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别让我们的教育智慧“躲起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3-17 22:41
标题: 别让我们的教育智慧“躲起来”
别让我们的教育智慧“躲起来”
                        ——骆玲芳和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知识管理”实验

 徐启建

    “你有一个深潭,里面盛满了你的教育智慧,我也有一个深潭,里面盛满了我的教育智慧,如果我们各自为战,那么我们都只有一潭的教育智慧,可是如果我们用有效的手段把它们连接起来,那么我们每个人拥有的不就是两潭教育智慧了吗?”
    对于“知识管理”,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校长骆玲芳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用一套合理的办法把学校历史上的和现在的每个教师的智慧共享起来,发挥最大的效益。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创建于1954年,与现在繁若群星的百年老校相比,虽然它历史不算太长,但它不长的历史却闪耀着异常灿烂的光辉。作为建国以后浙江省重点打造的学校,它是一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牌学校,培养了大批的名师,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一直是浙江省最好的学校之一。
    可是历史辉煌、名师繁多,骆玲芳的“心理负担”却也更重:“这些名师有的退休了,有的调走了,他们那么好的教育智慧也就这样从安吉路实验学校流失了吗?”进而骆玲芳又联想到:“如果每一个在职老师的经验和智慧没有和别人充分交流、共享,这不也是一种流失吗?”
    2003年,骆玲芳和安吉路实验学校在浙江大学刘力教授的帮助下,开始了他们的学校知识管理探索。
    骆玲芳说:“知识管理对学校为什么至关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个人的智慧是一个人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一所学校中,教师的团队智慧是一所学校最为核心的竞争力。管理好教师的团队智慧要比管理好教师的“人”本身要高明得多,智慧得多。”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引入知识管理,用最先进的理念、最智慧的方法把教师引导到不断创造新知识、大家共享新知识、充分运用新知识的新境界中,以知识管理促教育创新。而学校知识管理用科学的手段,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凝聚激活教师团队智慧等思想方法正与今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众多的指向不谋而合。
    知识就是力量吗?
    “知识就是力量”,对于这句话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但是知识真的就是力量吗?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成为了力量”,骆玲芳说:“我们要重新认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含义,力量不是来自于保密的知识,而是来自共享的知识。如果一种知识只是躺在角落里睡大觉,我们能说它是力量吗?它只是可能会变成力量,只到它被应用的那一天它才变成了力量。”
    在骆玲芳他们引进和吸收的知识管理理念中,知识是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的。
    骆玲芳说,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正常语言传播的知识,是可以表达的,有物质载体的,一般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述,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存储在图书馆、局域网或数据库中,可供人们交流。它包括教师的教案、学生的笔记、论文集、教材、学习手册等参考资料,也包括电子化文档资料、数字化期刊、电子图书、软件、数字化视频、BBS和其他数字化形式的信息源。
    而隐性知识是指未能用符号编码且难以言传的知识,具有个体性、模糊性和情景化的特点,很难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共享。学校中的隐性知识,主要是教职工在工作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关于教学和管理的个人的、未被分享的知识。一方面它隐含在教师个体之中,主要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的教学技能、技巧、经验及诀窍;另一方面它隐含在学校的群体、职能部门之中,包括群体掌握的技艺以及群体、部门之间合作过程中的默契和协调能力以及学校的文化、价值体系和共同的组织愿景等。
    显性知识可以说只是“冰山的一角”,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底部的大部分冰山。有关资料表明:在学校中只有20%的知识是显性的,而80%的知识都是隐性的,隐藏在人的头脑中。
    “许多隐性知识显然也在发挥它的作用,但它往往远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只有把它最大限度地不断‘显性化’,它才会物尽其用,”骆玲芳说。
    让“躲起来的知识”物尽其用无疑是学校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让每一个教师创造知识,把教师创造的知识尽量显性化,鼓励每一个教师应用这些知识,进而再创造新知识,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学校知识管理链条。
    让每个教师都成为“挖井人”
    学校知识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每一个教师都投入到知识的创新生产中去。只有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勤奋的“挖井人”,学校才有源源不断的教育智慧可供分享。
    骆玲芳说:“如何激励教师知识创新?我们打个比方,教师就像一辆正待启动的汽车,需要引擎激发。引擎是什么?是制度促进,是理念引领。再给予良好的驾车环境,让它开起来。之后,一路风光一路创意,任它领略,任它发挥。
      安吉路实验学校对自己制度的定位不是“管人”的,而是用来“激发智慧”的。他们的“主干课题项目管理制”采用的是公开招投标方式,教育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学校提出“工作即研究”,所有的行政人员和各学校部分骨干教师成为学校各个领域的研究员,并出台了《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研究员工作实施意见》,提倡“工作着,研究着”;在学校各种制度的推动下,民间“交流、谈心”频频;学校举办“教育土方”征集活动,各种教师教育智慧土方不断……
      安吉路实验学校还处处创设让教师有知识创新冲动的环境。在安吉实验学校主教学楼的楼顶,有一个约五十平方米的玻璃房,走进去,你仿佛进入了一个在休闲的杭州随处可见的茶楼,这就是安吉路实验学校的聊吧。它随时对全校教师开放,教师只要有空,就可以约上三两个同事,进入聊吧,聊聊生活,聊聊专业。聊着聊着,创意渐渐流露出来。
