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陈寅恪是学术奇迹的创造者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5 09:37
标题: 陈寅恪是学术奇迹的创造者
陈寅恪是学术奇迹的创造者



刘梦溪





陈寅恪出身名门,祖父陈宝箴是1895至1898年的湖南巡抚,父尊陈三立是晚清的大诗人。他们是清季有名的改革实干家。但由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两年后,即1900年,陈宝箴在南昌西山的崝庐不明不白的逝去。陈寅恪秉承家学,留学多国,精通多种文字,著作等身。1926年开始应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后长期担任清华中文和 历史两系教授。40年代末南下广州,先後任教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直至1969年逝世,终年八十岁整。



但1945年下半年,他的双目即已失明,此后二十余年的著述,都是在目盲体衰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特别是晚年的《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两部杰构,总共近百万言,涉及文献资料几百种,其中关于“古典”和“今典”的诠释,多到不知凡几,全部都是经寅恪先生口授而由助手黄萱笔录而成。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奇迹的话,这应该是一个奇迹。



古希腊的诗人荷马据说是位盲人,但诗歌创作不同于学术著作,即使是讲述历史故事的英雄史诗,与史学著作也迥然有别。太史公“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之说,固然也,但史述与研究著作亦应有别。盖撰写以研究人物和历史事变为主线的史学著作,必须凭借经过甄别的历史资料和考信为实的他者的叙述,来证实并复原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结构。这方面,寅老典籍之熟、记诵之博,回观二十世纪的文史学界,似少可并俦者。



1958年郭沫若写信给北京大学历史系师生,提出:“就如我们今天在钢铁生产等方面十五年内要超过英国一样,在史学研究方面,我们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就在资料占有上也要超过陈寅恪。”最早引用这条材料的是余英时先生,他诠释为“是要用举国之力来和陈先生一人在史料掌握方面作竞赛”(余著《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征订新版,页5,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虽然英时先生提炼出来的这一历史图景,今天看来无疑是一幅深具讽刺意味的漫画,但历史图景本身千真万确是郭的原版,余先生并未对其做浓淡的皴染和增减的剪裁。



郭老是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他当时口出此语,可见陈寅恪史学功底的超常和不可比并。郭老原本是要大家通力合作一起来创造学术奇迹,结果却反证陈寅恪是不可动摇的史学奇迹创造者。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