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村:古今第一良相”之村 |
从浙江兰溪县城向西偏北走20公里便来到建德、龙游县界,这里座落着诸葛村。村民们说,这个村是“一家饭熟三县香”。 诸葛村是“古今第一良相”诸葛亮一支后裔聚居的血缘村落。建村之初,曾经称为高隆村,显然是从诸葛亮高卧隆中的事迹隐括而来,到明代后半叶,渐渐转变为以姓氏为名,这是当地普遍的习惯。 诸葛村所在的兰溪县,历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代“甘露之变”死于宦官之手的丞相舒元舆和唐末诗僧贯休都是兰溪人,自范仲淹提倡各地创立书院以来,宋、明两代,兰溪有书院不下14所,朱熹、吕祖谦、宋濂、王阳明等几位大理学家都曾在这里讲学或主持,明清两代,兰溪还出了几位学者和戏曲家,可谓是文化名邦。 诸葛后人选择在兰溪定居,显然考虑了兰溪的人文荟萃。不过,他们最看中的,还是诸葛村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 据《高隆诸葛氏宗谱》记载,本村的诸葛氏奉诸葛亮的父亲圭为始祖。元代中叶到高隆定居的是第28世宁五公诸葛大狮,全村目前有5000多人口,有逾2700人为诸葛氏,是目前所知国内最大的诸葛氏聚居地。 诸葛村栖息在一片低矮的丘陵上,东、西、北三面有丘陵保卫,在外侧大道上不易发现这个村子。南面有一口大水塘,叫北漏塘,塘外便是广阔的水田,一直延伸到数十公里外的兰江边上。乡民有俗谚道“诸葛好村坊,北漏塘下好田庄。”诸葛村西、北两面的丘陵覆盖森林,可以采薪,可以伐材。本地还盛产可供建筑的紫砂石,易于加工。这可耕、可渔、可樵、可居的地理环境,应该是宁五公诸葛大狮迁居到这里的前提条件。 虽然今天的诸葛村不少人弃儒从商,但诸葛村毕竟还远远没有脱离传统生活方式的轨道,又由于诸葛村从事的药材业需要阅读很难深的书籍,所以这里还是维持着较高的文化水平。不过,诸葛村民不十分注重功名,而且祖上也有遗训:“不为良相,宁为良医”,继承诸葛亮宁静淡泊的志趣。 大公堂和丞相祠堂 江南农村,大多是族居的血缘村落,而每一个宗族都会有自己的宗祠,《高隆诸葛氏宗谱》里记载,诸葛村曾经有45座祠堂,可惜现在大部分已经毁坏,所幸最重要的大公堂和丞相祠堂都还完好保存。 大公堂的诸葛亮的纪念堂,只奉祀诸葛亮的神主和画像,举行诸葛亮的春秋二祭。 按照当地的传统,大公堂后厅中央的四根前后金柱,跟别用柏、梓、桐、椿四种树木制作,谐音“百子同春”,为的是祈求宗族繁衍。柱子前部漆红底黑字的楹联,都是歌颂诸葛亮或他的后裔的德行和功绩的。后金柱子的楹联是:“溯汉室以来,祀文庙,祀乡贤,祀名宦,祀忠孝义烈,不少传人,自有史书标姓氏;迁浙江而后,历绍兴,历寿昌,历常村,历南塘水阁,于兹启宇,可从谱牒正渊源。”这是大公堂主题性的一副楹联,除了诸葛氏族历代的德行功绩之外,还勾画了本村诸葛氏的谱氏。 这一对楹联之间,是后厅的太师壁,书写诸葛亮的《诫子书》,作为诸葛氏世世代代的族训。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早就是世人熟知的名言。 丞相祠堂是高隆诸葛氏的总祠,它的位置与大公堂遥应,每年冬至,丞相祠堂都会举行祭祖仪式,称为继冬,这是诸葛村最隆重、最高层次的仪式。 诸葛村村落建筑 诸葛村坐落在丘陵之上,为了不占农田、水塘,房屋大多都建筑在山坡上,因此,村子的主要脉络是顺着山坡延伸的。从大公堂左前方绕丞相祠堂直到北漏塘西侧的一条丘冈,把村子界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各有一条大道延它们东侧山脚进村。 住宅和祠堂大多位于大路和街道的两侧,所以建筑朝向以西、西南、东、东北为多。这样的朝向,房屋垂直于等高线,是为了保持房屋前低后高,以求“步步高”。 