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时评:诚信要从小学语文教材做起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2-4 13:51
标题: 时评:诚信要从小学语文教材做起
时评:诚信要从小学语文教材做起

  □晨报特约评论员 魏英杰
  前阵子碰到《收获》杂志编辑廖增湖(叶开),席间谈起子女教育问题。由于女儿正上小学,他不免稍加关注语文教材的内容,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据他查阅考证,大多数入选教材的作品不仅未署名,而且遭到了肆无忌惮的剽窃和篡改。言辞之间,不时感受到他作为一个父亲和文学编辑对这种行为的强烈愤慨。
  10月20日的《中国青年报》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关注。报道除列举廖增湖所引例子外,还采访和援引了来自一个民间教育研究团体的课题报告。这份专门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使用最广的人教版、苏教版及北师大版教材均存在严重缺失,即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例如《爱迪生为妈妈做手术》一文,经查证纯属虚构。
  孩子上学不仅是为了求知,也是为了学习怎么做人。但是按上述所说,父母难免要为子女能够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而感到忧心忡忡。以往许多人偏重于批判应试教育体制的缺陷,不承想这个教育体制由外而内统统存在问题。这等于说,孩子们起早摸黑上学,获得的知识却可能是一块注水猪肉。在这个教育环境下,孩子们不光疲于应付考试,而且连所学的知识都是靠不住的,这样的教育难道还不值得引起反思和警醒?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当下诸多社会病症,论及根本皆由不诚信所致。可我们的教材,却在教孩子怎么样去做一个不诚信的人。有人说,教材按例可以不署名。例如有小学老师称,如果全部文章都要署名,自己将疲于应付如何回答学生对于文章作者的好奇。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说法。查相关著作权法,也只是说可以不经著作者许可,但要支付报酬。却不知,选编者或教材出版机构尽到自己的责任否?
  更何况,很多入选文章,无论古今中外,都难逃被阉割篡改的命运。这种手法同样让人无法忍受,可居然还有人会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天底下文章千千万,专门为儿童和青少年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比比皆是,难道一定要采取这种偷梁换柱的恶劣行径?这不能不让人怀疑,选编者这么做真的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
  别的不说,这些做法无疑将对孩子们的道德和人格培养造成很坏的影响。在另一篇相关报道中,有记者在广州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小学生,他们中有80%都表示不关心所学课本里的文章是谁写的,仅有5%的学生认为应当对作者背景有所了解。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竞争力所在。倘若不从小培养孩子们尊重原创、尊重事实的品格,他们长大后恐怕也很难具有独立的、创造性的精神。
  教育和出版部门应当组织对现有中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核定,该署名的署名,该注明有所删改的一一说明。这是对原创者最基本的尊重,也是给孩子们上一堂形象的诚信教育课。人无诚信不立,小学生权威教材公然不讲诚信,显然是一桩非常严重的人文事故。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