得辛苦,甚至有人认为'太辛苦了'的工作,在我看来,只不过是认真工作而已。在我的青年时代,始终被教导要勤勉努力,此乃人生一大原则。但是这个社会,对有勤勉努力习性的人不太尊重,也不认为他很有价值,因此,我认为应该无所顾忌地提升对具有这种良好习性者的评价,这样才能肯定他们的价值。"
很多人的成功都是靠肯干干出来的。如果能干是一项工作的资格证,那么肯干就是通行证。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麦当劳总公司看好台湾市场。正式进军台湾之前,他们要在当地先培训一批高级干部,于是公开进行招考甄选。由于要求标准颇高,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企业家都未能通过。
经过多轮筛选,一位名叫韩定国的公司经理脱颖而出。最后一轮面试前,麦当劳的总裁和韩定国夫妇谈了3次,并且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你去洗厕所,你愿意吗?"韩定国还未及开口,一旁的韩太太便随意答道:"我们家的厕所一向都是他洗的。"总裁大喜,免去了最后的面试,当场拍板录用了韩定国。后来韩定国才知道,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堂课就从洗厕所开始,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先从卑微的工作开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为尊"的道理。韩定国后来之所以能成为知名企业家,就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愿意干别人不愿干的事情。
NO2.在能干的基础上踏实肯干
艾柯卡曾经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位见习工程师,他靠自己的能力终于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1978年7月13日,有点得意忘形的艾柯卡被大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那时,艾柯卡已经在福特工作了32年,并当了8年的总经理,没想到还是被毫不客气地炒了鱿鱼。为此,艾柯卡痛不欲生。
第22节:也许你担心自己不能干,但要相信工作需肯干(2)
就在这时,艾柯卡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凭着自己的智慧、胆识和魅力,艾柯卡大刀阔斧地对克莱斯勒进行了整顿、改革,然后舌战国会议员,最终取得了巨额贷款,为企业重振雄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艾柯卡的主持下,克莱斯勒公司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推出了K型车计划,此计划的成功令克莱斯勒起死回生,成为仅次于通用、福特的第三大汽车公司。1983年7月13日,艾柯卡把高达8.13亿美元的支票交到了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还清了所有债务,而恰恰是3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
对于又一次靠踏实肯干取得的不凡成绩,艾柯卡深有感触地说:"奋勇向前,哪怕时运不济;永不绝望,哪怕天崩地裂。"这句话也是他再次由平凡到卓越这个过程的精炼总结。
在掌握了一定能力之后,不骄不躁、踏实肯干才能有更大的提升。
NO3.努力到感动别人甚至感动自己
1994年,唐骏加入微软,微软当时有12000人,他只是一个处于底层的普通软件工程师。他和微软上万名工程师一样,年薪数万美元。当时的微软,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Windows操作系统,各国语言不同,许多源代码都需要在英文版基础上重新改写,微软为此组建了300多人的开发团队。即便如此,其中文版产品依然要在英文版之后大半年才能上市。
唐骏暗自决定改变这种事倍功半的状态,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重新设计软件架构,编写了几万行代码,自己检验成功之后,拿到了老板面前。唐骏的方案被微软总部接纳,他在进入微软一年之后快速升为开发经理,薪酬随之水涨船高。
1997年底,微软开始将发展目标投向中国,已经任微软WindowsNT开发部高级经理的唐骏主动请缨,回到中国创办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3个月后,技术中心开始运转。6个月后,技术中心各项运营指标已位居微软全球五大技术支持中心之首,唐骏由此荣获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这是微软公司内部的最高荣誉。
"简单+勤奋"是唐骏的座右铭,他在谈论职场生存之道时说:"在任何时期、阶段,勤奋都可以弥补自身不足,在微软没有人可以站出来说比唐骏更勤奋。"
到底是什么使一个普通软件工程师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成为微软中国区的总裁呢?这在微软历史上没有过,在中国的外企也没有过。难道唐骏很能干吗?以唐骏的话说是:"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没有其他秘密,只有靠勤奋。一点聪明,加上十点努力,就足够了。领导不会讨厌勤奋的人,勤奋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比什么都重要,勤奋会影响你的整个命运。"
第23节:也许你担心自己不能干,但要相信工作需肯干(3)
年轻人想要获得成功,能干固然是其中一方面,但基础是要肯干。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努力了,那么就问问自己:我是否努力得感动了别人甚至是感动了自己呢?
