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写给郑小琴老师的信[代管老师录入] [打印本页]

作者: 胡佩    时间: 2011-4-22 14:28
标题: ★写给郑小琴老师的信[代管老师录入]
管季超先生写给郑小琴老师的信

郑老师
      你好。
      全权委托你负责编辑 《2011.3.25.孝南区首届小语教研组长培训会特别报道》专栏内容。

1,与会者名单帖。[《报到册》在曾光处]

2,上传9位教研组长的发言稿。[不改,保持原貌。可附短评。在163箱]

3,请细读回收的《调研问卷》,分类[条目]择选《问卷》中的有价值的意见。亦可写成《问卷调研综述》文,可更多地放进你的思考。
附我的此类例文供参考http://www.yingbishufa.com/YANJIU/guanjiichao01.htm

4,你写的《会议报道》稿亦可发出。

你文笔好,也明白我举行该活动的主旨。此事非你来做才放心。只好辛苦你了。

                                                        管季超 即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4-22 15:46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 ... o=lastpost#lastpost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4-22 15:50
区实小郑小琴老师辛苦下了。。。。。
作者: 胡佩    时间: 2011-4-23 12:54
[一粒砂]大侠,等看你编的《特别报道》。。。。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4-24 07:16
[一粒砂]大侠,等看你编的《特别报道》。。。。
胡佩 发表于 2011-4-23 12:54

作者: 小琴    时间: 2011-4-24 07:43
受此重托,不胜惶恐。只有尽力而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4-24 07:58
如需要录入的文字量大,请到解放街西段[中英打字社]请录入员录入,记[管]帐上。

9位发言者的发言稿必须全部上传,未发至《教师之友网》邮箱者,由管老师催交。

《报到册》上传,以对查各单位是否按文件通知派员到会,是否交回《问卷》。

你只负责编辑,如有错讹由管季超负文责。

请曾光老师在王万兵处索现场照片。
                                             《教师之友网》值班版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4-24 10:53
语文老师如何“述而且作”




转载:http://user.qzone.qq.com/1423567591/blog/1275436472

         语文老师不能或不善作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不言自明的事情,只是碍于种种原因,人们不愿把这层窗户纸捅破。此前,郑殿兴先生在《杂文报》(2007年7月20日)上作《语文老师的“述而不作”》一文,坚决果断地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扯去了语文老师们“述而不作”的遮羞布,“老师不作作文或极少作作文,原因何在?与其说是认识问题,不如说是能力问题、‘传统’问题。老师作作文、写文章,能而不为者,有,但不很多,多的是不能或不很能。”并大声疾呼“语文老师,在作文上也一定大有可师之处,才好让学生学到真经。……语文老师们,该改改‘述而不作’的老例了——有‘述’有‘作’,‘述’、‘作’结合,才是作文教学的正路子啊。”

          郑先生是把语文老师们的遮羞布扯去了,但问题是,我们不该对语文老师们光打屁股而不使之长点见识,语文老师如何才能“述而且作”,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可惜郑先生没说这点,总使人觉得有点意犹未尽,在这儿我就班门弄斧,把自己这方面的浅见说一下。

          写文章虽不象写古诗那样难,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但也不是一件易事,因此作一个语文老师是颇有些难度的。不象数理化老师,只要脑袋瓜子好使,就可解题敏捷,受到学生的欢迎。写文章需要的是读书的积累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思考,没有这两点作前提,不管语文老师的脑袋如何聪明,才思如何敏捷,也只能是“胸中文思泉涌,下笔却无一言”了。

