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校长——学校教育的引领者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4-11 20:41
标题:
校长——学校教育的引领者
校长——学校教育的引领者
商德远 [特级教师]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那么,校长的角色是什么呢?答案会有很多:领导者、教育者、策划者、组织者、管理者、学习者、科研者、监督者、服务者……校长扮演着多重角色,是多重角色的一个综合体,但必须把握住自己最本质的角色,切实找准校长的角色坐标,才能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把学校办好、办出特色,最终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个性发展。
第一,校长应是教师学习和研究的引领者。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国家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学校要构建学习型组织,校长必须要有较强的学习力和研究力,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会学习,能研究,这是校长引领教师学习,形成学习型组织的前提。校长只有通过学习和研究,才能不断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思想,才能不断掌握更新的知识,引领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与研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第二,校长应该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引领者。校长是教育思想之魂、办学方向之魂和学校文化之魂。校长的理念和思想,不仅决定着其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变化,并对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产生着重大影响。如果校长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准确把握国际、国内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准确定位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办学品位、办学风格和学校文化等,就能将学校办成理念超前、思想先进、富有个性的优质学校、特色学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自1948至1970年一直担任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一所偏僻的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并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学校工作经验,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被誉为 “活的教育学”。前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伯克,上任后凭着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思想,一举改变了这所思想保守的大学;美国较早的弗吉尼亚大学,当时的校长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杰克逊,同样凭着当时“办学理念就是教师”这一前所未有的新理念,改变了这所大学。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原是一所全县有名的薄弱学校,齐鲁名校长崔其升是一位十分有思想的校长,他担任校长以后,大胆进行改革,着力改革了课堂教学、构建了高效课堂,课堂上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自主自信、探索创新”的学校理念,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样的模式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学习规律,符合素质教育,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该校由一个全县的薄弱学校,一跃成为了闻名全国的优质学校、品牌名校。实践证明,校长的新理念、新思想完全可以让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校长应是新课程实施和学校课程开发的引领者。有了新理念和新思想,并大胆改革可以改变学校。那么,如何把学校办出特色?当然应靠新课程的实施和学校课程的有效开发与落实。作为校长最好是教育家,即使现在不是,也应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去发展,最起码也应是师德高尚、知识丰富、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学行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不能陷入事务的漩涡,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懂教育且深谙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问题有独到见解和科学的解决方法。校长懂教学,熟悉教育规律,这样才能按教育规律引领和指导教师落实好国家课程。校长应走进课堂,能具体指导和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能通过有效的评价帮助教师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校长能担当起课程实施方向引领、提供资源、课堂指导、修正行为、评价反馈等职能,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在校长的关注、指导与帮助下进行,并在与教师的共同创造中,潜移默化地将教学理念、教育思想、课程内容、优秀教法等传递给教师,让学校的课程实施与落实,成为学校课程改革中最灵动、最有特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也能让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新课程落实到位了,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如果校长连课程都不懂,很难想象这个学校能将课程落实到位。当然,除了具有指导课程落实的能力之外,还应有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国家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独特办学思想的载体,是课程设置中最鲜活、最独特的部分。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校长有对教育契机的敏锐观察、把握教育热点的非凡能力。校长能依据学校实际、整体规划好学校特色,然后为突出特色,整体规划并开发出能实现特色的学校课程。所以,校长应具有学校课程总体规划、指导开发、引领落实和评价反馈的能力。最终能通过课程落实,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继而形成魅力无限的优质学校、特色学校。
第四,校长应是学校文化的引领者。何为学校文化?校长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努力,以及师生拚搏、外部影响、历史积淀等逐步形成能体现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等。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创造和形成共同遵循的具有独特凝聚力和稳定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精神文化等。精神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之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它代表着一所学校独特的气质、个性和文化氛围。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学习文化、探究文化和服务文化。它的形成是一个缓慢并且艰难的过程,而一旦形成,它就会像一个无形的指挥家一样指挥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是校长应拥有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思想,能引领学校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师生认同、独具魅力的学校精神文化。有了这种文化,师生就会在学校文化的引领和熏陶下,积极进取、刻苦工作、团结协作、频创佳绩。甚至不用管理,这种积极的精神文化都会像导弹的制导装置一样,引领着师生向着自己的理想方向不断前行,自主发展,开拓创新,直至出色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师生的自我价值,促进学校的发展,实现目标。
第五,校长应是师生发展的引领者。中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创立南开中学时,主张“公”“能”教育。“公”“能”教育的内容是熔社会教育与个人教育于一炉的教育。可称为爱国教育、民主教育、实用教育,或者说是科学教育。但在本质上,这几个名词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异,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张校长毕生所倡导的“公”“能”教育。也正是这种“公”“能”教育,学校塑造了一批又一批闻名遐迩的世界英才,其中就有周总理等几位国家级领导人,省部级人物更是为数不少,他们为中国的发展建立了功勋。因为出了众多英才,南开也由一所默默无闻的私立学校,一举享誉海内外。同样是教育家经亨颐,他创立的春晖中学,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出了一大批教育教学大家,像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影响至远,为今日春晖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奠定了坚实的名校基石,赢得了“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日前,温总理也欣然提出,“要让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学,才能抛却功利,更好地促进师生的发展,学校才能频出名师,育出英才,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尽管校长角色很多,但在新理念下,以上几种功能,理应成为校长办好学校的核心功能。校长必须在自己的众多角色中,分清主次与轻重,把握核心,这样才能不被杂事困扰,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培育出英才,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