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作文教学的春天——一起走进快乐的起步作文 文/郑燕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44
标题:
作文教学的春天——一起走进快乐的起步作文 文/郑燕
作文教学的春天——一起走进快乐的起步作文
(一)
一直从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作文教学很感兴趣。后来遵照学校的安排转入一年级的教学。像很多教低年级的老师一样,就想按部就班地依照课本的内容和课标的要求,从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的教学入手,给学生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从没想过要在低年级起步作文这一教学领域有所探索,因为在这以前我觉得让一年级的孩子动笔作文是件不可能的事。想到至少要跟我钟爱的“作文教学”分别两年,心里还或多或少地掠过一丝遗憾。没想到我和孩子们的一次不经意的举动为我的作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续上了我与“作文教学”的缘,真有些“无心插柳”的意味。
那是汉语拼音快要学完的时候。
一天,一个孩子跑过来,略带神秘地告诉我:“老师,昨天可真是个自行车倒霉日。”我很好奇,追问道:“很有意思,说来听听。”原来是他和小伙伴去骑车,一会儿车链条掉了,一会儿脚蹬子坏了,所以他们一致认为这一天是自行车倒霉日。多天真的想法,多富有童趣的语言。我灵机一动,何不把他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大家看,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过的汉语拼音,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随即我找来一张大白纸,把他说的话采用日记的格式,工工整整的用拼音写上,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我特意用彩笔加大字体,还在空白处配了一幅自行车的插图,增强了可视性和趣味性。这纸一上墙,就吸引了一群孩子,他们津津有味地读着,笑得前仰后合。
从那以后,我利用课间或其他活动时间和孩子们交谈,我们围坐在一起毫不拘束地叙说着各自有趣的经历。这种自然生发出的口语交际环境,为师生间的交流营造出平等、和谐、轻松的氛围,无形中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那时,我每天倾听着童言趣语,感觉自己不由自主地沉浸到小孩子的世界中,空前活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支配着我手中五彩的笔,把孩子们说的话书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我常常即兴配画,比如,写到“铅笔”就画上一支彩色铅笔,写到“太阳”就直接画一个“太阳”表示……一段话写完后,还根据整体内容配上一幅插图。说——写——画,我想方设法把孩子们那些鲜活的语言变成一幅幅活的“画”。我把这些凝聚着我和孩子们心血的作品贴在墙上,每日一换。图文并茂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很适合孩子们的阅读口味,他们读得兴趣盎然,我也写得趣味十足。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44
(二)
一天,一个女孩子兴奋地举着一张纸给我看:“老师,看,我自己写的!”我眼前一亮,这分明是在模仿我的做法。她用不很工整的汉语拼音加上五颜六色的插图向我们讲述了她早上和同学一起去上学,因为只顾着跟同学说话了,不小心撞上了路边的大树的事。寥寥数语,表达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是什么?敏感的我一下子想到了一个词——作文。对,这就是作文!
教学是需要机智的,教学也是需要灵感的,感谢孩子们 ,他们永远是我灵感的源泉。真的,孩子这一“无心插柳”的举动,给了我一个“作文教学的春天”!
我很欣赏地把这个孩子的“作品”贴在墙上后,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她,你写的其实就是作文,我很想知道她此举的用意,便问道:“你为什么要写这些?”她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心里话呀。”孩子自然的回答胜过千言说教,孩子真纯的话语道出了作文的真谛——写作文就是说心里话。作文就是这么简单,这就是简单的快乐,这就是快乐的作文。
我开始从新审视自己前一阶段的做法。
其实,最初让学生给我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就是在锻炼他们说的能力,为动笔写作做好了铺垫,这是迈向作文之路的第一级阶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把学生讲述的内容用拼音写下来的做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用文字(拼音)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学生铺设了迈向作文之路的第二级阶梯——由说到写。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极具模仿力的孩子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我庆幸,此时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踏上作文之路了。
那时虽然已是深秋,可我的心里却洒满了春天的阳光,我已迎来了春天第一朵盛开的迎春花,那第二朵,第三朵……离我还远吗?
聪明的王佳敏写出了她的第一篇作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45
(三)
作文是什么?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我准备搁置一段时间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作文是把从客观现实汲取的感性材料,通过头脑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作文是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进行社会交际的活动。从……虽然我心里很清楚,他们每天把自己的见闻讲给我听,就是在进行口头作文,现在这个孩子动笔写作,就是书面作文。可我面对的毕竟是一群刚刚离开幼儿园,只迈入小学大门才几个月的孩子,从一个6、7岁孩子的角度讲,作文究竟是什么?
如果我现在就盲目地把“作文”的概念灌输给他们,他们一定会觉得十分抽象,无法理解。本着“亲近作文,淡化作文概念”的思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准备把他们写的话定义为“故事”,把孩子们自觉的写作行为称为“写故事”。因为,从孩子一出生起“故事”就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用“故事”代替“作文”就有了一种不可抗拒的亲和力,减少了因使用“作文”的概念引起的理解与认知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说身边的事就像讲故事一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写身边的事就像写故事一样,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终于,作文的概念在我的脑海中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故事”成为这一阶段“作文”的代名词。
于是,我告诉学生:“你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其实就是在讲故事,这些写在大白纸上的都是同学们给老师讲的故事。现在,我正式宣布:凡是给我讲过故事的小朋友都是‘故事大王’了!”
在一片欢呼声之后,我对第一个动笔写作的学生说:“你更了不起!不但会讲故事,还会写故事,写得很精彩。你现在已经是‘故事大王’了,还想不想获得更高的称号?”她连连点头,其他孩子也迫不及待想听个究竟。我拿出一个漂亮的小本子送到她手里,并告诉她:“就在这个本子上记录下你精彩的故事吧,如果你写完这一本,老师就封你为‘超级故事大王’。”一见那小本子,一听说只要动笔写完一本故事能当上“超级故事大王”,孩子们喜不自禁,纷纷动笔,自然地进入了积极的写作状态 。
吕奕毅是一个好强的小姑娘。她看到王佳敏自己动笔写故事受到表扬有点不服气,中午回家就写了一篇。从她涂涂改改的字迹看,一定下了不少功夫.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45
(四)
不知什么原因,就在大家热火朝天讲故事、写故事的时候,一个叫刘洋的小朋友始终没有参与进来,他每次都在一旁静静地倾听,就是不张嘴说话,我也多次试图启发他,始终不见效果。虽然沉默,但是从他的眼睛里我读出了渴望。
一天,几个孩子围着我有说有笑,他仍旧津津有味地听着。突然,我话题一转,转向了他,“刘洋平时给你们讲过什么有意思的事吗?”我试探性地问道。几个嘴快的孩子抢着说:“有!有!”我的心为之一动,有办法了!
