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辛亥革命孝感人士录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19:47
标题: 辛亥革命孝感人士录
李赐生


来源:辛亥革命网





  李赐生(1887-1950)亦作次生,名龙,湖北孝感人。1900年参与创办汉口博学书院,并入院学习,后加入共进会。同时在汉口歆生路开设文艺俱乐部,作为秘密据点,并负责传达命令及会内其他事务。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协助蔡济民攻取蛇山阵地。阳夏战争中,因求援被派赴湖南,后率四千人援鄂,任少将督战员。1912年于群英会“倒孙(武)”事件后引退。同年因首义功绩获黎副总统奖金质“武汉纪念章”。1916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授勋三位与三等文虎章。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任稽查主任、江汉关特派员。抗战时期,先后避难湘潭、桂林等地。抗战胜利后返汉。1950年病逝。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19:48
吴禄贞(1880-1911),字授卿,湖北云梦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满兴趣,性格豪爽,少有大志,8岁时,曾写下对联:“一拳打倒亚细亚,两脚踢翻欧罗巴”。

  1895年,吴禄贞考上秀才,父亲却不幸病故,家道从此衰落,遂弃学入湖北新军工程营当兵,后又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投笔从戎争先赴》令张之洞十分赞赏有加,被大量油印,在新军军营和武备学堂内广为散发。1899年,吴禄贞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深造,成为我国留日第一期士官生。

  留日期间,吴禄贞除了刻苦学习军事知识,对于西方民主思想也多有参研,并发起组织了留日学生的第一个爱国团体“励志会”。后吴禄贞在横滨拜访了孙中山,被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所吸引,加入兴中会。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孙中山决定在珠江、长江流域乘势起义,派吴禄贞、傅慈祥秘密回国,与唐才常共同谋划。吴禄贞和秦力山指挥的自立军前军为庚子年长江流域大举中唯一发难者。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吴禄贞重返日本。

  1901年冬,吴禄贞从士官学校毕业,回到武昌后,被张之洞扣押。在审讯时,张之洞反被吴禄贞说服,委他以重任,一时轰动武汉。吴禄贞利用职务之便广泛撒播革命火种,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秘密组织“花园山聚会”,倡导“秀才当兵”,使得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从军,大大加强了军队本身的文化程度。

  1903年,吴禄贞应黄兴邀请,同李书城、耿觐光等人前往长沙筹划湖南独立。恰逢此时,清廷在北京设立练兵处编练新军,急需用人,吴禄贞被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好友良弼举荐获准。黄兴劝他“投身中央,伺隙而动”,吴遂北上就职。

  抵京后,吴禄贞任马队监督。1906年吴禄贞被派往新疆考察新军,期间得罪升允,被革去监督一职。

  1907年7月,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吴禄贞随行任军事参议。此时,日本制造舆论,妄图以吞并中国“间岛”地区。吴禄贞提出“筹边之道,贵在知边”,为徐世昌所接纳,被派往延吉调查边务。8月,吴禄贞得到日人已在间岛附近集结的消息,立即召开会议,与当地民团首领韩登举取得联系。经过妥善布置,吴禄贞向日人头目斋藤季治致信,要求交涉。交涉当日,韩登举率队伍远远布阵,斋藤以为中方早有准备,心中忐忑,不得不引手下撤出中国边境,叹曰:“中国尚有人在,如吴禄贞者,不可欺也。”之后,吴禄贞在徐世昌支持下主持编写了《延吉边务报告书》,并绘有《延吉边务图》。后来中方以此为谈判的重要依据,终于让日军彻底退出了间岛地区。

  1908年11月,吴禄贞回京不久,日人又开始制造纠纷,清廷再次调吴禄贞前往延吉。1909年9月4日,《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在京签订,坚持了中韩以图们江为界河的历史事实,吴禄贞因间岛功绩,被誉为“间岛英雄”!

