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俺好多年未见到许宏泉了。。。。。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5-5 10:46
标题: 俺好多年未见到许宏泉了。。。。。
春色如许·许宏泉画展




《春色如许·许宏泉画展》2008年1月9日下午2时在南京博物院开幕。展览由南京博物院主办,南京广电书画院承办,中国典藏杂志协办。共展出许宏泉新作60余幅。有“新安纪游”和“闲花野草”两个系列。


  许宏泉的新安山水是其深入皖南山区与自然对话,从造化中悉心体会新安前贤的笔墨精神,非一味院派“写生”的状摹自然风景,求之象外,写胸中丘壑,从自然中印证新安画家程邃、戴本孝、查二瞻、黄宾虹诸前贤笔墨和艺术思想,故其新安山水既得自然烟云变化之生机,又充盈文人笔墨之真趣。

  “闲花野草”以山间田野杂花野草入画,笔墨纵逸,色彩清新,深得陈道复、徐青藤乃至近代黄宾虹及当代名宿吴藕汀老人的艺术品格,为当下花鸟画创作展现了一个极其清新艺术境界,益见画家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恩与礼赞。

  许宏泉,安徽和县人,自谓“一少年来自田间”,世纪之初成为“北漂一族”,从事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近年来主持多本艺术刊物,尤以《边缘·艺术》以其独立特行的文艺批评精神在文化界颇具影响。他还著有小说《乡事十记》,史论《戴本孝》,以及多种随笔、评论,其文字同样以清新、朴素风格见长,史论深刻清晰,批评犀利客观。作为一名“现代文人”,他的文化魅力正在于他的独立精神和游离于传统与当下之间的人文情怀。

  名家点评许宏泉

  章诒和 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研究员

  世事观察越细,人性体验越深,内心就越容易生出忧郁和烦闷来。许宏泉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他的烦闷忧郁,始终带着一种或漫不经心、或玩世不恭的色彩。这也如同他的文章呈现形态一样,貌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构造。遍览溪水旁这棵树的枝枝叶叶,我发现里面藏着两个身影。一个是知识分子:画国画,编刊物、做文章。而笔墨之间透露出的,则是作者的丰富畅溢、敏感犀利与不伪情的人格。

  陈丹青 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第一、非常羡慕他有那样的胡子。
  第二、他要是个古人的话,可能是个汉代人——无论东汉西汉。
  第三、我非常欣赏他文化独行侠的江湖气。
  第四、在他出版的文集中,写农民的部分我非常感动。因为现在的艺术家还记得农民的不多。
  第五、我相信他收藏了非常多的东西,又认识江湖上的三教九流。我的意思是他以后能否送我一件好东西。
  最后,他非常快速度的安徽腔的男中音,而且是正当壮年的男中音,很性感。

  张铁林 影视编导、演员

  许宏泉这群“部落”,在我看来是一片绿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群年轻人,使我看到难能可贵的有探讨传统精神的兴趣。以推崇传统精神为己任,为主要乐趣。这样一种精神,我觉得实在是难能可贵,我在北京其它地方还看不到,也许我孤陋寡闻没碰到。

  《边缘·艺术》杂志,讨论的是一些批评,这个批评在当今就是思考。大部分人不思考所以不批评。唱赞歌谁不会呀?张口闭口,所有的歌都是赞歌。其实也不尽然都是批评,所谓“弃”,是相对于“扬”而言。

  胡秋萍 书法家、河南省书协副主席

  宏泉以一种边缘的心态来对待艺术。这恰恰是他独特的角度。

  他常以冷静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和当下。我却从他那冷漠的字句里读出了一种最深切而又悠远的爱。
  吴冠南 画家、江苏省国画院画师

  许宏泉这个家伙鬼精灵,鬼点子来得多,但都是好点子。他才气横溢,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且敢说敢为,立场鲜明,所以往往与时流不合。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5-5 10:47
“野”孩子 +“旧”文人=许宏泉的画


文/薛 晔





            

  “一心可以周万里,一室可以摄千峰。但恨此身少大翮,所至不能与心从。唯有老笔恣肆到,云气呼吸当相通”




  “古人真迹不易见,尘眼犹难辨真赝;真山原是古人师,古人尝对真山面……慨叹尚多向千载,何必古人皆同时,本来爻象写心境,六法各显山河影。”

                                  ——戴本孝





  明末画家戴本孝在画史上并不是大家,但在美术史却是一道奇特的风景,以焦墨画出一片苍润。许宏泉是戴本孝安徽和县的同乡,出于对故乡山水和文化的情有独钟,出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把自己的艺术触角放在这方水土,下工夫研究明清新安诸贤,写了《戴本孝评传》。许宏泉多年寓居黄山,绘黄山山水,意浓情深、心态平和地去表现自己所热爱的生活,他青睐董、巨以及历代的“徽派”大家,但又无门户羁绊,他的绘画语言便因此多彩了起来,透露出一个善学者的敏感聪慧和丰富的阅历。




  第一次见到许宏泉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对他特别的印象来自现在想起来都颇让人难为情的一个特别场景——那年20刚出头的我为了一点小事情正冲当时的男友大发雷霆,尽管感觉到周围朋友的诧异,可少年气盛,竟然也不懂得克制。光阴似箭,眨眼间那个动不动就乱发脾气的无知女孩儿被时光磨平了棱角,而许君也从当年的小画家变为画坛、文坛颇有人气的一个人物!