■[智语点"波"] 能干只是工作的资格证,肯干才是工作的通行证。
能干是你被企业选中的最基本要求,不能胜任谁会选你?肯干才是你日后的表现。
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任何声称轻轻松松就能成功的宣传都是欺骗。成功的"功"字可拆分为"工力",即做工出力的意思。一个人如果不能干一件事情,是令人遗憾的;一个人如果有干好事情的能力,却不肯努力,那会让人鄙视。
第24节:也许你担心自己吃小亏,但要相信人生有大福(1)
也许你担心自己吃小亏,但要相信人生有大福
在工作中,活干得比别人多,你觉得吃亏;钱拿得比别人少,你觉得吃亏;经常加班加点,你觉得吃亏……其实,没必要这样计较,吃亏不是灾难,不是失败,吃亏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现在吃点儿小亏,为成功铺就道路,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的大福突然就来了。
有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你最不想吃但却经常吃到的是什么?答案是"吃亏"。几乎在所有人的意识里,亏是吃不得的。
其实,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所有的幸运都值得高兴,同样,并非所有的吃亏都令人难以忍受。一个不愿吃亏的人,会在斤斤计较中损失更多的资本,得小利而失大利。不懂吃亏,就不能完美地领悟人生;不懂吃亏,就不会有事业上的壮丽辉煌。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世的一种睿智。
NO1.吃亏可能是企业考验你的地雷 小刘和小王是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他们在一家皮具生产公司找到了工作。上班第一天,经理把他们带到生产车间的流水线旁,让他们跟领班熟悉岗位,并说:"公司为你们提供一个月的试用期,是否继续聘用你们,就看你们的表现了。"
开始的时候,两个人干起活来都很有积极性,虽然每天重复着简单的劳动难免让人厌烦,而且上夜班也非常辛苦--不仅要聚精会神工作,还要与瞌睡作斗争,但他们还是非常努力地去做了。
一个月的试用期很快结束了,他们对自己信心百倍。试用期的最后一天恰好是夜班,经理在晚饭后叫住了他们:"很抱歉,经过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考察,你们两个人都没有通过公司的试用,上完这个夜班,你们就可以走了。"说完,他把这个月的工资交给他们,转身离开了。
没想到会是这样,两个人都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过了多久,小刘说:"该去上夜班了,我们走吧。" 小王说:"你傻吗?我们已经被解雇了!" "可是,如果我们都不去上夜班,那厂里的生产线怎么办?"
"你想吃亏你去吧,反正我不去了。"小王说完就走了。 小刘决定继续去上夜班,他想这怎么能算吃亏呢?公司给了一个月的薪水,自己虽然被解雇了,但那是明天的事儿,只要在职一天,就应该负责到底。于是,他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换上工作服去上夜班了,没有因为已经被解雇而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第二天一早,当小刘收拾好东西走出车间准备离开的时候,却见经理满面笑容地迎了上来,说:"恭喜你,你的试用期正式结束,请你明天到办公楼去接受新职位的安排。"小刘大惑不解,经理说:"你们两个人都很优秀,但我们只能留下一位,和你的同伴相比,你对待工作的态度更让我们敬佩!"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有时候,表面上让你吃点儿亏,可能正是企业在考验你呢!如果你能以职业精神通过这个考验,迎来的就是职业生涯的一路鸟语花香!
