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用语文方式上真正的语文课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4-20 07:11
标题:
用语文方式上真正的语文课
用语文方式上真正的语文课
张振芳
最近听了学校教导处邹主任的一堂语文课《景阳冈》。邹主任五十多岁了,还一直活跃在教学第一线,他的语文课让我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小学时代,受益匪浅。他的课有着一定语文功底,课堂驾驭能力也是不错的。的确是一位令人钦佩的长辈!
《景阳冈》是一篇叙述性质的文章,大家都熟悉。作为小说教学,了解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应该是重点中的重点。在这方面,邹主任做了一些很好的尝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在评课会上作了发言,现将主要观点呈现于下。文章取名《用语文方式上真正的语文课》,不是说邹主任没有用语文的方式上出真正的语文课,而是说在这条路上应该走得更远,更好,包括我自己!
一 、语言咀嚼,字词推敲应该成为语文课堂常规环节
文章的高潮部分是武松打虎。武松面对老虎的“扑”“掀”“剪”三招,都是使用“闪”的应对。老师很好的抓住了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思考:连续使用“闪”字不觉得单调吗?能否换成“躲”字?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这里只有“闪”字比“躲”要恰当,前者突出了武松动作敏捷,速度极快,而且是主动的反应;而“躲”往往是被动而为之,身手不够敏捷,而且会借助外物的,与事实不符。可以说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闪光点,可惜的是这样的资源在眼前,教师没有充分利用。
“扑”“掀”“剪”也应该成为语言咀嚼的对象,“扑”体现老虎身材庞大,而且来势汹汹;“掀”说明老虎力气巨大,身子矫健;“剪”说明老虎动作迅捷,杀伤力巨大,带风而至,像唐诗“二月春风似剪刀”一样。通过咀嚼老虎的这三个动作,虎的凶猛就有了根据,从而反衬出武松的本领超强!
人物的把握不是建立空中楼阁,必须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在这篇文章中,只要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到位,人物自然会浮出水面,进入读者的心田!
二、归纳概括,情节复述应该教会教会学生办法
在这个环节,教师没有花很多时间,几分钟的默读后,就有几个
学生作了发言,再师生一起讨论,将情节作了归纳,基本上回归到了教师的课前预设上:喝酒——上岗——打虎——下岗。
其实,老师应该可以做得更好,当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后,教师应该追问个“为什么”,这也是所谓的“渔”,比“鱼”重要的多了。实际上,小说类的文章情节的阶段性界限是很明显的,教师不一定需要涉及“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术语,但基本的思想还是应该涉及到,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课外类似的问题才有迁移的根。
三、 拓展延伸,发掘加深必须有出发点
和落脚点
无语文不拓展!在这节课上,邹主任也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
的环节,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料,为武松填写“履历表”。这个教学环节中,课堂气氛很好,说武松的“特长”时,有同学说是酒鬼,教室里一阵欢笑声。
姓 名
性 别
籍 贯
特 长
个人简历
在评课会上,邹主任说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主人公有进一步的认识,使武松的形象更加高大。运用拓展延伸来实现这个目标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武松是个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有些信息纯属子虚乌有,要求学生对他的信息进行对号入座是不可能的。其二、学生不一定阅读了《水浒传》这部小说,很多内容无法完成。课堂上的确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几个问题无法落实。其三,更重要的,语文的拓展和延伸是需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万万不可天南海北,无法无天。《景阳冈》中武松杀死了一只老虎,本领出众。如果要拓展使学生心目中英雄形象更加高大,不妨以武松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为素材,体现出武松的疾恶如仇,锄奸仗义的品格。对大虫不手软,对恶人更是毫不留情,这才是英雄的真正伟大之所在!这样才能实现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了解的目的!
语文学科有她的规律和特点,语文教师必须掌握规律,把握特点,才能实现用语文方式上真正的语文课!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