  说实在的,这十多年我和许君并无过多交道,与其见面也多在一些画展或者朋友聚会之类公共场合,寒暄几句,不痛不痒。从他人的嘴里我知道他阅历丰富、经历坎坷,从他的文章中我知道他思维敏锐、一针见血,从他的画中我知道他勤奋努力、机智聪颖。




  中国人向来讲究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文与画无非是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而已,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该是相通的。章诒和在谈到许宏泉的《一棵树长在溪水边》时曾说“世事观察越细,人性体验越深,内心就越容易生出忧郁和烦闷来。许宏泉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他的烦闷忧郁,始终带着一种或漫不经心,玩世不恭的色彩。这也如同他的文章呈现形态一样,貌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构造。便览溪水旁这棵树的枝枝叶叶,我发现里面藏着两个身影。一个是乡间男孩:天然、童趣,馋嘴,掏马蜂,说脏话。一个是知识分子:画国画,编刊物,做文章。而笔墨之间透露出的,则是作者的丰富畅溢、敏感犀利不伪情的人格。”而事实上,在许宏泉的画中我同样看到了一个信马由缰的“野”孩子和一个文质彬彬的“旧”文人,看到了他在这十多年的人生历练与品行修为中所创造的自己的艺术世界。




  许宏泉不是科班出身的画家,但是他的画却丝毫不比那些科班出身的画家逊色。他总说自己没读过几年书,可他的文章也并不因此而缺少文艺学养。无论是作画还是为文,他的作品始终表现出内敛的气质,而内敛中又流露出一种恣肆和灵性。




  《尘外来客》用枯润相生的笔法,灵活沉稳,“野”中带“逸”。观其画,入其境,心中尘俗的块垒一洗而净,清爽而快慰。《烟峦无尘》,绘层峦叠嶂树木苍郁的景色,那种苍莽浑然的感觉,给人无穷的回味与迁想。《山路迢迢》乍看粗头乱服,无法无章,可仔细品味那些粗细相间、点线结合条以及恣肆汪洋的线条营造出画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烟岚、晨霜、清秋、晓雾…… 狂放岑寂的画境中隐隐带有一丝冷逸、惆怅,蜿蜒的山路中绝无人物出现,在寂凄中透露出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这就是许宏泉画笔下的故乡—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让人联想到他的文字,弥漫在其中的情感含蓄而深沉,忧郁而徘恻,凄婉而迷离,可气息却又是那么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而足以润人性情。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游历名山大川,滋养笔墨造诣,是历代山水画家求新求变的不二法门。许宏泉遍历皖南等地胜景,纵览名山大川,不过他似乎更喜欢在大自然中聆听山水清音,体悟自然之道,听说他只游山水而不写生,可见他并不是写实,而是写山水之意。他的山水,朴素雅逸,意境萧疏。皖南的山岭、新安江的烟溪、以及笼罩在潮湿空气中的湖光云影都是他所钟爱的题材。《一片皖南》是他的近作。笔墨的质实浑厚、深沉含蓄,既有黄宾虹的浑厚华滋,又有戴本孝的皴斫坚实,还有梅清的清灵与陈邃的苍浑……但都由于自然的触发感兴而自然流露。他把对传统的广博资取和对自然的观照揉合融会起来,一如己意地把它加以表现,因此变化极多。




  许宏泉除了画画,还搞些收藏,尤其是书法、信札的收藏,颇为用心。从字体、年代、印鉴、题款他都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张铁林说许宏泉有唱京剧的欲求,可惜我从来没有机会听他咿呀过。不过,闲谈时,听他说起过昆曲,从唱腔到演员,从剧本到服装,一套套的,不得了,了不得。说到唱戏,自然少不了美人。曾听许宏泉对我说过这么一件事:2004年秋天,他和朋友在杭州西湖美术馆看黄宾虹展览时遇到了一个美人儿,细眉、小眼、溜肩,活脱脱地一个费小楼画中走出的仕女!尤其有趣的是,一问,还居然是我在美院上课时的学生。可怜我给他们上了一年多的美术史,却从来没把这个女孩儿和幻灯片里费小楼画笔下曼妙的小仕女联系在一起。看来常受烟云涵养的他,比我们大多数城市里呆久了的人更有情趣,更善于发现美丽,更懂得欣赏美景。



  静水流深,笔墨情怀,许宏泉是一位不倦的探索者,“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旧约·诗篇》卷一)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5-5 10:48
许宏泉质疑《黄宾虹全集》有伪作


一直备受画坛关注的《黄宾虹全集》日前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推出。主编多是国内著名专家艺术家。近日,北京的《边缘艺术》杂志主编许宏泉撰文指出其中有黄宾虹多幅伪作。画家梅墨生也有文章《读〈黄宾虹全集〉随笔:疑其中两件作品为伪》,这部由两社联手,历时八年推出的“大手笔”一面世就遭到了质疑,究竟有何原委,值得大家关注。
伪作缘何现身《黄宾虹全集》---是专家走眼  还是另有原委

■文/许宏泉

    早就听说《黄宾虹全集》即将出版。现在终于见到了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黄宾虹全集》,每套定价近八千元。其中收录了黄宾虹山水花鸟及作品写生稿3000多件。虽然汇集如此数量的黄氏的作品,但称之为《黄宾虹全集》却依然不够。盖宾翁一生,画作无数,一时要想收罗殆尽,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这本全集,实际上也就是黄宾虹绘画的一个相对量大的选集而已。这是题外话。

