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范小雅作品《时光骊歌》‘春江’发的发行召集帖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25 09:01
标题: 范小雅作品《时光骊歌》‘春江’发的发行召集帖
范小雅作品《时光骊歌》

发行召集帖

    诗歌,是人间最美的艺术花朵。诗心、诗意和诗情,是诗人们内心深处的歌声和吟唱。晋代陆机《文赋》中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春天草木萌发,秋天草木摇落,这自然万物的种种物象感动着我们,这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份不死的感情,有一颗活泼、有生命的心灵。内心有爱,就会有诗;心中有情,就会有歌。

    范小雅是我们熟悉的诗人,她在我们中间生活、成长,她热情开朗,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总把欢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文字和她的性格一样,阳光、浪漫。她很勤奋、很执着,诗集《低处的生活》付梓以后,时隔两年,又为我们带来《时光骊歌》。这是一部来源于内心的作品,用清纯书写深刻,用优美表达真诚,清新淡雅,回味悠长。阅读她,以轻松、以淡定,她就会温润我们、温暖我们,奉给我们一颗纯粹的心。

    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总有几句话或一首诗是写给你的。让我们和小雅一起,分享文字里的感动;让我们和小雅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诗意;让我们和小雅一起,分享时光里的骊歌。
   

              时间:2011年5月28日14:00
        地点:似水年华云梦茶楼俱乐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25 09:08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 ... o=lastpost#lastpost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26 15:06
http://xnjyw.5d6d.com/thread-30743-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29 07:40
我心中的范小雅

文/那一天


  至今我也没有真的见过范小雅。第一次知道小雅是从老公那里听说的,那时候我还没有摸过电脑,顶多凑他旁边一起瞧瞧。老公自己有点小才,不轻易赞扬别人的文才,尤其是女人,我就是一直处在他的打击挖苦之下坚强的成长的。但我就听他说过几次论坛里真正的女诗人。象任何他喜欢的东西一样,就希望能与我分享,他翻出小雅的诗给我看。一首《曲阳路上》,让我对小雅不见便已钟情。

  钟情于小雅,不是因为她的文字多么华丽或诗的类容多么深奥,而是她的诗歌里体现的一个平凡女人的骨子里的忧伤,同时又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的生活态度。很多人都开玩笑说,看不懂的诗才是好诗,如果以此为标准,她的诗真的称不上好诗,甚至根本不象诗。小雅总是用那么简单通俗的字眼,描述着周围的细微之处,抒发着自己对生活的见解。

  小雅的诗集《低处的生活》于去年出版,并在云梦举办了签名售书活动,可惜因为工作忙,我没有能够回去。幸运的是通过网友我还是得到一本有小雅亲笔签名的诗集。我想她取名《低处的生活》是因为它书写的是一个普通的医护人员同时作为一个普通妈妈的生活,而读过此书,我发现,原来小雅一直是站在人生的另一个高度,在或体验着或旁观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小雅的不普通之处。

  喜欢小雅,因为她象极了我,虽然我永远也达不到她思想的高度。

  小雅是忧伤的。这从她很多诗句中体现出来。

  雨夜里的小雅:灯火,这个城市华丽的外衣,和温暖的假象|它们照耀着这场战争|她走走停停,带着那颗越来越湿的心|那承受的谎言,冷漠和伤害  一个人站在府难南路:风经过竹丛,沙沙沙 |一个人站在府南路,早生华发 |暮色苍茫,人世纷攘 |厌倦不对,假装热爱,也不对    

  曲阳路上:1夜色中|曲阳路伸展,蜿蜒|去了另一头|一个人踩着路灯的影子|尾随它|一个人装作|毫无忧伤  2。每个男人|都有一个抚慰他的女人|每个女人|都有一条隐秘的道路|来痛苦|来认识孤独|来走走停停|看看春天的树叶|想想内心的荒芜3在这条路上|所有人有着同一张面孔|遵守规则|隐藏欲望|所有人有着同一个目的|向前|向死亡奔赴 4 冬天寒冷了你|把你扔在春天|风穿过你的头发|把你扔在曲阳路|你有长长的路途|风有无边的吹拂 5 有时候你看不清|满街的人|有时候满街|只有你一个人|所有的树|有黑乎乎的影子|所有的灯光|排列|到天堂

