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问答·对话·生成 文/袁源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8 09:29
标题:
问答·对话·生成 文/袁源
问答·对话·生成
我的教学技艺是在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中渐趋成熟的。如果说我取得了些许进步,那确实得益于这22年来近300节公开课,也真应该感谢诸多帮助我开课的专家与同仁。回想起来,发现自己的开课之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问答,对话与生成。
且看三个《皇帝的新装》公开课教学小镜头——
镜头一:
师:同学们,皇帝为什么会不穿衣服游行呢?
生:因为他上了骗子的当。
师:骗子让他上了什么当呢?
生:骗子骗他说能缝制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
师:骗子为什么会用做漂亮衣服的谎言来骗皇帝呢?
生:因为皇帝喜欢穿新衣服。
师:皇帝为什么喜欢穿新衣服呢?
生:因为他钱太多了。
师:喜欢穿新衣服就是因为钱多吗?再想想,没别的了吗?
生:还因为……穿新衣服是他的嗜好。
师:皇帝以穿新衣服为嗜好,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皇帝是一个虚荣的、不称职的皇帝。
师:太好了,你终于说到点子上了。作者就是要刻画一个虚荣、愚蠢、奢侈又不称职的皇帝
呀!
起初,每到开课总如临大敌,备课常担心“挂黑板”。于是设计许多问题,有许多还是无价值或低价值的问题。因为有问必有答,所以教案上写满了问题和答案,上课时总焦灼于学生不能顺利说出答案,总想方设法逗引学生答出我所想要的东西。实在不行,我便将答案和盘托出,且让学生记录,以为这样最管用。
然而,身边的老教师们看了我的课后,开始提意见了:“《学记》里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诲,就是要求老师们不要硬牵着学生的思想,强迫学生回答所谓的标准答案,答案应当让学生自己找寻。”我于是改革我的课堂,渐渐出现了新的局面。
镜头二:
师:同学们,读完《皇帝的新装》,让我们围绕“真相与真话”的话题,谈谈各自的阅读感受
吧。
生:我觉得说真话的孩子令人钦佩,他敢于在大人们都说假话时,说出真相。
师:你说的有道理。
生:我不太赞同他的意见,我认为孩子能够说出真相,并不因为他勇敢,而是因为他纯真,心
灵没有受到虚荣心之类的污染。
师:你说的也有道理。
生:我觉得故事里的骗子最聪明,因为他们抓住成年人的弱点,设计了骗局,让所有人都不能
说真话。
师:成年人的弱点?什么样的弱点?
生:虚荣心强,没有主见。
生:是巴结皇帝,趋炎附势。
生:我觉得是畏惧权贵,贪生怕死。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接下来,我们谈谈“聪明和愚蠢”的话题吧。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我懂得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我的教案上不再是一个个的问题与答案,而是几个主要话题及其相关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然而面对学生解放了的纷至沓来的个性思考,我往往不置可否,尤其是公开课上,总疑心这样的讨论会影响课堂主要目标的达成,会造成课不完整,不漂亮,于是不仅给予泛泛的评价,而且打断学生的思考,急急赶往下一站。
有专家评课,借用苏东坡对陶渊明诗的评价“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叮嘱我:有一天你忘记了自己是在上公开课,不固执于完成设计好的教学步骤,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个学习话题,经历一段学习过程,也许能体会到另一番教学境界。我深以为然,因此再度改革我的课堂,果然有了新的体验。
镜头三:
师:同学们,一个皇帝不穿衣服游行是不可思议的。你觉得这样的构思如何?
生:这是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力,夸大现实生活的表现,皇帝滑稽的表演,能产生很强烈的讽
刺效果,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生:我觉得滑稽的不单是皇帝,最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阻止皇帝,就让他去出丑,其
实那些大臣、随从甚至百姓,才是真正的骗子。作者构思这么好笑的结局,他的用意是很
严肃、很深刻的。
生:作者是想用这样的构思,揭示虚荣心往往会使人变得很愚蠢。其实很多人都有虚荣心,只
是没有皇帝这么突出罢了。
师:同学们给了我一个启发:既然人人都有虚荣心,作者为什么要把这种讽刺安在一个皇帝身
上呢?
生:因为皇帝权力大,地位高,只有他游行最显眼,讽刺效果才最好。
生:因为他是皇帝,大家都要巴结他,这样骗子才有可能得逞。
生:我倒是觉得这样的构思说明皇帝是最不容易听到真话的,所以,作为皇帝一定要英明,要
称职,不能像文中的皇帝那样荒唐。
生:我以为皇帝听不到真话,是因为他只喜欢听好话。说出他没穿衣服的事实是会触怒他的,
所以人们都不敢说。
生:皇帝是专制的象征。专制制度下,人们多半不敢说真话,我们在历史书上学到了很多这样
的史实。作者用滑稽幽默的方式,既讽刺了专制皇帝的随心所欲,又揭示了皇帝听到的好
话就像新装一样,多半是虚假的。
师:大家讨论得很有意思。其实皇帝也意识到了真相,只是不肯面对,所以明知没穿衣服,还
要将游行大典进行完,这多么可悲,又多么可怕。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人
违心说假话的王国,真是耐人寻味啊。
没有了太多的预设,不讲究形式的好看,我在课堂上常常会受到学生的启发,产生新的认识。而我的学生呢,我发现他们越来越愿意思考,还时有独立见解,给我这个开课人柳暗花明的惊喜。
而今,我还经常开课,日常课也是大门敞开的。问答与对话还是我课堂教学的常用方式,但上公开课已不再是我的精神负担。我感谢近300节构思不同的课(我几乎没有开过重复的课,哪怕某课得到一致认可),这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艺,还给了我无限愉悦的课堂享受。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