“好,谁给我讲一个?”我很感兴趣地说。刘洋一听,不好意思地低垂着头,想要躲避。其他孩子说兴大发,你讲一个我讲一个。我暗暗记下一个故事,然后拍拍刘洋的头,又看看大家,神秘地说:“又一个故事大王马上就要诞生了!”回到办公室我马上连写带画,一会工夫,刘洋的故事借小朋友的嘴和我的手完成了。
其实,有的孩子或因为羞涩,或因为胆怯,或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把自己小小的心封闭起来。别看他们表面漠然,其实内心是充满渴望的,渴望与人交往,渴望向人倾诉,渴望被人关注,渴望受到肯定……就像刘洋,当他看到自己说过的话被老师写出来贴在墙上受到大家关注的那一刻,快乐撒满他的脸庞,封闭的心也豁然开朗起来。“老师,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他终于亲口说出了这句话,他终于把自己的心向大家敞开了。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扇窗,那扇窗若不及早推开,层层尘封,天长日久便越闭越紧。为孩子小小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吧,让春天的阳光照进来!
这是刘洋借我的手和小朋友的嘴完成的一篇“故事”。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46
(五)
孩子们的故事越讲越多,我把曾经张贴在墙上的一篇篇“故事”装订成册,命名为《我们的故事》,我和孩子们共同设计封面,并把每个“故事大王”的名字醒目地写在封面上。我告诉学生,这是我们自己出的故事书,你们就是这本书的小作者,以前我们都是买书看,现在我们可以看自己写的书了!这本书被放进了班级图书角,成为当时最抢手的读物。随后,第二册、第三册……纷纷出版,《我们的故事》一册一册地摆进了班级书架,同学们无限愉悦地,兴趣盎然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故事书的出版满足了孩子们的发表欲望,实现了自我价值,他们体会到了当作家的快乐,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就悄然培养起来了。
慢慢的,全班的孩子都当上了“故事大王”,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自己独立写完一本故事,当上“超级故事大王”。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强迫,有的只是这一诱惑人的目标,孩子们开始自觉自愿地为之努力。他们坚持每天写一个故事,甚至有的孩子一天写好几个故事。每天早上一上班,我都能看到办公桌上那厚厚一摞故事本和孩子们期盼的目光,快乐的一天也就从我打开故事本的那一刻开始了。虽然,他们的羽翼并不丰满,写作还很稚嫩,有的故事只不过是简单的一句话,几个字,有的故事幼稚可笑,甚至有伤大雅,但他们毕竟能用稚嫩的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悦烦恼,真实地写出来,不再需要我的帮助,不再借我的手传达他们的心声,写作逐渐过度成孩子们的一种独立行为。
当他们把故事写满一本的时候,我按照最初的约定,封写完一本故事的孩子为“超级故事大王”,举行隆重的“加冕仪式”,并精心为他们的故事本设计封面。响亮的称号激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漂亮的封面引发孩子美好的遐想——下一个目标是当上“小作家”。
从讲一个故事,到写一个故事,再到写完一本故事;从故事大王,到超级故事大王,再到小作家,我为孩子设置了一个阶梯式的发展目标,他们一步一个台阶,在写作的路上坚实而快乐地走着。
这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的第一册故事书的封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47
(六)
这一阶段的写作,我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写作技巧的指导和形式内容上要求,完全的放任,就像玩一样的自由,我所做的就是把装满微笑、期待、欣赏、激励的礼物送给他们:一缕缕赞美的目光,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别致的竞赛、一个个树立的榜样,都能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里掀起波澜,他们回报给我的是纯朴自然如天籁般的语言,简单清澈如小溪般的情感。
来欣赏几篇其他孩子写的故事。
下雾了
星期天,我和妈妈从姥姥家回来的时候,看见外面白白的,什么都看不清,啊!原来是下雾了。
评:短短二十几个字,交代清了下雾的时间:星期天;地点:路上;人:我和妈妈;事:看见下雾了。写雾是直接写颜色“白白的”,自己的感受:什么都看不见,说明雾大。先写所见,后写所感,合情合理。从作文的写法看,有情有景,写的有章有法,语句通顺。
隐身
今天外面下了很大的雾,到处白白的。我一出门就看见离我不远的小朋友好象要隐身了一样,一会儿,小朋友真的不见了。他们去哪了?是不是藏起来了?
