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恋爱实名制”话题掀议论高潮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10 23:09
标题: “恋爱实名制”话题掀议论高潮
“恋爱实名制”话题掀议论高潮2011-03-10 来源:北京晨报




    有网友发帖,称福州大学近日正在推行“恋爱实名制”,要求学生们做到“谁恋爱,谁登记;谁表白,谁负责”。对此,福州大学予以澄清,教务处处长杨晓翔解释说,有可能是学校的一些机构,比如说心理健康或者是学生处在做正常的调查,结果被一些学生恶搞或者误解为要实行“恋爱实名制”。



    由此,“恋爱实名制”的话题却掀起议论的高潮。在众多言论中,竟有相当多数非常鼓励这样一项制度的真正实施。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身处当下价值观多元社会里的年轻人,其恋爱态度与对爱情的理解,非常需要社会和学校多多加以引导……



    支持



    有助于学会珍惜



    抛开被“恶搞”成分,单单就“恋爱实名制”而言,其实没有什么不好。恋爱是自由的,公开表达爱慕之情并不违反法律,有谁规定羞答答的恋情一定要静悄悄地谈呢?轰轰烈烈来谈恋爱,恐怕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和年轻人的特点。



    首先,有助于恋爱双方增强责任感。恋爱是婚姻的前奏,恋爱关系的确立必然有责任的跟随,作为大学生,恋爱双方要为自己情感行为承担责任,这种责任应该包含对学业负责,对自己的身心负责,也要对恋爱的另一方负责,还应对牵肠挂肚的父母负责。“恋爱实名制”,无形中会让双方增强这种意识。



    其次,提高了爱情的忠诚度。三角恋、移情别恋等等大多是因为恋爱“不透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畸形恋爱在“恋爱实名制”下,必然会大大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仅提高了爱情的忠诚度,还增强了双方的道德约守。



    再次,两情相悦,大胆说出又何妨?也许有人认为,“恋爱实名制”无助于隐私保护,其实,“恋爱实名制”是恋爱双方自觉自愿的行为,没有谁去强迫登记。再说了,如果真心相爱,大胆说出又何妨?



    最后,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恋爱不是占有,更不是为了解除寂寞,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恋爱实名制”虽不能为恋爱上一道保险,但却能让青年男女对恋爱懂得和珍惜。(赵国旗)



    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恋爱实名制”初看起来的确有哗众取宠之嫌,但仔细想想,却并非如此。按着最初的新闻解释说,谁恋爱了登记了,今后吵架了可能有心理老师来咨询指导,果真如此的话,实行“恋爱实名制”也不失为好事一桩。建议校方真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试他一把,毕竟,大学生虽然成年了,但尚未走出象牙塔,他们的思维与意识正在萌动时期,有时的确很迷茫,真要能因“恋爱实名制”得到心理老师的指导,那敢情好。



    而且,心理老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该甚为理解,那他们的指导就必然能开启大学生的心灵之门。而这,也会增进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让他们明白恋爱不是闹着玩的事情,而是需要担当的事情。如果校方能明白这层道理,完全可以将“恋爱实名制”试水,骑着毛驴看账本,不断地从中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毕竟,大学生恋爱有些盲目,有些荷尔蒙的影响,其需要的恰恰是一个指引者,而“恋爱实名制”正好能填补空缺,而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恋爱中的男女做傻事。



    更何况,结婚也需要登记,凭啥恋爱就不能实名?要知道,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一种有违道德的意识,有必要得到纠正。而“恋爱实名制”本身就是一种责任的体现,某某和某某因为互相有好感而恋爱,愿成为男女朋友,彼此呵护。这样的话尽管有些肉麻,却应该是现实的写照。再说了,谁和谁恋爱了,这本身就不是隐私,周围的朋友老师都知道,那登记不登记又有何区别呢?