        在语文教学上,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求老师有广博的阅读积累。正如罗斯福所说的那样,“没有书籍,就不能打赢思想之战,正如没有舰只不能打赢海战一样。”思想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不读书,失去了这股源头活水,还怎么进行写作呢?虽然要求语文老师们“读书破万卷”是不现实的,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要读一些经世致用之书,比如:读历史,《史记》必不可少,《资治通鉴》非看不可,明末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近人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也应该看看;读文学,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只看小说,要知道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并没什么小说,而当时中国的文学成就高不可攀,文史不分家,上面所说的历史著作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名著,专门读所谓的“文学名著”,是不会具备什么文学素养的;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固然要学,但一定要兼收并蓄,康德、尼采、黑格尔、达尔文都要知道一点,更重要的是,古代的孔、孟、老、庄尤须钻研一下,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根若肤浅,后天的参天大树怎能茁壮成长?作为负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的语文老师,不能只读几本教材和参考书,那就成了贩卖教辅参考答案的小商贩;也不要妄想吃大学里学下的那点老本,谁不知道那点老本够吃几年能吃到什么时候。要老老实实有坐冷板凳的功夫,下决心做一个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这样,你才有能力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章,才有能力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百家争鸣,才有能力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才能显出思维的睿智。否则教师腹内原来草莽,怎么能要求学生写出有个性的锦绣文章呢?宋人陈师道说得好:“胸中历历著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只有读书不少,知识丰富,写起文章来才不会文思枯竭,也才能像源头之水奔腾不息地归向百川一样文思泉涌。而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果钟情读书,出口成章,引经据典,雄辩滔滔,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在这样老师的熏陶之下,虽不敢说学生都善作文,但爱读书不怕作文却是可以做到的。

          可惜,现在的教育大环境是不利于语文老师们读书的。尽管上海用新课标作了硬性规定:中小学语文教师每年的阅读量必须在150万字以上。尽管这个阅读量平均每天只有4110字,只要16分钟就能读完。但阅读如果不是出自内心的真正需要,而要靠行政命令来强迫,最后的实施效果恐怕会淹没在教师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敷衍应付之中。实际情况是,不少语文老师身陷茫茫题海不可自拔,身缠教学琐事无可奈何,一些想读书的老师由于没有时间保证,不是无法读书就是读的书少了。更可怕的是,语文老师们人心浮躁不思进取。“一册美妙的书是一桩秘密,只应当在静寂的心头细细体会。”罗曼·罗兰说的这种读书境界,语文老师们又有几个能有闲情雅致去体会呢?本人就听不少语文老师说过,这么大年纪了,读书有什么用?言外之意,不读书他还不是照样哄学生赚工资吗?,象我倒是又读书又写文章,混的也不比别人进步多少啊!对这样的语文老师我确实无言以对了。不过,以后我还是要将读书这条死路走到底的。

         当然,读了不少书,也并不能保证语文老师就可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洛克说得好,“读书只能供给知识的材料,如要融会贯通,应靠思索之力。” 要写好文章,必须要善于思考,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文章来。否则,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不过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罢了。而有些语文老师平日里“惟上”、“惟书”惯了,看见什么事情都觉得挺合理的。比如,社会风气中浸染了腐败的种种习气,他认为自古而然,极为正常;应试教育压抑人性摧残人才,他认为教育如果不看分数升学率,那就没法搞了;甚至认为中国人多素质又低,根本不能实行民主,否则会天下大乱的。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己的思考能力。有的语文老师不但自己不思考,而且对学生的思考横加干涉——小小年纪,如果想这想那,就不会保持纯真的心灵,对学习是不利的。就算写出了作文,思想也是不健康不符合时代主旋律的。

         这就让人奇怪了,象这种不读书不写作的人怎么就能当了语文老师?其实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作语文老师?现在的实际状况是,只要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进了中学就教语文。而据本人多年的教学观察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中文系学生都能教了语文的。因为有些人上学时就不爱看书(娱乐消遣的除外),一看书,要么头疼,要么昏昏欲睡;而且最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就哀叹“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中学几年的作文真不知绞尽了多少脑汁才应付过来了。只是苦于理科不行才学了文科,高考时分数够不上好专业,才被发配进了中文系。于是就一路被迫着教了语文。这样的语文老师在现时的中学里虽然不能说比比皆是,但肯定不是一个小数目。

        明人钱琦这样教育为人师者,“凡诲人者必先自省,知己之学已至,乃可诲人。”我们现在的语文老师却没有时间“自省”,尽管“己之学”不“至”,尽管不读书作不了文,照样在三尺讲台上“毁人不倦”,真是 “艺高人胆大”啊!