评:这个小作者把雾写得充满情趣。从自己的直觉写起,先是“离我不远的小朋友好象要隐身了”从人的模糊不清说明雾大,再从“小朋友真的看不见了”说明雾越来越浓,最后写“他们去哪了?是不是藏起来了?”道出了孩子天真的想法。从作文的写法看,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一种真情流淌在纸上,充满童心、童趣,写的活泼,令人回味。
看天灯
今天早上我去学校的时候,看见了“天灯”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原来今天下大雾了。我看不见楼房,只能看见楼房里发出的灯光。那灯光像悬在空中一样,所以我才把它看成了“天灯”
评:这篇小文还是写雾大,从对灯光的描写入手,展示出了一个六岁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从作文的写法看,写出了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妈妈吃药
妈妈病了,每天都要吃药,他一吃甘草片就捏着鼻子,皱着眉头,把药吃到嘴里后赶紧喝开水,喝完水就用手扇怪味,然后跑到厨房,从冰箱里拿块糖含到嘴里,这才笑了。你看我妈妈吃药多好玩呀。
评:小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很自然的用语言还原妈妈生活中的样子,把妈妈吃药的九个动作写得准确、传神,让人读罢不禁也暗暗发笑——妈妈吃药真好玩。从作文的写法看,先交代起因:妈妈病了;在交代经过:妈妈吃药;最后是结果:含了糖才笑。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储存,有自己或多或少的语言积累,这一切都使写作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他们虽然不懂得什么规范的写作方法,但却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得的感受,这种直觉思维促使他们把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如实写下来。一件小事、一丝心绪、一个游戏、一次体验、一阵风、一阵雨、一张相片,甚至梦境、幻想……都可以在孩子们的笔下自由表现,随意发挥。欧阳修说过:“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这里的“奔驰”就是无拘无束自由抒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就写到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就是“我手写我心”,就是最朴素的作文。
这是王佳敏小朋友漂亮的故事本。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47
(七)
童心世界是单纯的、幼稚的,童心世界更是奇妙的、绚丽的。
在批阅学生的“故事”时,我总是对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格外感兴趣,他们出其不意地想象如神来之笔总让我惊叹不已,那些司空见惯的生活怎么在儿童的笔下忽地有了灵性,有了光彩。在孩子的眼中,雪花是个小淘气的,苹果是个魔术师,小猫是可以飞上天的……这些是很多成人转歪了脑袋也无法理解的,可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童心世界。
也许是因为低年级孩子的知识、经验储备不足,反而少受规律的束缚和影响,所以他们的思维是没有定势的,是听任自然的。
也许是儿童与生具有的梦想心态,这个心态造就了一个生机盎然,充满想象的世界。
也许从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中,能为儿童的这种写作状态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他认为:十一、二岁以前的儿童都是泛灵论者,他们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世界相区别。所谓泛灵论就是我们成人视为没有生命和灵魂的东西,在儿童看来却可能是有生命和意识的。
的确,在孩子的许多故事中我们都能找到皮亚杰说的“泛灵论”的影子。
淘气的雪花
今天中午,我和王佳敏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走着走着,我听王佳敏说雪花有好几种。我想看看雪花到底什么样,就伸手接了一片。刚想看雪花,它就跑到我的鼻子里面了。呀,好痒。好凉呀!你们说这片雪花淘气不淘气呢?
评:一个“淘气”赋予了“雪花”生命和灵气,一个“淘气”描绘出小孩子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温馨。
听话的雨点
今天下了一场大雨,农民伯伯种的庄稼终于喝着了水。风一吹来,玉米叶子摆来摆去对雨点招手,雨点高高兴兴蹦了下来。黄豆苗点着头对雨点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雨点听了他的话就越下越大。庄稼喝足了水,雨就慢慢地走了。
评:刮风下雨再简单不过的自然现象,可在小作者的笔下竟然充满着童话的趣味。玉米叶子会招手,黄豆会说话,最可爱的是雨点,就像个听话的孩子,让它来就来,让它走就走,那么懂事,那么尽责。在小作者的眼里小雨点也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因为在孩子看来,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人类的美德。
离家出走
今天,我看见我家的丝瓜藤弯弯曲曲地爬到了外面的墙上。那个藤伸着头还想往前爬。我想:我们一家人养了它这么多日子,天天给它浇水、拔草、松土,现在它竟然离家出走了,这丝瓜藤真是绝情呀。
评:万物本无情,有情是人心。丝瓜藤的绝情反衬出小作者的有情,天真的想象为小作者和丝瓜藤连起了一条情感的纽带。
我和大地爷爷
下课的时候,我在操场上蹦蹦跳跳。大地爷爷觉得身上非常舒服,他一看,原来是小朋友在给他捶背。大地爷爷笑眯眯地说:“你真懂事。”
跑步比赛的时候,我跑了个第一名。我想:一定是我帮大地爷爷捶背,他奖励我,让我脚下的路变平了,我才得了第一。我笑眯眯地说:“谢谢大地爷爷。”
评:即使我们成人认为很自然的事情,儿童也会运用他独有的思维逻辑和认识角度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并很认真的作以解释。小作者把跑步得第一和在操场上蹦跳,自然巧妙地结成一对因果联系,按自己的意愿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世界。
孩子们就这样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解读着生活,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着发现。这些信手拈来的文字虽然语句不怎么优美,比喻不怎么恰切,更不用说立意了,但通篇洋溢着孩子特有的稚拙可爱的语言特点以及新奇大胆的想象。这就是孩子思维方式和表达的方式,这就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天性流露,在他们自己看来再正常不过了。
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会不断地成长,直至成熟,他们的思维会更缜密,认识会更理性,这种单纯的美好,直觉的诗意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这是自然的规律,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但是,我庆幸,我为孩子们留下了童真,守住了童年。
刘洋小朋友的故事本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48
(八)
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孩子好象已经把自己的储备用光了,出现了写作的“空白”。开始有孩子诉苦了:“没什么好写的呀。”开始有孩子发愁了:“老师,今天我写什么呀?”其实,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可是在不善于观察,不善于发现的人眼里生活是枯燥无味的,平淡如同“白开水”。