  光绪、慈禧相继亡故后,摄政王载沣企图削弱袁世凯军权,故于1910年调吴禄贞入京,授以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派其前往德、法阅操。孙中山、黄兴对此相当重视,李书城也建议吴禄贞争取外放,以便更好进行革命工作。吴禄贞用同盟会提供的巨款活动奕劻成功,谋得驻扎保定的新军第六镇统制之职。新军第六镇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原统制为段祺瑞,军中大小官员皆是袁世凯亲信,对于吴禄贞的上任充满了敌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陆军大臣荫昌调第六镇李纯所部南下,吴禄贞请求随军南下却被清廷拒绝。这时,屯兵滦州的张绍曾举行兵谏,要求双方停战、清政府实行立宪。清政府派吴禄贞前往平息,吴禄贞到了滦州后却鼓动张绍曾起义,策应武昌起义,颠覆清王朝,张绍曾犹豫不决。

  随即山西也爆发了革命,阎锡山被推为山西革命军都督,清廷调吴禄贞率第六镇前往镇压。吴禄贞却在娘子关与阎锡山会谈,组建“燕晋联军”,商定于11月7日共讨北京。11月2日,吴禄贞向清廷谎称山西民军已接受招安,并以“消弭战争”为由在石家庄扣留了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吴禄贞的举动令清廷产生了怀疑疑。11月7日,吴禄贞被袁世凯秘密买凶杀死,年仅31岁。

  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特颁第一号抚恤令,谥吴禄贞为大将军,并在上海张园召开吴禄贞追悼会,亲笔写下悼词“盖世之杰”以缅怀这位壮志未酬的青年才俊。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19:49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民初政治家,武昌首义的都督,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三任副总统。

  1883年,黎元洪考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往广东服役,随“广甲”舰编入北洋水师。甲午战争爆发后,黎元洪随舰队北上,为日军所败。黎大难不死,之后前往南京投靠张之洞。张之洞令其负责新式炮台修建工作。

  1896年,黎元洪随张之洞回湖北,除了继续监制炮台,还负责编练新军。1898-1901年黎元洪三次前往日本考察军事。后湖北新军不断改编,1906年时,黎元洪任陆军暂编第二十一任第二镇第三协统领官,兼任统制官。1909年,黎元洪作为军界代表参加“湖北铁路协会”。

  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被出任”湖北都督,但他对革命缺乏热情,一直持观望态度,直到汉口、汉阳相继光复,各国领事表示“中立”后,黎元洪才宣告就职。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黎元洪任副总统兼鄂军都督。此时大局已定,袁世凯代表的北洋军阀和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爆发了“民元定都”之争,在这场争论中,黎元洪也以“革命元勋”身份多方活动,企图收渔翁之利,将民国首都建在武昌。后孙中山向袁世凯妥协,同意定都北京。

  黎元洪任鄂军都督期间,广泛培植私党,他还召集组成“民社”,自任理事长,收罗旧官僚、旧政客、失意的同盟会员以及立宪派分子。之后他又大力裁撤新军,打压异己,对于敢于反抗者,更是不惜痛下杀手。

  1912年2月28日,不满黎元洪的共进会会员黄申芗、向海潜等人组织了“群英会暴动”,掀起了倒黎运动。黎元洪借力打力,放出话去:“我这个都督是给尧卿(孙武)做的”将运动浪潮引向孙武,孙武逃奔汉口。黎元洪一方面表示“接受民意”,将孙武撤职;一方面以整顿机构为名,将暴动者大加迫害。之后湖北军政府完全为黎元洪所控制。同年4月,有革命党人谋划刺杀黎元洪,泄密后遭捕杀。5月,又有前文学社成员准备起义,黎元洪得知消息后抢先下手,将组织者捕杀。一连串的风波令黎元洪对昔日革命党人猜忌更甚,武昌首义时有“三武”之说——孙武、蒋翊武,张振武。时有陈宦对黎元洪进言:“三武不去,则副总统无权。”孙武已被赶走,黎元洪遂与袁世凯互通声气,将蒋翊武和张振武调往北京。张振武入京后遭段芝贵杀害,一同遇难的还有方维等数十人。事后黎元洪声称张振武“蛊惑军士,勾结土匪,破坏共和,图谋不轨”。

  9月25日,武昌南湖发生马队倒黎事件,打算在武昌起义一周年纪念日那天起事,后泄密,黎元洪大开杀戒。《长沙日报》10月1日、2日记载:“城内稍有形迹可疑者,即拿往阅马场枭首”。

  1913年宋教仁案爆发后,8月老同盟会员田桐赴汉组织“改进团”,发展军事力量,准备与袁世凯开战。黎元洪担心改进团势力过大,电请袁世凯派北洋军入鄂,从此北洋势力得以进入湖北。后黎元洪出动军警,镇压改进团。