NO2.乐于加班的人拥有更多加薪机会
现在,加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但有些年轻人就会抱怨:"下班了,我有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为什么还要侵占我的私人时间?"或者说:"加班要给加班费,不给报酬,凭什么让我多干活?"
加班,从法律意义上来讲,的确不是你的义务,但是却是职场成功的潜规则。
卡洛•道尼斯是世界知名的投资顾问专家,他最初为杜兰特工作时,职务很低,但现在已成为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快速升迁,秘密就在于"每天多干一点儿"。 "在为杜兰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兰特先生仍然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因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是的,的确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在需要时为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帮助。工作时杜兰特先生经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这些工作都是他亲自来做。很快,他就发现我随时在等待他召唤,并逐渐养成了招呼我的习惯……"
道尼斯自动留在办公室,使杜兰特先生随时可以看到他,并且诚心诚意为他服务。这样做获得了报酬吗?没有。但是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赢得老板的关注,最终获得了提升。
在工作中并不是多做事或多帮别人干点儿活就是吃亏。如果领导让你加加班、赶赶任务,别以为自己吃了大亏,反而应该感到庆幸,因为领导只叫了你,而没叫其他人,说明他信任你、赏识你。吃亏是一种贡献,你贡献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乐于加班,就是这样的一种吃亏。
第25节:也许你担心自己吃小亏,但要相信人生有大福(2)
NO3.抱着体谅同事的心情,你会收获更多友情
在工作中,每个人接触最多的就是同事。同事分为领导、下属、竞争对手等,可无论如何,同事之间最需要的是尊重。真诚地对待同事,有理、有礼、有节地处理关系,携手同行是最现实、最正面的做法。人心都是肉长的,别人对待你的尺度,往往就是你对待他人的尺度。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在2003年"非典"横行的时候,陈慧成为办公室里最受人欢迎的职员,因为她付出了自己的真爱。在那时,每个人都成为别人的敌人,没有人敢互相近距离接触,也没有人敢上班,而陈慧则主动承担起值班的重任。有一个同事的孩子所在的学校出现了"非典"病人,大家都疏远了这个职员,只有陈慧勇敢地打电话给这个同事,请他到办公室来领取单位发放的药品和口罩。当这个同事来到单位时,连门卫都戴着口罩躲避他,但陈慧依旧平静地向他问寒问暖,并且亲手把药递到了他手里。陈慧真的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同事。后来,在下半年选举部门经理的民意测验中,陈慧得票最高。
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更多体会到别人的心情。用体谅自己的心情体谅他人,你会收获更多的回报。
■[智语点"波"]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学会在适当时吃些亏的人绝对不是弱智,而是大智。
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傻人有傻福,因为傻人没有心计。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身心放松,没有太多警惕,就能相互靠近。傻在很多时候意味着执着和忠贞,也意味着宽厚和诚实,让人不知不觉站到他一边。傻人无意中得到的,比聪明人费尽心机得到的还多。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1 15:34
第26节:不能只有小雪花,人生需要滚雪球(1)
第二章 现在有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你要什么
很多人在进入社会后,要么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要么因为职业发展比较顺,很快就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于是,他们把大量时间都放在吃喝玩乐上,结果,屁股吃大了,肚子喝鼓了,身体玩垮了,脑子乐傻了。要知道,没有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的陷阱。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无聊,那么中年就会无事,老年就会无奈。《士兵突击》里那句话说得真好:"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了你。"
不能只有小雪花,人生需要滚雪球。毕业这几年,你的天空中只飘着几片雪花,这样你就满足了吗?成功需要坚持与积累,与其专注于搜集雪花,不如省下力气去滚雪球。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让自己沉淀下来,学着发现"很湿的雪",努力寻找"很长的坡"。记住:散落的雪花会很快融化,化为乌有,只有雪球才更实在,才能长久。
毕业后这5年是人生的积累期。有时,你的天空可能会飘来几片成就的雪花,这让你欣喜不已,因为你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但是,你满足吗?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吗?
