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爱不释手的《中国文人画通鉴》 |
“中国文人画”是个宽泛的概念。就像“文人”和非文人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一样,文人画和非文人画的划分也没有绝对的标准,文人画产生于何时同样很难有定论。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文人画自然形成了一个大致的体系,确立了自己相对的评品标准,而这个体系与标准根植于中国文化和哲学,和中国的书法有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 关于“文人画”的讨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界以至文化界最热门的一个话题,从康有为到陈独秀、鲁迅,从陈师曾到林风眠、徐悲鸿,以至一直到今天的学者、美术家,都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它有褒有贬,众说纷纭。其实,这种讨论何止在上个世纪才出现?自文人士大夫阶层进入中国绘画创作领域,绘画的格调、趣味以至整个审美追求便悄然发生变化。艺术观念的纷争便连绵不断。当然,由于文人士大夫在文坛、艺坛的特殊地位,画史、画论中贬抑非文人画的议论颇多。自董其昌南北宗论出,这种议论几乎成为画界一时颇为流行的舆论。而当中国面临生存危机和社会变革大潮、需要艺术为之服务时,强调艺术语言自身价值的文人画显得无能为力,便是很自然的了。但文人画中所包含的美学意义具有永久的魅力,它不时召唤人们重新审视文人画的意义,推动人们重建文人画园地。在陈师曾发表《文人画的价值》的“五四”时期与改革开放的80年代,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学术指向,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作为一个绘画门类、一种表现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作为一种审美追求,是我们民族艺术遗产中很珍贵的一部分,它的内在精神和形式语言,有很强的生命力,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分析文人画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文人画理论与中国文化与哲学的关联,理清文人画体系形成和风格衍变的脉络,讨论文人画在时代潮流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它重建的意义,是最近出版的著作《中国文人画年鉴》承载的任务。卢辅圣是一位学者,他不仅掌握翔实的史料和善于运用、分析这些史料,同时他对中国画的现在和未来的走向有深刻的思考。他还是一位水墨画家,对文人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有切身体验。他用由点及面、以小见大的手法,向人们展示文人画的价值内涵和变迁历史,并配以350余幅精美图片,使读者对文人画的流变有清晰、明确和整体的印象。值得提起的是,卢辅圣从绘画本质和规律的理论高度来审视文人画的命运,讨论它重建的意义以及面临的难题。在感慨文人画走向终结的同时,他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我们:“曾经使中国艺术发放出灿烂光辉的文人画运动消歇了,但为其提供并已不同程度撒播到其他文艺样式中的人文精神,以及随着新的需求而被开发认识的价值和形式因子,仍将在未来的有识之士那里获得新生。” 《中国文人画年鉴》的装帧设计朴实大方,很有艺术品位。 总之,这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好书,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有关文人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帮助我们思考艺术与时代、艺术遗产的继承与发扬等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一般大众、艺术家们和从事艺术研究的人,读这本书都会开卷有益。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