  二次革命失败后,黎元洪被袁世凯请到北京,专任副总统。

  1915年,袁世凯称帝。黎元洪恐引火烧身,迁居东厂胡同,闭门谢客。后袁世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决不受。

  1916年,袁世凯病死,黎元洪出任大总统,而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却手握兵权,独断专行,二人遂起 “府院之争”。1917年6月,经黎元洪同意,张勋以“调停”之名入京,不料却解散国会、逼迫黎元洪辞职,拥清逊帝溥仪复辟帝制。

  1922年6月,曹锟、吴佩孚赶跑徐世昌,请黎元洪任大总统,“法统重光”。仅过一年,曹锟通过贿选将黎元洪赶下台。之后黎元洪往天津居住。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在天津病故。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19:50
蒋作宾(1884-1942)字雨岩,湖北应城人。1902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成城学校,加入同盟会。1907年毕业回国任保定速成学校教习。1909年调任陆军部军衡司科长、旋升司长。武昌起义爆发,奉命赴滦州对张绍曾部宣抚,暗中联络革命党人,欲武力夺取北京。后往沈阳谋蓝天蔚举兵独立,均未成。11月汉阳失守,被推为九江都督府参谋长,派江西民军赴湖北广济、黄冈牵制清军。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次长,南北议和后,北上续职。1913年称病离职,被幽禁西山,袁死复任参谋本部次长。1919年参与驱逐湖北督军王占元。1921年主张“湖北自治”,被推为湖北省总监。后历任政府委员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驻德公使、驻日大使、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19:50
向岩(1872-1959)原名寿荫,字少蒨。湖北汉川人。1905年东渡日本,入东京陆军东斌学校,次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回国,赴川任陆军速成学堂教官,兼督练公所编译制度等科一等科员。武昌起义后,以川南宣抚使名义发布《谕巴蜀檄》。1912年任鄂军第八师参谋长,后以裁军去职。1913年讨袁军兴,任江南陆军第一师参谋长。失败后赴日加入中华革命党。曾回国在襄河组织反袁斗争。护法运动期间,任靖国军联军第八军参谋长兼第二混成旅旅长,转战鄂蜀秦陇滇黔七省。1922年参加北伐,任广东韶关大本营将校团副团长、北伐军第五路司令等职。1925年任国民军第三军左翼督战官、游击司令。次年于鄂组织北伐军别动队。后支援抗战,营救爱国人士。解放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湖北省政协特邀委员、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19:51
耿丹(1892-1927)字仲钊,湖北安陆人。1901年,入武昌武普通中学堂。后转入湖北陆军小学堂。1910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组织革命团体竞存社、黄汉光复党。不久,加入共进会。1911年参与共进会和文学社的联合大会,筹划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率陆军中小学生参战,负责官钱、铜元、军实局警戒工作。汉阳保卫战时,任战时总司令部参谋,协助黄兴布置汉阳防务。并受命军令官兼督战官,于玉门带迎击清军。1912年任湖北军政府近卫军标统、鄂军第五师团长。后因不满南北议和,遂辞职。1913年参与组织湖北改进团,反袁倒黎。失败后隐匿北京。同年入英国伦敦大学习政治经济学。1919年归国任北京大学经济学讲师。次年至鄂,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育长和商科大学教授。后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和北伐。1927年8月被刘佐龙诱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19:51
 耿伯钊(1883-1957)字觐文,湖北安陆人。1898年中秀才。后考入武昌经心书院。1903年乡试中副榜。任德安府各属同乡会文书,并参与主持武昌花园山所设秘密机关。是年应邀参加筹组华兴会。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骑兵科。次年加入同盟会,组丈夫团,任主席。1908年任南京讲武学堂堂长,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帮办、《北洋军事杂志》总纂、陆军部军事编辑等职。1911年任西军指挥舒兴阿的副官长。武昌起义后,返京谋划策应。次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军事秘书兼陆军部顾问官。南北议和后任南京留守府参谋长兼第一处处长。后随孙中山至京与袁世凯商议国事。1913年任总司令部参谋长兼兵站总督,参与沪军讨袁。失败后赴日,1916年归国,任职于黎元洪总统府。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总司令部高等顾问、湖北省电信监督、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参军处中将参军、鄂豫皖“剿总”党政委员会委员等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19:53
汉川英烈梁氏三杰之梁钟汉
来源:百度百科
梁钟汉举行汉川起义,参加“二次革命”。
       二十世纪初,汉川马口镇上的梁钟汉深感小镇的天地太小,他崇拜海外“洪秀全第二”的孙逸仙,怀着排满兴汉的大志,赴日本留学。