你必须积累更多雪花,堆成一个小雪团,这样它才不至于很快融化。可是,小雪团还是不够。我们要把这个小雪团放在一个高高的雪坡上,用力把这个小雪团推下去,不断地推着它往前走。你会发现这个小雪团拥有着超乎想象的力量,它在快速滚动中渐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雪球!
现在的我们,可能只拥有几片雪花或是可怜巴巴的小雪团。但是,如果我们不断去积累,就能让自己的小雪团不断吸收新鲜"雪"液,慢慢就有了成为大雪球的可能!
成功有没有秘密?有!这个秘密就是坚持与专注!
NO1.财富要像滚雪球,人生也是
2009年1月,在从北京到武汉的火车上,我读了《巴菲特传》,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39年冬天,9岁的巴菲特和妹妹在院子里玩雪。巴菲特用手接着雪花。一开始是一次一片;接着,他把少量雪堆积到一起,揉成一个雪球;雪球变大之后,巴菲特把它放到地上,推着雪球慢慢滚动。巴菲特每推一下,雪球就会沾上更多的雪,变得越来越大。他推着它滚过草坪,来到了院子外边,片刻的犹豫之后,他继续向前,推着雪球穿过附近的街区。
雪球。在以后的人生中,巴菲特一直遵循着滚雪球的信念,无论是他的人生还是财富,他都是一个滚雪球高手。当时,看完这个故事后,我很受启发,第二天便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则短信:"人生就像滚雪球,后面的成功来自前面的积累,个人的荣耀依靠大家的支持。愿您在新的一年里,像巴菲特一样富足,像奥巴马一样胜出!林少波恭祝您新年快乐!"因为正值春节期间,正好给大家拜年。第二件事,我对巴菲特"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这句话进行了思考,问了自己两个问题:"毕业几年了,你现在是抓着几片雪花,还是已经滚起了雪球?新的一年里,你如何让人生雪球滚得更远、滚得更大?"不管是财富还是人生,成功的过程都像滚雪球。在毕业这几年里,你要是能做到比别人多付出一分努力,就意味着比别人多积累一分资本,就比别人多一次成功的机会。
NO2.成功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大洋两岸,美国和日本,有两个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
第27节:不能只有小雪花,人生需要滚雪球(2)
美国人整天躲在租住的地下室里,把数百万计的股票K线一根根画到纸上,然后贴到墙上,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这些K线。他一边看,一边静静地思索。后来,他干脆跑到美国证券市场,把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所有记录都抱了回去。在狭窄的地下室里,他废寝忘食地研究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努力寻找着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由于整日研究这些东西,他的生活很拮据,很多时候只能靠朋友接济来勉强度日。
在大洋彼岸,那个日本人每月都把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雷打不动地存入银行,虽然很多时候他也会拮据,但他仍咬牙坚持,照存不误。有时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他宁可借钱也不去动银行里的存款。两个年轻人在各自的世界里坚持了6年这样的生活。6年里,美国人集中研究了美国证券市场的走势与古老数学、几何学、星象学的关系,日本人则靠着顽强的毅力积攒下了5万美元。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人发现了有关证券市场发展趋势的重要预测方法,从而靠着自己发现的"控制时间因素"理论成为白手起家的神话人物。他就是"波浪理论"的创始人威廉•江恩。与此同时,日本人靠着自己在艰苦岁月里仍坚持积累财富的经历打动了一位赫赫有名的银行家,从而获得了100万美元的贷款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就是麦当劳在日本第一家分公司的老板藤田田。
看完这则故事,你肯定在想我会用什么理论来证明美国人比日本人更聪明、更成功。没错,这是两个人的故事,但我并不想拿这两个人来做比较,而是想告诉你,成功没有定式,无所谓什么方法,无所谓什么途径,成功需要的只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NO3.专注:篱笆式与螺旋式职业路线
