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刘正成魏明伦畅谈书法热戏曲冷的错位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4-14 16:34
标题: 刘正成魏明伦畅谈书法热戏曲冷的错位
翰墨少内涵  粉墨缺粉丝  
刘正成魏明伦畅谈书法热戏曲冷的错位

    在中国艺术市场,书法热正滚滚而来,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手卷摹本、黄庭坚的《砥柱铭》手卷,去年分别以3.08亿元和4.37亿元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成交价最高纪录。而当代人的书法也同样处于急速升温状态,不久前,赵本山的四字书法作品“龙腾凤舞”拍出了92万元的价码,一个字价值23万元!
    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刘正成、巴蜀鬼才魏明伦昨日下午亮相岁月画廊,做客成都商报文化名人大讲堂。一位是身处书法热大潮中的著名书法家,一位是写下《巴山秀才》等经典川剧的戏曲大家。看似无所联系,却有共同话题,他们在昨日大谈书法热和戏曲冷的错位时表示,书法被指“翰墨”,而戏曲被称“粉墨”,如今,书法虽热却少人文内涵,有人文内涵的戏曲却缺少粉丝。

关于书法  还有很大增值空间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手卷摹本拍到三亿多元,这的确让很多人惊讶,因为这不过是王羲之书法作品的摹本。刘正成说,在拍卖之前,伦敦大学苏立文教授(张大千、徐悲鸿的好友)受邀专程到北京观摩这件作品。苏立文在和刘正成的交流中谈到,全球拍卖市场重心渐渐转移到东方,而在东方,书法和绘画是它的核心。“这和中国经济的崛起相似,它令你惊讶,但又不足为奇。”
    刘正成说,王羲之的书法摹本尽管成交价超过三亿元,但实际上这并不算贵,就算不是原本,在几百年前都是非常昂贵的。对于现在的书法收藏,刘正成认为,中国书法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刘正成有一位藏家朋友,于2004年以200多万元的价格买了赵之谦的册页,如今,就算你给他一千万元,他都不会卖这个册页。“这个朋友有次还让我去看明末书法家王铎丈二尺幅的条幅,那的确是精品,最后他以190万元购买了。”如今已经过去三四年了,但刘正成敢保证,就算有人出两千万,他都不会卖!
    但这种热度也让刘正成感到担忧,据他了解,在一些与书法相关的协会换届时,争夺位子的不乏干部和商人,“时代的发展对书法家来说是好事,书法家能吃得起饭了,记得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刚到北京的时候,启功的书法才400多元一幅。而身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注意艺术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技巧多了内涵少了

    作为书法家,刘正成在书法热的大环境中看到了隐忧。而局外人看来,又会如何呢?曾经有人劝魏明伦练习书法,但魏明伦表示书法需要练习很长的时间,而他没那么多时间练习。虽没练书法,但不妨碍他观察当下的书法热。
    魏明伦说,过去的书法被称为“翰墨”,“翰”与“墨”是结合得非常好的,“现在是读图时代,书法符合了这种需求,这种情况下,就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现在应该说是书法的黄金时代,那么多人写,但它也有一个弱点,跟高科技、低人文一样,就是‘墨’在发达,‘翰’在削弱。会书法的人,只是作为一种图来做,技能或者是技术,认为是一种视觉构图,更多的是看怎么样漂亮,而不是注入到骨髓里的‘翰’。”
    “翰”是什么呢?魏明伦认为,就是自己来写诗词,而现在的书法家,大家更多的是抄录一些唐诗宋词,“我知道一位书法协会的负责人参加一个活动,刚好当地有个诗人写了一首七律,就请他书写。但诗没七律的声律,因此不是七律。这位书协负责人没分出来,当时还有其他的书法家,都是大腕了,可是都辨识不了这不是七律。辨识律诗与一般的韵文,在以前肯定不是个问题,现在书法爱好者只知道学技巧,‘墨’技玩得比较专业,可他没有‘翰’的韵味。”
    对此,刘正成也表示,“书法以前是精英文化范畴,现在艺术面临通俗化进程,书法也不例外。像刚才书法家不辨七律的事,还算好的,现在的书法作品一般都是抄唐诗宋词,而且抄的时候也有抄错的。书法现在所谓创新也好,所谓发展也好,很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图形构成上,就是‘墨’的技巧,‘墨’的形态,而没有‘翰’的内涵。”

关于戏曲  粉墨还在 粉丝少了

    与“翰墨”相对,魏明伦将戏曲称为“粉墨”,“因为唱戏要‘粉墨登场’嘛。”刘正成赞同魏明伦的划分,他认为在历史上,戏曲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但如今戏曲的确受到冷遇。
    戏曲在历史上是大众艺术,如今却刚好和书法换了个位置。魏明伦昨日透露,他写的川剧《变脸》获得的报酬是1.5万元,而《巴山秀才》是2万元,“如果靠写川剧,我可能就无法生活下去了。如今我们的‘粉墨’,大家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冷清,粉丝越来越少啊。我们搞戏曲的常常说,冬至过后,我们的老粉丝又要走一些了……”
    为什么“翰墨”热,而“粉墨”冷呢?魏明伦认为,这是因为书法的商品属性很强,“书法在创作时可以一挥而就,而戏曲就不行,一个剧目里里外外上百人,灯光、服装都有要求,你要看一次,那得等到都准备好。而书法就不同,很快就可以完成了。两个看来都是国粹的东西,一个笨重如牛,一个轻盈如燕。到了读图时代,不仅是戏剧舞台,整个舞台艺术都这样举步维艰。”

听众观点

李伯清:爱书法的摸不出钱  买得起的又看不懂

    在昨日的成都商报文化名人大讲堂上,著名画家刘正兴、巴蜀笑星李伯清也来到现场,不过他们此次的身份是捧场的听众。
    李伯清练习书法已有十多年了,他昨日在大讲堂进入尾声时表示,“我书法还没有入门,戏曲算是进了一半。”他很直接地针对现在的书法热、戏曲冷的错位说:“包括收藏家,有很大部分人只看到它的市场价值,没有看到书法本身的文化内涵价值。真正热爱书法的人很多摸不出钱,买得起的人很多并不懂书法。真正的书法艺术,应该让有钱人能买也能懂,普通老百姓买不起但也能懂,能欣赏。”
    李伯清还透露:“有个藏家把收藏的20多幅书画作品丢到地上用脚拨开,他说老李你看,这个是谁谁的作品,要管好多钱。我也写字,很多人也喜欢要我写的字,但他们要的是李伯清这三个字,由于这个,反而把我写的书法本身的价值压下去了。”
     李伯清说他很难从头到尾完整地听一个讲座,但昨日的成都商报文化名人大讲堂对他触动很大。李伯清认为成都商报文化名人大讲堂很有必要继续办下去,他说:“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讲,办成一个既高雅又是老百姓都能进来听的大讲堂。人们都能在这里吸收一些营养,吸收一些好东西。”

                成都商报记者 蒋庆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