        为了使我们的语文老师不再“毁人不倦”,为了使他们能“述而且作”,除了大力鼓励语文老师多读书多写作以外,鄙人还斗胆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改革语文高考,使教育部中学实验语文课本主编孙绍振先生只考一篇作文的语文高考方案能尽快实施,这样语文老师就非得读书写作不可,否则就会有下岗丢失饭碗的危险;二是担负培养语文老师职责的师范院校在招生时,不要把那些不爱看书不能作文的学生招进来,以免祸害祖国花朵贻误社会主义建设大业。
作者: 小琴    时间: 2011-4-24 19:55
刚看了邮箱,只有区实小和姜窑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发言稿,其他老师的稿子都没有上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4-24 21:41
9位发言者的发言稿必须全部上传,未发至《教师之友网》邮箱者,由管老师催交.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4-25 08:08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183326.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183326.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183326.html
不做则已。做,就须求真求实,就须有专业精神专业品格。
要去除‘官腔’对专业探讨的侵噬。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4-27 04:16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39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39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39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39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39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39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39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669-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7 20:58
小琴老师
     你的长笛学得咋样?
     今天我应请主持该活动时,碰见职院罗琳老师了。
     谢你帮我整理好会议资料。
                                       管季超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26 14:20
童年的回忆:小放牛


文/郑小琴[孝南语文教师/本站注册会员]


                                                                  一
