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品读作家周芳新著《执手何须倾城》杂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1-31 18:28
标题: 品读作家周芳新著《执手何须倾城》杂感
         “倾城”芬芳气自华
                ——品读作家周芳新著《执手何须倾城》杂感
                            文﹨无涯斋主


    衣带渐宽人消瘦,寂寞为文终无悔。——题记
    每天看着坚守在书橱里曾经启动无数次自己心灵的书,我心中流过阵阵温暖。在人生的风雨旅途中陪伴着我一直走过来是数千册藏书,许多经典的书令我一生受用和感怀,让自己在得意或落寞的时候学会了沉寂和思考,学会了懂得处事为人时拿起或放下!虎年岁末,美女作家周芳刚问世的掷地有声的作品集——《执手何须倾城》又是一本让我视为经典的书,个中奇美的文笔令我久久不忍放下。是啊!本集中刘碧峰主席、汉楚恩师及管淳老师的序跋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对周芳进行了评论,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了作品背后非凡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了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诠释得文采斐然,让人叹为观止!老师们中肯的评价,都让我不得不对周芳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重新认识和定位。循着三盏“心灯”的援引,我不顾冬夜的寒冷和心脏手术的重创,认真刻苦地研读了此书,眼界豁然开朗!
    初品周芳的文字让我感觉一股大气扑面而来,从她的文字里你能感触到厚重、真诚、聪慧、豪气、坚韧、良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喜欢读她作品中释放出的大气、正气与豪气,一如喜欢她颇具人文风范的人品,而这种没有变味的“品”的客观存在,当下确乎是弥足珍贵的。读文如读人,文品即人品 。美哉斯言!诚然,本书中透出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诱惑,是若隐若现的美景,是以少胜多的智慧!不错,一本好书的确要用平静的心态去阅读,用多视角去思考隐在文字深处的含义,换一种方式感受文字流动的故事。我们阅读文字感受生活,在文字里我们触摸跳动的人生,透视着善良与丑恶的灵魂,让我们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本集中溶进了充满灵气的周芳真挚的性情,参悟人生的智慧,完善自己、书写人生的态度等等,当人们翻开周芳这本书时,不只是看到它朴素淡雅的封面,更应看到它丰富的内容,而且是百看不厌、韵味深远,让人爱不释手,“读其千遍也不厌”而且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满足!作家用火样的激情,流畅的文字,引人入胜的叙述,回眸了精彩的人生片段,令人击节玩味!
    仔细品味《执手何须倾城》中许多放射夺目灼人光芒的篇什,发现周芳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细微的观察,惟妙惟肖地为我们描绘了诸多感人温馨的故事,强烈地触动过我的灵魂,而每一段文字都会让我对她生出深深的敬意。那融入在作品间的思想与情怀,常常让我为之感慨,尤其是作家对作品中情感的准确把握,贯穿于文字里那种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诗化的珠圆玉润的语言表达,坚信每位细心的读者都难以回避那种情不自禁的感染!这样奇美的作品,应该遇到“美”的眼睛。这是所有作品的价值所在。走近周芳,总见微笑,微笑发自内心,不卑不亢,既不是对弱者的愚弄,也不是对强者的奉承。是的,她这种微笑没有目的,无论是对名流显贵,还是对门卫摊点,那笑容都是一样。她的微笑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生活的尊重。同时,君很快还会发现其独有的人品气质:晶莹剔透、柔情似水、善解人意,知书达理,温柔贤惠,静若幽兰,芬芳四溢。她的气质外化为对人的谈吐、态度、行为举止、审美眼光、思想观念等等。周芳的骨子里裹着坚毅,明白又糊涂,是一个自由而积极的女人。她拥有美丽却不做温室里的花朵;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却从不强加于人;拥有对事业追求的热情,并善于享受追求的过程。美女作家懂得掌握流行趋势,塑造个人格调,从流行的元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再加上独有的特色,让自己超越流行!显然,周芳经过岁月的洗礼而形成的修养与智慧,就象秋天里弥漫的果香一样,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了,亦象潺潺溪水,让阅过作品的人被浸润!