    作为“黄迷”,我是怀着急切而渴慕的心情来谒读宾老的这部著作的。谁知初读一过,却让我惊讶,这样一部著作里,竟然有一些值得商榷存疑的黄宾虹的作品。众所周知,近些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运作,有很多出版社或出版物被某些射利家们所利用,从而炮制出许多伪劣的出版物。所谓的“伪劣”,是因为其间掺杂“西具之物”,以此来混淆某些人的认知。而在很多藏家、买家的心目中,出版社(尤其是美术专业出版社)当然具有很重要的学术性。对于那些不谙内情的人来说,很难想象其间掺杂伪作的真相。难道这些伪作仅是因为编者的一时走眼所造成的吗?因为有些著作其中并非一件或两件,而是很多件(当然,伪造出版物除外)。由此可见,许多则是编著者或出版者的刻意所为。那么,这样一种出版物可以说已成为一种幕后交易的产物,近年来已让很多读者及收藏家深受其害,也让人们对出版界、出版物渐渐失去了信心。

    然而,像《黄宾虹全集》如此巨大的一部画家的个人专集,有一个系统的编辑班子,其中有王伯敏、童中焘、王克文等专家、艺术家在列(王伯敏、王克文先生分别为黄宾虹研究会副会长和秘书长),两家出版社联合出版,历时多年,国家投入了如此巨大的财力,可谓重大工程。对于当代的画家、美术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书画收藏爱好者来说,无疑是美术界一起重大的事件。但其中仍然有令人失望的事情发生。由此也可看出,这绝非“一时的失误”就说得过去的,因为有这么多的编委层层把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尽管如此,我仍不能够妄自揣测其为有意识地参与商业的行为。如果不是这样,我只能认为,这么多的编委真的是眼光有问题,起码工作和治学的态度不够严谨。以这样的态度和识见来编辑、研究黄宾虹,权威何在?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鉴定家谁来鉴定》,质疑当下对所谓“权威”的认定。


        黄宾虹伪作图《雨过云犹湿》

    这里,我们不妨就《黄宾虹全集》第五卷第110页—117页的“八开山水册”略加分析。这件伪作用笔荒率,构图造作,显然是从黄宾虹其他的作品中拼凑而成。比如第一幅《雨过云犹湿》,毫无章法地堆砌一气,线条呆板、软塌,若乱柴杂积。用笔无力,墨色散滞,尤其是近景的几株杂树,含糊琐碎,所谓胸无丘壑,一味涂抹,且款字也是极其造作,可以说是一件非常拙劣的伪作。

         《湖山泊舟》

    再看第二幅《湖山泊舟》,此幅用笔似乎用心一些,但依然生硬造作,略知黄之皮毛,杂树修篁也是混杂一堆,毫无层次,泊舟中的人物十分别扭,简直就像一只苍蝇,令人喷饭。

        《山亭会友》

    第三幅《山亭会友》,山中楼阁显然是从黄宾虹的某画中抄摹而来,同样的毛病是散乱,款字造作,用笔稚嫩无力。

        《湖山泊舟》

    第四幅《湖山泊舟》,宾老写岸渚依然运中锋,但此画全用侧锋拖扫,杂草尤其拙劣。舟下的波纹线条软弱,鬼鬼祟祟。

        《山居》

    第五幅《山居》,显然是模仿黄氏的漓江山水的作品,色彩混浊而浮薄。宾老用色完全写出,而此处大片涂抹的方法在黄宾虹作品中绝不可能出现。

         《江干卜筑》

    第六幅《江干卜筑》,这件作品用笔稍微小心一些,但依然散碎,用笔无神,颜色平涂,题款做作、刻意。

        《水墨丹青合体》

    第七幅《水墨丹青合体》,仅从画的题目来看就非常别扭,随意截取画中题识,断章取义。山石树木也是极其散乱,房屋夹杂其间,生硬、猥琐,显然是一幅“一眼即假”的作品。

        《山水》

    第八幅《山水》,近景的几株杂树,完全并排在一个平面,而黄宾虹画的杂树参差有致,极尽自然之美。再若远山的这种侧锋碎点,毫无底气,显然没有读懂黄宾虹点虱之特点。

    有人笑问:你说它假,假到几成呢?我说,三成也不到。所谓几成,不过说说而已,实际上也反映出作假者的水平。此仿造黄画的作者,显然尚未读懂黄氏之画,更不要说从笔墨和绘画的本体上去理解吃透,故而模仿甚劣。作伪,从来不乏高手,尤其是这两年,随着市场的运作,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的作品作假可谓是触目惊心。因为他们是市场的抢手货。而最难辨认的实际上也就是黄宾虹的作品。事实上虽然“黄宾虹热”正日益上升,但真正能够理解读懂黄宾虹绘画的画家、收藏家乃至研究家,确是寥寥无几。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透黄宾虹的绘画,连很多美术理论家和史论研究者,在其著作中也会出现以黄宾虹的伪作当作插图的现象。