我发现低年级学生不善于自觉地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他们常常会东张西望,而不是有目的地去看,常常随随便便地听,而不是有计划地听。这样的观察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自然找不到写作的新材料了。
培养观察能力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
由于我和学生共同活动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教室,为了便于指导,我从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教室开始。我告诉学生,我们的教室从现在开始会有一些小小的变化,睁大你们的双眼,看谁有最新的发现。之后,我经常把教室的布置做小小的变动,如:把花盆的位置变换一下,在墙上贴一幅画,在门后放一个球……不动声色的变化激起学生强烈的观察兴趣,他们个个当上了“小小侦察兵”,搜索教室里的每一处蛛丝马迹,随时向我报告新的发现。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在观察中不断有新的发现,这新的发现更激起了他们浓厚的观察兴趣。
走出教室,有更广阔的观察天地,自然界的新鲜与神奇为孩子带来无穷的遐想和乐趣。根据季节的变换,把丰富多采的观察融入自然,对孩子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魔力。春天来了,孩子们喜欢把发芽的树枝,美丽的小野花……带进教室,这时,我给学生布置“春姑娘飞进课堂”的观察角,我还与自然老师配合,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生豆芽、种大蒜、种花,让他们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随时做下记录;到了夏天,带孩子们到树林里捉知了,到草地上采蘑菇;秋季里,让孩子去野外采集各种各样的种子,到林中拣拾落叶做叶贴画;冬季里,带着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观察雪花……不苛求每节课都在大自然上,但我们可以在大自然中积累。在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孩子们从中得到了乐趣,观察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马越的故事本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48
(九)
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连续观察才能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观察往往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但由于有了亲自动手参与,有了兴趣这一支柱,孩子们自始至终对连续观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就拿种花来说吧,自花种种下去那天起,每天都有一群孩子围着小花园看,希望花种快点发芽。看到花种发芽后,他们又盼着小花快点开花……植物不断地生长、变化,让孩子们感到十分新鲜、有趣,自己的劳动成果,谁不想多看几眼呢?在观察的基础上,孩子们纷纷动笔,记录变化的点点滴滴,写起了观察日记。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在记观察日记,我也没有明确地告诉他们。聪明的孩子们称自己的做法是在给可爱的大蒜,豆芽、小花编“连续剧”。
来看看王佳敏小朋友给她的小花编的六集连续剧。
花的故事
第一集
今天上自然课的时候,孙老师和郑老师带我们去教室外面种花。孙老师给我们讲完怎样种花以后,我们就开始种了。第一步是松土,我用小棍把土松软。第二步是挖坑,我用手挖了一个小坑,然后把种子放进坑里盖上土。盖完土我们接了一盆水,好多同学都争着给花浇水。种完花我想:小花快点发芽吧。
第二集
今天上午我到外面玩的时候,看到好多小芽把土给顶起来了。我赶紧把土轻轻拨开,那些小芽的叶嫩嫩的杆细细的。这么小的芽芽能把土顶开,他们真是大力士呀。
第三集
昨天小芽的叶子还合着,今天就张开了。有几颗小芽的叶子挺厚,特别像刚长出来的绿豆芽。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芽在快活地生长着。啊!小芽快长吧。
第四集
今天我拿着瓶子上学校给花浇水。到了学校,我看见地好干呀,小花都快渴死了。他们好象在对我说:“我要喝水,我要喝水。”我赶快跑到水房接水浇花。小花喝足了水,都挺直了腰。我心里很高兴地想:花长大了一定会感谢我的。
第五集
今天上午我出去玩的时候,发现小花变样了。尤其是牵牛花,叶子变大了,茎变长了,还弯弯曲曲的。风一吹来,牵牛花细长的茎朝我直点头,好象在说:“给我一根棍子让我爬吧。”郑老师找来一根竹棍插在它旁边让它爬。下午我再去看牵牛花,它已经拐来拐去爬上了竹竿。
第六集
今天上午,我发现我们班的牵牛花开了两朵。他们多像一只粉色的小喇叭呀。牵牛花的头朝着天,好象在冲着天空吹喇叭:“滴滴答,滴滴答。”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49
(十)
“连续观察”使孩子和观察对象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更深入的了解。孩子们在和这些可爱的小生灵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里,建立起了真真纯纯的感情,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爱护着,关注着,了解着,期待着,并细心记录着变化的点点滴滴。
写作原本是快乐的,就像这样,没有课堂那沉闷的气氛,没有规范的说教,在五彩的阳光下,只有盛开的鲜花,跳动的小种子,孩子的思路怎么会不开阔,想象怎么会不超越?其实写作就像种子发芽一样,只要对生活永远保持着一份新鲜与好奇,并热烈地投身其中,那么,作品的种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发芽了。
“连续观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在连续的观察中,学生不只是停留于一般、泛泛的概况了解,而是多角度的,反复的进行观察,鲜活的印象和生动的感性基础成为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的重要因素,促使他们积极的寻找准确生动的词语来表达,把原来大量能懂却不会用的词汇转化为能灵活运用的词汇。当孩子们置身于春意盎然的小花园中,观察感受自然界的美丽景象时 ,头脑中的语言储备瞬间被激活,那些曾经听过的词句会就会脱口而出:“这么小的芽芽能把土顶开,他们真是大力士呀。”“许许多多的小芽在快活地生长着”“小花喝足了水,都挺直了腰。”……多么鲜活的语言,多么富有魅力的想象。观察就是这样激发了孩子的情感和强烈的表达欲望,使语言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连续观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编连续剧”(记连续观察日记)也成了他们最喜欢的,最热忠的表达方式。由最初的观察植物,发展到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连续观察:家里养小动物了,他们会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记录下和小动物在一起的快乐、烦恼、忧伤;班里同学闹意见了,他们会跟踪观察,了解事态的发展变化;假期去旅游了,他们会记下每日的见闻;生病了,他们像小医生一样,把自己每天的身体变化一一记录……
看归思明小朋友为小鸡编的连续剧,她还给每一集都起了个名字。
小鸡
第一集 我想养小鸡
这两天,我们学校门口总有卖小鸡的,看着那毛茸茸的小鸡,我真想让妈妈给我买两只。可妈妈坚决的说:“ 不行!你的哮喘病还没好,不能买买带毛的小动物。”听了妈妈的话,眼泪顿时充满了我的眼眶。妈妈心疼的说:“再等两个星期吧。”我含着眼泪说:“那好吧。”说完我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妈妈摸着我的头说:“这样吧,再等一个星期就给你买总行了吧。”眼泪还挂在脸上,可我已是笑容满面了。我真希望这一个星期快点过去呀!