  举行汉川起义,参加“二次革命”

  1909年,囚于上海“丙牢”的梁钟汉被清当局判刑三年,押至汉川原籍监禁。梁钟汉利用家居之便,让家人施以钱财,贿赂汉川的县知事和狱吏,得到特殊宽待。梁钟汉坐牢不戴镣铐,单独居住,白天可以接待探监的客人,晚上可以出狱走动。心怀大志的梁钟汉利用这难得的“自由”机会,抓紧在汉川进行反清起义的组织和发动工作。他一是耐心细致地进行策反宣传,鼓励县城防队长余治平率队反正,参加汉川起义;二是布署胞弟梁耀汉与妹夫黄警亚,以维护地方治安为由,在马口镇组建自卫队,积蓄起义力量;三是派遣其妻张荫兰和汉川学生岑伟生与武汉和上海的革命党人联系,并遣岑伟生找上海革命党人运回一批炸药,交给在武昌念书的张荫兰,再让其转运回汉川马口镇梁家,秘密制造炸弹,以备起义之用。

  1911年10月11日上午,汉川襄河码头迎来了一艘艘从汉口开来的木船,人们奔走相告:“武昌新兵起义,起义军占领了省城!”得知这一消息后,按捺不住喜悦心情的梁钟汉立即在狱中通知余治平响应起义。下午,汉川县商会会长毛玉成及县城士绅代表至狱中请梁钟汉出狱,主持大计,余治平率全体反正官兵在牢门外列队迎接梁钟汉,并护送至县衙大堂。梁钟汉在大堂上发表了起义演说,宣布了起义纪律。此时,梁辉汉、张荫兰、黄警亚等人也率领马口起义部队千余人赶到县城,迎接梁钟汉回马口镇。梁钟汉回马口镇后,即召开大会,率众向十八星旗行鞠躬礼,众人剪掉辫子,同饮庆功酒。会后,梁钟汉深恐县城有变,又带领一部分队伍连夜赶往县城,召集城内革命同志和商绅代表在高等小学内开会,正式宣布起义,成立汉川军政分府。众人推举梁钟汉为民军总司令,研究确定了军政分府组成人员名单。此时,正值10月11日午夜,距武昌首义的时间不到24小时。因此,从时间上来看,汉川起义是全国响应武昌首义的第一次大起义,梁钟汉是中华大地上高举十八星红旗响应"武昌首义"的第一人。

  但是,汉川起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是汉川起义后的第二天清晨,县城防队长余治平悄然离城出走,城防队哗然,经梁钟汉对城防队士兵做思想政治工作,才安定了军心、民心;其二,在宣布起义的当晚,有少数起义人员结伙抢劫了富商胡元兴的财产,引起民心不稳。梁钟汉经查明真象后,为维护起义军的声誉,果断地枪毙了“抢犯”,严明了军纪,维护了社会治安;第三,起义之初,经费缺乏,军无粮饷,士气不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梁钟汉迅速发动汉川县城和马口镇的富商士绅捐财助军,梁钟汉的老家“梁兴茂”带头捐献两罐银子,带动其他富商踊跃捐款,终于解决了起义军的粮饷问题;其四,起义之初,武昌军政府派张卿云率十几名“老兵”来汉川帮助训练新兵,梁钟汉去汉阳兵工厂领取枪支弹药时,汉川的新兵与武昌的老兵发生了摩擦,引起了“内讧”,致使县城百姓人心惶惶,关门闭户。梁钟汉得知后及时赶回,处分了无端滋事的新兵,平息了“内讧”,安定了民心。

  一桩桩突发事件,一道道险恶难关,都被梁钟汉化险夷。当时,最使他难于对付的不是“内忧”,而是强敌压境的“外患”。因为清军协统刘温玉正率领五营精锐之师,从襄阳开抵仙桃镇,准备进攻武汉,刘温玉在仙桃扬言,“踏平汉川,直捣武昌。”当时,敌强我弱?只有打败骄横一世的刘温玉,才能保住汉川,保卫武汉。

