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著名诗歌评论家徐敬亚接受《晶报》采访谈新诗30年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25 13:07
标题: 著名诗歌评论家徐敬亚接受《晶报》采访谈新诗30年
著名诗歌评论家徐敬亚接受《晶报》采访谈新诗30年

徐敬亚答深圳《晶报》















报:请谈谈30年来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徐敬亚:30年来,中国现代诗经过了三次大浪潮。






1、七、八十年代之交,“朦胧诗”打破了主流文化的一统局面,使中国诗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繁荣;






2、八十年代中后期,“第三代”诗歌的出现,消解了朦胧诗的英雄主义倾向,使诗歌进入了广阔的日常生活领域;






3、新世纪后,网络诗歌的出现,彻底地冲击了传统诗歌的审查、出版与批评模式——冲垮诗歌贵族领地的意义,对于中国古老的专制体系无疑是革命性的,但它只具有社会学的意义。网络诗歌最可怕的后果,是它使诗歌成为了放任自流的农贸市场。






形象地说,中国现代诗30年来,它的形状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喇叭口。每向前发展一步,它视野与面积都更加宽阔。同时,它的母题与味道都越来越平淡……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中国现代诗开放、多元的格局已经形成。中国现代诗冲淡、无聊的趋势正在加剧。”我说的无聊,不是贬意,是中性,是无厘头,是无意义。















报:中国诗歌的现状、未来,您持乐观态度吗?为什么?






徐敬亚: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可以为诗歌的普及和无障碍阅读而感到浑身轻松。但作为一个批评家,我略感沉重,不乐观。三方面:






第1、我认为:在诗与大众的关系上,诗歌的神圣光环正在消褪——如果在文化禁锢年代,这是天大好事。但今天的人们对诗歌却是亵渎有余,敬畏不足;






第2、我认为:在诗与批评的关系上,自娱自乐的吹捧式批评日渐兴起——自娱自乐必然带来世俗的吹嘘凑趣、插科打荤、拉帮结派……理性阅读与审美批评的严重丧失,十分可怕。阅读水平的下降,阅读情趣的淡漠,往往是一个时代堕落的标志。人们在巨量诗歌面前已经晕厥,今天有几人认真读诗的;






第3、我认为:在诗人与诗的关系上,形而下的功利意识越发放纵——诗,不是游戏,不是卡拉OK,如果诗人在语言意识上任意放纵非为,在生命意义上游戏自我,还不如去玩白开水。我悲哀地看到:忙忙碌碌的人们,已经很难用全部智慧写诗。玩诗,就是糟蹋诗。






然而,毫无办法。只要和平在持续,只要金钱年代在持续,诗,甚至整个人类的文学艺术,都将会越来越清淡无味。但同时我相信,总会有人坚持诗歌的深度。总会有好的诗人以生命抗衡这浅薄时刻。我也一直认为,真正的诗人是高贵的、稀有的,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有那么多诗人,有几个优秀诗人就已经足够。















报:请您为我们推崇的几首30年来比较出色和有影响的诗歌,并简要说明原因。






徐敬亚:1、八十年代:北岛的《回答》,已经成为对旧时代的宣判书。






2、九十年代:余心焦的长诗《今生今世都是海》,是对金钱年代最痛心疾首的反应。






3、新世纪十年:王小妮《喝点什么》,是对现代人细微需求的最细小的表达。






4、于坚的《飞行》也有份量。















报:请推荐一名或几名您心目中这30年来最出色的诗人,并简要说明理由。






徐敬亚:1、八十年代——北岛。前不久,我在《中国第一根火柴》(纪念《今天》杂志创刊30周年)中写过:“北岛,在最需要英雄的年代,北岛恰如其分地充当了这个神奇的角色。他的悲愤和置疑,坚硬而果断。他的象征明朗又暖昧。他的抒情中有伤感起伏的丝绸,他的陈述中有迷人的细节与表情……不管“今天诗群”那雄心勃勃的雁阵中有多少支羽毛曾与他比翼齐飞,不管人们对新天才有多少不平与嫉妒。一只莫名的手指伸出来:就是他!没办法,历史常常不公平,它只能选择一个人。哪怕这个平凡者只比别人多出一个百分点。”






2、朦胧诗后,20多年来,中国最优秀的诗人有男女两个,男诗人,叫于坚。女诗人,叫王小妮——这是我10年前说过的话。在我说了那话后的10年中,两位诗人仍然一往无前地继续优秀着。与北岛不同的是,这两个继续保持多产的诗人,都彻底化解了中国汉语几千年的语言缠足,几乎把现代口语释放到了清淡的极致。而大大不同于众多口语诗人的是,他们通过最清淡的口语,表达了当代中国人最优美、细微、最隐含着的诗意!于坚近年来的“日常史诗”,充满了中国式的荒谬与惊悸。王小妮这几年的诗,越来越集中于“观看”与“害怕”两大主题,并且一直保持着当代最优秀的诗歌直觉。














2008-9-18于海南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