诸葛村的结构方式,主要是团块式的。大体上说,是一个房派的成员的住宅簇拥着这个房派的宗祠或"祖居"的周围,这些团块再组成村落的主要部分。这种结构原则,体现出血缘村落的宗法组织关系。 住宅区主要有三大片。一片在钟塘四周和大公堂、丞相祠堂之间的白酒坊,丞相祠堂的门联写道:“宅近发祥地,门临聚禄塘”,说明这里是高隆诸葛氏的发祥之地,是诸葛村最早的部分,另两片分别在雍睦路和下塘路。《高隆诸葛氏宗谱》里有一张《高隆族居之图》,从这张图上看,可以知道当时诸葛村有两个全村性的中心,一个是大公堂,一个是丞相祠堂,从性质上说,它们都是礼制中心。大公堂位于村子的几何中心,丞相祠堂在小水口,村回有水塘,塘后建大宗祠,是这一带许许多多村落布局的一个模式。 诸葛村诸葛氏从安三分的三个儿子彦祥、彦襄、彦贤起分为孟、仲、季三分,彦祥、彦襄、彦贤三人都生于明初洪武年间,因此大致可以推断,诸葛村的三大片布局,在明代上半叶就已经形成了。 由血缘村落到业缘村落 诸葛村人最多经营的行业是药材业,诸葛村规定,外出经营药材的商人,不得携带家眷,不得在外纳妾,因此,经营所得的余利,自然都不得不带回家乡。而在诸葛村内,诸葛氏对外姓商人控制很严,因此太平天国运动之前,这里的商业还没有冲破血缘关系的牢笼。太平天国之后,上塘的孟分农民无力控制商业区的局面,只好出卖地皮来得到一些收入。距诸葛村5公里的双牌乡大地主王炳南,就买下了上塘附近不少空地,建造店铺。绍兴人陈绍不仅在上塘买地建起当铺,还在村里买地建宅。外乡、外姓小商贩和手工业者大量进入之后,诸葛村商业区内,除诸葛族人之外,其他杂姓有30个之多,占上塘人口 2/3以上。各地到这里做买卖的人组织起自己的同乡团体。商业区和商界不归保甲管辖,而另外建立了管理商业区和商界事务的商会,实际上成了一个完整的行政权力机构。这个不动声色的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诸葛血缘村落开始解体,向业缘村落转化。从此,诸葛村分裂为以上塘为中心的\\\"街上"和以大公堂、丞相祠堂为中心的“村上”两部分。街上由商会管理,宗族只能过问“村上”的事务。 这座氤氲着祥和气息的诸葛村,商业的发达改变了它的景观。铺面敞开,临街做买卖,茶馆饭肆,桌椅板凳一直摆到街上,这景象是任何纯农业村落里从来没有过的。新兴的社会因素,已经渗入了诸葛村千百年来和谐的、充满乡土情谊的、引起人们无限乡情眷恋的古老面貌。 诸葛村位于兰溪、建德、龙游三市(县)交界处,距兰溪市城区18公里,330国道和省道龙葛线在此交接,是浙江中西部重要集镇。这里是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嫡传后裔的聚居地。1992年底,全村890户、2879人。诸葛村发脉的诸葛氏现有25000多人,诸葛氏聚居规模为江南第一。1993年,兰溪市人民政府公布诸葛村为历史文化名村。全村有耕地1328亩。 诸葛后裔多才人 据村中保存的国内唯一完整的《诸葛氏宗谱》陈果夫序载:“诸葛氏为汉初诸县侯葛婴之后,而光大于三国两晋之际。三国时,瑾亮昆仲佐吴相蜀,割据寰宇,开济两朝。而亮之卓才远识,尤并世无二。亮子瞻,瞻子尚,继遗志,与魏战,城破殉节。瞻子京仕晋,官至广州刺史,有祖父风烈,吏民称之;子冲廷尉,孙铨零陵太守,曾孙颖正议大夫。五传至爽,仕唐,为司空,河南节度使,子仲芳袭之,并有贤声;孙王利,五代唐时,宦游山阴,以寿昌县令终,遂家焉。其子青,则迁兰之始祖也。”《诸葛氏宗谱》自南宋初诸葛希孟主持修纂以来,至1947年,共修纂15次。宗谱系统完整地记述了自诸葛亮父亲诸葛王圭以下1700多年间,诸葛氏子孙的繁衍、迁徙、环境、业绩等人文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依据宗谱序列,诸葛青为诸葛亮第15世孙。