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问诊中小学教育七大疾病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21 07:45
标题: 问诊中小学教育七大疾病
问诊中小学教育七大疾病
作者:胡玉生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最基础的部分,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的存在使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处于一种表面健康而内里虚弱的状态,而且这种虚弱对教育的未来,对学生的未来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我虽然不是优秀的医生,但作为一个热情的普通教师,我感觉我有责任问诊中小学教育的诸多疾病,下面,我将对我所感受到的七大疾病一一分析,当然不可能靠我个人的力量治好,但是我想我的问诊可以引起更多人的研究及治疗,那么,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走上健康道路的时间也就必然能很快到来。
    1、指标病
    病症及危害:教师评职称要分指标,于是,同样水平的教师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他的职称等级就有了不同,这是对教师评价的不公平。学校评先进要下指标,学校工作应该有标准,达到了标准就是先进,达不到标准,就要努力,但是为了取得规模效应,非要硬出几个指标,这样,先进的标准加上了人为因素,同样,也是对所有学校的不公平。甚至于为了保证升学率,班级也要分指标。教师不是圣人,他能保证一个班考上重点本科的学生数吗?谁给班级下这样的指标,谁就愚蠢,因为,这个封建时代的算命没有有什么区别。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指标病的现象,不再一一列举。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指标病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容易刺伤人们工作向标准努力的积极性,人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指标太少时,就说,努力也轮不上;指标太多时,就说,反正能轮上。这样的心理必然导致工作标准的失落。二是不利于人们形成规范意识,因为指标是主观人为的结果,是对规范的首先破坏,所以,也就怪不得别人把标准不当回事了。三是指标本身是一种专制的产物,不利于民主精神的培养,指标是人定的,是人定就必然带有个人的好恶,这样,对民主管理风气的形成必然有害处。
    病因分析:指标病为什么时髦的流行与教育内部,而且几乎无空不入,当然有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受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为了取得规模效应,于是,指标层层下去。二是为了平衡关系,取得表面的和谐,于是,你有,他有,大家有,谁也不能成秃子。三是为了显示倾向,比如对重点学校在职称和模范上,指标要倾斜。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如果还拿着计划经济的东西去工作,表面看,说是为了一团和气,为了突出重点,但实质上,则是思想上的落后和懒惰,根子里是一种好大喜功的浮躁和偏激。
    治疗办法:就目前而言,指标病的治疗,我认为关键是各级教育管理结构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提高科学规范能力,减少人为主观因素,把给大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当作一切管理的基本原则。唯如此,我们的指标病才能逐渐被治愈。
    2、贫血病
    病症及危害:优秀教师是学校的血脉,然而,现实中,我们学校的优秀教师却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战略很难在基层落实,落实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和现在教师素质低下,不认识理解素质教育也有很大关系。二是在我们教师队伍内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很多,而且形成气候,这和优秀教师奇缺,行不成主流关系很大。三是我们大部分教师很少学习,只凭吃老本工作,教师群体中很少有大家需要学习的优秀教师榜样,没有领头羊是现在许多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通病。四是由于没有真正的优秀教师在学校的典型辐射作用,所以现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研大多处于一种和实际教学的脱节状态。五是由于没有优秀教师的领头示范实践作用,学校的教学工作质量提高缓慢。这四种现象的客观存在是学校缺少优秀教师造成贫血病的直接后果。
    病因分析:造成学校贫血病的原因很多,一是我们的社会对教师的地位还没有实在的提高,因此,报考师范院校的考生素质就相对低一些,这样,进入社会的教师素质的基本水准就不好,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优秀的人才不从事教育工作,当然,我们的教育工作也不好说能够达到最优秀。二是我们现在教育内部一些机制不利于优秀教师的诞生,首先说职称评定工作,历年来都是论资排辈,很少看实际的业务素质和工作业绩,于是,形成教师熬职称的心态,再加上评职称中的不正之风,更加让职称对教师缺乏应该有的激励作用。其次说我们教育内部的用人制度,许多地方,许多学校在提拔教育干部的时候,不是根据教师的工作事迹,而靠某个领导的个人偏向,靠个人的投机钻营,甚至于靠金钱权利外交,严重损害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许多本来可以成为优秀教师的教师往往就会从此一蹶不振。三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培训落实不好,一方面国家规定的大培训,广大一线需要培训的教师根本就享受不到,因为这些培训已经成为许多非教学一线的人光明正大出去游玩的借口了。另一方面,地方搞的培训多是形式主义,因为培训人还不如一线教师水平高,培训也培训不出新东西,索性就搞成了欺骗上边的形式主义了。四是现在学校的管理者水平难以恭维,因为他们的诞生机制有问题,所以他们的水平当然成文问题,一个不是优秀教师的人当管理者,当然也难以管理出优秀教师。