  忧伤是大多女人的特质,而小雅并没有完全或在忧伤里,她只不过将忧伤化做培育诗歌的良土。古有“为赋新辞强说愁”,小雅不是少女了,她片刻的忧伤是来自骨髓的,但她绝不单单活在忧伤里。她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教堂的钟声再次响起|来,我们一起祈祷|上苍有赋予了我一天的平安|我的平穷,微不足道”  “不管睁着温暖的眼睛|还是泪水涟涟|我都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没什么可想了|我就想火车|想它一半身子在隧道里|一半|还拖着阳光”

  小雅的乐观源于她早已洞悉了生活和生命的真理,故能以淡然的态度去尊重和接受生活的一切喜与悲,甚至死亡,包括动物和植物。“等天晴了,我要站在一朵云下——蘑菇形的,或花瓣形的|听它路过的声音|作为仰望者|我将尊重:它前行,或静止不动的权利”  “五月的阳光灿烂|世界看上去明亮又完整|一个人变为一捧灰,一个人被时间抛弃|是迟早的事情”

  原谅我词汇的匮乏,无法完整写出我心里的小雅,这里我也不便将可以描述她的诗句一一陈列,尽管那么多句子我用笔小心的画上了记号,从中去学习她对情感的抒发和生活的态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29 07:41
下午/在云梦。。。。。。




今天,我打电话约上老丑男[扬柳风],打的去为青年女诗人小雅新诗集首发式助威。


1,见到了本土诗人赵俊鹏先生。俺果断地放弃了主持人刻意安排的与省里苕大的‘主席’合影的机会,跑去与俊鹏先生扯了几句闲话。
2,见到了小雅的老公,虽没跟他说话,但印象挺好。他早早地到现场作服务工作,是个挺厚道的人。
3,[雪山飞狐]的即兴发言挺带劲儿,合度。
4,小雅继续其《低处的生活》,在平淡里写朴质的诗,唱她的《时光骊歌》,挺自在的。我们支持她。小雅明白,浮华会让她的诗黯然失色,她的本意其实只是想听到自发前去的网友最真诚的话语。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29 07:42
读 范小雅作品《时光骊歌》随记





------看书先看皮儿。这本诗集的书装设计还不错。虽稍沉静了些,但总比花俏的样子好。

-------小雅是将《卷首语》当作一篇散文来写的。可读,不俗。

-------跳过诗,直接看[辑三]诗评部分。评论为诗集添了重量。
     mu bai 先生的诗评是创作者视角的,写得好。
     more君的诗评选取的是[女性写作]的视角,亦有启发。

-------小雅写的《后记》也细看过。
     她在文末说:‘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
     昨天,我去得早,小雅的老公和小姑子也去得早。
     小姑子很为她有个当诗人的嫂子自豪;小雅的老公搬书累得满头大汗。
     今天,小雅怕是得暂时将[诗人]身份放下,为他俩烧一桌菜,谢一下。

--------俺挺佩服[首发式]女主持人的,记忆力强,那多领导的官阶都记得准,安排座次井井有序。肯定是在外交部礼宾司见习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6-1 11:03
我心中的《时光骊歌》