    黄宾虹的画,线条老辣,蕴藉有味,诚所谓“虚中运实,柔内含刚”,说句大白话,他的每一根线条似乎都可以用钳子夹将出来,而他的苔点依然用中锋著力,力透纸背,墨色沉厚浑朴,所谓的浑厚华兹,气息高古,像这样的一件伪作只是徒得黄宾虹绘画的形貌,而精神上则与黄宾虹相差甚远。再举第四卷223页《溪山幽居》卷,画上题为黄宾虹九十一岁所作,虽款识刻意模仿宾老晚年稚拙之态,但造作习气扑面而来。宾老画,留白甚妙,此幅“留白”,状若面馍堆砌,生硬做作,毫无丘壑造化自然生气。笔墨也极浮薄,枯硬杂乱,实处板刻,虚处空洞。宾老之画则于混沌中见分明,尤其晚岁所作,浑厚苍茫,所谓“黑墨团中天地宽”,臻入化境。我实在不能明白,这样的伪劣之作,竟然会被当作黄氏的代表作收入“全集”之中(特选局部两幅)。如果其间没有什么“故事”,那么我只能怀疑这些专家的眼光,并深感遗憾,甚至非常愤概。至于其中其它一些作品,我将要继续加以研究和分析,希望方家识者一同参与讨论,加以鉴别,存真指伪。当然,你们可以说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但是我自信这些年来对黄宾虹作品研读,仍然是有些心得,断非信口开河。前些时,京城的一家拍场也有一件黄宾虹的巨幅伪作,一位美术评论家写了专文鼓吹。当时我也感到非常诧异。不过话说回来,那只是一次纯粹的商业行为,受害者可能只是买家一人,也算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吧。而作为“全集”这样的一部著作,以假作伪,实在是贻害后学,如果他们将其当作黄宾虹的作品来研究学习,不仅黄先生因此蒙辱,学习者也深受其害。倘若他日此作流入市场,又有买家上当。希望这些“专家”们给一个说法!

相关链接:

《黄宾虹全集》

    《黄宾虹全集》是“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的重要图书之一,全集共收录黄宾虹的绘画、书法作品三千余幅。按绘画、书法、著述、年谱为序分编十卷, 1~4卷是山水卷轴作品,随着不同时代作品排列流程,清晰地展示了黄宾虹的艺术足迹,充分地说明了他追踪宋元、师法造化之后的艺术升华,从而在“浑厚华滋”的艺术风貌中体现出恢宏的民族精神。5~6卷是山水册页,临古之作可见他学古深功,写生之作可见他的睿智目光,而得意之作更见其心源的化孕功能。这两卷,对有志于学黄宾虹画艺的人来说,是绝佳的入门津梁;对收藏的人来说,是陶冶性情的特健之药。7~8卷是黄宾虹的花鸟作品,草草逸笔,别有风情,展示了他有别于山水的又一种艺术才情。第9卷是书法作品,分临古和内怡两大部分。他的大篆和行草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是磨砺他绘画笔墨的重要资源,对立志于弘扬中国画传统的人来说,书画同源、同法的命题,黄宾虹做出了最好的范例。第10卷收入了黄宾虹的主要著作、诗文以及标示自己艺术理论的文摘和信摘。年谱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了黄宾虹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进程。这部由书画、文史构成的全集,完整地展现了一代大师黄宾虹先生的艺术人生和艺术风采。

  黄宾虹是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画由古典到现代的领跑者。黄宾虹留下的精神、艺术遗产,无疑是一座丰富的宝山。透过时间的纵深,人们对黄宾虹艺术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他笔墨技法、绘画风格的研究,而是从艺术实践向理论深入,提升到从历史、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全面涉及他的画学思想与人生抱负的探讨。因此,对《黄宾虹全集》的定位是:研究、整理、撰写和编辑直至最后的装帧印制,要达到21世纪的新高度。

    汇编这套全集,编辑出版单位从资料收集、拍摄图片到编辑定稿,先后花费了八年多的时间,编入作品几经反复、精中选优。《黄宾虹全集》所编作品主要由浙江省博物馆和国内外其它博物馆、美术馆、高等艺术院校等机构提供,并酌收部分私人藏家的精品编纂而成。画册为八开,体例新颖,图文合一,设计独特,制作精良,装帧考究。全集定价为7800元。

    这套全集的出版,为研究黄宾虹艺术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资料,对黄宾虹精神和艺术走向世界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原文发表于2008-03-24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5-5 10:49
许宏泉VS吴冠中


  在“三八妇女节”那天,《北京娱乐信报》上刊登了一篇“吴冠中指责杂志登假画  专家:这是坐庄卖假常见套路”,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吴冠中被国际艺坛认定的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他也是近几年艺术市场上焦点人物,画家吴冠中的惊人之语“笔墨等于零”、“推倒中国画的围墙”等等总能在艺术圈激起千层浪,在画坛引起强烈反响。他的作品每每出现,也必然会汇聚众人的眼球。在2006年12月17日举行的北京翰海2006秋季拍卖会上,冠中先生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又拍出379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在当时一举创下两项价格纪录:吴氏个人作品的最高价和中国当代油画作品国内最高价。即便是市场资深人士都对吴冠中作品价格的飞涨惊诧不已,谓之为中国艺术市场中的吴冠中现象。许宏泉是青年艺术评论家,笔者也曾和他有过几面之缘。也曾是他参与主编的杂志《边缘·艺术》和《中国典藏》的受益者,一直很喜欢他做的名人专访,很有自己的风格。他是个学者型的画家,国画作品和文章书籍一直活跃在艺术圈。这次针对‘吴冠中指责杂志登假画’这一事件,许宏泉也做了回应。本编特摘取部分以飨读者。