青生六子,除幼子出赘山阴(今绍兴)外,其余均先后在兰溪市砚峰山周围十数公里的寿昌、龙游、兰溪境内(后裔最远为金华白竹)10多个村落繁衍生息,尤以三子承载派下最为兴盛。宋末,承载嫡裔、诸葛亮第25世孙诸葛梦漕由南塘水阁迁居高隆(即今诸葛村),已历700多年。明清两代,此地经济发达,人文璀灿,逐渐成为诸葛氏后裔联络的枢纽,地名高隆逐渐被姓氏称谓所替代,成为今天的诸葛镇诸葛村。 元、明、清至今,诸葛村学风蔚盛,才人辈出。清《(光绪)兰溪县志》列传的诸葛氏裔孙有16人,其中在诗词、书法、史学方面留下著作的有8人。明、清两代,全村有进士5人,举人11人(其中含武进士、武举人各1人),分别占同期兰溪进士和举人总数的5%和4.8%;贡生(拔贡、岁贡、恩贡、优贡)35人,占同期兰溪四类贡生总数的9.8%。乾隆五十三年(1788)戊申科,兰溪举人3名,全是诸葛村人。此外,还有纪入县志“仕籍”(非科举入仕途为吏者)和“人物传略”者23人;受各种“封赠”(不包括女封)21人。诸葛村历代科第不绝,人才辈出,和村里历来重视教育分不开。科举时代,私塾兴盛。清宣统元年(1909),办有高隆初等小学堂;1911年创办群英国民女子学校;民国初年,任香港浙江商会会长的诸葛韵笙率众在兰溪县城开办私立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次年任校长,至1937年共毕业556人,其中本科159人,学生分布苏、浙、皖、赣、闽、粤各省。现在,村里实行考上大学奖励1000元,考上中专奖励500元的奖学政策。由于学风蔚盛,村人文化素养较高。据不完全统计,现有诸葛籍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9人。 传统中药有美名 宋末元初以来,诸葛村以传统的中药业,使兰溪与浙江慈溪、安徽绩溪合称“三溪”,称雄江南中药市场七百多年。据1947年版《诸葛氏宗谱》祝谏序载:“吾兰药业以陑西为著名,陑西药业又以诸葛为独占。以余闻之,有清中叶苏州之‘文成’,咸同间如皋之‘实裕’,具有声于时。除杭州胡氏‘庆余’、叶氏‘种德’外,当首屈一指……诸葛氏设‘祥源庄’于沪上,南则广州、香港,北则津沽、牛庄,运输贸易半中国。即就兰而论,‘天一’药肆,驰名浙东,历百余年生理勿衰。”据1947年统计,诸葛村人氏在江南各省、市、县、镇独资经营的中药行、店达200多家,占兰溪人开设的中药行、店半数以上。诸葛村,人人习药成风;伤风咳嗽,妇妪皆知用药;三尺之童,多能背诵《药性赋》。《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医药典籍,几乎无室不有。清咸丰之后,村中男丁经营药业者占半数,或开药店,或创药行,或当老板,或做药工,或挂牌行医,和衷共济,因袭相传。村中从业四代以上的中药世家达17户。诸葛氏经营中药业,咸以“道地药材”,“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相标榜,十分重视本店声誉与商业道德。当年兰溪“天一堂”精制全鹿丸,将要宰杀之鹿,事先陈设三天,当众游街宰杀,所以人人信服。“天一堂”监制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皆按相传是诸葛亮认定的古方配制而成,疗效显著,为家藏救急的必备良药,与杭州胡庆余堂的辟瘟丹相媲美,至今畅销不衰。自明、清以来,北上京、津,南达闽、广,远至港、台,均有诸葛氏子孙开设的中药行店和药商往来。 特色建筑祭孔明 诸葛村历700多年科第不绝,加之中药业常盛不衰,因而财力相当雄厚,当年建房规格极高。明末清初,诸葛村就号称有18座厅堂、18口池塘和18口水井。