        第一次放牛时,我6岁了,大概是80年吧。我们村有几十头水牛,两头公牛,其他的是母牛,那时刚分田到户。我家和本族几家合成一个小组,分了两头水牛,一头公牛,一头母牛,平时就分给各家轮流喂养,农忙时,谁家要用牛也轮着用。我家和红兵家一起喂这头公牛,他家田多喂五天,我家田少喂三天。刚分田到户,爸妈干劲很足,便郑重其事地让我和4岁的妹妹去放牛。我一看,这头公牛长得格外雄壮,嘴巴又扁又大,像个簸箕口,两只大眼睛圆鼓鼓的,很有神,头顶上的一对犄角都向内弯曲着,像一个没封口的半圆形。腿又长又粗。脚掌又宽又厚,就是踏在碎玻璃上也不会被扎破。我有些害怕了,妈妈安慰我说,这牛通人性,性情温和,对小孩子最好了,并一大清早亲自带着我和妹妹去放牛。
        我们来到村旁的一砖瓦厂荒院落里,那里有很多草皮,草长得不是很长,但也多,没有庄稼。在妈妈手把手的教导下,我懂了好多牛的语言。别看牛长得这么庞大,它的鼻子上穿了一根棍,系上了牛绳,它就乖乖地跟着牛绳走了。我只要抓紧牛绳对着它大叫一声“放!”它就乖乖地低下头啃草皮了。如果它把牛绳子踩在了脚下,我用手扯着牛绳,大叫着“提腿!”它就乖乖地提起腿,让我把牛绳扯出来,不过牛绳很容易嵌进它的脚丫里,我就得机灵地拽才能拉出来。牛在吃草时,有很多牛蝇会叮咬牛,牛不停地边吃边甩尾巴,边抖擞身上的皮,可牛蝇还是赶不走,有时它就会啃着啃着,猛地往身上一甩头驱逐蝇子,这时如果牛绳牵得太长,牛绳就会一下子绕在了牛角上,我大吼一声“瓦着——”它就乖乖地低下头来,让我解开角上的牛绳子。妈妈去忙农活了,只留下我和妹妹在这空旷的院子里放着这头庞然大物,我们有些害怕也有些新奇。
        我牵着牛,妹妹在一边看着,玩着,在一次次地解开牛角上的绳子后,我把牛绳挽短一点牵着,谁知牛猛一甩头,把我带着甩了个趔趄,看着我被牛头带着前倒后歪,妹妹逗得哈哈大笑。我一想,反正也没庄稼,干嘛牵着呀,把绳子挽在它的角上,让它自已放呗。
        看这牛这么温驯,我渐渐地胆大了些,我决定学着村里的大哥大姐们骑牛。我后退几步,再向前跑几步,面对牛背,猛地一纵,却几次从牛背上溜了下来,上不去,牛却理也不理,只顾慢条斯理地啃着草。灵机一动,我转到牛前面,大叫一声“瓦着——”这下,它听到了,不吃草了,低着头,我踩着它的角,它再缓缓地抬起头来,我顺着它粗壮的脖子爬到了它的背上,它的背好宽阔呀,我安稳地坐在上面,它“哞——”地叫一声,又慢条斯理地吃起草来,妹妹羡慕地看着我,却不敢像我这样坐上来,只好气哼哼地去捉蚂蚱了,哈哈。
                                                              二
        妈妈说,牛尾部那儿有个坑凹,如果坑凹处填满了,就是牛吃饱了。一早上,牛不停地这院子里啃过来啃过去,我和妹妹一会儿看看那个凹处,却总不见它填满。想来是这院子里的草太贫瘠了,眼看太阳就要当顶了,站在牛背上看看田野里,大人们都收工了,放牛的伙伴们也都牵牛回家了,我和妹妹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于是,我们想这个坑凹是填不满了,我们还是回家吧。我们牵着牛往村里走,一路上遇到叔叔伯伯婆婆婶婶们都夸我们这么小就能帮大人干活了,我们很是自豪,是啊,城里人夸孩子夸学习,农村人夸孩子夸劳动呢。带着无限荣光,我和妹妹进村口时遇到爱开玩笑的桂香婶婶,她仔细地看看我的牛,吃惊地说:“砂砂,你怎么放牛的,你看牛的牙齿怎么没了?”我转头一看,牛正在慢慢地咀嚼着,张着嘴呢,可不是,那牛嘴里,上面的牙齿齐整整的,白森森的,像一把刀,那下牙床上,却平坦坦的像一块白砧板,天啦,牛的牙齿呢?我惊惶地看看牛,又看看桂香婶婶,她问道:“你是不是让牛啃草皮了?”我点点头,可不是让牛啃了一上午草皮么,“哎呀,你个死女人,让牛啃草皮,把牛的牙齿全磨没了,看你怎么办,拿什么赔牛,你妈还不打死你哟!”
这下我可吓得不轻,怎么一早上就把牛的牙齿全磨没了呢?早知这样我就牵到田边去吃嫩一点的草呀。带着无限惶恐和沮丧,我把牛系在村头的柳树上,垂头丧气地和妹妹回家去。
        这妹妹可像个多嘴鸦雀,一路上就咯咯地叫着要给妈妈告状,见到妈妈,不等我开口,就叽叽喳喳地把我放牛给牛牙齿磨平了的事说了,我也只好垂着头等着妈妈发落,谁知妈妈听了,大笑起来“傻孩子,牛一生下来,就没有下面的牙齿!”啊,原来是这样,我如释重负,开心地大叫起来。
        从此,帮家里放牛就是我童年的重要功课。