文/阿保0491
       4月28日下午,范小雅新诗第二集发行签售活动如期召开。省、县作协领导都说高兴,本坛总版主雪山飞狐说惊喜。前不久,我在云梦版发贴《人生在世不弯腰》中曾云:“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当我在槐荫论坛看到范小雅又出新诗集后,作为卫生同仁且一代胜一代,我很高兴。上一次,我买了一本;这一次,我同样要买一本,并前去参加活动。”搞活动的那一天,我是去了的,并且出钱买了一本。这说明我说话算数。
       关于网友作品发行召集贴,我看过好几个,对网友们的跟贴我略微看子一下,觉得有意思。有说祝贺之类的;有说:“顶”;有说要书的[ 赠送或留一本] ;有说前去参加活动的;有说因什么原因不能来的;有用图片的等等。以上各种说法使我想起了一个问题,这就是本贴的主题------真心实意的支持。当然,像这样的召集贴,我只响应了三个,一个是春江花月夜的,两个是范小雅的。水居易的因为触动我的心痛,我父亲在文革中被迫害去世,他写的内容我不知道,但他得奖的著作肯定是最好的。北京饶教授的书,因他送云梦同学幸福年华有一本且借给我看了,所以没有买。其他召集活动、文学沙龙、文学版QQ群等我都没有参加。这正如水居易收集的言论:“ 解释永远是多余的。因为懂你的人不需要它,不懂你的人更不需要它——  一位凡人的人生智慧”。
       对于网友互相之间的支持有发贴与跟贴。以前我曾发贴,现在已记不准标题 [ 我没有收藏保存,每次发贴后就删除 ],如《她是高精全作家》是对春江花月夜的仰望与支持,我是默然说喜欢文中的语句。又如《我为<低处的生活>出版一周年有感而发》是对范小雅的支持和希望。又如《老年人的好领导》是对糊锅巴粥的支持和鼓励。再说这次活动召集贴的跟贴,有说前去参加活动的,我发现就有两个未去的,星期六应该有空 。有说要书的,我硬是说不口,作为同在一个单位发工资的长辈[ 与她父同年] ,向她要一本估计没有问题。有说因什么原因不能来的,还不如说顶或祝贺之类。正如雪山飞狐所说:“希望大家多买几本”。范小雅的第一本18元我给20不用找;第二本我给30元到小卢妹妹找5元但未登记姓名。春江的《一江春水》,我买了一本,25元,登记了姓名。
       关于一个人的作品问世,专业写作的投稿要版面费,文学写作的投稿要出版费。我想,范小雅两著作的出版费也不容易呀?虽有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春江花月夜等姐妹的帮助,我估计还是要自费不少。进入90年代,我曾想出版一专著,但正巧赶上计划经济转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且出书后还要愁销路,只好作罢。我的大哥 [1935年生] 80年代就搞专著成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不但不要出版费而且还有不少稿费,书也卖得很便宜。还是张主任[雪山飞狐]体察民情,我认为还是出钱买好。
       对于签名,还是春江花月夜的办法好,刻一枚印章,一律盖上“一江春水”,再签名和年月日。谈起签字还是很麻烦的,范小雅第一本写的是“席老师雅正”,不过,我以后写了一篇感想;第二本写的是“阿保先生雅正”。至于赠送的就不知写什么?但我当时正巧看到她写的是赠林容森。我想,像林容森这样的受赠者还有很多,其原因就不必多讲。对于签字,专家学者与文人雅士不同,我略举两例:如年轻研究员曹晖送我一本《本草品汇精要》,首页竖写从右到左,席葆荃先生指正,曹晖,2004年元月,于珠海;尾页倒置从右到左,席葆荃先生惠存,曹晖,2004年元月,于珠海。又如80多岁教授陈重明送我一本《本草学》,首页竖写从右到左,席葆荃先生指正,陈重明,2001年9月,于南京。出版年代不同,书价也不同,《本草品汇精要》2004年1月北京第一版,字数1336千字,定价148元;《本草学》1988年6月南京第一版,字数405千字,定价4.50元。进入新世纪,同样定价18元,专家学者与文人雅士花的代价也不同,特别是现代诗,范小雅第一诗集,字数少,18元;而一老教授2005年送我一本药学新著,字数很多,也是18元,这说明文人的字是值钱的。
      当前,对于范小雅的诗作,在槐荫论坛刮起了一阵风,有对她挑战的,也有对她批评的,这对她也有好处,好话坏话都要听,要沉静,人生难得是自在。在论坛发话的人可以看作对她是激励和鞭策。启功教授有句诗:“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我很欣赏这句话。碰到龌龊的人不要怒,要有好的心态。在论坛上各路人都有,有话直说这是常有的现象,正如我在云梦版《有屁就放》一贴中所说,屁总是要放的。对于范小雅本人的评价,我认为她有两真:真才实学服人,真拚实干赢人。我对她也有两真:真心实意待人,真情实在感人。我做人的原则是待人要宽厚,对人要坚守信用。我说参加活动,我去了,我说买,我买了,这就是真心实意的支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6-2 11:07
文学批评不可“失语”和言之无物
发表时间:2011-04-11   来源:光明日报

 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有一种不正常的倾向,是某些文学批评不是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而是更多围绕某种需要而展开。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不但在指出文学作品的缺陷时流于空泛,而且在肯定文学作品的成就时言过其实。这样的文学批评,不能不说是一种言之无物的文学批评。
  这种批评的主要弊端,是脱离所批评的对象,重视“怎么说”,而忽视“说什么”。举凡建设性的、内容扎实的文学批评,既要重视“怎么说”,更要重视“说什么”,要鲜明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态度,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不回避,不暧昧,不闪烁其辞。有人指责说,一些当代文学批评文章没有在揭示文学对现实说“是”的同时,揭示文学对现实所说的“不”。这种批评看似有道理,推究起来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文学批评既可以只说“是”,也可以只说“不”。我们不能抽象地规定文学批评说“是”与“不”。文学批评说“是”,还是说“不”,不取决于文学批评自身,而取决于所批评的对象。如果批评对象值得说“是”,批评主体就应该说“是”;如果批评对象不值得说“是”,批评主体就应该说“不”。换言之,不论是说“是”还是说“不”,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就可以。