第二集 可爱的小鸡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五只小黄鸡,我高兴得不得了。小鸡浑身长着黄黄的毛,像个小绒球。他们的眼睛黑黑的,小嘴是金黄色的。小屁股翘起来,上面长着几根长毛。小脚丫深黄深黄的,还分了四个小叉叉。白天,他们叽叽的叫个不停。晚上,他们挤在一起睡觉。早上醒来,他们的右翅膀和右腿使劲往外伸,就像在伸懒腰一样。我真是太喜欢这窝小鸡了。
第三集 小鸡吃多了
为了让小鸡快点长大,今天中午我给他们为了好多小米。喂完小米,我发现有几只小鸡的“食袋”撑得鼓鼓的,还歪向了一边。我想他们一定要死了,就大哭起来。妈妈奇怪地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哭着说:“小鸡要死了。”妈妈笑着说:“别急,咱们给他们吃点帮助消化的药就好了。”说完,妈妈拿来一片药,把它碾碎,然后放到盘子里让小鸡吃。小鸡们一拥而上,把盘里的药吃了个精光。过了几个小时,他们的肚子真的瘪了下去。以后我再也不敢喂他们那么多东西了。
第四集 小鸡长大了
昨天,我发现小鸡自己从纸箱里跑出来了。小鸡长大了,瞧,他们的翅膀比以前长多了,已经把后背整个包住了,就像一棵黄黄的小包菜一样。为了防止小鸡再从箱子里跳出来,晚上,我把他们放在了一个高高的大盒子里。可是今天早上我区阳台一看,小鸡又跑出来了。啊,我的小鸡真的长大了。
第五集 巧捉小鸡
今天,有两只小鸡从鸡窝里钻出来了,我忙去捉它们回窝。我把家里所有的门都关紧,小鸡被我困在了中间的小屋里。小鸡急得在屋里直打转转,“叽叽叽”地叫个不停。忽然,它们的目光盯住了大衣柜上的一面镜子,哈哈,它们一定以为镜子里的小鸡是另外两只小鸡呢!它俩想去找自己的伙伴,飞快地向前冲去,啪的一声撞在了镜子上,小鸡撞晕了头,分不清东南西北,摇摇摆摆地转圈圈。这下我大摇大摆地走过去,轻而易举地把小鸡抓住了。
第六集 小鸡送人了
今天我放学回到家,没有听见小鸡的叫声。我跑到阳台一看,小鸡不见了,只剩下一个空空的盒子。小鸡一定是被爸爸妈妈送人了。我哭着对爸爸说:“你把小鸡要回来!”爸爸不理我。这时,妈妈回来了,我急忙问妈妈:“小鸡呢?”我真希望妈妈会回答我说:“我让小鸡出去玩了,一会就回来。”可是妈妈说小鸡已经送到姥姥家了。我伤心的不得了,一直哭,要妈妈带我去看小鸡,妈妈说;“好吧,明天带你去看小鸡吧。”
第七集 看小鸡
今天妈妈果然带我去姥姥家看小鸡了。我一进门就听见从阳台上传来小鸡的歌声,我连忙跑过去看他们。只见他们都挤在笼子边对我叫,好象在欢迎我的到来。我看见老爷在笼子里给小鸡放了一个大大的碗,里面装着粮食,碗中间放了一个酒杯,装满了水。每只小鸡都能吃到饭喝到水,而且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不象以前在我家,有时还要挨俄。我不想再把小鸡带回家了,因为姥姥家的条件比我家好,小鸡没准更高兴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50
(十一)
要有效地进行观察,只有兴趣是不够的,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培养学生观察兴趣的同时,我主要结合教材中的课文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1、观察要有顺序
学生观察有续,能促进思维的条理性,使作文写得有条理。低年级学生没有经过训练,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低年级课本中,“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所占的比例较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材的特点,我选择图画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观察的顺序性。因为图画中所表现的事物,一般处于相对的静止状态,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顺序进行反复观察,便于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教学第三册看图学文《秋天》一课时,我教给学生观察图画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先观察天空及天空中的景物,再观察蓝天下的稻田,最后观察池塘和大树。也可以按从下到上,从远到近,从近到远的顺序观察。学生反复练说,掌握了按顺序观察的方法。之后,我马上把学生带到室外,指导他们用学到的方法观察校园的一角。把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学得轻松,记得扎实。
2、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在观察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既能使学生思维活泼扩展,又能使作文更生动感人。我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想想像什么,即观察时要发挥想像。《秋天》一课有这样一段话“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这段话由于作者边观察边想象,把不起眼的树叶想成“伞”和“运动场”,充满儿童的情趣。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体会作者如何仔细观察事物和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启发学生思考,你看到树叶飘飘落下会想些什么?你看到落在地上的树叶又会想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后,我指导学生仿照这一段的写法,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南天竹在她的故事中写道“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像一只只飞舞的小蝴蝶。有的树叶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下面,把它当作避风港,美美地睡着了。有的树叶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把它当作蹦蹦床,快乐地跳起来。一阵秋风刮来,几片黄叶飘在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越飘越远。”
二是想想为什么,即在观察中进行思考,自己向自己发问。如,看到金鱼吐泡泡,问问自己这是为什么?看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想想是什么原因。看到星星一闪一闪的,想想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溶入思考,才能在寻常的事物中有所发现,才能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由此生发出的探索精神,是孩子们不泯的天性。
3、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只知道用眼睛看。其实观察不仅仅是看,它除了用眼睛看以外,还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摸……这一切。通过大脑把得到的材料综合起来叫观察。我除了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知识外,还经常把学生带到具体环境中指导观察。下雪了,我带他们站在雪地里,看纷飞的雪花是什么样;伸出舌头接一片雪花尝尝是什么味儿;抓一把雪,体会有什么感觉。孩子们种的小花开花了,我和他们一起蹲在花园边,先引导他们看看小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再让他们凑近小花闻闻花的香味,还让他们亲手摸摸花瓣有什么感觉。
实践证明,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要求,教给观察的方法,会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独立的、能够有意坚持的活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50
(十二)
倔鸡蛋
鸡蛋的脾气非常倔强,
硬是不让我把它的衣服脱下。
我气恼地用力一剥,
蛋壳和蛋青竟一块掉下。
我生气地对鸡蛋说,
为什么不让我好好把你的衣服脱下?
小作者通过自己顽皮的想象,把剥鸡蛋皮这一司空见惯的举动想成是给鸡蛋脱衣服。富有节奏的语言,鲜活的意象,充满儿童诗的意韵。
其实,这个孩子并不会写诗,他也没有想过写诗,这首儿童诗的原型就是一篇普通的“故事”,这个“故事”记录了他早上剥鸡蛋皮的情景:
今天早上,妈妈让我吃鸡蛋。可是,鸡蛋的脾气太倔了,硬是不让我把它的衣服脱下。我生气地用力一剥,蛋壳和蛋青竟一块掉下来了。我生气地对鸡蛋说:“你为什么不让我好好地把你的衣服脱下来?”