                                                                三
        我们村里有两头公牛,一头公牛我家和红兵家放,另一头公牛军明家和小凤家放。这两头公牛长得是同样的雄壮,威武。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这一村也容不得两头公牛,虽然这两头公牛耕地耙田干起活来,那是顶呱呱的,可它们只要一见面,就仇人似的,分外眼红,我可是亲眼见的,那两头牛铜铃似的眼睛,瞬时就布满红丝,互相敌视着。村里人放牛时总时会有意把两牛避开。有一次不注意,两头牛碰到了一起,触起架来,那可真是地动山摇,一村子的壮男们去拉扯,拉牛绳,牛绳拉断了,牛鼻子拉豁了,鲜血淋淋,可两头牛不分开,继续对拱,牛角发出“喀喀”的声音,男人们拿来衣服蒙住两头牛的眼睛,还不行,又点来火把放在两头牛的中间,才迫使两头牛分开了。
        所以我放牛时就得特别注意观察,远远看见另一头公牛了,赶快把我家的牛拉到相反的方位去放。牵牛回家时,更要先跟它的主人先说好,错开时间回家。可就这样,也有失误的时候。有一次,我在一条沟渠边边看书边放牛,忽然,感觉牛不动了,气氛不对,一抬头,哇,吓死了,那一头公牛不知怎么的,没人牵着,正站在沟渠的另一边,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再看看我家这头牛,也冷冷地对视着它。我吓得丢下绳子,转头就跑,生怕被它们抵架时给夹死了,可跑了几步,后面没有动静,转头看看,两头牛还隔着沟渠对峙着呢,一动不动,像两个泥塑。而此时田野也看不见一个人,想找个人帮助都没有,我想跑回家喊大人,又觉得不妥,又转回来,把我家的牛绳捡起来,把牛牵过来,心怦怦直跳,谢天谢地,我家这头温驯的老牛没有发倔,而是“哞——”地叫一声,跟着我回家了,而那头牛站了一会儿,也悻悻然地扭头离开了。我身上却出了一身冷汗。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他们也吓得不清,告诉以后,可得小心,保命要紧。
                                                                        四
        这头公牛还有个癖好,那就是不管见着那头母牛,都会多情地凑上去,这儿嗅嗅,那儿舔舔,无限眷恋,不肯离去。更有时还会无耻地做出不轨的事来。而那些母牛,有时会亲昵地靠过来,两头牛亲亲热热地呢喃一番,有时却并不喜欢地跑开,偏偏我家这头公牛还那么恬不知耻地涎着脸追上去、、、、放牛的小伙伴们可不干了,那们常常愤愤地骂着我家的公牛是“流氓”,并嫌恶地牵开自己家的牛。每每这时,村里的大人们总是哄笑着,而我,并不懂事情的原委,只觉得咱家这头牛确实不光彩。只好讪讪地,孤独地牵着这头孤独的牛远离伙伴们去田间小路上。
        这头牛只要孤独一个,它就老老实实的,并不瞎调皮。它很喜欢吃青草和稻草,也爱吃菜叶、麻叶、高粱叶,红薯藤什么的。吃东西时,它总是先用鼻子闻一闻,用舌头舔一舔,然后用舌头卷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嚼起来。 没有伙伴们玩耍,我一个人玩,采朵路边的野花;捉只青蛙,扯根长茅草系在青蛙的腿上,看它蹦达;或者看天边的云彩变幻成各种形状、、、、、偶尔,它吃饱了,就会抬起头来,望着远处那些牛们,“哞——”地长唤一声,我也会远远地看着我的伙伴们,猜想着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五
        终于,合作组的村民们觉得这头公牛太老了,决定卖了,换了一头母牛回来。这头母牛和别的牛不一样,它的角是向外翻的,听说是四川那边的牛。管它是哪儿的牛,只是和我们小伙伴们放的牛一样是母牛就行,这样,它能和那些母牛和睦相处,我就可以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放牛,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了,我是多么渴望和伙伴们一起放牛呀,一起把牛丢在荒田里,一起去沟里摸鱼,一起过家家,一起扯酸草吃,一起去偷瓜,一起去摘又嫩又甜的棉桃吃,一起去砖瓦厂码砖,我会码好多种椅子、城堡呢、、、、、这几年放孤独的那头公牛,我也孤独够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头四川小母牛是如此的烈躁。只要我一走近它,它就会低下头来,将那外翻的牛角对准我,作势要抵我。刚开始,我以为它认生,割草给它吃,讨好它,哪知,它草照吃,却并不买帐,仍是抵触我。
        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将牛牵到一大块荒地里,都将绳子挽在牛角上,然后去游戏,等时间差不多了,再去解绳子,准备牵牛回家。冷不防,它猛地一角挑过来,正好挑住了我衣服,把我挑在半空,耍龙灯似的摆了两摆,再摔在地上,那一瞬间,我只觉得天眩地转,魂飞魄散,腿脚都软了,小伙伴都惊叫起来,它却若无其事地继续低头吃草,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最后还是胆大的军子,帮我把牛牵回了家。从此,每次放它,我都胆颤心惊,拴牛绳时,我都不等它靠近,极快地系好跑开。
然而,在农村,放牛是小孩子必需帮大人们做的事。我总是盼着上学,不想星期日,因为星期日就要放牛呀。
        又有一次,这牛在吃草,我去牵牛绳,它忽然发了疯似的向我抵过来,我转身就跑,只听见后边牛蹄“得得”声,妈呀,它还真追过来了呢,我飞快地跑起来,只听见耳旁风的呼呼声,我百米冲刺,逢沟过沟,逢坎过坎,等跑过了两块田,惊魂未定,转头一看,那牛却仍在第一块田里悠闲地啃草呢。
        这一次我吓得不轻,回家以后,郑重地跟爸爸妈妈宣布,打死我也不放牛了,我是宁愿打死,也不愿被这倒霉牛抵死。
        从此我拼命读书,我再也不愿在农村放牛了。就在这一年,我考上了师范,从此跳出农门,再也不用和牛打交道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26 14:21
http://xnjyw.5d6d.com/thread-33378-1-1.html

此帖正在录入中。。。。。。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