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永不消逝的电波?(一上《秋叶飘飘》)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4 10:32
标题:
永不消逝的电波?(一上《秋叶飘飘》)
永不消逝的电波?(一上《秋叶飘飘》)
教材原文
见2010学年一年级上册《秋叶飘飘》,42页:
秋叶飘飘
红色的蝴蝶,
黄色的小鸟,
在空中飞翔,
在风中舞蹈。
不是蝴蝶,不是小鸟,
是红叶舞,黄叶飘,
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
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
磁场指瑕
原文用“电报”作喻体是不恰当的。
因为“电报”不为一年级学生所知晓。
有关比喻,《汉语修辞学(修订本)》如此说:
比喻的构成,需要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
两个成分是:
(一)所描绘的对象,叫做“本体”;
(二)用来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
两个条件是:
(一)本体和喻体不同质,有差异处;
(二)两者之间有相似点。
通常情况下,本体比较抽象、深奥,是交际对象感到生疏的;而喻体则比较具体、浅显,是交际对象所熟悉的。
(王希杰著,商务印书馆出版,382页)
企图用学生不知究竟的喻体去使本体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不是南辕北辙吗?
一年级学生怎么个知道“电报”为何物,又怎么个知道电报的“发出”为何事。
辞典释义是:“电报”,用电信号传递文字、照片、图表等的通信方式。可分为编码电报和传真电报两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305页)
如果照本宣科读释义,学生不知所谓;但老师要说清楚,也挺挠头。
含混过去,可为高招。
不要说是一年级学生,即使是中年段甚或高年段学生,又有多少人知道“电报”及“发电报”的。
“电报”,作为一种通信方式,它早就淡出历史舞台了。
说到通信方式,一年级学生大多会知道电话、手机,相当一部分会知道写信寄信,会知道电脑邮件,等——就是没有多少人会知道“电报”的——可以马上问问学生以证笔者所言非虚。
笔者分别在三个学年对“电报”之说提出异议——
2006学年《对一年级《秋叶飘飘》的一点异议》;
http://bbs.pep.com.cn/thread-254243-1-65.html
2008学年《概念混淆、喻体过时、常识错误——情理不合三(08学年一上教材商榷之三)》;
http://bbs.pep.com.cn/thread-411287-1-1.html
2009学年《<秋叶飘飘>之守旧》。
http://bbs.pep.com.cn/thread-512608-1-1.html
“电报”一说之于《秋叶飘飘》,不啻是半浮在一杯香浓的咖啡中的苍蝇,不啻是掉进了一碗美味的鸡汤里的老鼠屎。
时至今日,2010学年上册教材依然“电报”,不知编者是基于何种考虑。
难道要一直“电报”下去,让它与一届又一届的小学一年级师生共赴2020年全面小康?
欢迎进入我的博客《<现代汉语词典>之瑕》 lcxlcx.blog.tianya.cn
欢迎进入我的《儿童谜语博客》 lslcxlslcx.blog.tianya.cn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