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快乐的数字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浙江省特级教师钟麒生的小学数学教育观 | ||
如果你提问:“什么叫学生?”准保会遭遇到大面积的白眼,但钟麒生会一板一眼地说,“学生就是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的人。”从事小学教育十几年来,钟麒生的心中牢牢树起了“教书便是育人”的教育观。在他的心中,学生群是最活跃的音符组合,只要点拨得当,会演奏出无数美妙的乐曲。“很多时候,我们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是可以任由家长和教师书写的一张白纸,至多也不过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而没有把他们当作有情感,并正在成长中的生命个体来认识,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精彩的小人书,关键是我们如何能读得进,与他们心心相通。” 1988年,钟麒生从平湖师范毕业分配到秀城实验小学,他选择了数学作为自己的教学定位,而且是从一年级开始接班,一直带到了六年级。好比心里装着个“算盘”,他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是“一盘清”。界外人士可能不以为然,小学数学不就是学学加减乘除,有什么花头?界内人士对小学数学教学也并没有给予大力的关注,但钟麒生却在这数字与音符的组合中找到了美妙的感觉。 在不断的尝试、探索、磨砺中,他的小学数学教学已形成了“轻松、活泼、扎实”的独特教学风格。他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动态生成学习材料,善于运用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他的课,常因为是“明明白白的目标、清清楚楚的环节、简简单单的手段、实实在在的效果”而深得教师、专家的赞赏,也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喜爱。因为教学业务的卓越,他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成了省、市的领军人物。 谈到学生观,他认为,“我们教学中常犯一种错误,生怕学生这不懂、那不懂,于是一个概念,一道习题,反反复复地讲好几遍,自我感觉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学生却不领情。原因是过多的着眼于知识本身,没有考虑学生的已有基础及情感因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事实上,我们的学生不仅有丰富的情感,而且就知识而言,他们都有着丰盛的“储备”,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许多课本上的新知识,对他们来说早已不新。如刚入学不久的儿童,可能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就已经能正确地计算,甚至还能清楚地表达算理,应用能力也不差。我常惊叹,我们的学生太聪明了,甚至,有时远远超出我的预想。” 他说自己就是常常被学生的聪明牵着鼻子走的,为此,得出结论:数学教学应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建立在学生生动、活泼、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把教学的起点定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上,并随时应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的进程。当然学生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知识积累不同。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使得即使是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做到因材施教,允许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解决问题。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与钟麒生聊小学数学,原本在脑海里简单的数字概念会不由自主地得到升华。正因为有着如此的潜心研究,钟麒生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目前,他担任着浙江省兼职小学数学教研员、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嘉兴市小数会副会长。 教师应由独演奏转向伴奏者 “师道尊严”沿袭至今,虽然已被弱化了许多,但遗风尚劲。别说是小学生了,就是学生家长见了孩子的教师也会多少产生些“敬畏”感。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事:班里换了新老师,学生回到家,家长会问一个问题:“你们老师凶不凶?”,有些学生对某门课的兴趣往往是与他对老师的感觉纠缠在一起的,可见“师道”对学生所产生影响的至关重要。 如今的校园里随时可见板着面孔的教师,教室里几乎雷同地上演着同一个场景:台上严师滔滔地讲,台下学生静静地听,至于学生听进去多少,有多少学生听进去了,又有多少学生的神思已漂移到了窗外,好像不在师者的视线内。所以,才有了当今各界的疾呼“再也不能填鸭式的教学了,再也不能使用题海战术了。” 身为校长的钟麒生先是率先垂范,继而在全校教师中倡导:教师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他说,“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有哪位老师能在学校教育中,为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做好储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在他们一生所学知识总量中也许是微乎其微的,但教师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增育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以正确的思想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才可能使他们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和帮助发现、组织、管理知识,教师应从权威式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引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生发展。实际上,学生在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在提高。” 教学乃师生共同的生命经历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也许是在她的思想影响下,许多教师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课堂。钟麒生就认为,课堂对教师来说,是其自身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更是他们生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通过课堂他们汲取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所以他力求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要上得生动、活泼。课堂上,他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学生回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不同意见允许争论;争论到炽热化时允许学生自由抢接话题发表意见,不必举手等待教师批准。尽量提供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操作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学生们说上钟老师的课好像是在“玩”似的,课堂上常常是笑声和争论声“打”成了一片。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样的课堂又有谁不喜欢呢? 为了充分启发学生的潜智,钟麒生常在课堂上“装傻”,而且牢牢把握住“两个凡是”: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代替。注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提问后不忙于叫先举手的学生回答,不把问题编得十分细碎,使学生过于容易获得标准答案等。他认为,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那么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过程、探索过程。因此,他在教学时,无论是计算法则的得出,概念的形成,还是运算定律、性质、公式的推导,都提供给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生群体的讲座与交流、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他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提起小学数学教育,就会令人直接想到枯燥的数学题,好像只要让孩子学会按部就班地演算、不要算错答案,能过了考试关就算是成功了。这样的误导,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动手能力差,数学应用意识薄弱,数学创造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家长、学生也开始感到了疑惑,就有学生问“天天重复着这样的计算,那计算机用来干什么?”这样的疑问直击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嘉兴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的副会长,钟麒生感到自己有责任改变这一局面。在他看来,小学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产生和保持对数学的兴趣。他说“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和悲哀,莫过于因为你而使得某些学生害怕数学。因此,我们应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计算教学,不能仅满足于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应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而一些运算定律、性质、公式的教学,则不能仅仅是为了得到这些静态的知识结果,而应让学生在参与运算定律、性质、公式的推导、归纳过程中,获得诸如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等。应用题的教学更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而不应仅仅是为了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技能技巧。”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