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赋体诗歌的诗体属性与赋式特征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20 16:57
标题: 赋体诗歌的诗体属性与赋式特征
赋体诗歌的诗体属性与赋式特征

文/下府岸人

读了晓曲兄发在「中国辞赋论坛  格律体新诗」专版上的《诗体形式-格律体新诗规范》一文,对关于新格律诗的研究前沿有了更进一些的认知。晓曲对格律体诗歌的诗体属性有独到见解,他认为:简单地讲,格律体新诗首先是新诗,从外在形式看,需具备两个前提,即用韵的规律性和音步的对称性。它包括三种基本形式,即整齐式、参差式和复合式,并可依据三种基本形式创作出无限多样的具体形式。我在与晓曲讨论时也以为:格律体新诗注意意境,注意用韵的规律性和音步的对称性,具新诗的艺术境界,犹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力求创出优美的艺术境界。

当代格律体新诗代表诗人余小曲、李长空、周拥军、齐云、刘年、张先锋等,积极倡导和推进的格律体新诗探索工作。“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恢复歌诗的良好风气,进行格律体新诗理论研究及创作实践,促进中国当代诗歌艺术的审美规范和多元化发展”;“提倡大诗歌观,倡议包容当代自由新诗、古体诗词、歌词;致力于重建新诗与格律的结合,让新诗回归大众;共创当代中华诗歌的新辉煌”的主旨;受到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诗歌创作者的积极关注和较高评价。岸人敬仰与学习!

诗乎其言,言乎其心,动静元始,无端变化,昭昭如也。诗歌语言凝练形象,高度集中概括,节奏鲜明,音韵合谐,富于音乐美。“新格律诗”、“现代格律诗”那“格律体新诗〝,也叫格律体的白话诗。格律体新诗的宗旨是创新的,是很有价值和发展前途,简单地讲,格律体新诗首先是新诗。从外在形式看,具备两个前提,即用韵的规律性和音步的对称性。它包括三种基本形式,即整齐式、参差式和复合式,并可依据三种基本形式创作出无限多样的具体形式。晓曲、李长空、周拥军等关于格律体新诗的规律性用韵研究,外在形式研究,音步节奏对称研究成果丰硕,呈现出一代诗人独有的精神气象,当为之击节与支持!

我们知道,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诗歌,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栽。《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格律体诗,强调新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三美”主张;强调诗歌要贴近现实、语言晓畅、注重音乐美、兼顾形式美。现代诗形式是自由的,内涵是开放的,意象上则疏于修辞。“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中国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中国新诗,则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这对中国诗歌艺术方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圄诗人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古典诗以“思无邪,善可法”为诗观,温柔敦厚,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修辞立其要。现代诗以“从容地接近和理解”为旨要,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陈述,用诗的清雅去寻找深邃世界。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韵文,是讲究格律的文体。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字结尾,以求押韵的文章。包括了如赋、诗歌、词曲等。不同时代有其流行的韵文文体。如周、春秋时的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诗歌;战国时的楚辞;汉朝时的汉赋、古诗、乐府;六朝时的骈文、诗、赋;唐朝时的唐诗、乐府、赋;朝时的宋诗、宋词、赋;元朝时的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赋; 明清时的戏曲、诗、词、曲、赋等。 文体流衍,文句变化,但其诗体形式都是讲究格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格律,则指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是中国诗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则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律诗的格律包含有声韵、结构、对仗等几个方面。任一诗体都具有众多特性,人们根据诗所共有的特性形成某一概念,这些共同特性在格律上的反映,形成该诗概念的特征。传统诗赋文学在中华五千年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强调教化作用,形成学诗的“形神兼备”及文式的多样性、风格的丰富性。

辞赋,是古老的文学体式。先秦诗人屈原“楚辞体”中的《离骚》是辞赋代表诗作。由此,赋体诗也叫“骚体赋”。辞赋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清吴曾祺《文体刍言》:“辞赋类,辞为文体之名,犹之论也,盖语言之别称,惟论则质言之辞,则少文矣。故《左传》称子产有辞是也,而后之文体,亦由此而分。曾氏每以无韵者入之论著类,以有韵者入之辞赋类,即其义也。春秋以后,惟楚人最工此体,故谓之楚辞。”辞赋融词诗体之律,合理平仄,宽范韵律,创造音谐,以争取更宽广的文辞挥洒空间,以愉悦多重感官的统合欣赏。似意象传达文字感受想象力。中国当代赋人的主张,均不摒除格律、韵脚的音律性属性,力求以全新的辞赋逻辑来巧妙处理韵律效果。

若此,诗以韵胜,诗以律重。或者说辞句方润,音润以声,律叶取规,其实是自古诗之始而流之的。诗歌特性使然,不会断然分割。这些在于,汉语是一种讲究声韵美的语言。在不同情境下采不同的平仄形式作诗是非常必要的,诗的表现力所以也会丰富多彩,从而达成最好的表现效果。所以借助声律上的抑扬顿挫(平仄)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是汉语诗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汉语诗体的独有优势。

鉴于,辞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辞赋是古奥的,程式的,老旧的。“不歌而诵谓之赋”。辞赋最早不是文体,是由《诗》衍化而来,容纳了楚辞精润,受到了纵横家影响。辞赋形式上在于“铺采擒丈”,内容上侧重“体物写志”。辞赋文学,则是以辞赋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辞赋艺术。现代人写辞赋,从风格上严重存在“古雅陈旧、深奥难懂”,“辑典铺藻、不易理解”和“古典不古、新赋不新”的客观矛盾,其创作手法风格、学习传播、接受方式和实用功能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局限。

为此,为了更好的运用古典辞赋技巧来表现客观事物和时代主观情感,我们在辞赋的时代化方面创新了一种文式,叫做“赋体诗歌”。即以接近现代诗歌的赋体韵文,以现实主义的风格,集中地反映的社会生活。旨在以诗的现代因赋的体式而形象丰富起来,以简洁、韵律的赋声而强化诗的审美追求。力求形成辞赋文学的一个新概念,新文体。使古老古奥古韵辞赋文学与现代诗歌相融会,相互映,相生发。开写现实主义赋法,创造时代的诗赋合壁与新兴叙事文学。赋体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弥补了传统辞赋的敝端。赋体诗歌的散文化倾向,已将影响到现代新诗创作的国学特性。借鉴赋体而创新的新诗体式,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修辞,可以更趋向融会。以新诗的表现手法为参照,让辞赋与现代诗歌相互靠拢,相互借鉴,从理论与实践上,让赋加大诗的散文化叙事化倾向;让新诗相对迟缓散漫性和随意性。力求达到赋的诗化与诗的赋化,以赋法程式和新诗的散行相互作用,力图更加有力推动辞赋文学的传播与应用。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