初读,只觉得这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小文,再仔细品味,越来越感到简洁单纯的语言充满了节奏和韵味。这富有节奏的语言,大胆神奇的想象,为此文平添了一份诗的意境。于是我给它做了断句,然后进行了简单的修改,一首鲜活的儿童诗便跃然纸上。
这个孩子读过也兴奋异常,并感到不可思议,怎么一不留神我就写了一首诗呢?我不会写诗呀!
“天真的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的确,小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思想并不成熟,所以更富于想象,营造意境;他们的思维并不复杂,所以能把抽象变为具体,把无形化作有形;他们的储备并不丰富,所以语言简约纯净,无过多的修饰……这一切并不是什么缺点,反而成了一种天然的优势——写诗的优势。只不过这一优势资源潜藏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没有得到合理巧妙的开发。一旦这种潜存的优势被开发出来,便会闪烁出异常夺目的光辉。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为师者的职责就要荡水击石,及时捕捉到孩子有意无意中传达出的信息,开发潜藏在孩子身上的能力,才能奏响孩子心中美妙的诗的琴弦。
儿童诗——开放在起步作文春天里的一朵艳丽的小花!
附儿童诗两首:
大地跟我有愁
大地跟我有愁
因为我爱滑旱冰
总在大地的脸上滑来滑去
它的脸变成大花脸
大地很生气
故意把我绊倒
让我不停地摔跟头
这个孩子在滑旱冰时,头脑中产生了多么新鲜、奇异的想法,创造出“大地”这个生动的形象,表现出特有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冬天就像瞌睡虫
冬天来了,冬天来了,
地上很难找到一只小虫,
树上听不到一声鸟叫。
冬天就像瞌睡虫,
爬在大自然身上,
让她不由自主的睡着了。
冬天,我们看不到它长的什么样,也触摸不到它的形体。它究竟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是非常抽象的。可是小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把无形化有形,把抽象化具体,创造了“冬天”这一鲜明的意象。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51
(十三)
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彩的,作文的内容是多样的,表现的手法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一试。
我鼓励他们画作文。可以一边写一边画,用图画代替不会写的字;可以写完后配插图,用插图丰富写作内容;也可以先画一幅画,再根据画的内容写话……“言不尽,画表达”这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因为,图画也是一种语言符号,是一种早于文字而且比文字更加直观的语言。孩子使用想象来理解世界,他们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图画表达的方式更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用图画的语言讲故事,为孩子的心灵提供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我支持他们编童话。低年级的孩子是处在最富想象的年龄段,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为往往就充满着童话的色彩。严文井认为:“童话是有孩子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最初的创造者是孩子。”他们听见小鸟叫,会说小鸟在给我唱歌呢;看见春花开放,会说小花朵正和春姑娘比美;拿上一扫帚骑在上面就说自己是哈里 波特……孩子是喜欢想象,“擅长”想象的。教学时稍加启发、点拨,孩子是很容易凭借着想象进入童话世界。
我赞赏他们编连续剧,这也许是我这一班孩子的创举,因此我称他们是最有创造力的孩子。
我教他们写童诗也让他们编儿歌,编谜语,孩子们喜欢用这种富于韵律和节奏感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灯
教室里,静悄悄,
日光灯,睡着了。
太阳慢慢落山了,
主人轻轻叫醒它。
灯儿眼睛眨一眨,
教室变得亮堂堂。
我让孩子尽情享用一道道写作的自助餐,用丰富多采的形式表现五颜六色的生活,传达他们可贵的真善美的感受和无尽的想象。最终,他们会发现作文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进作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51
(十四)
如果说最初我让学生给我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无心插柳”的举动,那么,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意进行说话训练,为写作推波助澜,就真正是在“有心栽花”了。
小学教材教法指出:“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运用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是说话训练;运用文字培养表达能力,是作文训练。前一种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后一种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作文训练包括说话训练和作文训练两个部分。”由此可见,说和写都是作文教学的内容,它们是密不可分的。说是写的前提,会说才会写,由说到写是让学生学会作文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更是关键的关键。因此,学生一入学我就非常注重对其说话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说话能力。
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我没有仅让学生单调重复每个拼音的读音,还让学生练习用字音组词、说话。如教“ba”时,在学生能准确发音后,我让他们练习用“ ba”的四声组词,造句:“ ba 八个 妈妈买了八个苹果;ba 拔草 我去花园拔草;ba 一把椅子 讲台上放着一把椅子;ba 爸爸 我爱我的爸爸。”学生可以利用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这样的教学,既巩固了拼音的读音,又积累了词汇,为进行流畅的口语表达奠定了基础。
根据低年级儿童直观感知性强的特点,低年级语文课文中配有大量插图,拼音教材也不例外,都是由一幅插图引出所学的拼音。这些彩色插图形象鲜明,学生乐于接受,是训练学生说话的好材料。比如,学“h”这个声母时,我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当学生回答出“图上有一朵荷花。”时,我进一步引导:“你说的很好,很完整。谁还能说得具体些?图上有一朵什么样的荷花?”这时有学生会说:“图上有一朵粉红色的荷花。”“谁还能用别的词来打扮荷花?”我有意识的地启发他们对事物做进一步的描绘,推动他们去积极寻找生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形象。此时,学生会尽力搜索储存头脑中的词汇,美丽的荷花、鲜艳的荷花、盛开的荷花、可爱的荷花……生动的词语源源流出。这样,结合鲜明的形象,丰富扩大词汇储备,使语言扎根于形象思维之中。当学生储备的词语和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语言的表达就更加准确、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把生硬的汉语拼音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故事结合起来,用讲故事,编故事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在区分声母y 、韵母i 、整体认读音节yi 和声母w、韵母u、整体认读音节 wu的教学中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老师讲故事,比较y、i、yi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拼音王国里,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一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孩子。你们想认识一下他们吗?
