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力加印象 (一) —— 一个普通人 当来听讲座的老师陆陆续续进门,喊这个人“李老师”并握手的时候,我才听到这个高个子说一口浓厚的山东普通话,这时候才想到把“李力加”这三个字和他联系起来。 原来他就是李力加,从他的脸上、举止中看不出年岁,看不出响当当的头衔,看不出成绩、荣耀和骄傲,眼前就是这么普普通通的一个人。 不经让我想起大学时代的一些教授,其貌不扬、朴实无华,甚至常能在讲座现场看他忙着搬椅子、安排座位、倒水、搞卫生,可当他往主讲台上一坐,主持人说这是著名的某某教授的时候,思维往往会来个急转弯,尽管迅速调整自己脑中的印象,但还是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见过多位大师、专家,很多次有这样的感觉,可其实名人也是普通人,往往因为仰慕而产生的对名人的高期待和漫无天际的的想象,会使人以为名人应该有名人的模样,可名人也就是普通人,你无法从外在去判断。 当沉浸在名人的博学、专业、探索中,感受着他的精神、力量,听着他的观点、论述、实践、成效的时候,那种期待,那种仰慕又油然而生了。 李力加印象(二) ——发现美的眼睛 谈到艺术的创造,李教授说,重复不是艺术,艺术家都是有创造才华和能力的人,艺术更需要一种“傻傻”的执著,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和付出。 每个人都有“两”双眼睛,一双是普通生活能力的眼睛,另一双就是审美的眼睛,秋天的叶、冬天的树、路边的石头---美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培养发现美的眼睛,就要从身边做起,从平常事出发去发现艺术的存在,习惯是艺术,敏感是艺术,有选择的敏感,这就是审美。 李教授在讲座中特别提到,一定要将自己的生活艺术化,通过艺术化的学习和成长,去开启自己的潜能,改变自身的处境。 李力加印象(三) ——教学活动的个性魅力 虽然李老师在后来讲,仅这样一次随机而发的教学活动是缺乏实效性的,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是喜欢的,他们那么兴致高昂的讨论、回答、创作、展示,这样的课堂活动是富有生命力的。 李老师上课充分展现着他的个性魅力,很是与众不同,平易近人,态度和蔼随机应变又不乏幽默和风趣。 最后他告诉孩子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用这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世界,来表现自己。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