  面临来势汹猛的清兵,梁钟汉集合部队,他向起义军讲述了“火烧赤壁”的往事,激励士兵树立战斗必胜的信心。梁钟汉这样讲述道:“火烧赤壁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周瑜以五万兵力打败了曹军八十三万之众,曹操败走华容,请求关公饶命。历史说明,骄兵必败,哀兵必胜。以少胜多,以弱克强,是完全可能的。三国赤壁之战,就是先例。古书记载,湖北有三个‘赤壁’。一个在嘉鱼,那是真赤壁,一个在黄州,那是苏东坡的文赤壁,还有一个在我们汉川,就是眼前的赤壁,我把它叫做‘武赤壁’,这是先知的预言,上天的启示。只要我们有勇气有智谋有决心,一定可以宁丁败刘温玉的骄兵骄将,取得襄河赤壁之战的胜利。”

  梁钟汉的演说,鼓舞了士气,振奋了军心。起义军人人磨拳擦掌,个个跃跃欲战。梁钟汉不是一介莽动的武夫,他深知“遇强智取”的兵法,胸有良谋。原来,仙桃与汉川同处襄河下游,相距很近,两地军民来往频繁,关系密切,而且人心思汉。在清军顺河东下的时候,两地城防队就签有“联防”抗敌的协议。清军到达仙桃镇时,没把汉川民军放在眼里,他们只顾享乐,疏于设防。梁钟汉挑选了部分官兵,潜入仙桃,与城防队联系,当一切安排就绪,梁钟汉便于10月23日内外夹攻发起猛攻。那日,大火与枪声、杀声一片,扑向清军营房,在醉梦中惊醒的骄兵骄将猝不及防,仓惶逃命,汉川民军的“敢死队”紧追不舍,投掷的炸弹在败军中不时爆炸,更使清兵溃不成军。败兵逃到麻洋潭,又遭到京山起义军的堵击,清兵死的死,降的降,刘温玉收拾不住这些残兵败将,只好落荒而走,带着几个亲兵狼狈地逃回了襄阳。

  仙桃大捷,结束了“襄河赤壁之战”,显示了梁钟汉卓越的政治才干和军事才能,也打出了汉川起义军的威风。梁钟汉因而被湖北军政府任命为“襄河游击总司令”。

  这时,湖北军政府任命季雨霖为安襄郧荆招讨使,11月24日,设行署于仙桃镇。季雨霖统率汉川和京山的起义军,驰骋襄河沿线,南下荆沙,北取襄樊,光复了鄂中、鄂北广大汉士,保卫了大武汉。梁钟汉受命出任襄阳府知事,镇守鄂北。不久,季雨霖率大军北伐,直取南阳,刘温玉被迫投降。当大军正欲“一鞭直渡清洛河”的时候,忽闻清帝退位,南北议和,民国成立,季雨霖、梁钟汉乃班师回武昌,部队改编为“第八师”,季雨霖任师长,梁钟汉任大元帅府高级顾问,后被选为湖北省议会议员。(当时,梁钟汉敢于直言,与詹大悲、赵鹏飞合称议会“三大炮”。)

  1913年(民国二年),袁世凯阴谋篡国。他一上台就大肆铲除南方革命势力,鄂督黎元洪也暗通袁世凯,迫害武汉革命党人。梁钟汉与詹大悲、季雨霖、刘英、熊秉坤、彭监九、陈少武、蔡济民、吴醒汉、丁仁杰等革命党人被迫逃往汉口日租界。黎元洪为置革命党人于死地,要日本领事“引渡”革命党人。为避免不测,日本领事护送他们登上日本“岳阳丸”轮船,直达南京、上海,尔后,梁钟汉等人参加了“二次革命讨袁护国”。

  梁钟汉到达上海后,即出任宝山县长,协助居正防守吴淞炮台。不久,南京局势吃紧,讨袁军总司令黄兴出走,由何海呜继任,梁钟汉调任总司令部总参议兼财政主任。一次,梁在出城采购军粮时,被袁军炮弹击伤。后来南京、上海相继失守,“二次革命”失败。梁钟汉赴往日本,谒见孙中山,参加了孙中山新建的中华革命党,被委任为中华革命党湖北西路总司令,回鄂起兵讨袁,途经上海,被袁军密探诱捕,关进法租界巡捕房的芦家湾监狱。幸经孙中山及时营救,才未被引渡杀害。从此,坐过中国清王朝省牢、县牢的梁钟汉,又关进了法国人的“西牢”。