    因而,我们无需妖魔化“恋爱实名制”,而应把这当成一种责任担当体现的开始。在当前不少人玩弄感情的时代,社会与学校完全有责任与义务,在大学生自由恋爱的开始阶段,做好相应的督促工作。(龙敏飞)



    反对



    有侵犯隐私之嫌



    恋爱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隐私的事情了。即使行动不便时,你可以找个人替你洗澡,但是绝不能找人替你恋爱。



    但如果恋爱的时候,要对方填下恋爱对象的详细姓名、地址、籍贯,回答“恋爱对象是否为本省”、“恋爱对象是否为本校”、“恋爱对象是否为本院”、“是否需要帮助”等内容,是否会很崩溃,感觉像遇到了《武林外传》里的“一根筋”捕快燕小六,死活要你说出家里有几亩地,地里有几头牛……



    恋爱的时候,人们甚至需要回眸一笑的偶然邂逅,需要与陌生人不期而遇的心灵悸动,这才是爱情的魅力所在。硬生生填一个表,首先把恋爱的气氛破坏了,像时时刻刻有人在监视;其次,也严重侵犯了对方的隐私。



    任何人,都有与自己喜欢的人恋爱的自由,当然也没必要告诉谁,通知谁。愿意说,是人家的自由;不愿意说也是自由,强迫人家说,恋人到底是谁,在哪儿,这就有点强人所难。而若有人心怀不轨拿到了这张表格,也不乏拿着这些信息招摇撞骗,进行不法活动的可能。



    如果学校真的采用了“恋爱实名制”,那就是在规避责任。所谓“谁恋爱,谁登记;谁表白,谁负责”就是在把学校的责任撇清,好像有了恋爱实名制,有人为情所困,自杀、得病都与学校无关。岂不知,学校无论怎样撇清都不会逃脱这种间接干系。



    学校并不是托管机构,而是授业解惑、启蒙智慧、开启民智之地。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时,他可能并不是一个在心智上成熟的个体,在学校里可能会遭遇挫折、心情抑郁,对于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是需要学校的教化来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怎能忘记自己的教化功能,而一味地把学生往外推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本不应该是教育的态度。这样的大学,怎么能培养出遇到事情勇于承担,具有精神独立、责任精神的合格公民呢?(陈媛媛)



    教育的单相思



    一名学生失恋做出极端举动,而对其他学生“刨根究底”,以除“后患”,看似积极应对,实则急来抱佛脚,是十足的管理“单相思”。





    最起码,一旦实行“恋爱实名登记”,未必能落到实处。虽说这次的表格设置得很详细,虽然表尾要签上本人姓名,但在恋爱很隐私、交流很隐秘的背景下,纵使学生的“尊姓大名”在表上赫然呈现,谁又能保证其所填各项皆发自肺腑,实话实说?同时,如果有人嫌麻烦,干脆直接在“是否恋爱”一栏中填“否”,如此一“否”之下,学校又拿他如何?还能“实名登记”到何有用信息?



    退一步讲,即便学生填表很“真诚”,“坦白”很给力,但此一个“实名”之下,就能让“恋爱观教育”得到加强?让“极端事件”得到消失?当然不可能。因为青年学生恋爱不同于乘客购票,更不等同于公众上网。青春期情感的复杂性,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多样性,使得在对他们思想引导、情感疏通上,增加了许多难度,设置了许多未知因素。而这,仅凭一个“实名”登记式的“情况”摸排,远不能解决问题。



    加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积极预防极端事件发生,与其“实名登记”,不如认认真真做些诸如沟通、交流的实事。不然,任何管理上的“一厢情愿”,都将于事无补,甚至适得其反。(张兰军)



    ■评判



    应该看到背后的善意



    所谓的“恋爱实名制”不过是一种“标题党”而已,而很多批评者只是看到了“实名”二字,就觉得这是一种管制性措施。难道“实名制”就不能有正面的积极的东西?



    如果学校能够对学生的恋爱情况有个大体的掌握,就能够做到提前介入,未雨绸缪,把感情挫折给当事大学生带来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在这项被称为“恋爱实名制”的举措中,学校的目的正在于此。



    即使它被称为是“恋爱实名制”,但是其背后也是充满善意的,而福州大学的学生们显然也理解了这份善意,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这是为了自己好,所以对于学校的调查也很配合。作为旁观者,我们也理应多些对学校良苦用心的理解,不要见了“实名制”就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种权力的管制和对权利的剥夺。(苑广阔)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1-3-11 08:16
我们应抱着善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新鲜事物,而不要总是在一种敌意的眼光下去看待它,要看到它的出发点是什么?可行性多大,至于不足那是有待完善的地方,没有任何事情是十全十美的。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