滚雪球除了要坚持,还要有正确的方向。那些取得成就的人之所以比别人更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早已为自己量身定做了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断地进行矫正,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职业生涯路线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篱笆式,一种是螺旋式。篱笆式就是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从事并不相关的行业、职业,看起来人生经历很丰富,但人生质量并没有什么制高点。比如:可能前10年从事销售,接着的5年从事技术支持,然后的8年做服务,继而又做了3年文员……犹如篱笆的竖条,虽然整齐排列,但却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螺旋式是指在人生的不同时期,虽然从事了很多份工作,但这些工作都有相关性,都是同个职业或同个行业,并且不断地向上递进,如同螺旋一样。比如:做销售,从普通的销售员到区域主管,从区域主管到大区总监,从大区总监到中国区销售经理……尽管处于不同的职位,但都和销售有关。这样保持了职业的连续性,资源不会浪费,努力不会作废。
第28节:不能只有小雪花,人生需要滚雪球(3)
有这么一则漫画,画的是一个挖井人,每次都是挖一点儿就放弃,结果永远也找不到水源。那些平平庸庸的年轻人之所以总是失败,大多数都是因为耐不住反复做同一件事的寂寞,无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只要坚持挖下去,相信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就看你够不够专注!
■[智语点"波"] 不思进取的人喊着"知足常乐"的口号,站在成功的对岸,看着成功渐行渐远。
不甘平庸的人秉承"绝不凑合"的信念,走出巴掌大天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30岁很重要,或者说毕业后这5年很重要!李嘉诚从塑料花做起,到拥有长江实业集团;王永庆从小米铺做起,到拥有台塑集团;J.K.罗琳从靠失业救济金生活,到成为史上最畅销作家……巴菲特说他能成为世界首富是因为专注与坚持,比尔•盖茨也赞同这个观点
第29节:不能只有专业化,工作需要职业化(1)
不能只有专业化,工作需要职业化
大学里所学的专业,除了一些特殊岗位,一般的工作直接运用课堂知识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即使是优秀毕业生,四年中学到的知识也非常有限,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后才能胜任相关工作。事业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你所学的专业,而是取决于你的职业综合素质有多高。
每个大学生在大学里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相关课程,但是当我们进入职场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专业好像派不上用场,跟实际工作有着很大的距离。
这是因为,我们总停留在专业化的边缘,而没有把自己职业化。
什么是职业化呢?职业化就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
职业化的作用体现在,工作价值等于个人能力和职业化程度的乘积,即:工作价值=个人能力×职业化程度。如果一个人有100分的能力,而职业化的程度只有50%,那么其工作价值显然只发挥了一半。
NO1.仅仅专业化是不够的
我刚刚参加工作时,因为当时所在的公司不大而且成立没多久,几乎什么活儿都干,再加上是科班出身,于是我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非常专业,认为自己在这个公司里的地位不可替代。渐渐地,我那颗年少轻狂而且热烈追求成功的心开始浮躁、急躁起来,做工作就不像以前那样关注细节和追求完美了。
这一切都被我的老板看在眼里。
有一天,他把我叫进办公室。等我坐定后,他拿起桌上的一份资料让我看。我接过来一瞧,哦,是一份关于公司的经销商销售能力等级的量化分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表格与数据,看得我眼花缭乱。我一头雾水,摇摇头说看不懂。这时候,老板开口了,他讲解了这个分析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做分析、怎么得出结论、怎么采取行动……我听得越来越惊讶,原来我还有这么多东西不懂呢!
最后,我的老板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在每个行业里,都有很多出色的人才,他们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比别人更努力、更智慧、更成熟。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比一般人更加职业化!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能当你老板的原因。一个人仅仅专业化是不够的,只有职业化的人才能飞在别人前面,让人难以超越!"