        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在上海“西牢”囚禁三年的梁钟汉被保释出狱,穷居上海继任大总统的黎元洪为了拉拢南方革命党人,派人持聘书和银元来沪,聘请梁钟汉为总统府参议兼湖北省政府参议,月薪800元。800元钱,这在当时乃为不菲的收入。然而,梁钟汉不为所动,毅然南下广州,就任孙中山的大元帅府谘议,后改任参军。

  1917年,梁钟汉奉孙中山之命回鄂,举行“护法”起义。他在汉口租界一旅馆内,召集辛亥革命的旧部和族弟族侄,传达孙中山的指示,决定再度回汉川马口镇举行起义。

  回到马口镇后,梁钟汉以自家的“梁兴茂”住宅大院为据点,四处搜集枪支弹药,制造炸弹,训练兵士,一举消灭了镇上的民团,补充了起义军的枪支弹药。接着又乘胜领兵直扑汉川县城。由于负责内应的邹幼云被县知事王绳高杀害,梁钟汉久攻不下,只得引兵西上,准备与襄阳镇守使黎天才及鄂军石星川的第一师会合。黎、石两人曾宣布脱离军阀,拥护“护法”。对梁钟汉的登门来访,石避而不露面,梁钟汉只得与黎天才会师,共同组建了湖北靖国军,由黎天才任总司令,梁钟汉任梯团长,兼任各省靖国军联军前敌总指挥,转战川东鄂西。

  就在梁钟汉离开汉川引兵西上与黎天才会师之时,汉川县知,事王绳高率兵来到马口,以“梁兴茂”是“匪窝”之名,将梁兴茂的住宅大院及“根本祠”全部焚毁,把梁兴茂的各处商店抢劫一空。此后,富甲一方、全力支持辛亥革命的“梁兴茂”留下败瓦颓垣,满门孤儿寡妇,家破人亡。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汉川“梁氏三杰”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为之英勇奋斗,他们的英名永远铭刻在汉川人民的心中。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19:53
梁辉汉“二次革命”后,继续讨袁 。
        二十世纪初,汉川马口镇上的梁辉汉深感小镇的天地太小,他崇拜海外“洪秀全第二”的孙逸仙,怀着排满兴汉的大志,赴日本留学。

  “二次革命”后,继续讨袁
  梁辉汉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即协助梁钟汉举行辛亥汉川起义,任军政分府参谋,随军转战鄂中鄂北。“二次革命”中,又随梁钟汉去上海、南京,参加讨袁护国,失败后梁钟汉前往日本,梁辉汉与之失去联系,便奉革命党人田桐之命,偕族弟梁耀斌回鄂伺机起兵讨袁。

  梁耀斌栖居住武昌负责了解情况,搜集情况,联络革命同志,梁辉汉则回汉川马口镇担任商务会会长兼小学校长,以此作掩护,秘密组织“襄河讨袁军”,自任总司令。他一方面在襄河沿岸各地联络当年汉川起义的老同志老部下,秘密建立武装,另一方面,又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名,在马口镇成立自卫队,加紧军事训练。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湖北军阀王占元得了风声,即调旅长朱兆熊率部进驻襄河一带镇压自卫队。在武昌的梁耀斌获悉后马上告知梁辉汉,要他抢在朱兆熊到来之前举行起义。当梁耀斌刚送出情报,便遭王占元逮捕而杀害。梁辉汉接到了情报后,即刻在马口镇宣告讨袁起义,他亲率马口镇自卫队两百余人,北渡襄河,进攻汉川。县城。为了虚张声势,梁辉汉差人通告县知事王绳高,让他准备一千人的伙食。阴险狡诈的王绳高早巳探明马口自卫队的虚实,他自侍城防队有三百人守城,便固守待援。梁耀汉率队攻城不下,便退回马口,行至襄河北岸时,忽见一艘袁军炮艇赫然横阻于襄河之上,挡住了起义军的归路,袁军旅长朱兆熊站在炮艇上,高声向梁辉汉喊话:

  “梁君耀汉别来无恙,辛亥仙桃之战,我被俘获释,与君兄弟相约:‘将再会于襄河之上!’今日我如约而至,眼看你已战败,被我截断归路,即将全军覆没,但念当年不斩之恩,我不开一炮,放你一条生路,请放心渡河回马口镇重整旗鼓,再与我决一雌雄!”

