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东湖“新散文”的三个倾向 文/邱忠汉[孝昌]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1-25 13:15
标题: 东湖“新散文”的三个倾向 文/邱忠汉[孝昌]
东湖“新散文”的三个倾向


其实自己算是混进“东湖”,还未识水之深浅,故说“臆测”云云。
再说“东湖”、“西湖”,总不是一个“海”打领,哪里会有例外?哪里不是浮云,不是云山压山,云海罩海(东湖不定还就是云特多)?既没有例外,何以言“新散文”,何以言“新散文的倾向”呢?
——皆因打理的人有些新想法、有些新做法、有些新例子而已。

1、臆测之一,新城市视角
全句该是“新城市散文的视角”,包括新城市的生活、趣味、思想、体验、感情……等等的了。
这是“新散文”原主版,现在的文学主版谷未黄朋友的主旨,也基本上是他的原话了。
我认同的几个理由——
首先是“乡村中国”正向“城市中国”过渡。我们预不预言,我们高不高兴,我们接不接受,她都是必然的。
次是从农民到市民真的是很大的转化。我自己是差一点被楼上装修的土老帽差点揍息的,那是一袋灰浆正好落在我脚边,是四楼扔下的。只要在孝昌花园生活过的人,就知道,农民是如何顽固拒绝做市民的。那里的炮竹只要有喜事是放得怕人了。——换言之,要变是必须的。这种精神的洗礼,是人的变化,也是风俗习惯的变化,也必然是文学,是文化的变化。
旨归到人,到文学,到散文,我们还有真正意义的隐士、真正意义的山林、真正意义的侠啦盗吗?既然为隐士的山林都没有,为侠客的江湖都没有,为君子为不君子的当然也没有“处庙堂忧君、处江湖忧民”的地方,那么非但唐宋古文有了疏离,明清山水笔记有了隔阂,连金庸、古龙,今天都没有地儿了。
文人抑或不文人的笔下,怎么不会有新的视角、新的语言、新的散文呢。

2、臆测之二,新美学主张
新散文求新刷新做新,不外乎是针对两个传统:孔孟之旧儒学传统和五四致神马传统。
孔孟儒学的传统既然清末就被诟病,五四被大规模清理,一定是有理由的。
但清末的儒学是孔学吗?即使如此清的儒学、或者说宋明清的儒学就万恶不赦了吗?
五四是请了神,还是请了别的什么也难说。是请了神作神,还是请来的神被妖魔了请来的妖被神马了……还真难说。
……这样的一直到今天,到今天做“神马浮云”的时代了。
——“种豆南山下”,你真的有美感吗?
——“出淤泥而不染”,你真的相信吗?
——你早晨城市练剑还会“沧海一声笑”吗?
就是说我们的生活趣味是被生活本身刷新了。那么我们的爱恨情仇、我们的好恶亲疏、我们欢乐信仰就不存在了吗?
我们漫步我们快餐,我们盒子屋我们上网游,我们啃老我们蜗居我们游走我们月光我们给力……这都是前无古人了。
这些东西升华为散文,是必然的新美学趣味、新美学主张了。

3、臆测之三,新经典目标
我们过去是曾经有过三拨经典,一是先秦,为孔子发扬光大。后是唐宋,是经科举提倡(举业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特别给力。最末是五四,那些学人那些大师都是学贯中西的。
新中国60年(61年)都没有逾越。新中国是60年是61年都没有逾越
我当然不好说拉白了六十年,这才有不知一些什么东西是浮云还是泡沫还是勒瑟做了文章做了神马到如今。所以要经典,是一定的了。
我还是那句话,仰高俯深,打造新经典离不了旧经典。没有经典,我武断点说,连神马都是浮云,还有什么体制神圣了,体制内就了不起了,体制内就文化了就文明了就经典了……那是笑话,那是狗皮做调料狗皮充经典了。
谷未黄朋友是有作品的。元辰朋友也是有作品的。元辰的“雪宴”是我已转到槐荫了。
当然二人有没有有一些分野,我不知道。不过是,于我是赞成散文要一些“诗”的特质、“诗”的品性,我只知道曾经的散文经典,都是诗性的。她们的主人也是诗人。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