许宏泉:

艺术评论家、画家。1963年生于安徽和县白渡桥,字溪之,一字弘潜,别号虚弘、弘庐、烟云中人、任我行、许和州、Hare等,著有《戴本孝评传》、《寻找审美的眼睛》(评论集),编辑《太湖诗词书法集》,及美术史论文、评论五十余篇,并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学会研讨会。曾任河北教育出版社北京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自1993年起居黄山,策划编著“黄山艺术丛书”(《现代名家画黄山》、《现代名家书黄山楹联集》已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出版的著作有《中国名画家丛书》《戴本孝卷》、《弘仁卷》及《程容邃》,现为《边缘·艺术》主编、《东方艺术》特约编委、《水墨》栏目主持、《书与画》、《艺术状态》专栏撰稿人。著有《戴本孝》传)、《寻找审美的眼睛》(文集)、《留云集》(随笔、画集)、《这片画坛》(评论集)、《乡事十记》(小说)、《淇园清影》(画集)等,现为自由撰稿人、职业画家。现居北京。

吴冠中: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50年回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湾历史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四家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终生通讯院士。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迄今兼作油画与水墨画。

吴冠中指责杂志登假画  专家:这是坐庄卖假常见套路


 今年1月,吴冠中在朋友处偶然发现一本2006年12月的《艺术与财富》杂志。翻阅之后,吴冠中发现,该杂志在自己未知情的情况下刊发了自己的个人专访,其中刊载的大部分画作都是假的,细数之下,10余幅油画配图中,竟然至少有9幅是假画,数量之大,令人震惊。吴冠中回忆,大约3年前,曾在家中接受过专访作者许宏泉的采访,但万万没想到,此次采访被拿来为赝品做宣传,这种偷梁换柱的做法让他感到很气愤,无法容忍。

吴冠中说,《艺术与财富》杂志刊登的假画是按照自己出版的画册中的作品仿制的,其中有些画的真迹至今仍被某些单位收藏着,不可能流传到市场中去。9幅价值数千万元的假画,与长篇吴冠中专访和大量吴冠中私人照片被同时刊登在近期的《艺术与财富》杂志上,很容易让读者误认为这些画作是吴冠中真迹。吴先生看到杂志后,当即表示无法容忍,随即委托张世东先生与该杂志交涉。春节前,张世东与《艺术与财富》杂志社执行主编许宏泉取得了联系,打过几次电话,但许宏泉至今未对9幅假画以及深巷画廊名誉受到损害的问题做出正式表态。“究竟为何要在杂志上登载这9幅画作呢?”该杂志社的办公地址在香港皇后大道,北京望京设有办事处。记者按照杂志上北京办事处留的电话致电该杂志社,但是两部固定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两部手机电话中,一部已经关机,另一部已经停止使用。张世东认为,如果双方无法就此事达成和解意见,他将通过法律诉讼的途径解决问题。

  张世东还表示,“吴老不卖画已经很多年,假画不会对他有经济收入方面的影响。但这些假画一旦流入市场,每幅的价位都要在几百万元,这数千万元的赝品,将给本来就混乱的艺术品市场雪上加霜,特别是给收藏家造成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吴老不站出来说话,就等于默许假画泛滥。尽管吴老已经88岁高龄,但他依然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令人钦佩。”

专家说法:这是坐庄卖假常见套路

著名书画鉴定家牟建平先生表示,吴冠中先生的画作,是近年来收藏市场中的抢手货,价格不断飙升,现在已经达到了100万元/平方尺。画作价格飞涨,导致假画泛滥,很多人靠此一夜暴富,吴先生近年来也不止一次打假。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艺术与财富》这类专业杂志上,将假画搀杂在真迹和对画家本人的访谈中刊登,是坐庄卖假的一种常见套路。因为这样一来,读者很容易以为访谈的配图都是画家本人提供的真迹,如果在市场中遇到这些画作,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北京娱乐信报》)

许宏泉就吴冠中指责《艺术与财富》刊载虚假作品的回应

许宏泉:

      今天早上我让助手把这期《北京娱乐信报》找来,看到了这整篇报道,基本上对此事有了大致的了解。首先,我要回应的是吴冠中先生提到的2003年我去采访,是受《中国典藏》杂志当时的主编之约,与他共同去吴冠中先生家作的一次对话。这篇文章发表在2004年年初的《中国典藏》杂志创刊号上。同时也发表了多幅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是由吴冠中先生提供的。

  《艺术与财富》杂志在转载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没有经过《中国典藏》杂志和我本人的授权。对吴先生的作品,因为我没有研究,真假在此不作评判。他们发表该文章和作品时我并不知情,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直到今天我看了《北京娱乐信报》的报纸后,就给吴欢社长打了电话。他表示由于本人业务繁忙,没有具体地审核这篇稿子。而且他们的工作人员也缺乏对吴先生作品的鉴定知识。如果真的像吴冠中先生所指有假画,他表示,将要在《艺术与财富》杂志上发表一个声明,对吴先生表示歉意。同时也对利用我这篇文章而对我造成的伤害表示歉意。