    治疗办法:学校教师的贫血病其实不难治理,关键是看我们的行政领导是否敢狠下决心改革现在的现状,如果想改革,作好三件事就行,一是对现在的大学师范教育实行免费教育,并发给一定的补贴,这样,必然会吸引到大批优秀生员,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二是大力提高现在教师的地位,让教师感到自豪和光荣,这样必然会激发诞生出大批优秀教师。三是着力搞好现在的教师培训,对全体教师实行国家轮流培训,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四是改革现在教育职称和管理人员诞生机制,让优秀教师的职称升得快,让优秀教师成为学校的管理人员,这样必然激发起广大教师努力成为优秀教师的积极性。总之,如果教师都挣着向优秀教师努力了,那么就必然会诞生出大量的优秀教师,学校教师的贫血病就能够治愈。
    3畸形病。
    病症及危害: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是畸形教育,畸形就畸形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内容狭窄,忽视学生的个性。现实中,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有一个很正统的观念,就是学生上学必须围绕课本、课堂、作业转,谁不围绕着这些东西转,谁就是不务正业,因此,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就是培养了了一批只懂得听课,作业,考试的学生。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压抑学生丰富多彩个性的教育,是一种烧砖式教育,把学生用作题和灌输摔成四四方方的砖坯子,然后用考试之火煅烧出规范统一的砖块。然而,学生是人不是泥土,所以,就必然和统一规范的要求发生冲突,于是在冲突中,有的学生压抑住自己的个性,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有的不服驯服的,就成了老师眼中的坏学生。有的可能擅长学习书本知识,于是得到很好的发扬,有的擅长于其他就受到了压抑,在畸形教育的偏激下,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在培养了少数考试精英的同时,培养了很多考试的失败者,这些失败者很容易走上别样的道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畸形的中小学教育培养了畸形的学生,让我们汗颜。
    病因分析:中小学教育产生畸形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我们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十分科学合理的,但是关键是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配套的具体措施落实,以致于造成了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的奇怪现象,再加上,这些年我们某些为了在考试经济中牟利的人对应试教育的吹捧,把本来就体弱多病的素质教育攻击的遥遥欲坠。从地方行政机关管理看,缺乏对学校全面教育管理的标准体系,依然把文化课成绩当作衡量一个学校办的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也就助长了各个学校只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其他课程的趋势,于是,文化课的作业负担越来越重,音体美课几乎成了玩课,至于其他校本课程大概只有在汇报材料里才上了。
    治疗办法:扭转中小学畸形教育的现实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首先,我们的教育政策要真正落实。畸形的中小学教育教育现状已经引起我们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这些政策却没有很好的落实,探究其原因,我想,一个是落实政策的人还没有对畸形教育的危害认识清楚,没有改革教育陈旧陋习的勇气,另一个是我们对政策的落实缺乏应有的监督力度,让守旧者有了可乘之机,致使畸形的中小学教育依然我行我素。因此,我认为拯救畸形的中小学教育,首先要作到的是把国家的好政策真正落实,要在这个“真正”上狠下工夫。二是我们的社会舆论要只指学生成才。虽然,我们的社会舆论对畸形的中小学教育教育弊端不时有些报道,暴光,但是,一到高考结束后,舆论仍然是把升学率当作中小学教育办学的一个最亮点加以宣传,以前的宣传成果在这时已经荡然无存,给人的感觉仍然是中小学教育的重点还是升学率。所以,我认为扭转畸形教育,我们的社会舆论作用很重要,一个要做的重点内容就是不在升学率和高考状元上找新闻,要在中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上找新闻,从而能让人反思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改革。三是我们的教育机构要大力改革创新。教育机构是评价和指导中小学教育办学工作的重要机构,实际上,我们传统的教育机构是围绕应试教育而设立的,这样的机构,当然指导中小学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畸形路上路上奔驰,因此,扭转畸形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要改变当前的教育机构,建立起评价和指导科学的中小学教育教育的机构,这样,评价主体不同了,评价角度不一样了,评价方向不同了,中小学教育教育也就不得不改革了。四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要具体实际。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是服务于畸形中小学教育长久以来形成的顽固制度,它有它的心灵基础和一定的表面科学性,很容易让人迷惑,然而,它也实在是畸形教育的守护神,因此,要扭转畸形的中小学教育,必须根据现在教育的具体需求实践重新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给扭转畸形教育提供制度保障,让扭转畸形教育后的中小学教育教育走上健康的轨道。
作者: 鲁林涛    时间: 2010-12-27 14:31
治疗疾病,让中小学教育走上健康的轨道。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