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向阳和孩子们在一起。记者 郭志昆摄(资料图) 一份共鸣:网上网下拉更多孩子一把“今年14岁的李翔正在曲阳县许城东中学初一上学……患了M3型急性白血病……手术费最少也得20万元……小李翔的父亲李永昌因患青光眼已失明多年,母亲改嫁……网友,伸出你的手,为小李翔点燃生命的希望吧!” 2005年5月10日,刘向阳以《谁为小李翔点燃生命的希望》为题把一组六张照片发到“佳友在线”论坛时,心里没底,但他抑制不了那么一丝期盼:假如有人拉一把…… “响应号召,捐1000元直接从邮局汇给李永昌收。”“接受捐物吗?我捐出这东西各两套来义卖。”“大家都伸手帮一把,李翔就多一份生的希望!”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山西、保定等地的网友纷纷响应。一个月后,刘向阳再次发帖《特大喜讯——小李翔病愈出院了!》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网络力量很大。”刘向阳说,“网上网下大家努力,能拉更多的孩子一把。” 2002年刘向阳有机会到清华大学进修后,北京一家媒体有意录用他,但他试了几天还是决定回曲阳。“在城市拍风景、模特之类的,我找不到感觉。我还是喜欢拍山村的孩子。” 拍山村孩子,刘向阳有时候很难过。“最难过的是帮了好长时间,有的孩子念着念着打工挣钱去了。” “有时我非常绝望,也想过放弃,但一听到有孩子需要救助,我又去了。很奇怪的一个人,我自己也理解不了,不知道有一种什么样的线牵着自己……”刘向阳说。 “也许是自己经历太坎坷了”,刘向阳说,农村孩子没文化实在太难。2002年刘向阳被破格招到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当了快10年临时工,每月300元。他总有一种危机感:要努力,不努力说不定哪天就不让干了。 “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20多年做好事,向阳辛苦!”“向阳,我永远支持你……我们救助的不是谁家的孩子,而是我们民族的明天。”……当刘向阳有所动摇的时候,网友的声援“拉了他一把”。 还有网友以实际行动表示支持。“北京有个叫‘武琳’的网友,从网上看到我发的曲阳县恒州镇东河流村崔玲玲的情况后,在2008年暑假带着7岁的女儿赶到崔玲玲家,带来了新衣服和500元钱,说要帮助玲玲上小学上初中,还要帮玲玲上大学……”刘向阳说,这让他感动。 “前两天还有人打电话说看到网站信息,要救助孩子。”刘向阳憨厚地一笑,“我让他们和孩子直接接触,汇款单来了,我拍个照片寄给人家。” 走遍全县365个乡村,为孩子拍了上万张照片,为400个失学儿童建立档案,并将照片资料发到网上……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刘向阳执着地守望着山村的孩子,用镜头、用网络,一次次地把头脑里挥之不去的“假如有人拉一把”变成现实。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