  我一直觉得吴冠中先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老一辈艺术家,对于他的艺术我们不能轻率的否定,但我从来不以为他的画好在哪里!他要推倒中国画的墙,因为他的画中不中西不西,孤魂野鬼,很尴尬。《娱乐信报》上称他的画一百万一平尺,谁帮他定的价,也是“炒作家”们所为,按此来算,近几年他卖画何止百张,价格岂不十多亿,那么查一下他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便可知晓。我看实在是画家同画廊联手炒作。近十年来我写了许多和吴先生在学术上进行商榷的文章,包括我就在访谈里提出了我的观点,吴先生是一个很真诚的艺术家,但他又是一个喜欢发表高论的人,喜欢在艺术界扇阴风点鬼火,以表达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姿态,所以我又说他是一位不甘寂寞的老人。对于他“笔墨等于零”的观点我在十多年前,就写过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文章,你可以找来看,收编在我的《寻找审美的眼睛》里(中国文联出版社),而对于他谈到的“一百个齐百石不如一个鲁迅”的观点我反而表示,吴先生有自己的认识,我们不能片面的否定。后来他在美术馆又展览了他的书法作品,以一种欲拯救中国书法的姿态来出现,我在一篇文章中对他的书法提出不同意见。这是我的个人看法,这样的一种学术性的讨论我是非常愿意参加,我想,吴先生恐怕也不会因为我对他学术观点的这种不同意见而有意识的对我发难。都这么大年纪了,真喜欢折腾。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这种混乱我也是深恶痛绝的,前段时间吴老先生跑到一个拍卖行说拍他的假画,这就很好,你要多做这样的事,免得让买吴冠中画的人受害。对吴先生的画我不具备这种鉴别的眼光,所以我也不愿意发表主观的看法。而且,当我和《艺术与财富》编辑取得联系的时候,得知这些作品是某一个收藏家提供的,据说他收藏了很多件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都是在画廊或者在拍卖会拍来的,那么如果属实的话,我也相信这位收藏家本身也是个受害者,他首先肯定是热爱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他因为热爱吴老的艺术而损失这么大,他本身也是一个受害者,所以,我觉得对待任何一件事都要以事实来说话。我觉得对《北京娱乐信报》这样的一篇文章,他在没有取得多方联系的情况下,片面的把一方的言词刊登出来,也是有失于公允的,无疑是“娱乐”炒作,拿艺术开了一回玩笑。我觉得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比我们打口水仗或者打笔墨的官员更具有说服力,事实就是事实,终究它会水落石出,让大家了解这样一个真相。



原文发表于2008-03-24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5-5 10:50
许宏泉的专访:就吴冠中指责《艺术与财富》刊载虚假作品问答

最近几天,北京娱乐信报报道了【焦点】吴冠中指责杂志对其一篇专访配发九幅假画的新闻,其中指出“吴冠中在朋友处偶然发现一本2006年12月的《艺术与财富》杂志。翻阅之后,吴冠中发现,该杂志在自己未知情的情况下刊发了自己的个人专访,其中刊载的大部分画作都是假的,细数之下,10余幅油画配图中,竟然至少有9幅是假画,数量之大,令人震惊。吴冠中回忆,大约3年前,曾在家中接受过专访作者许宏泉的采访,但万万没想到,此次采访被拿来为赝品做宣传,这种偷梁换柱的做法让他感到很气愤,无法容忍...”报道中说“春节前,与《艺术与财富》杂志社执行主编许宏泉取得了联系,打过几次电话,但许宏泉至今未对9幅假画以及深巷画廊名誉受到损害的问题做出正式表态。”而“究竟为何要在杂志上登载这9幅画作呢?该杂志社的办公地址在香港皇后大道,北京望京设有办事处。记者按照杂志上北京办事处留的电话致电该杂志社,但是两部固定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两部手机电话中,一部已经关机,另一部已经停止使用......”
记者于3月11日许宏泉进行了探访,并独家就“吴冠中指责杂志刊登假画”事件进展得到了许先生的回应(见下·稿源由许宏泉先生提供)。

许宏泉简介:

1963年生于安徽和县白渡桥,字溪之,一字弘潜,别号虚弘、弘庐、烟云中人、任我行、许和州、Hare等,著有《戴本孝评传》、《寻找审美的眼睛》(评论集),编辑《太湖诗词书法集》,及美术史论文、评论五十余篇,并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学会研讨会。曾任河北教育出版社北京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自1993年起居黄山,策划编著“黄山艺术丛书”(《现代名家画黄山》、《现代名家书黄山楹联集》已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出版的著作有《中国名画家丛书》《戴本孝卷》、《弘仁卷》及《程容邃》,现为《边缘·艺术》主编、《东方艺术》特约编委、《水墨》栏目主持、《书与画》、《艺术状态》专栏撰稿人。著有《戴本孝》传)、《寻找审美的眼睛》(文集)、《留云集》(随笔、画集)、《这片画坛》(评论集)、《乡事十记》(小说)、《淇园清影》(画集)等,现为自由撰稿人、职业画家。现居北京。

许宏泉的专访:就吴冠中指责《艺术与财富》刊载虚假作品问答

时间:2007年3月9日下午
地点:许宏泉工作室

许宏泉与助手

周明华:

昨天是3月8号,妇女节,作为艺术界的媒体,倒没有发现与艺术有关的资讯,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昨天的《北京娱乐信报》,有一整版,标题为《吴冠中指责杂志登假画》这么一个专题。这个专题出来之后,在很多网站马上就有相关的新闻转贴。这个报导中,有一个名字列入我的眼帘,吴冠中先生声明里说大约3年前他在家中接受许宏泉先生的专访云云。虽然从整篇的报道里没有看到吴老专指这个杂志登假画为先生所为,但这里面吴冠中先生只提到了许宏泉先生,而且这个杂志还挂“执行主编是许宏泉”,《北京娱乐信报》也说有记者从您的网站上找到您电话,但说你一直关机,找不到您,我们今天倒是把这个电话打通了,见到了您,我们对这个事情很关注,所以,请许先生就《北京娱乐信报》这个专题以及里面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谈谈您的说法。

