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曾经写过;部分内容免不了重复。再写,是要认真地再说一次,比较详尽的。不久前与两位对中国文字有研究的讨论,一致认为毫无古文(文言文)根底,中语文章写得好的没有见过。大家也同意,古文根底要靠背回来,没有其它妙方。今天国内的中小学,老师要求背古文及古诗词盛行。可见中文专家的想法很一致。 我是搞经济学的,对艺术有兴趣,但不是文字专家。无师自通,林山木可以作证,我的中语文字是胡里胡涂地自己搞出来的。二十年前胡菊人说我的古文根底好,所以文章可读。其实什么古文根底云云,主要是幼年时背过很多,当时不知何解,生吞硬吐也背熟了,长大后可用则用,章法是自己发明的。不是语文专家,但这些日子给我的文字打上高分的读者无数,使我感到飘飘然。既然读者给足面子,试谈中语文字之道也不算捞过界吧。 首先要说的,是我不能全用文言文写成整篇文章。短篇可以,长的不成。我为这个怪现象推敲了好一阵,解释有三点。其一,虽然古文背得多,但没有真的学过。无师自通,通到哪里就哪里。其二,文言文中有些字汇,白话文很少用,或根本用不着。这些字汇不多,大约一百几十个。如果要全用文言文下笔,这些字不能不研习一下。其三,为文我喜欢混杂一些广东俗语,或口头禅。我不欣赏纯用广东话写出来的文字,但久不久用半句,生动过瘾,可圈可点。这样习惯了,全用文言文就不容易写出来。 更奇怪的现象,是虽然广东话与文言文风马牛不相及,但混合起来容易。这可能因为广东话的平仄与韵脚容易处理,而粤曲的曲词,似通非通地以古文及广东话混合,可爱,或多或少对我有点影响。 没有跟进过胡适等前辈当年搞白话文运动的来龙去脉。我认为引进西方的标点符号重要,引进西方的分句与分段法门也重要。有了这些引进,分析性文字可以远为容易地写得清晰。但引进西方的文法我就不同意了。曾经有一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学子,替我的中语文章改文法,改得肉麻当有趣,使我啼笑皆非。 自古以来,中文是没有文法的。陶渊明不讲文法,苏东坡也不讲,我们为什么要讲呢?一个大文化的文字有其特征,有其个性,更改了这些就不像该文化的文字。好比不少中国人写英文,文法没有错,字汇也识得多,只是写出来的不像英文。这是大忌。文法了不起,字汇够多,但不像英文就完蛋了。一九五八年在多伦多,一位名为王子春的朋友教我写英文,说学语文要活在语文中。后来在英语行文上痛下苦功,我少管文法,只求活在英文,写出来象样。跟着练得与鬼子佬的英语高人无异,只是文法有错,找个文字编辑修改一下,文章就闪闪生光了。 中语文字的文体,其特征不讲文法,而是讲砌字。砌得好是赢,砌得差是输。所有古代的才子都靠砌字起家。中文重视音韵,要论平仄,而从骈文演变出来的文体要讲字数,唐诗与宋词的长短句也要讲字数。既然论平仄,讲字数,除了砌字没有其它办法。引进西方的文法会扰乱了文气,毁坏了节奏,不容易写得像中文。 砌字不容易,但这是中文。字砌得差劲读不上口,砌得精彩妙绝天下——这也是中文。学写中语文章是学砌字。怎样学呢?最佳的法门是背诵前辈大师的好文章:前辈怎样砌,我们择其佳者背诵,熟了,依样葫芦地照砌可也。像朱自清等白话文字高人,我们背诵学砌也有利,但背诵古文或古诗词可以事半功倍。古人砌字驾轻就熟,砌得精妙的朗朗上口,容易背。 背诵的时间投资不少,所以要慎重地选择佳作才下注。其实需要背的不多。我大概地算过,选得好,古文十五篇,唐诗宋词各五十,背得滚瓜烂熟的,就有足够的砌字本钱了。写我这种古、今混合的文体,背一些白话散文也有助。但白话文似乎不需要背,多读一些写得流畅的就差不多了。 细看自己写的几篇中语文章,发觉其实文言文用得少(奇怪当年菊人数次提及我的古文根底),有些用得多一点,有些绝无仅有。无可置疑的,是我的中文有点「古」味。不少读者这样说。最近一位读者说有六朝的味道,猜得好。少小时我最爱背魏晋文章,与六朝同期也。 为写此文,我试把自己文章中的零散古文句子,或句中的三几个文言文字,圈出,尝试全部改为白话文。改后文章不可读。骤眼看古文不多,但圈出算是「文言」的,却又满纸皆是。我可以写得出全部是白话文的文章吗?可以的,刻意地整篇用白话文,也算可读,但自己惯用的文体,有「文言」混杂其中的,圈出来改为「白话」,不可读矣。 我写中文是砌字,但写英语文章却没有砌过。我想,砌与不砌之别,应该起于中文是单音字,而文章不可以不论音韵。音韵及节奏是中、西皆论的,只是英文用的是多音字,写不出对联,无从论平仄,所以字不能砌,但要讲句法,要懂得把适当的字放在适当的地方(例如重要的字,要放在句首或句尾)。与中文无异的,是大家都讲文气。说实话,英文的表达能力强,可以写得潇洒幽美,但难学。英文难学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动词变化多,不容易用得好。其二是常用的字汇远比中文多,意思略为不同,稍有差池就变为下品了。 中文的动词是没有时式的,口气怎样说,或这里那里加一个字,时式不言自明,多么简单,多么过瘾。中文常用的字汇远比英文少,究其因,起于可以砌字。中文单音字的不同组合可以变出多个解法,但要砌,而这里砌那里砌,为了音韵与文气,整篇文章都要砌出来。真的,写中文,有时这句要用四个字,意思的表达要加一个,就想办法减除另一个,又或者改为六个字,跟着上文下理的字数可能要改了。 朋友,强逼你的子女背诵吧。背古文,从小背,不需要明白,背了再算。长大后,背得出就砌得出,字数的多多少少,或什么平仄音韵的,背得出是不用多学的。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