(贴拼音卡片y)声母y是这个家里的爸爸,我们叫他大y。你们看,他正伸着两只手跟我们打招呼呢。
( 贴拼音卡片i)看,韵母i长得多秀气,她是这家的妈妈,我们叫她小i。
他们俩的孩子长得既像爸爸又像妈妈,你们猜他是谁呀?(贴拼音卡片yi)yi说:“我爱爸爸,也爱妈妈,我们永远不分离。”
在老师生动的讲解中,同学们很轻松地区分清了y、i、yi,同时为他们做了很好的说话示范,为下一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打下了基础。
二、学生编故事,区分w、u、wu
激趣:拼音王国里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你们想认识这一家人吗?(贴出拼音卡片w、u、wu)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庭成员?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趣地编出一个个关于“w、u、wu”的小故事,在学生生动的讲述中w、u、wu也随之区分清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52
(十五)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识字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生字学会,而是为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识字与认识事物、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联想识字法”,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联想为桥梁,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识字,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寓发展口语表达于识字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想词语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习作的基础,词汇越丰富,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就越强。在识字的过程中想词语,就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后,用所学生字组词,且尽可能多的用一字组多词,其目的是丰富词汇的积累。学生所组的词大部分来源于学前的积累,也就是在无意注意 占优势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学会的。通过组词这一复现形式,使词语认知的模糊状态提高到清晰辨认的阶段,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二、想句子
识字学词是为了运用。因此,看到一个生字后可以想一想,能否用这个字说一句话。学生在造句的过程中,把学过的字词在语言实践中反复运用,使之得到巩固,从而把以前能懂不会用的消极词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转化成为能活用的积极词汇,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想故事
文字学家安子介说过:“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似的领域,每一段的转弯抹角,就有一个故事。”的确,多数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如果发挥想象,把几个部件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一个抽象的字变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给识字增添了趣味性,又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在学“喜”字时,有个学生先把它分成三个部件十、口、豆,然后编了一个“吃豆”的故事:有一个小孩,他特别爱吃豌豆。一天他妈妈给他炒了一盘豌豆,他一看高兴的不得了,拿起勺就吃。吃了一口又一口,一口气吃了十口豆。妈妈说:“别吃了。”他说:“我喜欢。”这个同学巧妙地把“喜”字拆开,将这些看上去毫无关系的部件连系在一起,经过巧妙构思,大胆构思想象,组合成一个有形象、有内容的故事。表达流畅,充满趣味,“喜”字也随之牢牢地记在他的脑海里。
四、想谜语
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长篇大论”,我教给他们用编谜语识记生字的方法。在编谜语的过程中学生要先观察字形,找出字形的特点,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一特点。如:有个学生看到“样”就编出“小羊撞到了大树上。”这样一个谜语;有个学生看到“原”字编出“小白到工厂里上班。”话虽简单,但语言极具概括性。
学生运用“联想识字法”,在识字的过程中寻找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你用生字组两个词,就用生字说一句话;你编一个故事,我就给大家猜个谜语……大家各抒己见,口语表达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其他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52
(十六)
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口语交际和自由表达的平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反复诵读课文,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交流对话,积极参与对文本的解读和吸呐,领略文章意境,感受语言妙趣的过程就是丰富语言,增强语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在这一全程化的交流表达过程中,还应格外关注文本中匠心独运的“闪光点”,抓住重点词,关键句,通过朗读、品析、想象、感悟,让闪光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品词析句练表达
课文的学习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品析之外,品词析句更是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它与说话是密切联系的。让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词句,增强语感,为提高说话能力打好基础。如《两只小狮子》中,“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抓住这句话中的“苦头”一词提问:“那苦头有哪些?小狮子为什么不想吃苦,他心里怎么想的?”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理顺说话的条理:“小狮子想,每天___多累呀,还不如___,反正我有妈妈,她会___”引导学生从说一句到说几句,从说简单到说复杂,这样,用词的准确性、表达的层次性就能得到训练。在教学《小竹排》时,针对“鸟儿唱,鱼儿游”这句,我引导学生换词比较:“为什么说鸟儿唱?换成鸟儿叫行不行?”在比较品析“唱”和“叫”的不同后,学生感悟到,这里用“唱”字是把小鸟都当作人来写了,还体会出小鸟愉快的心情。接着让学生随着小鸟的心情想象他们可能会唱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在品词析句中感悟着语言的魅力,借着想象的翅膀唱出了一首首“小鸟的歌”。
二、延续课文练表达
许多课文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挖掘课文中蕴意丰富的“潜台词”,延续课文说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也使学生的 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内容,注意安排这样的练习。如: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我引导学生续编故事:“狐狸叼着肉钻到洞里之后怎样了呢?”“乌鸦上当后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学了《坐井观天》一文,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拓展想象,练习说话。先创设情境:“青蛙自从听了小鸟的话,一直想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天,他终于跳出了井口……”然后学生展开想象,合理安排情节,通过自己练,同桌互说,学生编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学生说道:“风姐姐借来柳丝,把青蛙从很深的井里拉了出来,青蛙一下子蹦出井口,哇地大叫一声,说:‘风姐姐,天真像小鸟说的那样大的很哪!’风姐姐说:‘外面的世界精彩的很,你慢慢看吧。’青蛙谢过风姐姐,蹦蹦跳跳地往前走,他看到了绿油油的草地,美丽的鲜花,蓝蓝的大海……”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而且又能以创造性的加工,提高表达能力,使语言训练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三、模仿创造练表达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学习了课文《王冕学画》就让学生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在实际运用中锻炼了表达,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如学习《春风吹》这首儿童诗时,根据语言浅显生动,句式结构相同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品读诗句,体会语言特点,领悟句式结构规律,充分感受春天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的美景后,让他们联系已有的生活积累,说说春天还有哪些变化和美丽的景色。学生调动生活储备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创作出自己的诗歌:
