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读课(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2 06:37
标题: 读课(一)
读课(一) 

董一菲
                                 

背景写真:

语文行博客开通已经一月有余了,徒弟们笔耕不辍,辛勤耕耘,看着他们尽情地书写自己的真性灵、真感受、真实的成长经历,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一名教师勇于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升华自我,这意味着他们在专业发展上的另一种提升。一个人敢于去回望自己的来时之路,并慢慢欣赏,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

我期盼着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求索,自信,充实,快乐。于是我准备再一次读他们的课。

今天我带着语文教研室主任杨旭和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张玉惠走进了我的徒弟陆晶的课堂。



徒弟素描:

陆晶,已经拥有五年的高三教学经验,今年第一次承担文科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她爱读书,爱思考,天资聪慧,勤于钻研。喜欢她的文笔,总是流淌着诗情画意,充满着灵动唯美的气息。教学基本功扎实,曾经获得牡丹江地区高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牡丹江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是一位真诚待人、勤勉务实的的年轻教师的代表,对她的课我有着极高的期望值。





班级印象:

今天陆晶执教的班级是理科高三十二班,是一个普通的理科班。进入班级,映入眼帘的同学对我的视觉构成强烈的冲击,他们都长得高大魁梧,用“茁壮”一词形容是在恰当不过的。稚气未脱的脸庞上洋溢的是灿烂的笑容,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充满阳光的队伍,他们有着积极活跃的思维,闪光的智慧和燃烧的热情。

陆晶站在讲台上,一袭点缀着碎花的黑色连衣裙,一方白色的丝巾,使她越发显得清秀温美……



课前期待:

今天距离高考只有41天了,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试卷评析课的课堂容量应该是饱满的,学生对于常见题型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已经基本掌握,教师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不断加固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思维。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答题能力和技巧的提升。



评课纪实:

陆晶的课听完了,虽然她的教学目标达成了,教学流程也还完整,学生的课堂气氛还算热烈,但我觉得还是整节课缺乏立体感,距离我的期望较远。

董一菲:陆晶,你平时的试卷分析课也是这样上的吗?

陆晶:不是的,师傅,我觉得这节课是我高中阶段所上的最失败的一节课,原因就是当看到师傅走进教学楼时,我的内心竟然开始慌乱,于是临时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因为师傅一直倡导诗意语文,而我的试卷分析课总感觉背离了您的教学初衷,是对答题思路和技巧的指导,所以在那一瞬间,我不知所措,竟然推翻了自己以往试卷讲评课正常的规范的讲法,临时为了迎合师傅的诗意语文而量身定做了一节这样“四不像”的课。

董一菲:所以我觉得这节课并没有展现出你最真实的一面,也不是你平日的教学风格,其实作为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为迎合他人而抛弃自我,只有长期的坚守和钻研才能形成你最出色的一面。

那么你觉得诗意语文是什么样的?其实语文课原本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诗意语文也绝不排斥理性的光芒,没有了理性的色彩,语文会轻飘飘地浮在空气中,没有重量,没有质感,没有生命,那么语文才失去了她原本的魅力。

陆晶:师傅,诗意语文的内核应该是理想和现实的融合,没有了现实的负载,理想就折断了翅膀。

董一菲:应该是这样。这节课我觉得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还可以,体现了作为高三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踏实,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还可以,学生能充分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这也源自于你对学生的尊重。

张玉惠: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当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有几处读错了,她并没有打断学生,而是当学生读完后,再进行纠正。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人格魅力。尊重了学生,才会有人文的课堂,课堂也才会有师生碰撞的思想火花。

杨旭:这节课我觉得课堂结构比较完整,由梳理常见的小说阅读题的题型,在到具体的操作和演练,从理论到实践的操作,符合高三习题题的指导原则。

董一菲:但是这节课课堂容量太小了,一节课的时间只讲了一篇小说,对于即将步入高考的学生而言,操作性不强。高三的习题课不应该停留在就题讲题的阶段,不是“入”,钻到作品之中,自我陶醉,而是“出”,向外迁移拓展,由一道题引出一类题,教师需要对这种类型题进行梳理归纳,让学生把握答题的技巧和方法,规范他们的答题思维。

杨旭:我觉得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注重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是很关键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有的放矢,可以集中讨论,可以专题辅导,这样有限的课堂才会涌动着源源不断的活水。

董一菲:其实我觉得习题课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将学生试卷中的答案整理出来,摆在学生的面前,抓出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错误的原因,是方法的不当,还是审题的失误?是思路的混乱,还是答题步骤缺乏规范性?这样也许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更好地规范学生的答题要点。

杨旭:其实我们有时必须按照理性的思维,给学生归纳出答题的几个步骤,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必要掩饰,这是语文作为工具性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张玉惠:我觉得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语言的规范性不够,教师应该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因为我们发现,学生在试卷上更多的失分不是没有思路,而是答题思路和语言缺乏一定的理性逻辑,所以这也应该是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

董一菲:另外,有许多的小说固然以情节取胜,但优秀的小说一定追求情节的波澜起伏吗?我国当代作家沈从文、萧红就不刻意地追求情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尤其如此。还有意识流小说等等都不追求情节的多变,朱光潜曾说,小说的情节就是空搭架子。所以小说的魅力绝不仅仅体现在情节上。

    我的徒弟们他们一直坚定地行走在教育教学之路上,虽然这其中充满着艰辛、历经坎坷,但只要他们心中有爱,心中有学生,就会心中有语文,就会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教学天空。



附:教学简录

                    文学类文本教学课堂简录

                                      陆晶

师:文学类文本阅读经常考查的体裁有小说和散文。小说一般以微型小说为主,为什么?

生:因为微型小说篇幅短小精悍,故事情节相对比较完整,人物性格比较鲜明,主题思想好把握。

师:说得有道理。另外微型小说的情节在变化中更能体现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对于人物性格、精神品质的塑造更有一种艺术张力。

师:下面我们根据小说特殊的体裁特点梳理一下常见的题型,并理

顺一下答题思路。(学生回答略去)

师: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作品来分析。见《好心肠的兰奥妮》。

师:有人这样评价这部作品,说它自然朴素的文字下呈现的是作者的精巧构思,你觉得呢?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这部作品。(学生朗读小说《好心肠的兰奥妮》)

师:小说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师:围绕“匿名信”这个线索,小说讲述了三个故事,分别概括主要内容。

师:作者塑造主人公兰奥妮这个形象,有什么深意?

师:小说的情节设置有多处波折,说明这样写在情节与表现主题方面有怎样的作用。

师:有人说,兰奥妮是女版的“别里科夫”,你赞同这个说法吗?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