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致青年教师》序 文/吴非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27 16:23
标题:
《致青年教师》序 文/吴非
《致青年教师》序
不久前,我在教师培训大会上说,这些年教育界最重要的任务,可能是捍卫常识。用那么大的精力去捍卫常识,有必要吗?当然有。比如有人指鹿为马,虽然我们不会信,但是如果没有人挺身而出,至少有一代儿童会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认为那长角的动物是马,直到拨乱反正,他才明白自己学的是颠倒黑白的“知识”。不远的历史上,不是还有过这样的事吗?
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至于我们在教育中的发现和创造,最终也必然成为常识的一部分。
我们中国人经常宣传每一种职业的辛苦,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职业在“进乎技矣”的境界中的幸福与乐趣,这也造成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种种顾虑。而教育是陶冶人之心灵的职业,它应当有比一般职业更多的快乐。
五年前,当逢会必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时,我觉得基础教育需要一个准确一些的工作目标,因此我试图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要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毕竟是“基层教师”,我的声音显得微弱。一年前,在和青年同行交流的时,看到他们的生存状况,我又想把这句话充实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要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还要办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教育”。——我在教师进修班说这些话时,老师们又笑了,他们大概觉得这仍然不过是个“基层教师”的思考。但是,我的思考仍然没有停止。我想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订者和管理者的职责,也应当是教师自身的追求。如果教师不敬重自己的职业,没有自觉的进德修业的意识,他能有职业幸福感吗?
和我们当年不同,现在年轻一代教师赶上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期,他们接受的教育比我们完整,他们视野辽阔,有现代意识;同时,他们也遭逢富有挑战的环境,各种教育思潮的撞击和无数的物质诱惑,让一代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了更多的考验。在和青年同行的相处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仅仅关注教学技术层面上的发展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比之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更为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同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的形成,仅靠恪尽职守也是不够的;教育者的理智与情感,将使他的职业生命绽放出绚烂的光辉。
当然,在结束教学工作之际,我也想到,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他在持续的学习中,可能会更多地领悟教育教学的常识。我们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的同时,还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创造性地建设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在这方面,老教师也应当有所贡献。
每次培训和交流,几乎都有青年教师向我倾诉工作中的烦恼,他们说的种种现象,的确是师范教学中没有描述过的,教育学教科书不可能穷尽一名教师将要遇到的全部问题。在实践中,我们都遇到过许多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我们这一代教师有必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都贡献出来。惭愧的是,在临近退休之际,反思我的教学经历,我认识到自己毕竟不是那种富有智慧的教师,堆积的教训可能比所谓的经验更多。本来我可以做得好一些,失误可以少一些的,然而学与养皆不足,使我错过了许多有价值的探求实践。这就使我想到应当把自己的种种教训与思考告诉青年同行,以之为前车之鉴,庶几可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在告别讲台时,我深切地感到,许多东西是教育学教科书上没有的,也是我的老师没有想到的,而在我结束教学工作时,我可能仍然没能发现,这使我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眷恋。
2005年,在和钱理群教授讨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时,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三个关键词——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思想者”和“学习者”,容易理解,至于提出“实践家”,是我们想到,教师的工作绝非简单的实验和重复,而是充满创造的实践过程,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将是无可替代的,每一节课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践行职责,而且还应富有创造激情和理想追求。钱老师还提出,教师还应当是“写作者”,因为教师职业对于民族未来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有所传承,因而有必要把教师的写作能力放到一个相当的评价位置上,使这一职业成为真正的使命。我在整理这些年的有关谈话、讲座和笔记书信时,发现所论和青年同行们的期望相距甚远,以我的修养实难胜任,但我愿再作引玉之砖、铺路之石,因为我相信,青年同行们一定能做得比我好。
2010年2 月于南京
(《致青年同行》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5-27 16:25
他的思想依然在飞翔——看望吴非
李镇西
一直惦记吴非兄。三月五日我应邀去南京讲学,我特意提前半天到达南京。下了飞机,我给吴非发短信,他回复我,要我快到他家的时候给他打电话,他好下楼接我。
一个小时后,我来到吴非的宿舍楼下,直接上了三楼敲开了他的门。开了门,他很惊讶:“我要你先给我个电话……”我笑着说:“这是不可能的,你眼睛不好,天又下雨,我怎么能让你下楼接我呢?”
进了屋,我一边和吴非在过道寒暄,一边习惯性地朝客厅走,可吴非指着脚边的沙发请我坐。我这才反应过来:吴非家是没有客厅的,进门几步便是我以为是“客厅”的卧室,沙发旁还有一道门,估计是间小房子。我坐在沙发上,对面一步之遥便是狭小的卫生间和同样狭窄的厨房。两室一厨一卫,大概也就五六十平方吧,这就是吴非的居室。
吴非和我面对面坐在一张餐桌旁,和我真正意义上的“促膝”谈心。他端一盘水果给我,是四个削好的梨,雪白而水灵。我非常感动:刚才在等我的时候,他已经把梨子削好了!他的眼睛并不好呀!