就是这一记当头棒喝,让我对工作与职业这两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NO2.职业化之树越早栽种,越早收获到成果
一个人的职业化发展和种子发芽的过程一样,受当时气候、环境、时空、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把整个职业化比喻为一棵树,那么,职业化理念就是树根,职业化精神就是树皮,职业化心态就是树干,职业化技能就是树枝,职业化形象就是树叶,职业化素养就是果实。
树根代表职业化理念。
树根被埋在泥土里,默默无闻地吸收地下的水分和养料。只有树根发达,树才能长得茂盛。职业化理念就是如此,它作为深层次的基础,支撑着职业化的发展。要想成功,你必须让自己的职业化理念根深蒂固、广袤稳定。
树皮代表职业化精神。
俗话说得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一棵大树想要茁壮成长,必须要有树皮的保护。树的营养水分主要靠树皮供应,树皮是大树丰茂繁绿的保障。职业化精神就如同树皮一样,给职业生涯提供必要的养分,是职业生涯的保障。敬业精神、勤业精神、立业精神、精业精神、创业精神……这些养分,使职业化之树直指苍穹。
树干代表职业化心态。
职业成败和树木成材是一个道理,树木成材要看树干,职业成败取决于心态。树的主干越直、越粗、越长,就越有价值,这棵树就能成为栋梁之材;一个人的职业化心态越好,他的职业发展就越顺利、越稳定、越长久,继而能成为职业精英。
树枝代表职业化技能。树总会长出一些无用的树枝来,不见得所有的树枝上都能结果。也许有些技能不一定马上用得上,但总有一天会给你带来惊喜。一个人在职业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一些技能,这就是成长。
树叶代表职业化形象。有的人的职业形象很好,这就如同绿叶翠绿可人或红叶点缀金秋;有的人职业形象很失败,无人问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从一片落叶可以推知秋天已降临,从形象细节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职业化程度。
果实代表职业化素养。一个职业化的人,总是具备一些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些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也是职业化之树结出来的果实。想要硕果累累,就要在职业化进程的每一步上精心浇灌与细心培育。
第30节:不能只有专业化,工作需要职业化(2)
NO3.职业化可以带领你走向更大的成功
《笑着离开惠普》一书的作者高建华,就是一个让自己职业化的人。
从大学老师,到中国惠普前助理总裁、首席执行官,再到如今咨询界专家,高建华20年的职业生涯可以用"传奇"二字来形容。
1986年,高建华进入中国惠普,历时8年成为中国惠普市场总监;
1994年,高建华出任苹果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
1996年,高建华回到中国惠普,担任测量仪器分部市场总监;
1999年,惠普安捷伦分家,高建华出任安捷伦测量产品集团全球市场总监;
2001年,高建华回到中国惠普,出任助理总裁兼首席知识官;
2003年,高建华主动从中国惠普离职,创建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成为一名职业培训咨询师之前,高建华的职业生涯几乎都是和惠普公司联系在一起。他"三进三出"惠普的经历,足以说明一个人职业化程度的重要性。
在惠普,高建华一步步被职业化,被刷成"惠普色"然后融入了惠普,也从中收获良多。现在,虽然他已经离开惠普,但惠普的职业理念仍然在影响着他,让他走向更大的成功。职业化是一个逐渐认识自我的过程。相信绝大部分人,包括高建华,也是一步步不断地醒悟、总结,最终实现从专业化到职业化的飞跃。如果你还没让自己职业化,不用担心,从现在开始吧,相信职业化将为你的成长创造更大的机会和空间。中国足球一直难敌欧美,不是技术不够专业,而是行为不够职业。职场亦然。
请脱去可爱的学生装,穿上正装,发挥你的真正实力,证明自己的真正价值。
一个人是否职业,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发展,而且事关职场竞争中个人品牌和核心价值的分量。职业生涯有漫漫几十年,要想让自己过得不平凡,手段、手腕、方式、方法当然有很多,但最关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职业化程度。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