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做一个不断变化的新教师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8 15:10
标题: 做一个不断变化的新教师
做一个不断变化的新教师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组特级教师  何泗忠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作为教师的我,我要说,一个教师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同时学生心态在变化,知识经验的积累状态在变化,乃至课堂的物理空间都在变化,在这种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各种观点产生碰撞,就会产生新的问题,激发师生双方的思维灵感,产生各种奇妙的思维火花,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无法预约的美丽”。

一个教师的确不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面对不断变化的课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做一个不断变化的新教师。这样,我们才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一个教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不断变化的课堂时刻挑战着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断变化的新教师首先必须做到知识储备的不断变化。都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要“一桶水”。而事实上,面对课堂上不期而至的生成性问题,教师的这“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何况这“一桶水”时间久远有可能变成“陈腐死水”。故教师应广泛涉猎有关知识,增加知识储备。这种知识储备,不但包括教育心理学理论,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包括其他各种学科知识。特别是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知识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新名词、新知识层出不穷。所有这一切,决定了我们必须源源不断地给自己“注水”,不断提高自己这“一桶水”的容量和质量,使之汇成细水长流的源头活水,聚成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和学生的脉搏一起跳动,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尽可能多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多地与学生一道去探讨问题,否则,我们在课堂上,就难以信手拈来,促成精彩的课堂生成。正所谓“居高”才能“临下”,“深入”才能“浅出”。

一个教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不断变化的课堂也时刻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它要求教师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根据不断变化的课堂情境,即时调整教学策略,随时调适教学行为,具备一种快速反应、随机应变的课堂驾驭能力。因此,不断变化的新教师要培养教育智慧,历练教学机智。乌申斯基曾经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教师无论再怎样精心准备,都难以穷尽课堂上的千变万化,“节外生枝”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束火花,稍纵即逝。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教师能否在短时间内想出对策,巧妙地加以引导,从而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它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

钟启泉先生曾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一个教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我们要做不断变化着的新教师。

(该文于2010年6月18日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