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国散文三十年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2-16 11:25
标题:
中国散文三十年
中国散文三十年
吴泰昌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散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选《改革开放30年散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检视30年来散文园地的种植,我感到一种巨大的丰收的喜悦。
如何评估新时期30年来的散文创作,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但我认为,30年散文的喜人成就,文学界应该是有目共睹的。这30年,散文与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文体的创作一样,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诚然,这期间的散文不曾有过新时期之初小说、诗歌与报告文学那样的轰动效应,不曾有过街谈巷议、洛阳纸贵的震撼。中国作家协会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报告文学、新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文学门类的评奖活动, 但直到1989年才首次主办新时期(1976—1988)全国优秀散文(集)评选。比小说、新诗与报告文学的全国评奖晚了多年,但这并不能充分说明散文没有随时代一起前进,没有获得读者大众的青睐。
散文难以产生社会轰动效应,有其文体本身的原因。新时期之初,散文界多数人恪守传统的“大散文”的概念,不认为散文仅是抒情遣兴之作,感时咏志、怀人伤逝、山川风物、叙事纪实、随笔小品、文谈书话、日记简书、序跋杂述等均是散文的方方面面,散文创作书写的内容和涉及的领域显然是宽广的。新时期之初,对散文文体的创新尚不遑多顾,因此散文的形式仍多固守“五四”以来的边界。但在思想方面的探索却更专注,更用力,因而取得了重大的收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极大地激活了众多好散文篇章的问世。巴金《随想录》开启了新时期散文思想解放的闸门,重新接续了中国散文的现实主义传统,可谓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巴金说真话的散文破除了散文界长期以来的所谓大抒“革命的豪言壮语”、“革命浪漫主义”束缚,重新直面真切的现实历史和人生情怀,提倡独立思考,关心国运民瘼,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而且对新时期散文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散文迎来了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嘉年华会。散文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新世纪的今天。90年代以来的散文一方面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形式的探索和文体的创新,如“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女性散文”、“新散文”等,无论如何命名,有无一致认同,都反映了散文走向多形式、多流派、多样化的兴旺格局。另一方面,散文继续进行思想与个性的深入开掘与拓展,散文作家除了关注国计民生、社会和谐,也越来越多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人的权利等。散文的作者队伍也一天天地扩充,写散文的人比写小说、写诗歌的人要多得多:主要以其它文体创作的作家也写散文,艺术家、学者、科学家、新闻工作者、党政干部、普通百姓等也在写。90年代以来也是报刊和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时期,而与日俱增的各种媒体对散文的需求量巨大,为散文提供了比其它文体更为宽阔的园地。可以说,当前散文从内容的深广到形式的多样,从队伍的壮大到园地的丰富,从质的良优到量的繁多,都是新时期以来文学门类中突出的。
散文这一文体更能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对时政、社会现实的意见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以散文的形式更为便捷和随意。这也是写散文者众、散文日益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写作门槛的降低也带来了对散文的某些误解:以为散文人人都能写,以为写出的无韵的文字都可称为散文。近些年来还有一种倾向,即散文的个人化、私人化,作者完全不问世事,躲进一己的天地,写茶杯里的风波。从本书所选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散文绝对是需要艰苦探索、匠心经营的艺术;优秀的散文总是与时代、与现实紧密相联的,是直接反映或折射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动现实的。
编选本书,乃欲建造一道散文走廊,简明地展示30年的散文成就,并与读者一起回顾、品味、思考和眺望,让散文的路子越走越宽广,让散文的传世名篇越来越多地涌现。
原载:《 人民日报 》( 2009年1月8日 16 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