至今尚有50余座明清古建筑保存下来,绝大多数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据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认为象诸葛村这样规模大、年代早、数量多,结构精致,布局合理,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国内罕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诸葛村古建筑以建于明正统年间的大公堂和建于万历年间的丞相祠堂为中心。大公堂是诸葛武侯纪念堂,始建于明代,迄今已历500多年,前后五进,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门庭飞阁重檐,高达10米。正门有“敕旌尚义之门”横匾,顶层有盘龙“圣旨”立匾一方。门前有钟池。以此为核心,众多民居建筑分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分布。与《诸葛氏宗谱》所载的族居图对照,可以明显看出建筑分布呈九宫八卦形。研究者认为这是村落的创始者们对其先祖八阵图的有意模仿和演绎。丞相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已历400余年。祠堂坐西朝东,前临半月形池塘,背负山丘,是三进带厢房的回字形建筑。祠堂四周廊柱皆为青石方柱,共36根,有石雕栏杆,造型别致。正中是中庭,为歇山顶明间中缝内四界带前后廊式建筑,翘角高耸,极其壮观,是专供祭祀祖先的场所。后进地势高耸,从两厢拾级而上,钟楼鼓楼分列两旁,中设武侯公灵位,两侧分列忠孝义烈与乡先贤达之位。总面积1400平方米,有房屋52间,至今保存完好。此外,尚有鳞次栉比的数十座明清民居建筑。所有这些,都已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农历四月十四日为诸葛亮诞辰,为纪念先祖,每年在大公堂和丞相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并延班演戏,届时家家挂灯结彩,宾客盈门,远近商贩前来赶集。自明嘉靖七年(1528)《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发布始,定于诸葛亮忌辰农历八月二十八日举行祭祖。1949年后,镇人民政府分别定农历四月十三、十四、十五日三天为春季物资交流大会,农历八月廿七、廿八、廿九日三天为秋季物资交流大会。 诸葛村地处兰溪市西大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又是诸葛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村经济得到稳步发展。除100多亩林果基地外,村里还办起绸厂、采石场;24辆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组成一支规模可观的运输队伍。此外,还有100多户走南闯北,从事服装、百货、饮食、药材、水产、木材等商贸活动,足迹遍布半个中国。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全村工业和第三产业总值达1200多万元。 近年来,中共兰溪市委、市人民政府赋予诸葛镇经济开发优惠政策。诸葛村正以开拓创新的姿态,配合镇人民政府提出的以商兴镇、筑巢引鸟、开发工业小区等发展战略,迈开了更大更快的步伐。 特产 梅干菜餠、自酿的酒、香泡、孔明锁,然后大概还有当地药材了,要知道诸葛村的中药生意做的是很大的,而且很有名气。 |
( 来源:中国农户网 )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