  “喊话”所追的辛亥往事,梁辉汉当然记忆犹新。他思忖了一下,便令部队登上早已备好的几只大木船,橹桨齐发,渡回马口。刚登岸,就被埋伏在周围的袁军团团包围。没有展开战斗,自卫队全部束手就擒成了俘虏。梁辉汉被单独押至商务会,关进他原来办公的房间。此时的商务会已经成为朱兆熊的旅部。朱兆熊自鸣得意,让人在大厅里设宴为梁辉汉“压惊”,请梁辉汉上座,镇上的士绅富户作陪。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朱兆熊便露出本来面目,勒令梁辉汉交出襄河一带的“讨袁军”名单,认罪投降,其正颜厉色,咄咄逼人。梁辉汉从容镇定,毫不理会,旁若无人的大口大口地吃着饭菜,酒足饭饱后,起身推开椅子,昂首阔步径自朝囚房走去。一路高声吟诵着文天祥的《衣带赞》: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能以仁至,读论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软的不成,朱兆熊就用严刑逼供,皮鞭抽,木棍打,“压杠”梁辉汉被打得死去活来,愤怒的嘴巴里吐出的是“不降”二字无计可施的朱兆熊使用更残酷的刑具,他用烧红的铁链,捆住梁辉汉裸露的上身,又拿火红的烙铁,烙烫梁辉汉的胳膊。梁辉汉的皮肉被烧烫得冒出白烟,发出吱吱的声音,散发着刺鼻的臭气,其状惨不忍睹,但从梁辉汉口里吐出的依然是掷地有声的两个字:“不降!”

  黔驴技穷,朱兆熊让人把梁辉汉抬到河摊上,摆出杀人的架势,他丧心病狂地问梁辉汉:“给你最后三分钟作选择,投降则生,不降则死,你投降不投降?”

  梁辉汉一口回绝:“不降!”

  朱兆熊下令手下割掉梁辉汉的双耳和双乳,衰弱不堪的梁辉汉再度昏死过去。刽子手提来一桶凉水,朝梁辉汉泼去,朱兆熊鬼嚎般的凑近梁辉汉的耳边:“你投不投降?不投降就剖腹剜心!”

  “不降!”一口鲜血,一团怒火,直冲朱兆熊的狰狞面孔。

  带血的刀刺进了梁辉汉的胸膛,梁辉汉突然一振,爆发出惊人的喊声:

  “五哥为我报仇!革命同志为我报仇!”

  尖刀剖开了梁辉汉的胸腹,剜出了一颗尚在跳动的红心。

  襄河呜咽,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倒下,热血染红了土地。1916年5月29日,年仅27岁的梁辉汉壮烈牺牲,遗体掩葬在马口镇外的喻家岭上。

  梁兴茂:被烧光抢光,沦为废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19:54
汉川英烈梁氏三杰之梁耀汉


1903年梁耀汉率先来到日本,在经纬学堂学习。他受孙中山先生的教诲,与蓝天蔚在留学生中组织义勇铁血团”,准备回国发动起义,推翻满清王朝。
  二十世纪初,汉川马口镇上的梁耀汉,他崇拜海外“洪秀全第二”的孙逸仙,怀着排满兴汉的大志,赴日本留学。

  1903年梁耀汉来到日本,在经纬学堂学习。他受孙中山先生的教诲,与蓝天蔚在留学生中组织义勇铁血团",准备回国发动起义,推翻满清王朝。1905年梁耀汉回国后-,经梁钟汉的帮助,在武昌左二巷成立了“群学社”,作为联络军学各界同志的革命团体。同时,在武昌郎家巷开办了“明新公学”,作为培养革命后备力量的学校。1906年春,梁耀汉又在黄州成立了鸠译书社,秘密出版《孔孟心肝书》,宣传民权思想,为辛亥革命作前期的思想准备。后来,梁耀汉率“群学社”全体社员加入了“日知会”,实现了武汉的第一次革命力量大联合,这一壮举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赞许。