春风吹
春风吹,
春风吹,
吹绿了小草,
吹开了野花。
吹化了小河,
吹醒了大地。
大家快来采野花,
大家快来捉小鱼。
在阅读教学中, 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训练,使课堂上形成一个思维活跃、想象开放、畅所欲言的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吸收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表达能力随之提高。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53
(十七)
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教师的点拨讲授,学生的发言讨论贯穿一堂课的始终,重视课堂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相应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发言是一种经常性的说话练习。教师应要求学生想好了再说;发言时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注意语速和条理,避免疙疙瘩瘩,断断续续的现象。学生发言中有语病,教师也应及时予以纠正,并及时予以示范。
在教学中,利用“问答”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正确使用诸如“因为……所以”“但是……”“如果……就”这类关联词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连贯性。如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我提出问题:“听了小松鼠的话,小马为什么不过河?”这种类型的问题是要学生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已有了结果,要求学生找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回答这种问题时,多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语。但低年级学生往往不能用连贯的、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达意思,学生可能会回答:“小马觉得水太深,怕淹死。”这时我就告诉他:“回答问题要完整,老师问你小马为什么不过河,你就要说‘因为小马觉得水太深怕淹死,所以才不过河。’”然后教学生说两遍,学生就能掌握回答这类问题的方式,使表达更完整,更具逻辑性,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老师的教学语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孩子语言的发展来自对周围生活环境语言样本的模仿,他们说话的口气、语言组织方式等所形成的风格,都取决于模仿样本的风格。可见,老师的教学语言潜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应尽量使用严谨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成为学生的范本。
在课堂上,我们是否只会使用“你真好”、“你真棒”一类的评价语,我们可以试着变成“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小一休,老师佩服你!”或“太好了,我要为你竖起大拇指!”这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评价语;我们是否在提出每一个问题时,都要一成不变地说一句:“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来试着把提问变得更具吸引力——求助型:“谁想帮助老师解开心中的疑问?”神秘型:“谁发现了藏在问题后面的秘密?”鼓动型:“哪个同学愿意向问题挑战?”赞美型:“哪个聪明的孩子知道问题的答案?”;我们是否常常在说着生硬的、程式化的常规教学语言,不妨把“打开书”变成“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打开。”把“大点声”变成“用响亮的声音回答,比比谁像只小百灵?”把“请举手”变成“自信地举起你可爱的小手吧。”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点染上“语文”的特色,沐浴着“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受到激励、启示,得到信心和收获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在这种良好的语言氛围中得到熏陶、感染。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53
(结)
笨拙的字迹,朴素的话语,线条生涩的图画——孩子的创作透出未经雕琢的天然魅力。
四年来,我一直精心保存着孩子们的“真迹”,纸页的颜色已微微发黄,图画的色彩已显黯淡,唯一不变的是珍存在纸上的颗颗清澈的“童心”,每每打开它,那曾有的快乐和思想便在我的心里活泼泼地跳动起来……在孩子稚嫩的作文里我回了童年,找到了童真,看到了孩子们成长的足印,也忆起了自己的心路历程,那种心灵清澈透亮,深深沉浸的感觉如同远山仙风,丝丝缕缕拂来,随风而来还有那一张张如花的小脸,一声声清脆的童音——看,王佳敏胖乎乎的小手又举着他的“杰作”向我走来了;听,归思名又在怯怯地说:“老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这一切清晰了又模糊,模糊了又清晰,我像守着珍宝一样,守护着……从没放弃。
四年了,这班孩子长大,成熟了。当年第一个动笔写故事的王佳敏,已经发表了40多篇作品,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作家”;当初那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的吕奕毅,已经成为“中国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的正式学员,并发表作品30余篇;那个羞涩的归思明,爱讲笑话的陈丽澍,曾四次被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学作文”栏目邀请,当上了小嘉宾,在电台播出作文48篇;还有孟曼、南天竹参加全国作文大赛获得了一等奖;还有……还有好多孩子,他们都成了班里响当当的“作文大王”。
现在,他们也许早已忘记自己曾经创作的“杰作”,也许不记得当初是怎么踏上作文之路的,也许说不清后来自己是怎么爱上作文的,但是,他们现在一定知道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的心里都拥有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那里有童话般的快乐,有梦幻般的色彩,有让思绪扬帆的轻风,有让心灵清透的阳光,有成长留下的串串斑斓足迹……
再过两年,等他们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会把他们自己亲手创作的“礼物”送还给他们,并和他们回忆我们曾一起走过的快乐作文之路……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2 13:56
童心飞扬
文/郑燕
曾几何时,我们的眼睛也晶亮闪烁,生动地炫耀着生命的纯真。还来不及细细品味,伴随着那颗童心的所有记忆,如凋零的花,带着芬芳,悄然散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追赶岁月的忙碌中,在溶入现实的磨砺中,在琐碎生活的无奈中,我们的目光越来越深沉老练,眼神越来越冷静成熟,眼睛越来越辨不清心中的真实,现实的虚假。可是,当我们浑浊的眼睛与孩子清澈的眸子交汇的一刹那,那双仿佛被清泉滋润的眼睛又召唤回我们的昨天,还是那么简单纯粹,那么单纯透明。
雨过天晴,几个小调皮捉回几只背着房子的小蜗牛,一双双脏手小心翼翼的拖着他们的宝贝,稚气的眼睛望着我们,等待着评价。这时,你的眼睛可曾带着孩童般的快乐,说:“来,让小蜗牛来个马拉松!”随后孩子们的欢呼雀跃就伴随着我们那全然不顾的加油呐喊声响彻教室。
花园小径,你没有和孩子们一起为发现一颗小种子的发芽兴奋不已吗?夜深人静,你没有走进孩子们的日记和他们一起倾听星星的话语吗?大雪纷飞,你没有和孩子们一起打雪仗直至双手冻成胡萝卜吗?……那是一种怎样的喜悦!
是孩子们那清澈的眼睛为我们的双目传来了晶明,是孩子们清澈的眼睛还复了我们一颗纯洁天真的童心。让我们把原本属于我们的那颗童心放飞在风里,就像那只悠然飘飞的风筝,不管她飘得多远,我们的眼睛里总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牵着她,当心与心的呼唤在空中交汇,就会有一群快乐的鸟儿飞翔——让童心飞扬!
“童心飞扬”——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孩子们跳跃的童心期待着与你的碰撞,来“童心飞扬”飞扬你的童心吧,在童年的回归里,寻回爱、天真、纯洁、神圣!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