      安吉路实验学校的阳光花房、教师阅览室、茶艺室、名师慧所等各种场所,都为教师在专业、学习、生活方面的切磋、自我反思和与同伴互助提供了场所和支持。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安吉路实验学校还努力调用一切可以使创新成为习惯的元素,以使创新融入教师的生活和工作。他们鼓励教师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引进“高手”引领教师,让“师徒自愿结对”传承基础上创新,积极组织营造“头脑风暴”议事氛围,经常进行“团队碰撞”……
      多年来,学校的创新成果累累,创新成为了安吉路实验学校每一个教师的习惯,也成为了学校的文化性格。
      把知识分享变成“举手之劳”
      创造了丰富的教育智慧资源,学校知识管理的第二个环节就是要让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很方便地分享到这些教育智慧资源。
      骆玲芳说:“正如人的血液要快速流到各个需要的人体组织,输送重要的养分,才能支持身体有力地活动,学校里每个教师创造的教育智慧只有被有效地共享,学校的整体健康快速发展才有保证。”
      安吉路实验学校知识管理分享环节的重点就是:让教师们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学校要充分表达“知识”并提供足够多的分享平台。
      让教师们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教育智慧第一要做的就是让大家有一个“目标共同体”的概念。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强调,只有当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追求与学校愿景紧紧结合在一起,然后为之去奋斗、去拼搏,才能“校荣我荣”。这正如安吉路人的口头禅“学校好,我才好;我好,学校才能更好。”“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学生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
      安吉路实验学校知识管理最让人佩服的是不惜人力、物力精心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去和别人一起分享的教育智慧文件夹,而教师也总能以最快的方式,最简捷的方法,查找到想要的知识,搜到想要的资源。
      安吉路实验学校为了留住听评课中稍纵即逝的火花创造性地发明了“QQ教研”,把即时聊天工具QQ扩展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中去,听课者当场可以对课堂教学情况发表评论,从而提高了评课效率。实践证明,同伴的及时提醒、专家的适时点拨和自我的用心感悟,有助于授课教师及时总结并提炼自己在本课例研究中的收获。
      学校还收集了大量专家名师上课评课的视频案例,制作校内平时各种教研课的视频案例等,这些视频案例可以再现真实的课堂情境,使教师在观看时捕捉大量课堂细节,把握围绕课堂教学前后的多种信息,获得整体性理解。
      此外,安吉路实验学校还为教师搭建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智慧共享平台,名目繁多,数不胜数:草根论坛、名师慧所、个性俱乐部、学校研究员团队、认知学徒制、观摩活动、家校智慧直通车……
      以多样手段让教师享用知识
      创造了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让教师触手可及,学校知识管理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教师学会并喜欢应用这些知识,从而再进入下一个创造知识、呈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循环。
      骆玲芳对此的认识是,知识的应用,不仅实现知识的价值,促进知识创新,更能让应用者体验到知识的重要,促进知识的学习。但是人们并不总是主动应用知识,特别是新知识,需要知识管理者打通知识的应用通道,并推出知识实招,全方位推动人们去实践、去应用,才能贯通知识管理循环流,促进个人、部门团体以及整个组织的知识管理效益。
      打通知识应用通道,要用科学制度为知识应用保驾护航。这其中,首先要“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位教师贡献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知识,安吉路实验学校在知识管理系统上都有相应的记录,人人都有被肯定的欲望,这种机制成为知识应用保障的一个关键。其次,学校制订了“知识应用目录”,学校知识的管理者充分了解哪些知识是老师们所需要的,哪些知识是老师们感兴趣的,从而在知识应用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与引导。再次,学校构建了“等级评估”,知识管理系统中包含了评估工具,每一条信息或知识被使用时,使用者都要留下一个评价的分数,系统会自动将这些分值进行统计,并显示等级。
      对于教师对教育智慧的应用,学校还着力打造各种短平快的实招或抓手促进教师应用知识管理,比如他们的六个推动:课题推动、活动推动、调研推动、问题推动、任务推动、团队推动。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原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在了解了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学校知识管理”实验后,曾给出了三点评价:
      第一点是它有利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建立学校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其中民主办学、集思广益,唤醒全体教职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至关重要。“知识管理”就是将全体员工视为学校的主人,为全体员工参与学校决策管理。
      第二点是它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国家提出的奋斗目标之一,学校应该首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强调的是学习内容的自发性,即重视对自己工作的反思、总结,将感性上升到理性,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即在与同伴的分享中得到碰撞、升华,将个体的心得成为集体的智慧——这正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所在。
      第三点是它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开发使用。教育资源的开发使用一直是教育管理的基本建设内容之一,“知识管理”将教育资源建设的任务直接交给了第一线的教师,使每一位教师既是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又是受惠者,这是一个很好的开拓性实验。
      当某种管理机制能够极大地促使学校各个层面的细胞体——教师个体、教研组团队、年级组团队、职能部门团队……持续地将实践的认识升华到规则与规律层次并不断地被再次应用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肯定与感激这一管理机制带给学校的所有生动和成就,也许学校知识管理应该得到更广范围的应用。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