    是啊!《执手何须倾城》中纯粹精致唯美的文字象一块磁石,只要您进入它磁场之内,就不知不觉被它吸引,想躲也躲不开。它所散发出来的韵味是一场无风无雷的小雨,淋得君干枯的心灵舒展如春天的枝叶。象一只纤纤玉手,知冷知热,知轻知重。只这么一抚摸,受伤的灵魂就愈合了,昏睡的青春就醒来了,痛苦的呻吟就变成甜蜜幸福的鼾声了。作品集中的确含有一种绵绵的诗意,始终挥洒在字里行间,缓缓地、轻轻地放射出来,飘到读者的身旁,扩展,弥漫,将君围拢,包裹,熏醉,让您感受到一种放松,一种归属,一种美。如果善良是平静的湖泊,周芳文字的温柔就是从这湖上吹来的清风。温柔的作品集中饱含着深刻的东西,不是牵强生硬地表达出来的,而是生命本体的一种自然散发。正如几年前初识笔者和汉楚恩师时,她在《温情暖冬》文中特意深情款款地写道:“天是分外的干净而清冷,而此刻想到与他们交往的点点滴滴,心自然是暖意横生。那喜悦只是揣在怀里,象一个农夫,清晨起得早,拾了一捆柴,不敢声张,兀自暖和自己而已!”这非凡的造语是多么贴切的比喻,寄托了何等深挚的情谊啊!作品处处让人对她的态度是可感可想又不可触的,常常会使人如赏名乐般地心旷神怡,体会到她暗香涌动的女人味。只有生长于生命内部的这种爱性,才经得起考验,历久不衰,一直相伴到生命的终结。君随我来,我被她笔下一个个鲜活透射出人性光辉的事迹感动着。如《她从七床来》写道:“这个多雨的七月,工作的堤岸,家庭的堤岸,他都要守住。”一语双关,将作家夫妻之间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人所共知,感动,是一种被外界力量催发的情感。如今是一个不容易让人感动的时代。但周芳那一篇篇真正写出生命深处震颤和感动的文章,重重地敲击着我早已波澜不惊的心房--《比一块煤还轻》述道:“一群人,比一块煤还轻,坠入深处!黑暗之外,一双写诗的手,一病不起。”这是对时代的呐喊,折射出作家正直良知忧国忧民的几多情怀;在《种春风》中,作家饱含无限深情地写到退而不休的“能人”慈父“为人家想得周全,能用最少的钱办最体面的事”, 将“春风”植于心田,行善积德,造福于人,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啊,寄托了作者无数反哺感恩且良心备受煎熬的深深情愫!《不只是新衣》、《奔跑的母亲》 亦如是;《意映卿卿》用“年轻炽烈的爱情,刻在雕窗的每道木纹中,筛在窗外的每朵梅影上”美妙真挚的语言让读者重温了革命烈士林觉民那段惊天泣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往事……书中透着浓浓的书卷气,机智富有哲理的谈吐,热情随和中流露出真诚的亲和力。一读就知道周芳是个很容易走近的人。《执手何须倾城》一文:“她,不需要在倾城里才知道执手的温暖”,发出了对真情良知的拷问,引人深思。作家在书中写一个穷农民工在昏暗的路灯下,如饥似渴地精读一本《散文诗世界》,用了呕心贴切之语:“燃烧的身子逼退三米黑暗”,谁看了这样精心打造新奇的字句会无动于衷?诚然,作家对思乡、怜弱、寄娱、怀旧、感恩、人文关怀等等,可让人从《莲子清如水》、《鱼,自杀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时光深处》、《一生与半世》、《给世界一个微笑》等中细细赏阅。确实,不难发现周芳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往往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会有直逼灵魂深处的痕迹。读她的文章,总觉得有一种站在山巅之上舒目远望的大气!