许宏泉:昨天晚上,有个画界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北京娱乐信报》上登了你刚才提到的相关的报道,问我知不知道,我从来不看这些“娱乐”小报,今天早上我让助手把这期信报找来,看到了这整篇报道基本上对此事情有了大致的了解。首先,我要回应的是吴冠中先生提到的2003年我去采访,是受《中国典藏》杂志当时的主编之约与他共同去吴冠中先生家作了一次对话,这篇文章发表在2004年年初的《中国典藏》杂志创刊号上,同时也发表了多幅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是由吴冠中先生提供的。事隔多年,这篇文章又重新被《艺术与财富》杂志刊登,据说所配的作品被吴先生指为假画。我有必要把这件事情的原委说一下,首先,《艺术与财富》杂志是一个香港人任总编的香港出版的杂志,社长是吴欢。起初吴欢让我挂执行主编,但我多次提出辞去,并要求该杂志把我执行主编的名字去掉,而且在一年前在秀州书讯•博客网上表示过,该杂志尽管挂了我的名字,但该杂志与我没有任何关系,我没有参加过他们任何的编务。《艺术与财富》杂志在转载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没有经过《中国典藏》杂志和我本人的授权就发表了,对吴先生的作品因为我没有研究,真假在此不作评判。他们发表该文章和作品时我并不知情,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直到今天我看了《北京娱乐信报》的报纸后,我就给吴欢社长打了电话,吴欢社长也表示由于他本人业务繁忙,没有具体的审核这篇稿子,而且他们的工作人员也缺乏对吴先生作品的鉴定知识,如果真的像吴冠中先生所指有假画,他表示,将要在《艺术与财富》杂志上发表一个声明,对吴先生表示歉意,同时也对利用我这篇文章对我本人造成的伤害表示歉意。至于该报纸说从网站上找到我的电话和我联系,第一,我的网站上并没有公布我的电话。第二,我的手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没有接到任何有关涉及此事的电话,我的工作室人员也从没有接到过这样的电话。报上的“关机”一说,纯粹造谣,也是他们小报记者惯用的手段。所谓“娱乐信报”,就是“娱乐”,他们总是搞无厘头新闻热点。作为艺术家吴冠中喜欢在这些娱乐小报上搞名堂,真不知他想干什么?我只在学术报刊讨论学术。

记  者:那你现在有没有与《北京娱乐信报》联系?

许宏泉:没有。

记  者:为什么没有?

许宏泉:我刚刚拿到信报的时候也想给信报记者打个电话,但这个报纸上并没有他们的电话。再说,我实在无暇介入这样的无聊炒作行为之中,但你们既然来了,不妨作一声明,以告关心我的朋友和读者,清者自清。

记  者:那你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跟《北京娱乐信报》联系?

许宏泉:首先我要与《艺术与财富》杂志取得联系,了解事情真相以后,我会将我这声明直接传给《北京娱乐信报》。有一点我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之前,《艺术与财富》杂志已在去年总第10期将我的执行主编名字去掉了。

记  者:您在去年第10期《艺术与财富》杂志已经取消掉了您的名字,登这篇文章和这些画的是第几期?

许宏泉:总第9期。因为它登了这篇文章之后,可能吴冠中先生的代言人已与他们交涉了该事情,他们觉得已经对我构成了伤害,所以赶紧把我的名字去掉。否则我会通过法律手段与他们交涉。

记  者:许先生,事情已经发生了,您也作了相关的回应,那么,以你个人的角度思考,你认为《艺术与财富》这样做,真的像他们主编吴欢所说的这么简单吗?我所说的这个前提《北京娱乐信报》在做这个专题的时候,旁边也有个专家说法,说这个“坐庄卖假”的常见套路,你对这样一个说法,是怎么来理解的,您谈谈这个事件。

许宏泉:专家?谁说他就是专家啦!我从来不愿意同这样的无名之辈交手,既然吴先生有了误会,我只好回应一下。但我还是为吴老的做法感到遗憾,他不应该被这样的蓄意炒作家们利用,留点力气去“推倒中国画的围墙”去吧!

吴欢社长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总不至于要搞什么“坐庄”之事吧!我也没沦落到要靠买吴冠中画混饭吃的地步。当然,我觉得《艺术与财富》没有经过吴先生的授权,擅自拿来了画作发表,虽然为他在作宣传也是不妥当的,但这只能算侵害他的知识产权。如果他们知道这是假画来发表,这样的行为就要谴责,而且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吴社长现表明是由于工作疏乎,(对于这种表明,我因不了解也不枉作评论)如果吴先生要追究他们法律责任,维持自己知识产权的手段是无可指责的。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不通过法律手段,却要在一个小报上搞名堂。我想这无疑是一次蓄意的商业炒作。我真的不想去配合他们,被他们利用来炒作。

记  者:我还想继续问,现在有业内人士指责这个事件是业内的一种普便的坐庄卖假的常见套路,您作为一个活跃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媒介双重身份的人,那么您对艺术市场的一些潜规则也是比较了解的,您对这种说法做何评判,这似乎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那么你认为这个事件是坐庄卖假,它属不属于这个范畴?

