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东北三大怪 |
[ 来源:球必进网 | 作者:长乐居士 | |
各地都有所谓的几大怪之类,其实有些并不真怪。五十年代末曾在云南待过,那里就有十八怪之说,例如“老头叫老怪”,猜测可能是称老年人为“老倌”,这是一种尊称,不懂其方言就称之为怪就不大合适了。还有,陕西有“面条像腰带”之怪,说得是在很宽的面条,其实这也不怪。煮的面条,古称餺饦或汤饼,用手压或捋面变薄,放在水(古称为汤)中煮,可以想象,那时的面条(餺饦或汤饼)必然是相当宽的。老祖宗留下来的,就不要称其为“怪”了吧。 在些“怪”只是旅游时的导游为了取悦于旅客而编出来的。本想写些关于陕西的“十大怪”的看法,只是手头没有“典型版本”,以后再说吧。 不过,东北的三大怪,是相当实在的,流传时间相当久,至少大帅少帅时已有此种说法,且稳定不变。值得说说。标题中强调了大姑娘叨烟袋,是因为这是三怪之最,最不易理解。 一,窗户纸糊在外 早年没有玻璃或玻璃为稀罕物,窗上皆有较小窗格,即窗棂,上糊白麻纸。南方的纸糊在窗格内,而东北多糊在外,这就是所谓东北大怪之一。 东北多雪,如糊在内,窗格上则易积雪,雪化易损窗户纸。 驳者会说:关内也有大雪,为什么仍糊在内? 一般来说关内的雪平均小一些,气温也不那样低,窗格上的积雪易溶化后顺窗流下。而东北室内外温差甚大,窗格上的积雪可能反复溶冻,窗纸损坏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此外,关内好一点的房子的房檐伸出较长,遮挡夏日,只让冬日阳光进房。这样,雪花不易落在窗格上。而在东北,不论冬天或夏天,一般说来,阳光进房都是受欢迎的,除非刻意模仿关内,是不会有长房檐的。雪花很容易落在窗格上。 从东北天寒、雪多、室内外温差大出发,这一怪并不怪。当然,价廉物美的玻璃已经使这种现象消亡,一般窗户不再有那样的小窗格,即使有也不会糊纸。 二,生了孩子挂起来 婴儿放在木制的摇篮中,用绳子挂在房梁上,在东北现在仍可能看到。这样做,其实有科学道理。 过去东北人皆住炕,且多利用烧水做饭烟火的余热烧炕。炕的表面温度一天之中就可能有较大的变化。过年、过节、来客等情况下改善伙食,都可能使炕温比较高,甚至发烫。 养育过子女的人都知道,婴儿对冷的抵抗力较强,而受热易使其患病。这应该缘于原始人类生活条件低下,能抗住冷的下一代才可能成活的自然选择法则所然;原始时代很难有条件让婴儿过热,所以缺乏对过热的抵抗力,是很正常的。 这样,新生儿放在炕上,就容易受热而病,特别是在改善伙食时年轻女性们更忙而无暇看顾子女。合理的办法是让婴儿和炕面有点距离,既能受到热气,而又不过热。挂起来就成为合理的选择。 轻轻推一下挂起来的摇篮,就可以摆动较长时间,婴儿可安然睡在其中,即使醒了,也会以极大兴趣瞪着小眼看着不断变化的房顶。用木制架子支起来的摇篮磨擦力太大,母亲得不停的摇晃。 这个方法挺不错的,特别是对比较忙碌的母亲,只是现在的房子的房梁都隐藏在平平的天花板中了,无处可挂。 三,大姑娘叨个大烟袋 现在这种景象是看不到了,老太太叨烟袋的间或可见。另有时髦穿着年轻女子,透着睥睨凡夫俗子的眼神叨着烟卷,似乎在完成着男女平等大业,当然,这不是东北独有的,中外都可能看到。 五、 六十年前及更早,有着东北传统的家庭中,由年轻媳妇给客人敬烟,是对客人尊重的礼节。不是把烟和火柴献上,而是自己把烟点着再送上。会抽烟的人都知道,不用嘴吸,烟是点不着的。六十年代初,我就有过一次被献烟的经历。当时颇为惊讶,心想这个年轻媳妇是不是脑袋进水了,发傻。 后来,见闻广了,才知这是少所见多所怪了。读到清朝满人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也有以《十三妹传奇》或其它书名出版的),其中多有年轻媳妇向长辈敬烟的情节。那时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如果在长辈或贵客眼前一下一下的打火石,也真是不够礼貌,何况火星不定崩到哪儿。 新媳妇过门,更得给婆家长辈及客人一个个敬烟,把不少烟袋锅都点着(烟袋锅比纸烟更难点),如本来不会吸烟,不呛个好歹,在婚礼上出丑才是怪事。于是,大姑娘为了过结婚这一关,早点学会也正常。只是学会了吸烟就很容易上瘾,叨个烟袋也就不奇怪了。 为什么东北满人有此不良风俗?南方讲究敬茶,婚聘过程中“吃茶”是重要一环,乃是正道。可惜东北不长茶树,无茶可献;而满族人又是非常讲究礼节的,实礼或虚礼皆重视,这就只好献烟了,恰好关东烟的裁种及流传历史相当长。在《儿女英雄传》二十七回,何玉凤(即十三妹)出嫁时,老辈说:“新亲礼相待,照例烟而不茶。”这个“照例”可能就是满人进关前风俗习惯。 早些年,东北的婚宴上,新娘子照例向每个成年客人敬烟,不过是客人把烟叨在嘴上,由新娘子为之点着,不论客人平时抽不抽烟,皆无例外。这应是那古老的满族风俗的遗孑,不知现在改变否,但愿早日废掉为好。 |
( 来源:球必进网 )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