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设计作业是值得教师研究的学问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 09:35
标题:
设计作业是值得教师研究的学问
设计作业是值得教师研究的学问
作者:贾世忠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做一题能举一反三
设计作业是值得教师研究的学问
■山东省日照市教育局教研室 贾世忠
布置作业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科学地布置和运用作业,既能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的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又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作业能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加深理解,在理解中对分散零乱的知识加以整合建构并综合运用,在运用中实现与生活实践密切相连,从而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能力的提高中完成知识的升华与迁移。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作业更是一把“双刃剑”。科学适量、灵活多样、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作业,不仅能起到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并且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一旦作业失控造成题海战术或生硬强制,不仅会造成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而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更为严重的是会大大地限制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过量的作业训练下,学生会形成一种很糟糕的心态,凡是没有做过的题,似乎就不会做,凡是没有见过的事物,似乎就无法辨认,甚至做过了的题也不会做。因为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头脑被各种试题形成的细节所占据。久而久之,学生会因为细节而淡忘了原理,淡忘了知识的整合与升华,造成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不会思考、分析和概括。因而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做一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使学生明晓为什么要做这道题,做这道题要涉及到哪些有关知识,如何在这些知识中寻找到解决本题需要的知识和方法。笔者与教师聊天时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今年的中考某某题,或某某学科竞赛中的某某题,在复习中我都让学生练到了,可还有那么多学生没有做出来,太笨啦,真气人!还有的说某某题我在黑板上讲了多少遍,重点地方我圈了多少圈、点了多少点,可有些学生还是做错了,唉!我想这能怪学生吗?要怪的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怪的是过重的课业负担。
作业是教学评价的手段、互动的形式和沟通的桥梁
通过作业来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作业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既然是这样,我们就必须允许学生犯错误——做错作业或完不成作业,允许学生自主做作业。学生做错作业,说明学生的学习有缺陷;学习有缺陷,不是教师教得有缺陷,就是学生学得有缺陷,或者作业本身有问题——难、偏、怪等。寻找出这些缺陷并分析原因,继而采取措施补偿,正是我们要布置作业的目的之一。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而又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是不允许学生进步。学生完不成作业,一般不是作业量过大,就是作业过难,当然也不排除学生的积极性差或其他一些特殊原因。不允许学生完不成作业,就会堵塞这些信息通道,失去信息来源,造成教学和指导的盲目和被动,甚至会迫使学生抄作业,造成学习品格上的缺陷,如果教师教学行为上再有讽刺、体罚等不良做法,那就更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良心理,把学生推到自信的对立面。我们常说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自主应该包含着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做或不做、做多做少、做哪个题目,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只要他能出说出所以然就行,如“我会了!”“这道题我不会!”“我做其他学科作业了!”我补习了某方面的内容,等等。当然,对于那些因学习品质不良而不做作业或应该完成而没完成的学生,我们要理所当然地进行批评教育。过去我们常说要解决差生陪读的问题,其实我们也要解决优生陪读的问题,为什么要让所有的学生做同一样的作业呢?
作业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
学生做作业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从心理学上讲,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道作业的解答时,他会得到一种无比的成功感和喜悦感,这种成功感和喜悦感会进一步激励他付出更多的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作业不但要难易适中、数量适当、富有灵活性,而且要富有创造性、趣味性和竞争性。所谓创造性,就是要不俗套、不照搬、不落格式化。当前不少教师布置作业就是按本照抄照搬,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整体设计,而训练点又往往是单一的,且是本堂课学习的,因而学生做起来往往是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就可以完成,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所谓趣味性,就是作业要不呆板,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通过作业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所谓竞争性,就是要有挑战性和鼓动性,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和战胜自我的信心。
总之,设计作业是一门学问。设计得好,能起到提升能力、培养兴趣、促进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设计得不好,不但不能提高能力,而且会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
(作者为山东省日照市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25日第3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