     本集中那一个个带着金属质感的文字,犹如一道道承载着人类的崇高境界与精神光辉的流星,划过沉静的夜空,照亮着读者的双眸。犹如一曲曲跳动的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灵,芳香着人们的思维。我仿佛又看到了人生道路上那盏盏闪亮的“明灯”!作品中所体现的忧患意识和负责态度、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独特的视角,时代人文的精神,无不在感动着我,吸引着我在极其寒冷的深夜难以放下这份精神大餐。这些震撼人心洗涤灵魂的文章,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如诗如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字里行间流溢出理性的华彩,带给人们的是难得的一种精神享受!这部饱蘸激情的作品用富于跳跃性犀利的笔锋,溢荡灵变的构思,常常给人以力透纸背的酣畅淋漓,灵魂震颤的哲理咀嚼,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人性的光辉,纵横捭阖映射出一种思想的力量!像这样折射出周芳心灵的文字,在作品集中比比皆是。一个作家要真诚写作,就难免要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从自己的生命感悟出发,从自己的人生阅历出发。在《执手何须倾城》中,我读到的或许只是周芳人生长河中泛起的点点浪花。可就是这朵朵的浪花,汇成了她流淌不息的人生大川,让我觉得她柔软的笔锋,描绘的是刚强不屈的人生;冰冷的键盘,敲出的是她灿烂与闪光的足迹。
     其实,从她待人接物的谈话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其人格魅力之所在。无论是她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洞察力、昂扬的生活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还是不屈的拼搏精神,都在我与她接触的交往中体现出来了。她思维的敏捷,性格的温柔,态度的谦和、真诚与执着,都带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周芳永远都可以今天比昨天、明天比今天更具魅力!周芳的身上始终散发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活力与激情,宛如一条永远靓丽的风景线,笑看岁月,美丽依然!有了激情就有了超越的渴望。不停地设定新的目标,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超越自我,无疑是对周芳最好的诠释。凭着丰厚的生活底蕴,现在的周芳已进入了厚积薄发的创作亢奋期,她以不辍劳作的勤奋与坚韧,在文学的道路上不停地走着,写着……几年前,假如没有文学恩师汉楚先生等的猛力推动,她或许不能坚定信心,拾起久违的生花妙“笔”,完成否定当年自我的浴火蜕变。不难想象,其实周芳很累。每一篇文章成稿之后,她都有一种全身被掏空的感觉,精神也似乎崩溃了,但不是逃亡者,因为她清醒地认识到幸福蕴涵在追求之中的道理。执著与坚韧,追求与超越,这是周芳的秉性。就这样,她终于下定了决心,在超越自我中寻找美的真谛,在理念的提升中冲破传统桎梏,在拥抱生活中寻找新的风景线……
    总之,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字功力,对于作品主旨高屋建瓴式的把握,加之题材广泛,手法多变,情真意切,精观细察,疏密有致,浓淡相宜,对大量有代表性的物象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把关,从而构成了这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奠定了作品成功的基础。作者通过全面把握和深层开掘相结合,从而营造出情感交流和互动的氛围,在打动读者心灵的同时也使读者获得文学美感的享受,感觉得到作家对于生活的挚爱,立体地展现了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及多情等,尤其是将对待人生的深情跃然于纸上。当然,作品集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过渡是否尽量自然些;短句固然可喜宜倡,然是否过泛;遣词造句是否再规范些;因文字跳跃感朦胧感太强,让人读来费力难解(如《桃之夭夭》等),不知所云,这样容易造成文本背后本存的神韵暂时被阅读者淹没以致曲高和寡之憾,得不偿失,是否再处理得简单些,象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样处理作品;若文集再版时,字体是否变得与前言后序一样,皆阅读习惯使然等等。
    常言道,文如其人。我们读书更要“读人”,读人才能挖掘其精神。顾名思义,平生将文章写得回肠荡气感人至深的“周芳”确实释放出了“四溢的芬芳”,促人回味,给人启迪,催人奋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从事中专语文教学的周芳确实特别累,个中艰辛非局外人所能知,此书纯是她忙中偷闲而为!故其成功之秘,无疑在于勤奋与拚搏。在此,预祝文友周芳在未来的岁月长河中更加文丰笔健硕果累累!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