许宏泉:所谓“坐庄卖假”之说是恶意诽谤,当然我对这种类似的商业做法是深恶痛绝的,至于《艺术与财富》是否这样我不能枉加评判,但我首先声明我作为一个基督徒,我最痛恨作伪证。我也愿意在法律上保留维护我合法权益的权力。常言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么多年我也在参与艺术媒体的运作,做杂志,但是在我们杂志发表画家作品的时候,我们都是经过画家的同意,所有作品的来源绝对可靠。有这样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我出版的著作以及我发表作品中我的简历里面只有《中国典藏》的名誉主编和《边缘艺术》的主编,我从来没有写过曾任《艺术与财富》的执行主编,这点请先生核实。

记  者:你认为这个事件对你的伤害有哪些方面?

许宏泉:首先,我很不愿意让别人利用我的文章做所谓的“坐庄卖假”, 为吴冠中的画作捧场,对此我感到非常的遗憾,也非常的不安。即使不是坐庄卖假,我和吴冠中先生一样,也是一个受害者。我已向吴欢社长表示,如果这件事能够得到谅解还可以,《艺术与财富》必须发表声明向我道歉,否则的话我也会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我的名誉。

记  者:最近,吴冠中先生在整个艺术圈里面,由于他的一些观点频频出台,艺术界的辨论交锋也比较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笔墨等于零”“推倒中国画的围墙”等等,那么许先生,你已经发表的文章里,你对他的观点持不赞同的。我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这里面就有很多微妙的东西,因为目前当代艺术受当代艺术市场的运作几乎可以与当代影视圈相媲美,因为当代艺术市场的蛋糕很诱人,国内外资本巨大,所以这里面的纠缠,热闹,各种角色都粉墨登场,你看你这个事件其中有没有微妙因素?

许宏泉:我一直觉得吴冠中先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老一辈艺术家,对于他的艺术我们不能轻率的否定,但我从来不以为他的画好在哪里!他要推倒中国画的墙,因为他的画中不中西不西,孤魂野鬼,很尴尬。《娱乐信报》上称他的画一百万一平尺,谁帮他定的价,也是“炒作家”们所为,按此来算,近几年他卖画何止百张,价格岂不十多亿,那么查一下他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便可知晓。我看实在是画家同画廊联手炒作。近十年来我写了许多和吴先生在学术上进行商榷的文章,包括我就在访谈里提出了我的观点,吴先生是一个很真诚的艺术家,但他又是一个喜欢发表高论的人,喜欢在艺术界扇阴风点鬼火,以表达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姿态,所以我又说他是一位不甘寂寞的老人。对于他“笔墨等于零”的观点我在十多年前,就写过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文章,你可以找来看,收编在我的《寻找审美的眼睛》里(中国文联出版社),而对于他谈到的“一百个齐百石不如一个鲁迅”的观点我反而表示,吴先生有自己的认识,我们不能片面的否定。后来他在美术馆又展览了他的书法作品,以一种欲拯救中国书法的姿态来出现,我在一篇文章中对他的书法提出不同意见。这是我的个人看法,这样的一种学术性的讨论我是非常愿意参加,我想,吴先生恐怕也不会因为我对他学术观点的这种不同意见而有意识的对我发难。都这么大年纪了,真喜欢折腾。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这种混乱我也是深恶痛绝的,前段时间吴老先生跑到一个拍卖行说拍他的假画,这就很好,你要多做这样的事,免得让买吴冠中画的人受害。对吴先生的画我不具备这种鉴别的眼光,所以我也不愿意发表主观的看法。而且,当我和《艺术与财富》编辑取得联系的时候,得知这些作品是某一个收藏家提供的,据说他收藏了很多件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都是在画廊或者在拍卖会拍来的,那么如果属实的话,我也相信这位收藏家本身也是个受害者,他首先肯定是热爱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他因为热爱吴老的艺术而损失这么大,他本身也是一个受害者,所以,我觉得对待任何一件事都要以事实来说话。我觉得对《北京娱乐信报》这样的一篇文章,他在没有取得多方联系的情况下,片面的把一方的言词刊登出来,也是有失于公允的,无疑是“娱乐”炒作,拿艺术开了一回玩笑。我觉得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比我们打口水仗或者打笔墨的官员更具有说服力,事实就是事实,终究它会水落石出,让大家了解这样一个真相。

记  者:你准备怎么跟《北京娱乐信报》交涉?许先生,《北京娱乐信报》已在你并不知情的情况下登出一整版的文章,其中可能有误会的地方,也有未知情的地方,那么这场争吵出来之后,我想您是很愤慨的,那么您准备对《北京娱乐信报》有什么要求?

许宏泉:《北京娱乐信报》发表这样的一篇文章,事先并没有通知我,首先我要表明我的态度,就像刚才我对你们网站发表我的观点一样,把我个人的观点向他们表达,包括我个人的声明,以及吴欢先生他的《艺术与财富》杂志的声明都会传给他们,至于他们如何处理这样的一个事情,我希望作为一个媒体,它应该是公允的,它不应该偏向于任何一方,双方的意见它都应该澄清的,我希望他们也同样能尊重我的发言,我的合法权益,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也保留采取法律权利来维护本人的名誉。


原文发表于2008-03-24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