  就在梁耀汉积极从事革命活动的同时,梁钟汉东渡日本,就读于矿路学堂。1906年7月,经黄兴介,由孙中山监誓,梁耀汉在日本人头山满家中宣誓加入了同盟会。同年10月,萍浏醴煤矿工人起,孙中山派遣梁钟汉与朱子龙、胡瑛等人回鄂与梁耀汉联络组织响应起义。因梁耀汉不在武汉,乃密邀群学社、日知会的刘静庵、季雨霖、何子植、周耀东、冯特民、任重远、黄警亚在汉阳伯牙台开会。会议商量决定,全体同志参加季雨霖招募的新兵营起事。然而,事机不密,被沔阳奸徒郭尧阶告发,梁钟汉、胡瑛、张难先、刘静庵、季雨霖等九人先后被捕入狱,群学社、明新公学均被查封,“日知会”也名存实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丙午之狱”。

  当时,清吏认定梁耀汉是此案在逃主犯,命缉捕队长徐升率队,会同襄河水师多次至马口镇梁兴茂家中搜捕梁耀汉。一次,清兵进屋搜捕时,梁耀汉镇定地化妆成一个接受“施药”的病人从清吏眼鼻下溜走。又有一次,梁耀汉在家中安睡,清吏突然搜捕而至,梁耀汉迅速钻进秘密地道。床被犹温,清军遍搜不着,认为梁耀汉会“土遁”,乃作罢。

  梁耀汉虽遭捕在逃,但仍致力对梁钟汉等九人进行营救。他求助美教会吴主教,呈请其公使转请清外务部致电鄂督,使狱中同志免去死刑;又与谭人凤联系,召集长江会党,设总部于九江,准备择期进攻武昌,反监劫狱。后因内应乏人,狱中同志又不同意,联合长江会党进攻武昌的计划没有实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19:55
http://www.xhgm100.com/

http://www.xhgm100.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19:56
http://www.hudong.com/wiki/%e8%be%9b%e4%ba%a5%e9%9d%a9%e5%91%bd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5 22:34
李松山参加辛亥首义纪实



  李松山,字佐之,孝感县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投入清军左下三旗一营二哨(80人或100人为一哨)充当头棚(14人为一棚)副目。清光绪三十一年,调为四棚副目。
  宣统三年(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军起义,李松山与本营诸同志立即响应。他在率领起义同志冒险侦探消防营时,与汉贼张彪所率清军突然相遇,双方鏖战冲杀,在杀伤敌人一部分后,因寡不敌众,退守楚望台。之后又由水陆街攻打督署,经过激烈战斗,清军溃逃,终于攻克督署。
  八月二十日(1911年10月11日)晨,李松山与汤启发、司马忠等到黄土坡刘执事处,欢迎黎元洪,请他到咨政局出任都督,指挥起义军队与清军作战。
  黎元洪任都督后,即派李松山任工程第八营左队五棚代表。八月二十四日(1911年10月15日),又任命他为敢死队八棚代表。就在这一天下午,李松山聚集敢死队同志与清军激战,终将三道桥之清军全部击溃。
  1911年10月28、29日这两天里,起义军与清军血战刘家庙(今江岸)歆生路、张美之巷等处,因汉奸内讧,指挥失策,以至汉口陷入敌手。
  1911年11月2日,熊炳坤统领委任李松山为九标(团)三营前队队长,防守汉阳兵工厂。李松山受命后,废寝忘食,昼夜巡查,出色地完成任务。11月27日,汉阳战争失利,起义军被迫撤出武昌。李松山也不得不同时率兵渡江。
  撤回武昌后,李松山又奉命驻防毡呢厂,当天,前线总指挥黄兴为激励士气,给他颁发了奖金。此后,他又奉命防守江岸一带,以防反动势力的反扑。
  民国元年(1912年)正月,部队奉命开往黄陂,继又开赴孝感驻防。李松山朝夕与革命军官兵讲习操法,勤学苦练,从不敢稍有懈怠,力求使本队成为劲旅,为他日继续革命之积蓄力量。

(选自《孝感文史资料.第三辑》)
作者: 快乐精英    时间: 2011-3-10 20:08
了解到不少的知识啊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