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6-1 17:51
标题: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李伟忠
(此为2011年5月28日上午在南通萃景会所为“2011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培训专家团队研修班”培训的讲稿提纲。特别感谢好友“阿贵”的整理与拍照。)
思考篇
一、自然想到的几个概念
高效、低效、负效、有效、无效。
“高效、低效”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介绍当前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相关文件)“有效、无效”这些概念的提出都是基于对新课改的反思。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实效”,这个是因地而宜,也是因师而宜,因生而宜,针对实际的问题。
二、很难道清的简单问题
大家都有很多的感慨,全国范围都在谈高效课堂这个问题,我非常赞赏薛发根老师提出的观点:有些问题本来很正常,现在大家都来说这个问题就显得不正常了;关注的人越多,想的就越复杂,解决起来就越难;一旦所有的人都在盯着了,那么这个问题基本上就很难解决了……
三、不得不说的课堂模式
山东的《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杜郎口的“10+35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等等,南通的比如,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海门的学程导航模式、启东的“152010”模式(划分成三个时间段)。纵观这些模式,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一个字:学。这些模式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体现在学生会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终身受用的方法。然而,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模式,警惕工业化。
模式,从哲学上理解,就是就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的高度,那就是课堂模式。从汉字的本义上讲,“模”是一种标准间的工具。所以,模式就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
模式的三个特点:一是便于操作。正如铸造零件,将烧红的刚睡觉如现成的墨子冷却后便可成型。二是体现高效;墨子工业化的产物,大批量的标准件生产。三是可以借鉴。
僵化的模式致使教师的教育创新缺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很有可能会沦落为执行模式的简单工人。懒惰型的教师机械地按照现成的统一的固化的教学环节,有思想的教师被行政的力量束缚了手脚,禁锢了思维,更多的教师则因习惯化得失去创造力。
单一的模式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度下降。用一成不变的学习步骤去应对丰富多样的学科知识,我们感叹学生找到了学习方法的同时也有一种潜在的担心——学习疲惫。格式化的课堂环节,让学生早早地猜到了“接下来的老师该干什么”,学生多了一些麻木,少了一点意想不到的惊喜和豁然开朗的畅快淋漓。不变的课堂模式,尽管能让学生减少了适应学习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减少了一份学习的新鲜感,长期下去,课堂吸引力退化,学生兴趣度削弱,使教育倍力乐它本身的价值。
一是活学。我们不仅要学恶习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更要理解支撑模式构建的理念精髓。二是发展。很赞成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的观点:教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超越他的时代。李老师提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其名称三十多年没变,但内涵始终在变化中发展完善。这也证明,任何课堂模式都在其时代合理性,但是,如果我们无视时代的变化,不对模式进行与时俱进地深入研究,那么,其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模式,在发展中生存,在生存中发展。
四、值得反思的无效行为
当下小语课堂中无效行为还是很多的。表现在:
目标指向不明。如《黄河的主人》教学第二段时,教师出示了7个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一声令下,教室里一片混乱,学生各干各的事情,大家不知所措。
文本解读不深。这是当下很多语文老师身上存在的问题。如《花钟》,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讲解分析,有些老师折腾于“花”是什么样子,借助各种手段让学生认识几种花。不妨我们换一个角度:同样的花开时间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花开姿态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花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
教学语言不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老师有不好的习惯,老师也不在意,比如重复,再强调,这是浪费时间,单调。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感染缺失,语调单一。(例子:李老师的博文:25分钟的煎熬,关于《虎门销烟》的教学片断分析)
课堂训练的不实。蜻蜓点水,花架子。比如《黄山奇松》,指导学生理解“饱经风霜”一词,在简单地对比“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后便出示一则填空:他抬起头, 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学生们一脸茫然。终于有一个学生回答:他抬起头,饱经风霜后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听课老师议论纷纷,上课教师慌了手脚。问题是教师对此词语理解指导不到位。
还有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教学魅力不够……
实践篇
一、坚定一个理念:全人教育(学生本位、教育原点)
不管怎样的课堂,我们都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全人教育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回归教育原点的。
“高效课堂”的提出与兴起与规范办学行为形势下比过去课程课时、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有关。因此,坦率地讲,高效课堂的提出本身就是服务于知识教学的。
评价高效课堂的根本就是学生的课堂状态。不在于什么模式,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一个孩子课堂状态很差,即使有很多的知识可以学习,但属于他自己的是很少的。这不是高效的课堂。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一个人在状态中才有效率。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谁抓住了学生,谁就赢得了课堂。模式下的课堂尽管突出了学生,但是我们的教师不在抓学生。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把孩子的发展放在了第一位,这就不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二、强化两种意识:目标意识+质量意识
“走了很远,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学科目标);这个年短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学段目标);教学这一课时的目的是什么?(课时目标);行为目标等等。
质量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的显性或隐性收获。课堂上学生到底学什么,达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教学的质量要求。语文教学尤其在这一环节是不太到位的,不太重视课堂环节的教学质量,很多环节没有检测标准,因此模糊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因而教学是低效的。
三、突出三位一体
三位关系:教师、学生、伙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忽视学生的互动,同时不要忽视教师的存在,课堂既然是三位的,那么语文教师出场至少是三分之一。学生难读的地方为什么不示范一下呢?(分析“学习金字塔”)因此,高效课堂要控制教师枯燥的讲,增加直观形象的媒体,强化学生的互动并让学生做小老师。
三维结构:教师、学生、文本。
三味课堂: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这是南通特级教师王爱华老师提出来的。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大环节:自学、讨论、展示
……
四、实践四项策略
策略一:读懂文本。
1.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放,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课标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目标等来确定。
2.超越性地解读文本。
策略二:悟得方法。《语文段落教学有“六法”》
问题引入法。如解读《海底世界》植物一段的解读,拎出一个主问题。
不断朗读法。如《鞋匠的儿子》一文中林肯的一段话。
畅谈感受法。如《天鹅的故事》一文中对老天鹅撞击冰面的一段描写。换角色体验。
字词突破法。如《音乐之都维也纳》“维也纳几乎一天夜里不开音乐。”一段,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巧设填空法。这是把关键词语教学和思考性阅读整合在一块的。这种方法很好的,小黑板,填空题,具有较强的指向性,训练孩子比较有用的学习方法。
想象画面法。朗读的魅力就是将语言文字读出画面来。如《特殊的葬礼》一文
策略三:落实训练
训练有“方”、训练有“味”、训练有“层”。如《春联》一文的第一段教学。要让学生学习表达的方式。“有的……如……”“更多的……如……”;再如对仗一段教学,春联最讲究对仗。
策略四:精化语言
可以事先预设成表格式。
五、注重五项修炼
就是教师的听说读写演。听,语文的耳朵,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说,语文的嘴巴,有人会写但不会讲。写,语文的手……,演,应该是高要求,教师进行导学,让学生进入情境。
六、推介情理课堂
情理课堂和高效课堂有关系吗?有关。
情理课堂的六大抓手:情感、情境、情趣、文理、学理、道理;
前面的三个方面注重课堂的动感,后三者则注重课堂的静态。教师层面上的操作要领:激发情感,创设情境,凸显情趣。遵从文理,注重学理,传授道理。
情趣的三个来源:一是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二是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趣、教学组织的节奏等,三是特定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因素、情感因素等。
文理,指作者的思路、作品的文路以及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等。
学理的三层含义: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符合母语教学规律、掌握方法、悟得规率……
适度沉潜、理性唤醒……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