  摒弃言之无物的文学批评,才能追求真理。文学批评只有真理在握,才能理直气壮,才能冲破人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束缚。正如19世纪俄国大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所指出的:“自尊心受到凌辱,还可以忍受,如果问题仅仅在此,我还有默尔而息的雅量;可是真理和人的尊严遭受凌辱,是不能够忍受的;在宗教的荫庇和鞭笞的保护下,把谎言和不义当作真理和美德来宣扬,是不能够缄默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很大程度上缺乏别林斯基这种追求真理的胸怀和勇气。

  文学批评追求真理,首先是在前人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前进,而不是割断与历史的关系,自说自话。否则,文学批评就既不可能公正地对待前人的文学批评成果,也不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历史价值。在文学史上,一些文学作品作为经典被接受,经历了一个被逐渐发现和发掘出来的过程。例如中国近现代文艺批评界对中国古典悲剧的发现和认识,就是如此。

  1904年,王国维引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悲剧理论解剖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认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但是,王国维认为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厌世解脱精神的作品,只有《红楼梦》和《桃花扇》。1912年,王国维对中国悲剧无疑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发现了不少中国悲剧的存在。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王国维在把握元杂剧的基础上深刻地指出:“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前后对比,可以看出王国维对中国悲剧的认识有着相当大的进步。

  然而,后来不少人不但没有在王国维所达到的这种高度上继续前进,反而倒退到王国维起步的地方之前,不断地拾起否定中国悲剧存在的虚无论调。所以,文学批评如果没有沿着前人开拓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进,就不可能真正地把握真理,就不可能言之有物。

  其次,文学批评追求真理,是在捍卫文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前进,而不是在中断这种传统的基础上盲目“折腾”。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潮流的确涌现了不少具有世界地位和影响的大作家大作品,但是,如果没有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一批大文学批评家的推波助澜,这个潮流就不可能汹涌澎湃,浩浩荡荡。这些文学批评家虽然前后出现,但是他们在文学思想上却是一脉相承的,就是不断冲破当时黑暗世界的禁锢。

  杜勃罗留波夫深刻地描绘了19世纪俄国社会,认为“在这个黑暗世界里,没有神圣,没有纯洁,也没有真理;统治着这个世界的是野蛮的、疯狂的、偏执的专横顽固,它把一切正直和公平的意识都从这个世界里驱逐出去了……在这个人类底尊严、个性底自由、对爱情和幸福底信仰、正直劳动底神圣都被专横顽固粉碎成尘埃,都被赤裸裸地践踏的地方,这样的意识是不可能存在的。”以至于这个黑暗王国里的“每一个受尽压抑的个性,只要稍微从别人的压迫底下解脱一点出来,他自己就会努力去压迫别人。”在这个黑暗世界里,新生的力量沸腾着,要冲出来,但被沉重的压迫紧压着,找不到出路,结果只引起了阴郁、苦闷、冷淡。

  但是,俄国进步文学却不顾鞑靼式的审查制度,显示出生命和进步的运动。大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高度肯定了这种俄国进步文学。杜勃罗留波夫则在别林斯基这种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作家或者个别作品价值的尺度,就是“他们究竟把某一时代、某一民族的(自然)追求表现到什么程度。”认为俄国作家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杰出,就在于他挖掘和表现了与当时俄国人民生活的新阶段相呼应的性格。这种俄罗斯的坚强性格和任何专横顽固的原则都是势不两立的,“他是意志集中而坚决的,百折不回地坚信对(自然的)真实的敏感,对(新的理想)满怀着信仰,乐于自我牺牲(就是说,与其在他所反对的原则底下生活,他就宁使毁灭)。”

  俄国进步文学正是在这些大批评家的不断推动下向前发展的。而中国当代的某些文学批评,却没有在捍卫文学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前进,而是在断裂中反复和“折腾”。这种文学批评既不可能在文学多样化发展中把握文学发展方向,也不可能充分发挥进步文学的引领作用,必然会陷入“失语”和言之无物的境地。(纳张元)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