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孙犁作品在Q版语文时代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5 20:13
标题:
孙犁作品在Q版语文时代
孙犁作品在Q版语文时代
高红十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10月12日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以上文字的纯净唯美让笔者读来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这是孙犁中篇小说《荷花淀》的开头,写于60年前的1945年,写的是冀中平原老百姓打鬼子的事儿,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的《孙犁全集》第一卷中。
据该书介绍: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映时代生活。他的作品早期质朴清新,晚年沉郁隽永,风格鲜明,影响深广。《孙犁文集》共11卷,收入他的小说(主要部分)、散文随笔、书信等,计300万字。
无论现代文学史,还是当代文学史,孙犁始终不是一线作家。比起鲁(迅)巴(金)茅(盾)郭(沫若)老(舍)曹(禺)的如雷贯耳,比起跨现当代的钱钟书,比起后来被挖掘出土的沈从文、张爱玲,孙犁不曾有过大红大紫,他也从来不是大锣大镲,仿佛一管笛箫,静夜中幽幽不断吹着、吹着。时空喧嚣听不见,静夜听见又忘不掉。若按出身题材划分,孙犁应归入解放区作家,但比起杜鹏程、柳青的沉重,他显得轻灵;比起迎风冒雨的正面
生活,孙犁在选材和人物上多平常人,普通人。从文本文体看,他上接沈从文,下续新时期陕西作家贾平凹、学者作家曹文轩等。
随着乡土不再——全中国高速高度城市化;乡土作家不再——虽然河北前几年出了关仁山等“三驾马车”,但他们更多反映转型期农村的矛盾冲突和阵痛;乡土文学亦不再。贾平凹早期还有点类似味道,曹文轩晚期也有,但那都是过去时,而非反映当下生活的现在进行时。
现当代艺术史上,有两处水乡出名,一是因歌剧《洪湖赤卫队》出名的湖北洪湖,一是被孙犁创造出的“荷花淀”也就是白洋淀。五六十年岁月流逝,当今一提洪湖,人们更多反应是经常发生洪涝的灾区,而白洋淀的联想是没什么水了,有个叫白沟的卖箱包的地方。要想知道这两处水乡当年模样,去听歌吧,去读孙犁小说吧,从这点讲,那片曾经飘散着茶叶荷花香的泽国真该感谢孙犁的无量功德。
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有幸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创作天地,你必需付出,大量付出不求回报,付出感情、心血与才智。
现在梦想一飞冲天一夜成名一本书发财的孩儿们谁会这样做呢?
时光流逝,一些大部头反映抗战的文学作品,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正在减少,他们更乐意关注大时代中普通人的生态与心态,而非战场、战争、战役实录和是非黑白太过简单的判决,孙犁的意义凸显出来。时光磨洗掉政治局限的妆容,露出熠熠生辉的底色,飘散出荷叶荷花的清香,这清香穿越时光。
与一些从原始人性冲动出发,以颠覆传统为能事的当代作家不同,孙犁有自己的政治底线、道德底线和文学审美底线。
孙犁先生以为,艺术家的能事“不外真诚善意,明识远见,良知良能,天籁之音,这是艺术惟一无二的灵魂,也是跻于艺术宫殿的不二法门。”
造就了他的作品今日仍可读。
Q版语文时代的少年写作,可让西域牧羊的苏武给汉武帝发短信,准许自己回长安。
酱紫(“这样子”的Q语)够酷够炫够有趣。有趣之外和之后呢?
多元文化时代,决定了接受美学的多元。有出气撒野的需要——类似暴打沙袋和嘻哈街舞的娱乐,也有赏乐品茗的需要,孙犁提供了后者的需要之一。
时光流逝,孙犁留到了今天。时光流逝,Q语文或许留到明天,或许部分留到明天 ,或许什么也留不下。时光流逝,时光将证明一切,让我们走着瞧。
1979年,笔者去天津组稿。见过刚发表中篇小说《铺花的岐路》的冯骥才,记得他家木楼梯作响,房间仄窄。被打右派刚平反的女作家柳溪请笔者吃西餐,笔者使不了那餐具,刀刃叮当滚落,惹侍者偷笑。柳溪掏一张大票埋单——十元,当时觉得好贵好贵!最后见到孙犁。他住的平房院残砖败瓦,除了阳光,所见皆灰旧,包括人。孙先生木讷,笔者亦不敢多言,没约到稿就退了。
与孙先生只见过那一面,但不妨碍与他的作品多次晤面并受益匪浅。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