我便问他眼疾怎样,他说,左眼下半部完全没有视力,并用两眼无法聚焦,而且左眼没有了余光,因此上街很不方便,因为没有余光,便无法应对一些突然出现的情况。我说:“那很危险啊!你一定要小心。”他说:“我正慢慢适应这种生活。”我问:“右眼可能受波及吗?”他说:“基本不会。只是右眼视网膜十几年前有一个小瘤,前些年破裂,局部视图有些缺损;而且因为只用右眼,便会增加右眼的负担。”我又问:“左眼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他说:“有专家认为是偶发事故,可能是血管痉挛,引起血栓。”
我说:“很多朋友都很关心你,都向我打听你的病情呢!”他表示感谢。
他说:“钱理群老师劝我面对现实,尽快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继续读书写作。”我说:“是呀,对你来说,不能看书,不能写作,那不要命呀!”
我又环顾四周,感慨到:“你就住这么小的地方!没想到,没想到!”他却笑着说:“这是学校当年分配的宿舍,上班近;我另外有房子的,只是这里住了二十三年,有感情了,就像农民离不开熟悉的土地。”他随手拍了拍身边的饭桌,说:“早年我好多文章都是在这桌子上写出来的。”
吴非兄虽然左眼有疾,但精神状态很好。他依然健谈,其思维之敏捷流畅,人如其文。谈到教育腐败,他说现在的一些校长其实早就该进牢狱的,有些是披着“教育皮”的市侩,却还欺世盗名地游走在场面上,吹起牛来大言不惭。他们自己庸俗不堪,也依据这样的价值观把教师弄得庸俗不堪。“教育腐败”也许比“司法腐败”更可怕,教育为立国之本,如果根本发生动摇,不但我们毕生奋斗所做的一切将毫无意义,几代人的努力也将付之东流。校长队伍的腐败势必毒化毁灭教师队伍,遗害无穷无尽。中小学的基建和每年的招生已经成为最大的腐败源,一些校长靠招生富甲一方,有的甚至以此营造“联络图”,为升官加爵铺路,这种人到处都有。而目前的体制和社会风气还不能有效地制约他们,这是教育改革的一大障碍。
无私无畏,嫉恶如仇,吴非是一条真汉子!
他接着说:“同样是在南京,杨瑞清却不被很多人知道。杨瑞清是真正的教育家,是我敬佩的人,他长期在一所农村小学从事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真了不起!可现今媒体却不太宣传平民教育家,知名度还不如那些教育流氓,真是可悲呀!”
“其实我们教育界也有不少好校长,”他继续说,“比如复旦附中的一位老校长,对老师们特别好,每次老师们来找他,他都会真诚地问:‘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这话多让老师们感动!后来我经常也把这话转送给一些年轻的校长。”我很得意地向吴非兄表白道:“我也爱给我学校的老师们这样说呢!真的,如果老师有了困难,只要我能够帮上忙的,我都全力以赴。”
他赞许地点头。我们又说开去,说到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我谈到最近我看了《蜗居》的感想:“看了《蜗居》,好多男人都恨不得自己就是宋思明,而女人们都希望自己也遇到宋思明。大家都在骂腐败分子,但内心深处都渴望腐败的机会,所谓‘全民腐败’。”
吴非赞同我的看法,说,目前最危险的是极权主义的下的集体无意识,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社会的道德沦丧。说起教师素质,吴非也感慨不已:“现在有些教师的素质不高,业务素养也很低。五十年代院系调整,好几所大学到师大附中来要人,结果有三位老师直接被调到大学当教授。现在,哪个中学的老师能够直接到大学当教授?还有少数教师的道德素质也很差,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着呐!”虽然叹息,可他很自豪地谈到南京师大附中语文组:“我们语文组有些老师真不错,庄敬自强,有真正的教师修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苟且!”
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震:“不苟且”这三个字太有分量了,撞击着我的心。我说:“我一定把这三个字对我校老师说。不苟且,意味着抵御外在的诱惑,坚守内心的良知,不管社会风气如何,决不放弃应有的理想、情操和气节!”
他说:“是的,教师不能放弃理想。人生在世,吃的穿的用的,能够花费多少钱呢?够用就行了。不能因为过分追求物质,而放弃了精神追求。”
他非常赞赏我目前从事的平民教育,认为我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对我们的办学理念高度评价。说起去年访问武侯实验学校的事,他说,当时王副校长介绍说:“要论升学率,我们可能无法和重点学校相比。但是经过我们三年的教育,孩子们懂礼貌,知道不能妨碍别人,学会说‘你好、谢谢、对不起’,知道给师长让路……”吴非认为,武侯实验学校所主张的,才是时下教育真正要追求的目标。教会农村孩子文明,不说脏话,这比只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更有意义。教会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文明的人,会思考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目前,在平民教育方面,全国竟然还没有示范学校,希望武侯实验学校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听吴非兄谈话,真如同读他的杂文,嬉笑怒骂,一针见血,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想到师傅还在楼下的车里等我,我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向吴非兄告别。我环视了一下他的陋室,说:“我给你的屋子拍几张照片,发到网上,让大家了解一下你的‘蜗居’,可以吗?”
“别别别!千万别!”没想到他直摆手,“我是另有房子的,只是我喜欢住这里。你照了相发到网上,人家还以为我作秀哭穷呢!哈哈!”
左眼虽然几乎失去光明,但心灵依然晶莹纯净。吴非依然是吴非——依然热情豪放,依然乐观豁达,依然敏锐犀利,依然正气凛然。他的思想依然在飞翔。
2010年3月6日晚上,匆匆写于从南京至成都的航班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